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报告1例发生于额部左侧的硬斑病样型基底细胞癌。患者女,35岁,额部左侧白斑5年,瘢痕样损害2年。皮肤科检查:额部左侧一直径约5 cm大色素减退斑。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内可见由基底样细胞组成的肿瘤团块或条索,周围细胞呈栅栏状排列,可见收缩间隙,肿瘤团块周围结缔组织明显增生及硬化。诊断:硬斑病样型基底细胞癌。予行Mohs显微描记手术,经过4次扩大切除,肿瘤切除干净,术后创面予以全厚皮片植皮,伤口愈合良好。  相似文献   

2.
报告1例色素性基底细胞癌。患者女,68岁。右侧腋下黑色条状斑块10余年。皮肤科检查:右侧腋下约3.0 cm×0.2 cm大黑色斑块,边界尚清,其上散在分布数个米粒大黑色丘疹,斑块中部可见糜烂、渗液,渗液周边可见炎症性红斑,无触痛。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层局灶瘤细胞巢,表皮至真皮层可见一肿块,由嗜碱性基底样细胞组成,可见细胞异形性及有丝分裂象,在肿块周边细胞呈栅栏状排列,可见收缩间隙。诊断:色素性基底细胞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鼻背和鼻侧壁基底细胞癌切除术后缺损应用鱼嘴状鼻唇沟皮下蒂皮瓣修复。方法根据鼻背和鼻侧壁缺损创面形状为长椭圆形的特点,我们设计了鱼嘴状鼻唇沟皮下蒂推进皮瓣进行修复。结果应用鱼嘴状皮下蒂皮瓣修复鼻背和鼻侧壁基底细胞癌患者6例,皮瓣全部成活,无并发症,外观满意,无眼鼻牵拉畸形。结论应用鱼嘴状鼻唇沟皮下蒂皮瓣修复鼻部缺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85岁。右前臂伸侧出现一花生米大暗红色结节2年。皮损组织病理示:(1)突起部分:表皮局部糜烂,真皮可见由基底细胞组成的巢状肿瘤团块,癌巢周边的基底细胞呈栅栏状排列;(2)蒂部周围:棘层下方细胞排列紊乱,有异型性,部分区域表皮全层异型,基底层非典型细胞呈芽蕾状增生,伸向真皮上部。真皮浅层胶原纤维嗜碱性变,并有较多的淋巴细胞浸润;(3)外围黑褐色斑块皮损:角化过度、棘层肥厚、基底细胞呈乳头瘤样增生,瘤边界平坦,下界与皮肤基底层相平。诊断:脂溢性角化病并发日光性角化病及基底细胞癌。  相似文献   

5.
报道一例头面部疣状角化不良瘤合并基底细胞癌。患者,女,79岁,因左耳前糜烂、溃疡3年;头顶丘疹2年余入院。皮肤科检查:左耳前约1cm×3cm大小皮肤糜烂面,表面黑色结痂,边缘轻微隆起,少量渗液。头顶部有0.5 cm×0.3 cm大小丘疹,表面粗糙,中央呈脐状凹陷,基底潮红,触之质地坚硬。入院后在基础麻醉加局部浸润麻醉下行左耳前基底细胞癌扩大切除加邻近皮瓣修复术,术中一并完整切除头顶部皮损。术后标本病理检查示:头顶部丘疹:表皮内见两个杯状凹陷,其内充满角质物和大的角化不良细胞,下方颗粒层消失,并见棘层松解现象,真皮浅层见噬色素细胞,可见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左耳前斑块:角化过度,肿瘤团块位于真皮内,部分与表皮相连,由基底样细胞组成,周围栅栏状排列,肿瘤细胞内可见粘液样物质。诊断疣状角化不良瘤合并基底细胞癌。  相似文献   

6.
正1病例摘要患者男,68岁。额部结节破溃1年,于2015年9月30日来我院就诊。患者10年余前额部出现一黑色结节,完全剪除后破溃不愈合。既往体健,个人史及家族史无特殊。体格检查:各系统检查均正常。皮肤科检查:额部一直径约1.5 cm黑褐色溃疡,呈"火山口"样(图1A)。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血压、血糖、血常规及心电图检查均正常。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内可见由基底细胞构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局部皮瓣修复面部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切除后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62例基底细胞癌患者在全麻或局麻下,行皮损扩大切除,根据缺损的大小、部位、深度采取各种局部皮瓣修复创面,术后观察皮瓣成活及外观。结果 62例面部皮肤缺损,皮瓣修复成活良好、美观,达到了较理想的效果。结论通过局部皮瓣修复面部基底细胞癌术后皮肤缺损,结果满意,瘢痕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报告1例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患者女,45岁.左足背无痛性红斑4个月余.皮肤科检查:左足背一3 cm×4 cm红色斑块,表面糜烂、结痴.左耳后一黄豆大暗红色丘疹,质地软.左胴窝一直径0.5 cm的淡红色斑片.双掌、跖部可见密集针尖大点状凹陷.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基底细胞癌.诊断: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皮下组织蒂隧道插入皮瓣在同侧鼻翼缺损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20例经皮下组织蒂隧道插入皮瓣修复同侧鼻翼基底细胞癌切除后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1例,女9例,年龄48 ~ 76岁,平均60.6岁。结节溃疡型13例,浅表型4例,色素型3例,皮损0.4 cm × 0.5 cm...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眼睑缺损的修复技术及其效果。方法在睑颞侧设计以眼轮匝肌为蒂的睑颞长型皮瓣,将皮瓣向内推进或旋转180°修复睑缺损区。结果用此法修复眼睑基底细胞癌、分裂痣和睑缺损8例,所有皮瓣100%成活,色泽、形态良好。结论眼轮匝肌为蒂可携带较长的局部岛状皮瓣,旋转转移方便,血供良好,色泽协调,是修复眼睑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11.
报告1例硬斑病样型基底细胞癌.患者女,46 岁.上唇左上方淡黄色质硬斑块缓慢增大40 余年,无自觉症状,表面发生浅溃疡半年.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内由基底样细胞组成的肿瘤团块,周围细胞呈栅栏状排列,并见收缩间隙,团块周围间质胶原纤维增生.诊断为硬斑病样型基底细胞癌.  相似文献   

12.
报告1例皮脂腺痣并发基底细胞癌及管状乳头状大汗腺腺瘤。患者男,43岁。因右侧头部斑块43年就诊。皮肤科检查:右侧头部见淡黄色丘疹、结节及疣状斑块,质软,边界清楚,局部见数个大小不等黑色结节。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1)切片右侧:表皮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真皮浅、中层可见大小不等的肿瘤细胞团块,部分和表皮相连,肿瘤细胞团块由基底样细胞组成,肿瘤团块周边细胞呈栅栏状排列并可见收缩间隙;(2)切片左侧:表皮角化过度、棘层肥厚,乳头瘤样增生,真皮浅、中层可见增生的皮脂腺及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真皮深层见大汗腺分布,形成较多管腔样结构,管腔内见大汗腺呈乳头状突入管腔。  相似文献   

13.
64岁女性患者,左下眼睑肿物2年。左下眼睑处可见2 cm×1.5 cm大小淡黄色隆起性、外生性斑块,边界较清,质地坚硬。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内见大量由基底样细胞组成的瘤团,瘤细胞核大、胞质少、染色呈嗜碱性,周围细胞呈栅栏状排列,并见收缩间隙,团块周围间质胶原纤维增生。诊断:基底细胞癌(硬斑病样型)。  相似文献   

14.
报道1例鼻尖鼻翼部位基底细胞癌病例及应用双叶皮瓣修复扩大切除术后创面的治疗效果。患者因"鼻尖鼻翼部位起红色斑块、溃疡半年余"来诊,病理明确诊断为基底细胞癌。应用皮外手术治疗,先予扩大切除,再于邻近正常皮肤组织设计双叶皮瓣,转移修复术后缺损部位。结果皮瓣成活,切口Ⅰ期愈合,瘢痕不明显,皮瓣色泽与周围皮肤相近,鼻外形保持较好。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41岁。患者于不到1岁时无明显诱因左侧头顶部出现淡黄色圆形斑片,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大呈斑块状。2年前局部出现乳头状损害,表面发红、潮湿。约同一时间左颞部出现黑色肿物,逐渐增大并中心破溃,均无自觉症状。患者约1岁时在左颌面、颈项、躯干、上肢淡褐色斑基础上出现黑褐色斑疹,渐增多、扩大,累及同侧手背,并出现丘疹。皮肤科检查:左侧头部皮肤淡黄色斑块基础上分别见约3 cm × 2 cm、2 cm × 1 cm新生物,色鲜红,表面如菜花状,境界清楚,触之较硬,表面糜烂,其间散在大小不等的黑色及淡红色丘疹。左侧颞部一约1.5 cm × 1.5 cm大环形黑色肿物,中心溃疡形成。左侧面颊、下颌、颈项、前胸、肩背、上肢、手背淡褐色斑片,边界清,其上可见黑褐色斑疹及丘疹,触之韧。取多处皮损同时行组织病理检查,头部菜花状皮损诊断为乳头状汗管囊腺瘤,黄色斑块状皮损诊断为乳头状汗管囊腺瘤合并皮脂腺瘤,颞部黑色增生性皮损诊断为毛母细胞瘤并基底细胞上皮瘤,下颌黑素丘疹样皮损及下颌褐色斑丘疹样皮损均诊断为斑痣。结合患者临床表现,诊断:多方向分化附属器肿瘤(乳头状汗管囊腺瘤、乳头状汗管囊腺瘤和皮脂腺瘤、毛母细胞瘤并基底细胞癌),斑痣。  相似文献   

16.
报告1例单侧痣样黑棘皮病。患者女,20岁。左侧腰背部褐黑色斑块5年。皮肤科检查:左侧腰部沿腹中线至腰背部可见多个褐黑色疣状增生性斑块,呈带状分布,表面呈天鹅绒样。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角化过度及乳头瘤样增生,真皮乳头呈指状向上突起,乳头间棘层增厚,血管周围可见少量淋巴细胞浸润。诊断:单侧痣样黑棘皮病。  相似文献   

17.
《临床皮肤科杂志》2021,50(10):625-629
目的:分析局部皮瓣在面部基底细胞癌手术缺损创面修复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皮肤科2016年1月—2018年1月面部基底细胞癌30例患者局部皮瓣修复的临床资料。结果 :随访1年,30例患者术后皮瓣均存活,功能良好无畸形,瘢痕较小,外观满意,无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局部皮瓣修复基底细胞癌手术缺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以滑车上血管及眶上血管为蒂的额部扩张皮瓣带蒂转移修复肿瘤治疗后下睑外翻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9年9月,本科收治的17例眶下区肿瘤治疗后下睑外翻畸形患者,一期:在额部滑车上血管及眶上血管供区置入皮肤软组织扩张器,予以充分扩张;二期:切除眶下区病损组织,松解周围组织使下睑恢复至正常解剖形态,再将额部扩张皮瓣带蒂转移修复病损切除后的创面;三期:3周后皮瓣予以断蒂,修复二期遗留病损切除后的创面。结果 17例患者均未发生皮瓣淤血、坏死,修复后下睑形态良好,外翻畸形矫正,眼睑闭合完全,活动自如。术后随访6~12个月,下睑外翻均无复发。结论以滑车上及眶上血管为蒂的额部扩张皮瓣带蒂转移,是修复肿瘤治疗后下睑外翻畸形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探讨局部皮瓣在鼻部皮肤肿瘤切除后创面修复中的效果。方法 2015年3月至2016年8月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皮肤科纳入65例鼻部皮肤肿瘤患者,手术切除鼻部肿瘤,根据鼻缺损的部位、大小、形状以及周围皮肤情况等选择鼻唇沟皮瓣、改良菱形皮瓣、双叶皮瓣或额鼻皮瓣等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结果 65例患者中,基底细胞癌38例,色素痣20例,角化棘皮瘤5例,鳞状细胞癌2例。切除后缺损长径均未超过2.5 cm,32例用鼻唇沟皮瓣修复缺损,16例用改良菱形皮瓣,12例用双叶皮瓣,5例用额鼻皮瓣,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未见鼻部明显变形,随访1年未见复发。结论 对于鼻部皮肤肿瘤切除后长径未超过2.5 cm的皮肤缺损,用鼻唇沟皮瓣、改良菱形皮瓣、双叶皮瓣、额鼻皮瓣等修复可以获得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斧头状皮瓣修复面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63例患者面部皮损先行类圆形或楔形切除,在缺损邻近处设计斧头状皮瓣,游离皮瓣及缺损周围皮肤,旋转推进修复缺损,术后随访6个月~2年。结果:全部皮瓣成活良好,无坏死、血肿及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随访观察局部瘢痕不明显,外形功能良好。结论:斧头状皮瓣修复面部缺损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