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可逆性脑后部白质病变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逆性脑后部白质病变综合征病因复杂,患者多具有严重的基础疾病,起病较急,以精神行为异常、癫痫、视觉症状及局部神经定位体征为最主要的临床表现,头颅影像学检查可以发现以双侧大脑半球后部为主的对称性片状白质水肿。经过正确治疗,数周或数月内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改变可以完全恢复,不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本病的诊断必须密切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头颅影像学特别是MRI检查及实验室指标等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2.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RPL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9例患者临床表现以头痛、意识障碍、癫发作、视觉异常为主;头颅MRI检查有大脑半球后部白质为主的T1WI低信号,T2WI、Fair像呈高信号的病灶,且大多双侧对称.结论 头痛、意识及精神障碍、癫发作、视觉异常、是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主要为大脑后部对称性、可逆性脑白质损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妊娠相关可逆性脑后部白质病变综合征(RPLS)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2-01—2017-01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产科病房和神经内科收治的18例妊娠期及产后合并PRLS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例(72.22%)首发症状是头痛,伴恶心、呕吐;11例(61.11%)癫痫抽搐,其中9例多次发作,2例呈持续抽搐状态,3例首发;11例(61.11%)意识障碍,其中1例首发;10例(55.56%)视觉障碍,1例首发,8例合并头痛;1例(5.56%)精神异常。实验室指标:14例贫血,18例低蛋白血症,17例尿蛋白阳性,18例血清乳酸脱氢酶和尿酸异常。影像学:均有脑白质受累,5例皮质受累,其中枕叶18例,顶叶16例,额叶12例,颞叶9例,基底节区5例,胼胝体压部4例,小脑半球2例。经积极治疗,18例均痊愈出院,随诊6~12个月,均无癫痫复发,复查颅脑MRI,较前减轻或恢复正常。结论早发现,早诊治对疾病的预后至关重要,提高临床医师和影像医师的认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RPL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均为急性起病,其中继发于高血压脑病7例,妊娠子痫9例。患者均出现血压明显升高,其中出现头痛9例,意识障碍9例,癫痫发作13例,视力模糊6例。16例患者MRI均表现为双侧枕叶和/或额、颞、顶叶对称或不对称的T1低信号,T2高信号;其中累及顶叶13例(81.3%),枕叶12例(75.0%),额叶9例(56.3%),颞叶5例(31.3%),小脑4例(25.0%)。弥散加权成像(DWI)显示等/低信号14例,异常高信号2例。所有患者经对症治疗均痊愈。结论 RPLS以血压升高、头痛、视觉异常、意识障碍、癫痫发作为主要临床表现。MRI表现双侧枕叶和/或额、颞、顶叶对称或不对称的T1低信号,T2高信号,经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ES)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RPLE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的原发病为:高血压1例,尿毒症3例,红斑狼疮1例.5例均为突然发作的血压增高、头痛伴呕吐、意识障碍及癫疒间等,3例有视觉障碍,肢体运动功能均正常.实验室检查5例均有肾功能不全.头颅CT或MRI检查5例均显示双侧顶枕叶白质为主的较大范围的异常,其中CT为低密度、MRI为长T1、长T2信号.经过积极的降压、脱水等治疗,4例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在短时间内即恢复良好,影像学复查也显示病变明显减轻或消失;1例死于脑疝.结论 RPLES的临床特点为在血压突然升高或使用某些药物的情况下急性出现的脑损害症状.发病机制可能与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障碍有关.影像学特点为双侧、对称性后部脑白质较大范围的病变.大多数患者经治疗可很快恢复,极少数病情严重者也可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RPLES)的 临床和影像学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6医院4例RPLES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特点。 结果 本组病例病因包括肾功能不全,高血压病,妊娠子痫,腰椎手术后。所有病例均有癫痫大发作 及头痛,恶心呕吐,精神行为异常。其中肢体瘫痪1例,失语1例,癫痫持续状态1例。影像学表现为单 侧或双侧以顶枕叶为主白质及灰质病变,病变范围可累及额颞叶。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T2加权像、平扫液体衰减反转恢复 序列(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均呈高信号,T1加权像呈略长信号,1例磁敏感成像上 呈微出血。 结论 头痛和癫痫发作是RPLES的主要临床症状,多种病因可引起RPLES,影像学改变以皮质及皮质 下水肿为主。  相似文献   

7.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 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PRES)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PRES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本组继发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3例,肾功能衰竭3例,高血压1例。临床表现:7例均有头痛及视物模糊,伴有癫痫发作6例,恶心、呕吐4例,轻偏瘫、共济失调各1例。6例行头颅CT检查,3例枕叶低密度影,其中2例广泛脑白质水肿;1例多发小血肿;2例未发现异常。7例MRI检查显示枕叶均受累,同时伴小脑受累3例,脑干2例,额顶叶皮质下白质2例,尾状核、丘脑各1例。在脑叶呈脑回样、在其他部位呈斑片样异常信号;T1WI呈略低或等信号,T2WI和Fair像呈高信号。2例增强扫描1例无强化,1例呈脑回样、斑片样和环状强化。4例DWI扫描,2例呈略高信号,1例呈低信号,1例未见异常。结论 头痛、视觉障碍和癫痫发作是PRES主要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主要为大脑后部白质对称性长T1、长T2信号。  相似文献   

8.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临床影像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RPLS)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患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预后。结果8例患者中,女5例,男3例;发病原因多样,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妊娠子痫2例,高血压病1例,真菌性脑炎1例,多发性骨髓瘤1例,肾移植1例;其中使用免疫抑制剂3例,化疗药物1例,使用抗真菌药物1例。以头痛、癫痫发作、视觉障碍、意识和精神障碍为主要临床症状。多数患者头颅MRI表现为双侧大脑后部白质对称性T1WI呈低或等信号,T2WI和FLAIR像呈高信号;经采取降压、脱水及对症等治疗2~3周后患者神经系统症状消失,MRI复查病灶完全或大部分消失。结论RPLS是以可逆性后部白质损害为主要神经影像学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可使其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改变完全可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方法分析15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 15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患者继发于高血压脑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尿毒症、子痫、甲状旁腺腺瘤伴发高钙血症、非霍奇金淋巴瘤、肾移植术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神经白塞病。其中血压升高者10例,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癫痫发作、视物模糊和意识障碍。头颅CT或MRI检查主要表现为对称的枕叶白质脑水肿,部分伴有顶额颞叶等病变。经治疗后患者症状消失,头颅CT或MRI复查病灶完全或大部分消失。结论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可由多种病因产生,影像学主要表现为大脑后部白质血管源性脑水肿改变,及时治疗后症状和影像学特征迅速改善。  相似文献   

10.
肾炎致可逆性脑后部白质病变综合征(RPLS)临床少见,现报告1例如下. 1 病例女,13岁.因"头痛2个月,颜面浮肿1周,视力下降伴全身抽搐1 d"于2006年11月16日入院.患儿入院前2个多月出现头痛,1周前出现面部浮肿,在当地医院按"肾小球肾炎"治疗无效.1 d前,患儿出现视力进行性下降及2次全身抽搐.既往体健.查体:T 37.4℃,P 104次/min,R 25次/min,BP 150/100 mmHg(1 mmHg=0.133 kPa),双肾叩击痛,颜面浮肿,双眼视力仅存光感,肌张力高,颈稍抵抗,Kernig征(+).  相似文献   

11.
12.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改变及诊断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RPLS)最早是由Hinchey等[1]在1996年提出,近年逐渐被临床医生认识.尽管其命名和发病机制尚存在许多争论[1-4],但其临床及影像学有着特征性.本人复习文献,结合临床体会,对RPLS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诊断、治疗及转归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是一组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神经系统异常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临床表现以迅速进展的颅高压症状、癫发作、视觉障碍、意识障碍、精神异常为特征,神经影像学上显示以双侧大脑后部白质为主的水肿区,经及时有效治疗后临床表现和神经影像学改变可以完全恢复,一般不遗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核磁共振新技术的发展,突出显示了血管源性水肿的特点,有助于RPLS的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RPLS)是一种逐渐被临床医生所认识的综合征,最早是由Hinchey等[1]在1996年提出.尽管对其命名和发病机制有着不同的意见[1~4],但其有着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从而构成一个可以被识别的临床综合征.其主要的临床症状有头痛、痫性发作、恶心、呕吐、视力异常、皮质盲、昏迷和精神障碍等,影像学上有大脑后部可逆性脑水肿的特征性表现[1].……  相似文献   

16.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RPLS)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神经系统受损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其影像学表现重于临床表现。临床上常见症状有头痛、抽搐发作、视觉障碍、意识改变及精神行为异常等,神经影像学上的典型表现为对称性的、大脑后部以白质为主的可逆性血管源性水肿,且临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本院2000年9月~2010年6月收治的12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本组12例患者中原发病为子间痫3例(25%),高血压脑病4例(33.3%),尿毒症2例(16.7%),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16.7%),肺癌术后化疗1例(8.3%),临床表现多样,主要为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抽搐、眼震、视力异常等。多数患者头颅MRI表现为双侧大脑后部白质对称性T1WI呈低或等信号,T2WI和FLAIR像呈高信号。经脱水、降低颅内压、加强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2~3周后神经系统症状消失,复查MRI病灶完全或大部分消失。结论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具有一定特征性,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早期明确诊断十分重要,经及时治疗后一般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8.
可逆性大脑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可逆性大脑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高筱雅$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广州510080 @李玲$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广州510080 @黄如训$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广州510080 @王慧杰$解放军总后勤部天津干休所1 HincheyJ,ChavesC ,AppignaniB ,etal.Areversibleposteriorleukoencephalopathysyndrome.NEnglJMed,1996,334(8):494. 2 RichardB .Areversibleposteriorleukoencephalopathysyndrome.NEnglJMed,1996,334(26):1743. 3AKBanerjee.Posteriorleukoencephalopathysyndrome.PostgradMedJ,2001,7…  相似文献   

19.
可逆性脑后部白质病变综合征(RPLS)临床上不常见.现报告1例由急性肾小球肾炎并发的典型RPLS患者如下.  相似文献   

20.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临床及影像学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RPES)的临床特征和MRI表现.方法 回顾分析22例经临床诊断RPES的临床表现、MRI资料.结果 大多有血压升高,神经症状有头痛、癫痫发作、精神症状、视觉障碍等;MRI病灶主要对称分布于枕叶及顶叶后部,主要累及皮质或皮质下白质,对症治疗后复查MRI病灶基本消失.结论 RPES是一种可逆性后部脑灰白质受累为主要特征的一个临床神经影像综合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