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外科微创非体外循环下经胸右心室穿刺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取19例VSD患者行微创非体外循环、食管超声(TEE)指引下经胸右心室穿刺VSD封堵治疗。膜周部VSD14例,干下型VSD3例,肌部VSD1例。缺损直径2.5~12(5.49±2.90)mm,膜周部VSD中2例形成膜部瘤。手术方法采用全麻,根据VSD位置选择切口位置,干下型VSD患者选择左侧胸骨旁第Ⅱ肋间切口,其余患者均选择胸骨正中中下1/3切口。TEE指引下安放VSD封堵器来封堵VSD。封堵器较缺损范围大1~2mm,干下型缺损选择偏心封堵器。结果:1例干下型VSD因封堵器释放后TEE显示主动脉瓣反流增加,经调整位置后无明显改善,遂改行常规体外循环修补VSD。其余18例封堵成功,其中16例应用等边封堵器,2例应用偏心(0mm)封堵器(均为干下型VSD),封堵器直径5~12mm,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均小于5h,平均住院时间约为5d。所有封堵成功患者均未输血,术后第2天常规口服阿司匹林3mg.kg-1.d-1(最大100mg/d)。全组均未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及残余分流等并发症。结论:外科微创非体外循环下经胸右心室穿刺VSD封堵...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微创经胸室间隔缺损(VSD)封堵的经验,探讨手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入选2010年1月~2013年10月简阳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住院的室间隔缺损患者62例,男性28例,女性34例,年龄2~57岁。所有患者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的监测下由右心室表面荷包送入封堵器,闭合室间隔缺损。结果封堵成功61例,1例因置入后主动脉瓣返流明显加重,改为体外循环。随访12个月,无封堵器移位、心律失常、残余分流、溶血等并发症。结论经胸微创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安全、可行,创伤小,恢复快。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37岁,因"先天性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修补术后10年,活动后气促、心悸1个月"于2007年12月4日入院.该患者确诊为ASD,10年前曾于当地医院行外科修补术,术中切开右心房,采用褥式垫片附加连续缝合ASD,并做三尖瓣Devega成形,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4.
经胸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术50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初步总结经胸微创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封堵术临床经验和近期疗效。方法:50例诊断明确的单纯VSD患者,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经胸壁切口进入心包腔,于右心室表面合适位置缝置荷包并切开,在食管超声监测下,采用中空探条辅助或直接输送法将封堵器安放在VSD部位,若无异常情况即可释放封堵器。结果:49例封堵成功,1例术中改为常规体外循环手术。封堵成功者中,选用对称伞46例,偏心伞3例。3例发生新的微量至轻度三尖瓣反流,3例术后发生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术后拔除心包引流管后残存心包积液,经心包穿刺后痊愈。49例患者围术期及近期随访无死亡、无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无残余分流发生、无新发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结论:经胸微创VSD封堵术具有手术创伤小,安全性高等优点,近期疗效好,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性对比分析经胸微创封堵与经皮介入封堵室间隔缺损(VSD)的疗效和随访结果。方法:2014-08-2019-07,将我院心外科112例限制性VSD患者纳入研究。经胸微创封堵组56例,采用胸骨下段小切口在非体外循环下经食管超声(TEE)引导,穿刺右心室游离壁血管裸区,应用国产封堵器堵闭VSD;经皮介入封堵组56例,采用右股动静脉穿刺,在X线透视下建立输送轨道,经输送鞘管植入国产封堵器堵闭VSD。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疗效、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医疗费用等指标,并对其中期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获有效治疗,均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经胸微创封堵组成功封堵52例,4例封堵失败,经延长胸骨正中切口后中转体外循环直视下手术成功修补;经皮介入封堵组成功封堵54例,2例术中出现并发症后放弃封堵(1例术中出现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1例堵闭后影响主动脉瓣致轻度反流),改行胸骨正中切口体外循环直视下手术成功修补。两组比较,手术时间和疗效相仿。介入封堵组封堵失血量、住院时间、切口长度、医疗费用等结果明显优于经胸微创封堵组(P<0.05)。结论:经皮介入封堵切口美观无疤痕,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经胸封堵术与经皮封堵术治疗室间隔缺损(VSD)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之间的差异,观察其安全性及有效性之间的差异。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9年12月11日。筛选满足纳入标准的文献,提取数据并评价文献质量,采用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0篇文献,均为队列研究,共2286例VSD患者,经胸封堵组1299例,经皮封堵组987例。经胸封堵组手术成功率高于经皮封堵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8%比92.6%,OR 1.65,95%CI 1.14~2.40,P=0.008);而总并发症发生率(OR 1.78,95%CI 0.81~3.90,P=0.15)和手术时间(MD 1.82,95%CI–25.13~28.76,P=0.89)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经胸封堵组住院时间(MD 0.83,95%CI 0.40~1.26,P=0.0002)及手术费用(MD 0.26,95%CI 0.02~0.50,P=0.03)均高于经皮封堵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胸封堵术相较于经皮封堵术手术成功率、住院时间和手术费用均更高,在总并发症发生率与手术时间方面与经皮封堵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室间隔缺损(VSD)介入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扫查选择适合封堵治疗的VSD患者,然后监测导管引导Amplatzer封堵器治疗VSD的全过程,在监测过程中要认真观察导管及封堵器的位置,配合封堵器的释放,观察封堵器是否已封堵好室间隔缺损处,周边有无残余分流。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食道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封堵术在婴儿室间隔缺损(VSD)治疗效果及中长期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我科1岁以下26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婴儿行食道超声引导下小切口VSD经胸封堵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26例患儿中,25例患者封堵成功,一例术中置入封堵器后出现主动脉瓣轻度返流而转外科修补手术,封堵成功率为96.15%,全组患者手术顺利,术后痊愈出院,无死亡,与同期行体外循环下直视VSD修补手术的1岁以下39例患儿对比,手术时间(81.50±13.53 vs 129.62±29.23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294.55±102.94 vs 655.41±370.37min)、术后引流量(59.12±20.10 vs 93.54±27.22ml)、术后住院时间(9.68±2.81 vs 11.03±1.99d),经胸封堵组无输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66个月,平均随访34.76±24.55个月,生长发育良好,如正常同龄儿童。2例术后早期出现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在半年随访已恢复,无新发主动脉瓣或三尖瓣返流,无房室传导阻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食道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婴儿室间隔缺损,与同期常规体外循环心内直视VSD修补术比较,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术后中长期随访效果好,是可行的、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43例10kg以下婴幼儿经胸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的经验。方法 食道超声引导下,经胸骨下段小切口1.5cm,切开皮肤,胸骨下段及心包,在右心室表面定点,穿刺置入导丝,经VSD送入输送鞘及对称型封堵器封堵VSD。结果 本组无死亡,无Ⅲ度传导阻滞,与同期一组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室缺修补法对比,手术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及输血量低于体外循环心内直视修补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胸小切口封堵术治疗10kg以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婴幼儿,能减少体外循环带来的风险,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切口小而美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三岁以下婴幼儿的干下型室间隔缺损(VSD)行经胸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40例三岁以下干下型VSD的患儿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依据手术方式将其分在经胸室间隔缺损封堵组(A组)和CPB直视修补组(B组)。分别对其手术成功率、术中术后的情况及并发症等进行比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B组的手术时间、机械通气、术后ICU和住院时间等方面均长于A组,输血量多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损直径≤5mm时,两种术式的成功率均为100.00%;缺损直径在5~10mm之间时,B组的成功率为100.00%,略高于A组的88.89%,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术后早期各并发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的总发生率为25.00%,明显低于B组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SD的直径对不同手术的成功率有影响。CPB直视修补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经胸室间隔缺损封堵组高,后者在直径小于5mm的VSD中优势明显,前者在直径较大的VSD中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 ,5岁 ,4年前因听诊发现心脏杂音而在当地医院行心脏超声检查示房间隔缺损 (ASD)和室间隔缺损 (VSD) ,因要求行介入治疗入院。既往健康。查体 :Bp90 /6 5mmHg,心率88次 /min ,胸骨左缘第 3、4肋间闻及 4 /6级、响亮、粗糙的收缩期杂音。实验室检查 :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脂均正常。ECG正常 ,心脏超声 :左房 (LA)略扩大、右房 (RA)、右室 (RV)均明显扩大 ,左室 (LV)略变小 ,房间隔连续中断 ,断端回声增强 ,回声失落处大小约 12 0~ 15 0mm(上下径 ) ,室间隔膜部连续中断 ,回声失落处大小约 4 7~ 5 5mm ,轻度三尖瓣、肺…  相似文献   

12.
微创经胸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在婴幼儿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微创经胸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3岁以下婴幼儿室间隔缺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8年10月至2010年4月,共425例3岁以下婴幼儿纳入本研究,其中136例采用微创经胸封堵术,289例采用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修补术.记录两组患儿的临床信息及随访资料,采用SPSS 11.5软件统计分析.结果 无死亡病例.封堵组134例成功,2例转为修补术,手术组全部成功,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术后肺动脉压、心胸比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下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封堵组手术时间、ICU监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手术组(P<0.001),封堵组费用高于手术组(P<0.05).结论 微创经胸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3岁以下婴幼儿室间隔缺损操作简单,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微创经胸骨下段小切口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的临床应用。方法 分析我科2011 年5 月至2015 年12月经胸骨下段小切口微创封堵术治疗VSD 的患者86例。术前行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估筛选适合封堵的VSD 患者,术中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再次评估VSD 是否适合封堵治疗,并确定封堵器型号,引导封堵器释放,评判封堵效果,出院后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86例VSD 患者中84例成功封堵,成功率97.67%,2 例封堵不成功中转体外循环下修补。随访6~24 个月,无残余漏,心功能改善。结论 经胸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配合下,经胸骨下段小切口微创封堵VSD 技术不需要体外循环辅助,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经胸微创非体外循环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的经验,探讨其临床价值和手术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03~2016-11采用经胸非体外循环小切口封堵术治疗VSD 10例,男2例,女8例,年龄9个月~21岁,体重7~48(平均19.35)kg,患者在食道超声心动图的监测下经右心室表面送入封堵器,闭合室间隔缺损。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提示VSD破口直径3~8 mm。结果封堵成功5例,出院时,无心律失常,无残余分流、瓣膜反流及房室传导阻滞,无封堵器移位、脱落及血栓形成。其余5例中转体外循环。结论经胸微创非体外循环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安全、可行,创伤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胸小切口封堵术治疗膜部室间隔缺损(VSD)的优势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自2011年9月至2013年2月,选择40例经胸小切口封堵术治疗膜部VSD的患者,另外选40例经传统外科修补术治疗膜部VSD的患者.两组患者年龄1~32(15.5±3.5)岁,体重10.8~58.0(24.2±7.5)kg,膜部室间隔缺损大小为2~14(5.6±0.5)mm.分别依据两种不同的方法完成手术,比较两组的疗效、并发症及其他相关因素,评估经胸小切口封堵术的可行性及优越性.结果 经胸小切口封堵术组有1例患者封堵失败,行开胸手术治疗,成功率97.5%;外科手术组除1例因急性感染死亡外,余全部手术成功.两组治疗成功率相似,但在术后并发症及其他相关因素方面有明显差别.术后3~12个月随访,经胸小切口组无新并发症出现,而外科组新出现一系列并发症.结论 尽管经胸小切口膜部VSD封堵术较外科手术治疗效果相当,但具有术后并发症较少、恢复快、创伤小、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目前该技术是可行的,且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6.
【】 目的 总结食道超声引导经胸非体外循环下微创封堵术治疗室间隔缺损(VSD)的临床经验。方法 自2011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经食道超声引导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患者45例,男28例,女17例;年龄7个月~9岁(4.7±1.9)岁;体重4.9~25.6(13.5±5.8)kg。膜部VSD30例,嵴下型VSD6例,干下型VSD4例,肌部VSD5例。VSD直径4.7~11.5(5.8±1.2)mm。全组均采用胸骨下端3~5cm小切口进胸,术中食道超声引导下,送入导引钢丝及输送鞘管经右心室-VSD进入左心室,沿输送轨道送入封堵器完成VSD封堵术,术毕立即经食道超声全面评估手术效果。结果 全组43例封堵成功(95.6%),2例术中转为体外循环下常规手术(4.4%)。术后封堵器边缘少量残余分流2例(4.4%),3个月后复查消失。术后40例随访12个月(88.9%,40/45),无传导阻滞及主动脉瓣返流,无近期死亡。 结论 食道超声引导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多次操作后即可掌握操作要点,术中需结合超声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Am p latzer封堵器治疗先心病室间隔缺损(V S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52例V SD患者进行Am p latzer封堵器V SD封堵治疗,观察手术疗效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52例中47例封堵成功,成功率90.4%,5例失败,5例有程度不等的并发症,近、中期随访未见不良影响。结论:Am p latzer封堵器治疗先心病V SD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8.
室间隔缺损封堵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总被引:66,自引:3,他引:66  
目的 应用国产和进口室间隔缺损 (室缺 )封堵器封堵室缺 ,通过 3~ 6个月的随访来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30例室缺患者 ,男性 12例 ,女性 18例 ,年龄 6~ 4 2岁 ,体重 2 6~ 77(45 3±2 1 4 )kg ,身高 1 31~ 1 76m。 2 8例为室间隔膜部缺损 ,其中 14例患者伴有室间隔膜部瘤 ;另 2例为嵴下型室缺。本组最初 3例使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TEE)监测 ,以后 2 7例使用经体表超声心动图 (TTE)监测。封堵器选用国产封堵器 2 5例、Amplatzer 3例。室缺封堵术后 72h进行TTE复查 ,术后 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心电图、TTE、X线 ,观察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2 8例封堵手术成功 ,即刻手术成功率93 3% ,无残余分流 ,对主动脉瓣无影响 ,对房室瓣无影响 ,无血管内溶血。 14例伴有室间隔膜部瘤的患者成功封堵。术后次日有 1例出现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伴干扰性房室分离 ,经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后缓解。 2 8例术后 72h复查TTE ,均无残余分流 ,主动脉瓣、房室瓣均无影响 ,经过 1个月、3个月、6个月的随访 ,原有临床不适症状缓解 ,未发现有发热、栓塞、感染性心内膜炎等临床表现 ,TTE显示封堵器位置稳定 ,室间隔水平无分流 ,主动脉瓣、房室瓣无影响。结论 室缺边缘距离半月瓣大于 3mm以上、直径 10mm以下、伴或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室间隔缺损(VSD)经导管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2例VSD患者,膜周部缺损11例,肌部缺损1例。TIE明确VSD最大伸展径,VSD边缘距周围瓣膜(主动脉瓣、三尖瓣)根部的距离,选择合适型号的封堵器(国产双盘状封堵器),封堵器型号比VSD伸展径大1~2mm。结果:在TIE和X线引导下,12例VSD成功封堵。术后即刻穿隔血流消失,术后24h、1周及3月复查TIE显示封堵器呈“H”状夹闭VS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