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沙利度胺联合R-CHOP化疗方案(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醋酸泼尼松)治疗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BB)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10—2019-10我院收治的CD20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66例,按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两种亚型分成2组,生发中心来源(GCB)组和非生发中心来源(non-GCB)组各33例,non-GCB组行单纯R-CHOP化疗方案,GCB组行沙利度胺联合R-CHOP化疗方案。比较2组临床效果、血清TNF-α及PDGF-BB水平变化、生活质量、生存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GCB组、non-GCB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4.85%、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2组TNF-α、PDGF-BB均明显下降,且GCB组明显低于non-GCB组(P0.05)。GCB组生活质量总分为(73.11±10.41)分,明显高于non-GCB组的(57.61±11.33)分。GCB组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经济困难明显低于non-GCB组,而便秘则高于non-GC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CB组生存时间、生存率分别为(10.34±3.00)个月、39.39%,non-GCB组分别为(9.79±2.11)个月、27.2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CB组、non-GC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09%、24.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利度胺联合R-CHOP化疗方案治疗CD20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效果满意,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血清TNF-α、PDGF-BB水平,安全性高,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沙利度胺联合R-CHOP化疗方案(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醋酸泼尼松)治疗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BB)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10—2019-10我院收治的CD20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66例,按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两种亚型分成2组,生发中心来源(GCB)组和非生发中心来源(non-GCB)组各33例,non-GCB组行单纯R-CHOP化疗方案,GCB组行沙利度胺联合R-CHOP化疗方案。比较2组临床效果、血清TNF-α及PDGF-BB水平变化、生活质量、生存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GCB组、non-GCB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4.85%、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2组TNF-α、PDGF-BB均明显下降,且GCB组明显低于non-GCB组(P<0.05)。GCB组生活质量总分为(73.11±10.41)分,明显高于non-GCB组的(57.61±11.33)分。GCB组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经济困难明显低于no...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研究美罗华联合CHOP(R-CHOP)方案和依托泊苷联合CHOP(E-CHOP)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疗效、生存率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同期(2008年1月至2013年3月)非随机对照方法,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72例DLBCL患者分为2组,R-CHOP组37例,E-CHOP组3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R-CHOP组患者完全缓解(CR)22例,部分缓解(PR)11例,总有效率(ORR)为89.2%(33/37);E-CHOP组CR11例,PR13例,ORR为68.6%(24/35),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R-CHOP组和E-CHOP组1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7.3%和9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9),1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4.6%和7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轻中度骨髓抑制和输液相关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分别为37.8%和3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CHOP方案能够提高治疗DLBCL患者的疗效,而不良反应未见明显增加,可作为该病治疗的一线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联合CHOP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40例DLBCL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0例,化疗组CHOP方案常规化疗;联合组CHOP方案常规化疗+沙利度胺治疗,沙利度胺50 mg/次,每天早晚各1次,第1~28天给药.4周1个疗程,治疗2个周期后比较疗效.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40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VEGF的水平.结果:联合组有效率(CR+ PR)为80%,化疗组有效率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血清VE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组化疗前后血清VE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血清VEGF水平较化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沙利度胺联合CHOP化疗能改善DLBCL患者的有效率;沙利度胺能抑制肿瘤细胞VEGF的产生,从而降低血清VEGF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摘要]?分析在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治疗的2例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SCT)AIDS相关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AIDS-related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AIDS-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探讨ASCT在治疗AIDS-DLBCL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最主要的亚型,占成人NHL的30%~40%[1]。临床上75%初诊DLBCL患者已为Ⅱ~Ⅳ期,而且DLBCL中一半患者年龄>60岁,CHOP方案目前为公认的治疗DLBCL标准方案,但老年患者诱导治疗缓解率低。强烈化疗虽可以提高年轻患者的治疗效果,但老年  相似文献   

7.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起源于骨髓单克隆浆细胞的恶性增生性肿瘤性疾病,约占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10%。该病特点为中老年人多发,传统治疗方法缓解期短,复发率高,尚不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治疗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治疗,对照组仅采用CHOP方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除发热例数多于对照组外(P<0.05),其余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采用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MM应用VAD方案联合沙利度胺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7年9月我院接诊的多发性骨髓瘤病患54例,将之采用奇偶数字分组法随机分成实验和对照两组(n=27)。实验组采取VAD方案联合沙利度胺的疗法,对照组应用VAD方案。分析2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比较疗效。结果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04%,对照组的为29.63%,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89%,明显比对照组的66.67%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VAD方案积极联用沙利度胺对多发性骨髓瘤病患进行施治,不增加不良反应,用药方便,且有效率增高,建议采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后,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应用ELISA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DLBCL患者治疗前、接受2个疗程标准RCHOP或CHOP方案诱导缓解治疗后、CHOP诱导治疗未达完全缓解再接受2个疗程RCHOP治疗后达完全缓解者的外周血中IL-17水平以及Th17阳性细胞比例,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DLBCL初治前(50例)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和IL-17水平较正常对照组(25例)明显升高(均P<0.05),经RCHOP方案治疗达到完全缓解组(11例)Th17细胞比例、IL-17水平较初治前和较CHOP方案治疗后完全缓解组明显下调(均P<0.05);CHOP治疗后完全缓解组(14例)Th17细胞比例、IL-17水平,与初治前比较无明显差异,其中8例未达完全缓解者,再接受2个疗程RCHOP达完全缓解,其Th17细胞比例、IL-17水平明显下调(均P<0.05).结论:利妥昔单抗有下调DLBCL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及IL-17水平的作用,且与疗效有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采用利妥昔单克隆抗体联合CHOP方案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纳入的研究对象,选取时间段为2017年3月到2020年2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划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各有40例.采用CHOP方案对甲组予以治疗,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利妥昔单克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血清IL-17、IL-6、IL-21、IL-22和TNF-α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本科室65例AIH住院患者和体检中心健康人群45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上述人群血清细胞因子的水平,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AIH患者血清IL-17、IL-6、IL-21、TNF-α细胞因子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AIH患者获得临床缓解时,血清IL-17、IL-6、IL-21、TNF-α细胞因子水平低于治疗前水平,但仍明显高于健康对照人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7及TNF-α水平与肝功能损伤指标ALT及AST具有相关性,相关系数r分别为0.457、0.521、0.228、0.759。结论 AIH患者血清细胞因子IL-17、IL-6、IL-21和TNF-α水平同健康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其中IL-17和TNF-α水平与ALT和AST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性分析沙利度胺联合VDM方案在初次复发的套细胞淋巴瘤再次获得最佳疗效后维持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64例初次复发套细胞淋巴瘤患者再次治疗获得最佳疗效后,按照是否采用沙利度胺联合VDM方案维持治疗分为维持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比较2组的无进展生存、总生存和不良反应。结果:维持治疗组和对照组1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1.9%和43.8%(P0.05),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37.5%和12.5%(P0.05);维持治疗组嗜睡、便秘、恶心呕吐和腹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沙利度胺联合VDM方案维持治疗套细胞淋巴瘤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可以耐受,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徐雪  裘昊旻  薛愉  吕玲 《临床内科杂志》2010,27(10):669-671
目的 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浆IL-17、干扰素(IFN)-γ水平及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Th)17和Th1细胞表达比例,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SLE患者及对照组血浆中IL-17、IFN-γ浓度;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Th17、Th1细胞表达比例.进一步分析Th17/Th1细胞及其相关因子与SLE临床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SLE患者PBMCs中Th17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且SLE活动期患者Th17细胞百分比高于非活动期患者(P〈0.05),而SLE患者Th1细胞比例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SLE患者血浆IL-17水平、Th17细胞数与SLE疾病活动性指数呈正相关.结论 SLE患者体内IL-17水平、Th17细胞比例显著升高,且与疾病活动性明显相关,提示IL-17/Th17细胞在SLE发病机制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核转录因子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γt(RORγt)和白细胞介素17(IL-17)的变化规律。方法连续选取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50名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对发病后6、24 h和3、7、14 d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均抽取3.0 ml全血,抽取对照组3.0 ml全血,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外周血Th17细胞百分率、RORγt mRNA表达水平及IL-17水平。结果①急性脑梗死后6 h,Th17细胞百分率、RORγt mRNA表达水平及IL-17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急性脑梗死后24 h和3、7 d,患者的Th17细胞百分率分别为(0.98±0.19)%、(1.25±0.23)%、(1.09±0.21)%,高于对照组(0.84±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③急性脑梗死后24 h和3、7 d患者外周血RORγt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41±0.16、0.49±0.19、0.42±0.17,高于对照组0.29±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④急性脑梗死后24 h和3、7、14 d患者血清IL-17水平分别为(34±15)、(68±29)、(41±21)、(32±14)ng/L,高于对照组的(21±11)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⑤急性脑梗死后14 d,Th17细胞百分率、RORγt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及IL-17水平增高,Th17细胞可能参与了急性脑梗死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及其相关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6月在福建省晋江市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CHF患者60例,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和美托洛尔组,各30例;另选取3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常规治疗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美托洛尔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两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受试者治疗前后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CD+3CD+4IL-17+Th17细胞百分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PBMC中正调控Th17细胞分化的核转录因子视黄酸相关核孤独受体γt(RORγt)、负调控Th17细胞分化的细胞因子信号传送阻抑蛋白3(SOCS3)和Th17细胞相关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17(IL-17)、白介素23(IL-23)及CX型趋化因子配体1(CXCL1)、CXCL5、CXCL8的mRNA表达,采用心脏彩超仪检测CHF患者左心室功能,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结果治疗前常规治疗组和美托洛尔组患者PBMC中CD+3CD+4IL-17+Th17细胞百分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常规治疗组和美托洛尔组患者PBMC中CD+3CD+4IL-17+Th17细胞百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美托洛尔组患者PBMC中CD+3CD+4IL-17+Th17细胞百分率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治疗前常规治疗组和美托洛尔组患者PBMC中RORγt、IL-6、IL-17、IL-23及趋化因子CXCL1、CXCL5、CXCL8 mRNA表达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SOCS3 mRNA表达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常规治疗组和美托洛尔组患者RORγt、IL-6、IL-17、IL-23及趋化因子CXCL1、CXCL5、CXCL8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美托洛尔组患者PBMC中RORγt、IL-6、IL-17、IL-23、CXCL1、CXCL5、CXCL8 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常规治疗组,SOCS3 mRNA表达水平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CXCL1、CXCL5、CXCL8与IL-17 mRNA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38、0.345、0.423,P0.01)。两组CHF患者治疗前LVEF和LVE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美托洛尔组患者LVEF高于常规治疗组,LVEDD小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 CHF患者存在强烈的Th17细胞免疫反应,而美托洛尔能降低PBMC中CD+3CD+4IL-17+Th17细胞百分率及RORγt、IL-6、IL-17、IL-23、CXCL1、CXCL5、CXCL8的表达,升高SOCS3的表达,具有抑制Th17细胞分化、下调Th17细胞功能、改善慢性炎症的作用,这可能是美托洛尔从机体免疫方面改善CHF患者心功能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Th17细胞及其相关因子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IL-21在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中的分布与表达,并分析其与疾病活动度、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内镜下活动度分级以及组织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40例活动期UC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者肠黏膜组织中Th17细胞的分布,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上述患者肠黏膜组织中IL-17、IL-21的表达与分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17、IL-21水平.结果:活动期UC患者肠黏膜固有层中Th17细胞数明显增多.活动期UC患者肠黏膜组织及血清中IL-17、IL-21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0.0087±0.0019vs0.0008±0.0001,P<0.05;0.0082±0.0017vs0.0005±0.0001,P<0.01),且IL-17、IL-21的表达在轻、中、重度患者间均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0.0020±0.0004vs0.0079±0.0016vs0.0173±0.0011;0.0020±0.0004vs0.0097±0.0002vs0.0120±0.0006),随疾病活动度增加而逐渐增强.IL-17、IL-21的表达与活动期UC患者CRP水平、内镜下活动度分级、组织病理分级均显著正相关(P<0.05),IL-17的表达与活动期UC患者的ESR水平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Th17细胞及其相关因子IL-17、IL-21在活动期UC患者高表达,且随疾病活动程度增加而逐渐增强.Th17细胞及其相关因子与UC的疾病活动与黏膜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8.
<正>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临床进展较为迅速,属于侵袭性的恶性淋巴瘤,发病年龄偏大,多见于50~60岁的患者,对化疗较为敏感,传统治疗采用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地塞米松(CHOP)方案进行化疗,患者病情容易复发,并且易产生耐药性,长期存活率不高。而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应用于DLBCL的治疗,改善了DLBCL的疗效及预后。本研究对比利妥昔单抗联合CTOP(R-CTOP)方案化疗与单用CTOP方案进  相似文献   

19.
20.
对27例CD 20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采用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治疗4个疗程.治疗后完全缓解16例,部分缓解8例,总有效率87%.所有患者均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认为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