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幼年黄色肉芽肿在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CM)下的特征,并分析其与组织病理检查诊断的一致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皮肤科门诊临床拟诊为幼年黄色肉芽肿的患者,采集RCM图像后,行常规组织病理检查。结果:所有RCM拟诊为幼年黄色肉芽肿的疑似患者,经组织病理检查均证实为幼年黄色肉芽肿。该病皮损在RCM下的特征为表皮突消失或增宽,真皮浅层可见大量较大体积、中高折光及不规则形态细胞浸润;部分细胞簇集融合,形成散在分布的、明亮的高折光环状结构。结论:幼年黄色肉芽肿在RCM下具有特征性表现,可作为早期辅助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幼年黄色肉芽肿(JXG)在皮肤镜及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CM)下特征,探讨皮肤镜、RCM及二者联合应用对JXG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43例拟诊为JXG患儿皮损的皮肤镜及RCM镜下表现,由4名皮肤科医师采用五级法诊断,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行DeLong检验。结果:(1)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确诊40例为JXG,1例皮脂腺异位,1例spitz痣,1例肥大细胞瘤。(2)确诊患儿皮肤镜图像特征:15例皮损外观呈“落日征”,中央线状、分枝状血管;23例外观“落日征”,中央黄色小球云、棕褐色色素沉着、白色纤维条;2例呈“云状”棕黄色。(3)确诊患儿RCM图像特征:34例真皮层见大量形状不规则中等折光细胞,不等量环状靶形细胞;4例未见环状靶形细胞;2例角化过度,灶状角化不全,棘层以下显影不清。(4)RCM与皮肤镜单独诊断JXG的ROC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用皮肤镜、单用RCM分别与二者联合应用诊断JXG的ROC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肤镜及RCM可作为JXG早期筛查方法,二者联合比单独诊断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3.
<正>黄色肉芽肿(xanthogranuloma,XG)是最常见的非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多见于婴幼儿,但成人亦可发病。对于临床上不典型的XG常需行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但组织病理活检一般为创伤性的,患者有疼痛,易留瘢痕,患者依从性不高,尤其是婴幼儿及家长常难以接受。皮肤镜和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reflectance confocal microscopy,RCM)是目前皮肤科广泛应用的无创影像诊断技术。既往对XG的皮肤影像研究对象主要是婴幼儿,且为单独使用皮肤镜或RCM观察,本研究首次同时利用皮肤镜和RCM对我科11例XG患者(包括儿童和成人)进行观察,发现皮肤镜和RCM下XG具有特征性表现,并且与组织病理有很好的一致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1临床资料患者男,66岁,躯干、四肢红斑、丘疹、斑块、鳞屑伴痒痛3年余。患者3年余前无明显诱因双上肢出现片状红斑、丘疹,覆有少许鳞屑伴痒痛,随后皮损逐渐扩大,蔓延至躯干、双下肢,伴夜间瘙痒剧烈,遂至中医院就诊,诊断不详,经治疗后(具体药物不详)无明显好转,为求进一步诊治2年前就诊本科。患者既往有双下肢静脉曲张病史。体检:系统查体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5.
<正>患者男,15岁。主诉:右膝关节伸侧黄色丘疹1年余。现病史: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右膝关节伸侧出现一米粒大黄色丘疹,无自觉症状,缓慢增大,未予特殊治疗。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体格检查:一般情况良好,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增大。系统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临床上皮损表现为红斑鳞屑的蕈样肉芽肿在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CM)下的特征.方法 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皮肤科门诊的收集蕈样肉芽肿患者6例,年龄7~73岁,病程1~5年;男4例,女2例;斑片期2例,斑块期3例,肿瘤期1例.均经组织病理和免疫组化及相关检查确诊.RCM观察6例蕈样肉芽肿患者各3处皮损,选取1处皮损行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发现角化过度,棘层混乱,基底层色素环折光减弱,表皮内可见散在分布的单个圆形或类圆形的高折光细胞,真皮乳头环内可见少许炎细胞浸润.少数可见低折光的,圆形至椭圆形的细胞聚集形成的一个囊泡样结构.这些RCM特征与其组织病理对照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结合临床表现,RCM可能作为蕈样肉芽肿的无创性辅助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7.
幼年黄色肉芽肿(juvenile xanthogranuloma)系少见的软组织肿瘤,我科最近遇到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幼年黄色肉芽肿(juvenilexanthogranuloma)系少见的局限累及皮肤、黏膜的良性泛发性黄瘤样肉芽肿病,多在幼年发生1.我科发现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临床资料患者,女,9岁。因右大腿增生物1年就诊。患者1年前发现右大腿内侧一约米粒大淡黄红色丘疹,皮损缓慢增大,无明显自觉症状。发病以来无视力改变及其它异常。否认家族中有类似病史及神经纤维瘤病史。查体: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检查:右大腿内侧可见一约0.5 cm×1 cm×1 cm大黄红色半球状丘疹,表面干燥伴细小裂隙,触之较硬(图1)。实验室检查: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10.
<正>临床资料患者,男,9岁。因面颈部、躯干皮疹4年,于2009年12月至我院皮肤科就诊。既往史无特殊,足月顺产,发育正常。家族史:否认遗传性家族性病史。体格检查:无明显异常。皮肤科检查:双眼睑、腋下、腹股沟及双上肢数个黄色、表面光滑的丘疹和结节,直径2~10 mm,右眼约5 mm直径的黄色结节(图1、2),舌系带中央见直径4 mm结节,口周可见  相似文献   

11.
1.临床资料患儿女,2岁.右肘部出现结节半年.患儿于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右肘部出现一米粒大小红色丘疹,无明显自觉症状,无渗液、糜烂及破溃.当时未做特殊处理,随后皮疹逐渐增大至黄豆大小,于2009年11月8日来本科就诊.患儿为第一胎第一产,足月顺产,父母非近亲结婚,家族成员中无类似疾病史.体检:一般情况可,发育、营养状况良好,各系统检查无异常,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  相似文献   

12.
<正>临床资料患者,女,9岁。因右大腿增生物1年就诊。患者1年前发现右大腿内侧一约米粒大淡黄红色丘疹,皮损缓慢增大,无明显自觉症状。发病以来无视力改变及其它异常。否认家族中有类似病史及神经纤维瘤病史。查体: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检查:右大腿内侧可见一约0.5 cm×1 cm×1 cm大黄红色半球状丘疹,表面干燥伴细小裂隙,触之较硬(图1)。实验室检查: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未见明显异常。胸片及腹部彩超未见明显异常。眼科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13.
正1 病历摘要患儿女,9个月。患儿出生后4个月头面部无明显诱因出现多个黄色丘疹,皮疹逐渐增多,随后躯干、四肢也散在出现类似皮疹,无搔抓,无红肿热痛。自发病以来,患儿精神、食欲好,体重正常增长。否认家族成员中有类似病史。体格检查:发育正常,营养良好,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增大,心、肺、腹无异常。皮肤科检查:头面部可见多发圆形、卵圆形黄色丘疹,高出皮肤表面,境界清楚,表面光滑  相似文献   

14.
幼年黄色肉芽肿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儿男,1岁.背部出现结节1个月,于2008年4月17日就诊.患儿于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背部出现一米粒大淡红色结节,无任何不适.结节逐渐变为黄红色,增至花生米大,予以糖皮质激素类制剂外用治疗无好转.病程中无发热、咳嗽、呕吐、多饮、多尿等症状.  相似文献   

15.
临床资料患儿女,7岁。以“脐周起疙瘩,渐增大2个月余”就诊,患儿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于脐周出现黄豆大小疙瘩,黄红色,质软,后渐增大至蚕豆大小。病程中患儿精神、饮食、睡眠良好,体重等无明显变化。否认家族中有类似病史及高脂血症者。体检:一般情况良好,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腹未查及异常。专科检查:脐周可见蚕豆大小黄红色质软结节,无痛痒(图1)。皮肤组织病理示:表皮基本正常,真皮内可见大量组织细胞、淋巴细胞、异物巨细胞、Touton巨细胞浸润,巨细胞核排列完整,呈花环状。结合临床符合幼年黄色肉芽肿(图2)。图1脐旁蚕豆大黄红色…  相似文献   

16.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6岁.臀部骶尾部起丘疹6年.出生时患者臀部即有一条索状丘疹,逐渐增大,无疼痛及瘙痒.6年来从未诊治过,近来丘疹有进一步蔓延增大,故前来就诊.患儿既往体健,无任何大疾病史.家族中无同样病史者. 检查:患儿体型中等,心肺(-).皮肤科情况:臀沟至骶尾部有一约2cm长条索状黄色斑块,表面凹凸不平,边界清(图1),实验室检查:血、尿、大便常规,肝功、肾功、血脂均正常,辅助检查:胸部X片、腹部B超、CT检查正常.  相似文献   

17.
报告1例幼年黄色肉芽肿。患者男,8个月,前额部、头部增生性黄红色结节4月余,逐渐增大,无明显自觉症状。皮肤科检查:前额部、头部数枚类圆形黄红色结节,质韧,表面光滑。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中组织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并见Touton巨细胞;免疫组化示:CD1a(-),S100(-),CD68(+)。诊断为幼年黄色肉芽肿,暂予临床观察并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8.
例 1,男 ,4个月。出生后 2月右颞部开始出现一米粒大小淡红色丘疹 ,逐渐长至蚕豆大小并变成淡黄色 ,近 1月来腹部也出现一枚黄豆大小类似丘疹。皮肤科检查 :右颞部可见一枚 1.3cm× 1.3cm大小的淡黄色半球形结节 ,质韧 ,表面光滑发亮 (图 1) ,腹部可见类似黄豆大小丘疹一枚。化验 :Tchol 4.2 7mmol/L、TG 1.2 8mmol/L、HDL C 1.94mmol/L、LDL C 0 .5 8mmol/L、Lp 18.3mg/dl、APOA11.6g/L ,APOB 0 .73g/L。例 2 ,男 ,9个月。 5月前无明显诱因于头皮处出现一米粒大小黄色丘疹 ,逐渐…  相似文献   

19.
正患儿女,7个月。因右侧肩部出现一指状增生物,于2016年12月4日就诊。患儿于出生2个月时无明显诱因右侧肩部出现一米粒大淡红色皮疹,无任何不适。丘疹逐渐增大,呈指状突起于皮肤,颜色也逐渐变为黄红色。自发病来无发热、咳嗽、呕吐、多饮、多尿等症状。患儿为足月顺产,父母非近亲结婚,家族成员中无类似疾病史。体格检查:发育、营养状况良好,各系统检查无异常,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眼科检查未见异常。皮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儿童外阴硬化性苔藓(lichen sclerosus,LS)的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eflectance confocal microscopy,RCM)下影像特征及其在儿童外阴LS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应用RCM对11例外阴LS患儿的皮损进行扫描,并进行常规组织病理检查,比较RCM影像学特征与组织病理学特征。所有患儿均经临床表现和或组织病理检查明确诊断。结果:11例LS患儿的典型RCM图像示表皮角化过度,表皮萎缩,见圆形暗区,内含明亮的,中、高度折光的无定形物质,对应的组织病理学改变为毛囊内的角栓结构;正常环状的真皮乳头结构消失,真表皮交界不清,少量炎性细胞浸润;真皮浅中层见明亮的、高折光的炎细胞浸润,包括单一核细胞和噬黑素细胞,散在分布于胶原纤维束间,对应的组织病理学改变为基底细胞液化变性;束状或波状分布的粗糙的的胶原纤维结构,对应病理学改变的胶原水肿、透明变性、均质化;水肿的胶原纤维间见横向分布的、迂曲扩张的血管;真皮中下层见大量的中度折光的单一核细胞浸润,对应的组织病理学改变为真皮中下层炎性细胞的带状浸润。对比RCM图像与组织病理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RCM实时、无创扫描技术可以做为儿童外阴LS早期诊断的辅助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