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低温治疗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对脑水肿及IL-1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低温治疗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对脑水含量、Na^+含量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以探讨低温的治疗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Feeney打击模型,分别进行全身低温、全脑低温或局灶低温治疗,治疗结束后检测伤灶脑组织含水量、Na^+含量、IL-1β含量、IL-1β蛋白表达及IL-1βmRNA表达。结果局灶低温组及全身低温组在脑水含量、Na^+含量、IL-1β含量、IL-1β蛋白表达、IL-1βmRNA表达方面低于脑外伤模型组(P〈0.05),且局灶低温组低于全身低温组(P〈0.05);而全脑低温组在上述方面高于脑外伤模型组(P〈0.05)。结论局灶低温及全身低温治疗能明显减轻脑水肿,且局灶低温效果更佳;全脑低温治疗加重脑水肿;其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抑制或促进炎性因子IL-1β表达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2.
大鼠创伤性脑损伤VEGF表达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中已发现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认为TBI后VEGF的表达和上调与脑组织的自身保护有关。本研究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y,LSCM)对脑伤后动态VEGF表达进行荧光定量分析,以获得更为准确的VEGF表达时像,为应用VEGF治疗脑外伤提供一定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缺氧预处理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脑组织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5的表达及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204只大鼠随机分为创伤性脑损伤组(T组)96例,缺氧预处理后脑损伤组(H组)96例及对照组12例。T组行自由落体撞击法建立大鼠创伤性脑损伤模型,H组给予3d缺氧预处理后,同法致脑损伤,两组大鼠于伤后1h、4h、8h、12h、24h、3d、7d、14d断头处死。采用干湿重法测脑组织含水量:Real—timePCR和Westernblot检测各组大鼠挫伤区周围脑组织Claudin-5mRNA及蛋白表达变化;IgG法检测血一脑屏障通透性变化。结果T组和H组伤后1hClaudin-5mRNA及蛋白表达开始降低,8~12h降至最低点,1d开始上升,直至伤后14d渐趋于对照组水平;其中H组各时间点Claudin-5mRNA及蛋白表达均高于T组。T组各时间点血一脑屏障通透性及脑组织含水量均明显高于H组(P〈0.05),且两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缺氧预处理可在创伤性脑损伤早期上调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5的表达,维持血-脑屏障完整性,减轻脑水肿。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黄体酮对脑外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其对脑外伤(TBI)继发性脑损伤是否存在保护作用.方法 雄性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无脑损伤的假手术(sham)组、脑损伤(TBI)组、脑损伤后注射黄体酮治疗(P-TBI)组及注射二甲基亚砜(DMSO)溶剂(D-TBI)组,每大组24 只,再分1 d、3 d、5 d 和7 d 四个小组,每小组6 只.采用Freeney 法造成鼠脑挫裂伤模型,在伤后四个不同时相点用TUNEL 染色法分别检测四组大鼠脑组织中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创伤性脑损伤后凋亡细胞数量在TBI 第1 d 明显增加,TBI后第7 d 神经细胞凋亡达到高峰.伤后注射黄体酮治疗组神经细胞凋亡指数明显下降(P <0.05).结论 大鼠TBI 后周围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在伤后持续增加,注射黄体酮能抑制细胞凋亡,对脑组织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鼠创伤性脑损伤急性期高血糖对皮层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cose transporter1,GLUT-1)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180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组,胰岛素治疗组,分别测定各组伤前伤后血糖值,采用RT-PCR法和Western-blot法测定各组伤侧及健侧皮层GLUT-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应用TUNEL法测定各组伤侧及健侧皮层凋亡细胞数。结果TBI组伤后血糖明显升高,伤侧皮层GLUT-1表达明显减少,凋亡细胞数明显增多;胰岛素治疗组血糖变化不明显(P0.05),伤后12h,24h,48h,72hGLUT-1表达明显多于TBI组(P均0.01),凋亡细胞数明显少于TBI组(P均0.01);各组健侧皮层GLUT-1表达和凋亡细胞数未见明显变化(P0.05)。结论TBI急性期高血糖可增加伤后脑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TBI急性期高血糖下调GLUT-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创伤性脑损伤大鼠海马蛋白质差异表达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应用蛋白质组学方法分析研究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海马组织差异表达蛋白质,为筛选脑损伤早期诊断的生物学标志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双向凝胶电泳分离总蛋白,硝酸银染色,PDQuest 7.0图像分析软件分析获得的差异蛋白质点,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对检测到的差异蛋白质点进行鉴定,获得肽质量指纹图谱,查阅蛋白质数据库得到所需蛋白质相关信息,分析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4 h、8 h、12 h、24 h和48 h海马组织中差异表达蛋白质,每组样品电泳重复3次,每帧图谱检测到1800余个蛋白质点;选择2个背景清晰、重复性及分辨力良好、在各组表达差异明显并呈现时序性变化的蛋白质点进行质谱分析.结果 经双向凝胶电泳分离共获得18帧图,每组3帧,其中对照组及损伤后12 h组蛋白质图谱显示分离效果良好,蛋白质点清晰,点染色程度较深,数目较多.横纹和纵纹较少,图谱平均匹配率>80%.采用PDQuest 7.0图像分析软件对蛋白质图谱进行定量分析证实,相对分子质量为58.00×103的差异蛋白质为葡萄糖调节蛋白(葡萄糖调节蛋白58),在损伤后4 h、8 h和12 h表达水平上调;相对分子质量为28.40×103的差异蛋白质为蛋白酶体α亚单位3型.在损伤后4 h、8 h、12 h、24 h和48 h表达水平均上调.结论 葡萄糖调节蛋白58和蛋白酶体α亚单位3型可能与创伤性脑损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此为探讨脑损伤的发病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α-亚麻酸(α-linolenic acid,ALA)对小鼠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急性炎症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C57BL6/N小鼠分为高ALA饮食组(孕鼠20只,新生鼠88只)和低ALA饮食组(孕鼠20只,新生鼠84只),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两组小鼠脑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运用控制性皮质撞击建立小鼠TBI模型。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法和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TBI后0、4、24、96h两组小鼠炎症因子及细胞标志物表达。运用转轮实验、横木行走实验和场景恐惧实验观察两组小鼠TBI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高ALA饮食组小鼠脑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含量高于低ALA饮食组[15.48%±1.20%、9.98%±1.10%,P0.05];高ALA饮食组小鼠TBI后TNF-α和IL-1β、IL-6和CCL12显著低于低ALA饮食组(P0.05)。高ALA饮食组小鼠TBI 24h后运动功能恢复较低ALA饮食组快。高ALA饮食组小鼠TBI 24 h后认知功能均优于低ALA饮食组。结论增加脑部DHA水平可以减少急性炎症和改善TBI后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创伤性脑损伤(TBI)后,采用人参总皂苷(GTS)治疗,测定大鼠皮质神经再生相关因子的变化,探讨GTS对神经损伤修复的作用.方法 采用改良Feeney法制备大鼠TBI模型,伤后6h,20 mg/kg GTS连续治疗7d,第14天观察皮质区神经再生相关因子的表达.Western - blot法检测NGF,、NCAM、Nogo -A,、Nogo -B,、TN - C190、TN - C220;免疫荧光法检测GFAP与GDNF.结果 TBI后损伤侧皮质神经再生促进因子(NGF、NCAM、GDNF)表达增强(1.232±0.007,1.086±0.024,49.0±3.00),神经再生抑制因子(Nogo -A、Nogo -B、TN - C190、TN - C220)表达也反应性增强(1.196±0.041,1.297 ±0.024,0.930 ±0.057,0.888 ±0.012);GTS治疗后NGF、NCAM、GDNF的表达进一步增强(1.276±0.003,1.184 ±0.022,68.4±2.79);Nogo -A、Nogo -B、TN -C190、TN - C220的表达(1.074±0.021,1.126 ±0.025,0.762±0.022,0.651±0.030)有所抑制.伤后皮质区GFAP表达增强(90.4±3.44),GTS治疗后有所下降(85.4±2.70).结论 TBI后,GTS通过调节神经再生相关因子的表达,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外,还可能促进脑皮质神经再生和组织修复,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PACAP)对创伤性颅脑损伤(TBI)后大鼠脑组织内切冬酶-3(caspase-3)表达及活性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TBI模型,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荧光技术,观察TBI伤后2h~3d伤侧大脑皮层、海马caspase.3表达及活性变化情况。结果在伤后各时相点(2、12、24、48、72h)PACAP治疗组caspase-3表达与TBI组相比较,皮质与海马的表达都要相对减少;caspase-3的活性明显下降(P〈0.05)。结论PACAP能降低TBI脑组织内caspase-3表达及活性,减少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早期高压氧治疗创伤性脑损伤(TBI)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神经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法将菏泽市立医院2017-03—2019-01收治的78例TBI患者分为2组进行研究.对照组39例予以认知康复训练和常规基础治疗,研究组39例联合使用高压氧治疗.2组治疗2个疗程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  相似文献   

11.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危害大,但是对其发病机制还远未被充分了解。microRNAs(miRNAs)是有调控功能的非编码RNA。最新研究表明miRNAs广泛存在于脑组织中。TBI后无论是在人或鼠的脑中多种miRNAs的表达发生改变,且TBI后不同时间点的miRNAs表达丰度存在差异。而且,现已确定部分miRNAs可通过调控相应蛋白表达,从而调控脑组织中细胞增殖,凋亡和分化等功能。TBI的损伤机制较多,包括TBI后的炎症、血管生成及细胞毒性等。现以证实miRNAs与上述过程有关联。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就miRNAs对TBI的影响及机制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12.
一、材料与方法健康SD大鼠共52只。随机分为(1)假手术组,仅去除骨瓣开骨窗而不打击;(2)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braininjury,TBI)组;(3)生理盐水组;(4)氨基胍(aminoguanide,AG)组。生理盐水组、AG组于伤后6h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AG(100mg/kg),每隔24h注射,连续注射3次;(5)空白对照组。TBI采用改进的Feeney法大鼠脑损伤模型,致伤力度为550g/cm。预设伤后24h、72h、168h3个时相点,在各预设时点灌注取脑作相应检测:尼氏染色病理学观察;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nitricoxidesynthase,iNOS)免疫组化检测;凋亡细胞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ation,HBO)对脑卒中后大鼠神经功能和脑梗死灶体积的影响。方法选择4~5个月龄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HBO组。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术后3h对HBO组大鼠开始高压氧治疗。梗死后5d、10d、14d以横木行走试验(BWT)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同时进行TTC染色与梗死体积测量。结果术后第5天模型组与HBO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0、14天模型组与HBO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O组肢体功能恢复较模型组好。从第5天开始,高压氧组梗死体积较模型组明显缩小(P〈0.05),一直持续至第14天。结论缺血性脑梗死后,早期反复高压氧治疗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大鼠肢体运动功能,并可明显缩小梗死灶体积。  相似文献   

14.
干细胞移植治疗给创伤性脑损伤带来了新的希望。本实验分离培养了SD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DMSCs),对表面标志物CD11b、 CD29、 CD45、 CD49d、CD90 和 CD106进行了检测,静脉移植治疗大鼠脑冷冻伤,结果第4代ADMSCs CD29和CD90 呈高表达,而CD11b、CD45、CD49d和CD106呈低表达。ADMSCs移植明显促进了创伤性脑损伤大鼠的认知功能恢复。免疫荧光检测显示移植的ADMSCs大量聚集在损伤的大脑皮层,在正常皮层和其他区域未见有移植的细胞迁移。Western-blot检测显示实验组大鼠脑组织中BDNF(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SD大鼠ADMSCs符合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表型特征。静脉移植ADMSCs能定植于创伤性脑损伤大鼠的损伤皮层,接受移植大鼠脑内BDNF的含量增加,神经功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5.
研究重组腺病毒介导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基因转移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将重组腺病毒载体4μl注入承受单侧大脑皮质重锤打击的大鼠海马,对照组注射病毒缓冲液。伤后3h及1,3,7,14d利用免疫组化单标/双标染色。原位杂交/组化染色及DNA末端原位标记等方法,检测伤侧大脑皮质和海马各多区iNOS、BDNF及凋亡相关信号表达的改变。与对照组相比,同伤组大脑皮质及海马各区iNOS阳性细胞于伤后3h开始显著增多,7d达高峰。多数iNOS阳性细胞同时呈现凋亡相关蛋白阳性反应或TUNEL阳性反应,但很少同时表达BDNF mRNA。注射病毒载体组后3,7d,海马CA1区和DH区表达iNOS、凋亡相关蛋白的细胞及凋亡细胞显著减少(P均<0.01),而表达BDNF mRNA的神经元显著增多。提示,TBI诱导海马细胞表达iNOS及诱导海马细胞凋亡;腺病毒介导的BDNF基因转移通过抑制iNOS表达、增加BDNF表达及减少细胞凋亡的机制保护海马神经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对缺氧缺血新生大鼠模型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Caspase-9在该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建立缺氧缺血(HIBD)大鼠模型,观察HBO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改善情况,并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Caspase-9表达在缺氧缺血脑组织中的动态变化。结果:HIBD模型组大鼠造模后18h、24h、48h、96h不同时间段患侧海马区及皮层区Caspase-9活性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值均<0.05);HBO干预组大鼠海马区和皮层区各相应时间点Caspase-9活性蛋白表达均低于HIBD模型组大鼠(P值均<0.05),部分时间点接近假手术组基线水平。结论:HBO可以减轻新生大鼠HIBD模型神经细胞的凋亡;不同时程HBO干预治疗可降低HIBD模型大鼠皮层、海马神经细胞Caspase-9的表达活性。  相似文献   

17.
急性乙醇中毒对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GFAP、AQP4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乙醇中毒对大鼠创伤性脑损伤(TBI)后血清及脑组织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的影响,并分析其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将45只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3组,实验1组、2组及对照组,每组15只大鼠。实验1组、2组大鼠分别给予浓度为30%、60%的乙醇(蒸馏水稀释)1 ml/100 g灌胃,对照组大鼠给予相同剂量的蒸馏水灌胃。在灌胃后1 h后对各组大鼠采用改进的Feeney's自由落体硬膜外撞击方法行创伤性脑损伤模型的制作。于大鼠TBI后1 h、6 h、24 h,分别从各组随机抽取5只大鼠抽血,高速离心后测定血清中AQP4、GFAP的含量。各组大鼠抽血后断头处死,迅速完整取出大脑,进行脑组织中AQP4、GFAP的含量测定。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实验1组、2组大鼠血清及脑组织中GFAP和AQP4的表达均有显著增加(均P0.05)。(2)实验2组比1组大鼠血清及脑组织中GFAP和AQP4的表达增加更明显(均P0.05)。(3)随着伤后时间延长,3组大鼠血清及脑组织中GFAP和AQP4的表达越明显。结论急性乙醇中毒可加重大鼠TBI的程度,且血液中乙醇浓度越高,伤后时间越长,TBI的程度越严重。  相似文献   

18.
IGF-1对大鼠局灶性脑损伤c-fos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c-fos表达的影响及与缺血时间关系,探讨IGF-1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制作SD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将55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5)、对照组(n=25)、IGF-1治疗组(n=25),其中后2组按缺血再灌时间(6h、12h、1d、3d、7d)不同可分为5个亚组,每组5只,治疗组于缺血2h再灌注1h后经腹腔注入40μg/kg稀释为1 ml的IGF-1,假手术组及对照组同时腹腔注入生理盐水1 ml。以上动物均在再灌注后规定时间点用4%多聚甲醛经心脏灌注固定,取大鼠脑组织,应用免疫组化S-P法和HE染色检测c-fos蛋白表达及脑组织结构病理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大鼠脑组织c-fos表达明显减少,神经细胞坏死程度明显减轻。结论IGF-1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包括降低c-fos的表达,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大鼠创伤性脑损伤(TBI)后脑组织中β-微管蛋白(β-tubulin)的表达规律及意义.方法 雄性SD大鼠56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和TBI组(48只);采用头颅侧向旋转致伤方法制作TBI模型,按建模后处死时间分为6h,12 h,24 h,72 h、7d,14 d共6个亚组,每组8只动物.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β-tubulin在大鼠脑组织中表达及分布.β-tubulin阳性结果判断标准以胞浆内出现棕黄染色为阳性,反之为阴性,并设阴性对照切片.结果 大鼠脑组织中β-tubulin在皮层与海马组织细胞的胞浆、轴突、胞体树突中均有表达,脑损伤后6h时间点皮层与海马细胞表达均最低(P<0.01),随后表达量逐渐递增,至损伤后14 d其表达量恢复正常值,14 d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BI后,β-tubulin出现一个表达低值,提示在不同机制下可能对脑损伤的发生与发展发挥重要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Nrf2-ARE在创伤性脑损伤后动态表达和分布情况,探讨其意义.方法 制作大鼠脑损伤模型,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大鼠脑损伤后1、6、12、24、48和72 h损伤侧脑皮层Nrf2-mRNA及蛋白的变化,应用免疫荧光观察Nrf2在损伤侧皮层中表达和分布情况.结果 TBI组术后各时间点mRNA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但其Nrf2的蛋白水平均高于假手术组(P<0.01).免疫荧光显示:假手术组中,Nrf2在正常脑组织中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胞质中有少量表达;损伤后,Nrf2在损伤侧皮质中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胞核和胞质中表达明显升高.结论 Nrf2在TBI早期即可被激活,提示Nrf2-ARE通路可能参与了TBI后内源性应激防御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