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本对比分析不同年龄组女性以及妊娠期妇女人群中短P—R间期的发生率,探讨其发生的原因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产前检查的妊娠妇女800例为观察组,年龄为19—30岁。选择同期门诊健康体检女性30岁以下共800例,31岁以上共800例为对照组。常规心电图检查,比较3组短P—R间期的发生率。结果妊娠组短P—R间期共37例,发生率为4.63%;30岁以下组短P—R间期共17例,发生率为2.13%;30岁以上组短P—R间期共5例,发生率为0.63%。结论短P—R间期发生率以妊娠妇女最高,30岁以下女性短P—R间期发生率比31岁以上女性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律失常及其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24h动态心电图监测67例不同程度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HF组)和30例健康者(对照组),对心律失常及HRV的时域和频域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CHF组各级心功能均以室性期前收缩发生最高,时域和频域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心功能下降,室性期前收缩发生率越高,HRV值越低,自主神经功能受损越明显,与心功能损害程度一致。结论不同程度CHF患者以室性期前收缩为主,HRV各项指标能反映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态,联合检测有助于判断CHF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预后和早期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3.
P-R间期变化的临床意义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R间期是指P波的起始到QRS波开始之间的这一时段,是指冲动从邻近窦房结的心房肌传至邻近浦肯野纤维的心室肌所需的时间,正常情况下P—R间期为0.101—0.22s。P—R间期主要部分反应了激动通过房室结的缓慢传导,它象一个窗口,为临床提供了各方位的信息,现就P—R间期的异常变化的临床意义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不同基础心脏病所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血浆apelin浓度。方法:按照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50%)选择68例心功能不全患者为心衰组,选择心功能正常者21例做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apelin水平,比较不同病因如高血压病、冠心病、扩张性心肌病所致心衰的血浆apelin浓度区别。结果:CHF组血浆apelin水平高于对照组[(5.07±0.75)ng/ml:(3.73±0.3)ng/ml,P〈0.01];不同病因心衰血浆apelin含量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CHF患者血浆apelin浓度高于心功能正常者,可考虑将apelin浓度检测作为心力衰竭患者筛查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不同妊娠时期心电图短P-R间期检测结果 .方法 研究样本为2019年1月-2019年12月时间段于我院行孕期检查及心电检测的38例孕妇,将其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至我院行心电检测的健康非妊娠期备孕女性84例,将其作为对照组,评估组间心电图短P-R间期发生率.将研究组孕妇划分为孕早期组(n=29)、孕中期组(n=5)、孕晚期组(n=4),评估不同妊娠时期心电图短P-R间期发生率.结果 评估组间心电图短P-R间期发生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评估不同妊娠时期心电图短P-R间期发生率,孕中期、孕晚期高于孕早期(P<0.05).结论 妊娠期女性极易产生心电图短P-R间期,孕中期、孕晚期发生率高于孕早期,为此需加强妊娠期心电监测,预防不良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患者的QTd,确实其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设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组,肺气肿组和正常对照组。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组77例,男性48例,女性29例,平均年龄63±16岁。诊断标准按1977年全国肺心病专业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心电图、心脏超声检查等诊断。 肺气肿组共58例,慢性支气管炎病史2~15年,男性31例,女性27例,平均年龄66±25岁。 正常对照组20例,男性9例,女性11例,经X线、心电图、临床体检未见异常,平均年龄46±20岁。 1.2 方法 三组所有病例均测量体表心电图各导联的QT间期,排除合并电解质紊乱(低血钾)、房颤、束  相似文献   

7.
滕受带 《内科》2011,6(3):264-266
P-R间期是指心电图P波的起始到QRS波开始之间的一个时段,由P波和P-R段共同组成,主要反映激动由窦房结传至心房肌、房室结、希氏束、左右束支及浦肯野纤维而到达心室肌的传导情况,它像一个窗口,为临床提供了各方位的信息,不断受到重视,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心率变异性及QT间期变异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冠心痛无症状心肌缺血(SMI)者心率变异性(HRV)QT间期变异度(QTv)变化特点。方法对87例动态心电图(DCG)检出SMI经冠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者(A组)。与66例健康对照组(B组)检测HRV中的SDNN、SDANN以及日夜间的QTv进行比较。结果SMI者HRV和QTv均显著降低,且QTv的昼夜节律性消失。结论HRV和QTv可作为冠心病SMI者判定预后的常规DCG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预激综合征无P-R间期的机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何秉贤 《心电学杂志》2006,25(3):147-147
典型的预激综合征诊断并不困难,但有的可无P—R间期,对这类病例国内部分学者尚认识不足。由于预激综合征射频导管消融疗效十分肯定,因而对其正确诊断甚为重要。为此,作者曾作阐述。但有人撰文认为预激综合征无P—R间期是不可能的。因而有必要进一步说明,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性,94岁。因咳嗽、咳痰1周.加重伴嗜睡1天人院。临床诊断:老年性肺炎。图1为24小时动态心电图V1导联非连续记录。上行P—P间距0.74s,心房率81次/rain。R-R间距1_12s,频率53次/rain,呈完全性左束支阻滞(CLBBB)。每组第3个P波落在T波升支上未下传。奇数R波的P—R间期0.S4s,偶数R波的P—R间期0.16~0.18s.  相似文献   

11.
妊娠期间妇女全身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随着孕周的增加,中晚期妊娠妇女的短P-R间期发生率明显增加,高于非妊娠妇女.  相似文献   

12.
慢性心力衰竭校正QT间期与QT离散度及心功能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校正QT间期 (QTc)与QT离散度 (QTd)及心功能超声参数相关性。方法 :研究了 12 6例左室射血分数 (LVEF) <4 5 %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QTc与QTd、QRS间期、临床指标、心脏超声心动图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QTc与年龄 (r =0 .2 1,P <0 .0 1)、左室舒张末期直径 (r =0 .2 6 ,P <0 .0 1)、左房直径 (r =0 .2 4 ,P <0 .0 1)、QRS间期 (r =0 .37,P <0 .0 1)、QTd(r =0 .4 1,P <0 .0 1)呈正相关 ;与短轴缩短率 (r=- 0 .2 8,P <0 .0 1)、LVEF(r =- 0 .33,P <0 .0 1)呈负相关 ;与二尖瓣E波和A波峰值速度比值、等容舒张时间无相关性 (P >0 .0 5 )。多元回归分析显示 ,QTc和QTd、QRS间期、LVEF存在独立相关性。结论 :QTc与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影响因素有关 ;QTc与QTd存在独立相关性 ,其生物相关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在妊娠期出现短P-R间期的发生率,并进一步探讨其产生的机制和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在我院做心电图检查的健康女性25507例,包括妊娠女性17440例,及同年龄段非妊娠女性8067例,分析两组短P-R间期的发生率。妊娠期女性再分为3组(妊娠早期组1425例,妊娠中期组15148例和妊娠晚期组867例),分别对各组短P-R间期的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妊娠组短P-R间期占5.63%(982/17440),健康非妊娠组短P-R间期占2.68%(216/785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36,P0.001);妊娠早期组短P-R间期占3.02%(43/1425),妊娠中期组短P-R间期占5.83%,(883/15148),妊娠晚期组短P-R间期占6.46%(56/867);妊娠早期组稍高于非妊娠组,差异无显著意义(χ2=0.53,P=0.47);妊娠中期组高于妊娠早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2,P0.001);妊娠晚期组略高于妊娠中期组,差异无显著意义(χ2=0.59,P=0.44)。结论妊娠期短P-R间期发生率明显高于健康非妊娠期;随着孕周增加,短P-R间期发生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窦性心律的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的心电图P-R间期、QRS波时限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根据普通标准12导心电图选择窦性心律的DCM住院患者(DCM组)30例,符介Framingham心力衰竭诊断标准(NYHA心功能分级Ⅱ-Ⅳ级);健康体检者18例(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及摄心脏正位片,比较两组心电图P波时限、P-R间期、QRS波时限;超声心动图左房、左室舒张末内径(LAED、LVED)、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二尖瓣反流程度(MR),X线心胸比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CM组P-R间期(P<0.05)、QRS波间期(P<0.01)、LAED、LVED和LVEF(均p<0.01)及x线心胸比(P<0.01)明显不同,DCM患者中P-R间期或/和QRS波时限延长者具有更严重的MR和更低的LVEF(P<0.05)。结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P-R间期延长或/和QRS波时限延长与LVEF、MR密切相关,可能是导致心功能进一步下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正>在分析心律失常时,经常会涉及到R-P间期与P-R间期呈反比关系规律,但任何规律都有其适用范围,若盲目套用,则会影响我们对心律失常机制的判断。本文对R-P间期与P-R间期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具体如下。1 P-R间期正常此时房室结有效不应期(ERP)大致为P波波峰至T波波峰(图1中CA段),相对不应期为AB段,虽然原则上房室结不应期应从C点算起,但可  相似文献   

16.
多年以来 ,我们把Ⅱ导P波直立 ,aVR导P波倒置 ,P R间期 <12 0ms ,QRS综合波不增宽 ,无ST T异常变化称为“L G L” ,属WPW的一种类型。对此 ,心电工作者都无异议 ,而孕妇在中晚期妊娠期时出现P R间期 <12 0ms,产后又恢复正常 ,心电学专书上还少有描述 ,难免给诊断带来困惑 ,现对 1996年~ 2 0 0 3年 8年间收集到的 4 3例孕妇“短P R”病例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仪器采用HP同步 12导联和 6 5 11单导心电仪 ,4 3例均为中、晚期妇女 ,年龄 2 2~ 35岁 ,≤ 2 7岁 38例 ,其余年龄 5例。受检者平时体健 ,无既往“心脏”病史。2 结…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提高对短P—R间期与妊娠期的的认识,本文对580例妊娠期妇女的心电图和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心电图短P-R间期的电生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P-R间期缩短(≤0.12)s机理。方法测定52例患者1:1房室待导点,文氏点。2:1点及房室传导有效不应期(ERP)。结果52例中33例电生理检查正常。19例诊断为房室结加速性待导(EAVNC)。结论P-R间期缩短可由常规心电图波形较低使P波、P-R段模糊和EAVNC等多种原因所致。PR间期缩短无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临床并无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妊娠引起心电图P-R间期缩短的发生率,分析妊娠影响心电图P-R间期变化可能产生的原因和临床意义。方法从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对我院382例20-40岁健康未孕妇女和536例20-40岁妊娠妇女产前产后分别进行心电图检查,其中382例20-40岁健康未孕妇女的心电图作为对照组,536例20-40岁妊娠妇女产前和产后半年的心电图作为两个不同的研究组,统计心电图P-R间期缩短的发生率。结果 382例20-40岁健康未孕妇女的P-R间期缩短的发生率0.52%,536例20-40岁孕妇产前的P-R间期缩短的发生率为6.52%,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36例20-40岁孕妇产后半年的P-R间期缩短的发生率1.87%,和对照组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妊娠妇女产前心电图P-R间期缩短的发生率比正常人群高,这种现象多数是一种良性的电生理改变,可能与妊娠妇女体内的循环系统、激素水平、自主神经调节、需氧量以及基础代谢率的变化等有关,大部分会在产后自行消失,不会对孕妇及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0.
妊娠中晚期心电图短P-R间期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妊娠中晚期心电图短P—R间期产生机制以及对胎儿的影响。方法对32例妊娠中晚期发现短P—R间期者(观察组)和30例P—R间期正常的中晚期孕妇(对照组)进行24h动态心电图(DCG)及胎儿心电图(FECG)检查;对观察组进行输氧一周后复查常规心电图(ECG)、FECG、及产后3个月复查ECG。结果观察组心率变异(HRV)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01、P〈0.005及P〈0.01);观察组输氧后短P—R间期恢复正常,FECG前后变化不大。结论妊娠中晚期的P—R间期缩短与需氧量增加、自主神经功能失调、交感神经占优势相关.可作为中晚期妊娠者自主神经功能失衡的客观指标;对胎儿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