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Ⅰ期非小细胞肺癌电视胸腔镜(VATS)肺叶切除术与开胸肺叶切除术中淋巴结清扫的效果。方法将60例拟行肺癌手术治疗的患者按患者意愿分为观察组(n=38)和对照组(n=22)。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观察组行VATS肺叶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总个数、淋巴结清扫时间、术后引流时间及并发症。结果对照组淋巴结清扫总个数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3.2±2.6)个和9.1%,观察组分别为(12.4±2.2)个和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清扫时间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4.2±4.8)min vs(22.7±3.3)min,P0.05];观察组术后引流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4±1.6)d vs(8.4±2.8)d,P0.05]。结论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淋巴结的清扫可达到与开胸手术同样的效果,且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与开胸肺叶切除对比,探讨全胸腔镜(VATS)下肺叶切除治疗早期肺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2年1月至2008年1月接受肺叶切除的165例Ⅰ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人,VATS组41例,开胸组124例.对比两组术前、术中、术后近期情况.结果 两组在年龄、性别分布、术前主要合并症、肺功能、手术切除的肺叶、术后病理类型、分期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TS组与开胸组相比,手术时间(195±57)min对(224±54)min(P<0.05);术中出血(227±153)ml对(349±158)ml(P<0.05);淋巴结清扫组数4.1±1.3对4.5±1.5(P<0.05);术后胸引流总量(1595±1038)ml对(1828±1074)ml(P<0.05);术后肺炎发生率4.9%对12.1%(P<0.05);1年无瘤生存率Ⅰ A期均为100%,ⅠB期分别为90.0%和91.3%(P>0.05);住院费用(4.6±1.1)万元对(3.5±1.1)万元.结论 两种术式在治疗早期肺癌具有相似的完全性和彻底性,VATS肺叶切除术较开胸肺叶切除术的手术时间略短,术中出血略少,术后肺炎发生率略低,但平均住院费用略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了使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在临床中得到更好地应用,探讨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VATS lobectomy)治疗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7年9月至2008年12月我科手术治疗NSCLC患者76例,其中37例接受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VATS组),男21例,女16例;平均年龄60.4岁;采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20例,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17例.39例接受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传统开胸组),男32例,女7例; 平均年龄58.7岁.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和围手术期死亡.VATS组与传统开胸组比较,在切口长度(7.6±1.9 cm vs. 28.5±3.6 cm, t=-31.390,P=0.000),术后杜冷丁用量(160±125 mg vs.232±101 mg,t=-2.789,P=0.007),术后胸腔引流量多于100 ml的天数(4.8±2.5 d vs. 8.1±3.2 d,t=-4.944,P=0.000)和术后住院时间(12.1±3.0 d vs. 15.7±4.7d,t=-3.945,P=0.000)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手术时间(t=1.732,P=0.087)、术中出血量(t=-1.645,P=0.105),淋巴结清扫数量(t=-0.088,P=0.930)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ATS组的住院总费用略高于传统开胸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03,P=0.197);VATS组术后第1 d血糖(7.2±1.2 mmol/L vs. 8.4±2.2 mmol/L,t=5.603,P=0.000)和白细胞总数(12.7±3.8×109/L vs. 15.1±5.9×109/L, t=5.082,P=0.004)均显著低于传统开胸组,前白蛋白值显著高于传统开胸组(215.0±45.5 mg/L vs.147.3±50.8 mg/L,t=-7.931,P=0.000).结论 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可彻底清扫淋巴结,术后创伤较小、急性期反应较低、疼痛轻、恢复较快、住院时间短且不明显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在严格选择患者的条件下,可以作为治疗早期NSCLC的一种手术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与开胸肺叶切除治疗隐匿性N2(c N0-p N2)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近期效果与远期预后差异,以及对于已选择胸腔镜手术(VATS)的隐匿性N2患者是否需要中转开胸。方法初步纳入1 754例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本中心同一医疗组处接受肺叶切除手术的1 754例c N0患者,筛选出262例c N0-p N2的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VATS组107例和开放组155例。VATS组男50例、女57例,年龄36~75(61.5±10.7)岁;开放组男104例、女51例,年龄31~73(59.0±8.7)岁。对比两组术前、术中以及术后近期效果及远期生存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肺功能、术前基础疾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ATS组手术时间长于开放组(P=0.044),但术后住院时间开放组明显长于VATS组(P=0.008)。开放组肿瘤最大直径远大于腔镜组肿瘤最大直径(P0.05);两组清扫纵隔淋巴结组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7),纵隔淋巴结阳性率VATS组与开放组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5)。VATS组术后1年总生存率(OS)为91.6%,3年OS为58.3%;开放组术后1年OS为81.9%,3年OS为47.3%。结论胸腔镜治疗隐匿性N2患者与开胸手术可达到同样的切除率,且VATS近期效果更佳。但隐匿性N2患者的预后与肿瘤大小可能更相关,而与手术方式无关,但仍需进一步前瞻性研究论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与开胸肺叶切除治疗隐匿性N2(c N0-p N2)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近期效果与远期预后差异,以及对于已选择胸腔镜手术(VATS)的隐匿性N2患者是否需要中转开胸。方法初步纳入1 754例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本中心同一医疗组处接受肺叶切除手术的1 754例c N0患者,筛选出262例c N0-p N2的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VATS组107例和开放组155例。VATS组男50例、女57例,年龄36~75(61.5±10.7)岁;开放组男104例、女51例,年龄31~73(59.0±8.7)岁。对比两组术前、术中以及术后近期效果及远期生存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肺功能、术前基础疾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ATS组手术时间长于开放组(P=0.044),但术后住院时间开放组明显长于VATS组(P=0.008)。开放组肿瘤最大直径远大于腔镜组肿瘤最大直径(P<0.05);两组清扫纵隔淋巴结组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7),纵隔淋巴结阳性率VATS组与开放组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5)。VATS组术后1年总生存率(OS)为91.6%,3年OS为58.3%;开放组术后1年OS为81.9%,3年OS为47.3%。结论胸腔镜治疗隐匿性N2患者与开胸手术可达到同样的切除率,且VATS近期效果更佳。但隐匿性N2患者的预后与肿瘤大小可能更相关,而与手术方式无关,但仍需进一步前瞻性研究论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 回顾性分析胸腔镜下肺叶切除肺癌根治术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 183例NSCLC患者采用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76例(VATS组),传统开胸(open thoracotomy,OT)肺癌根治术107例(OT组).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液引流量、拔管时间、淋巴结清扫以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VATS组和OT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42.7±27.5)min和(117.2±42.1)min(P<0.05);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07±42)ml和(543±19)ml(P<0.05),术后胸液引流量分别为(414±13.8)ml和(472±24.3)ml(P<0.05),胸引管拔管时间分别为(3.2±0.9)d和(3.8±0.3)d.VATS组和OT组平均每例患者清扫淋巴结数目分别为17.8枚和17.2枚(P>0.05).VATS组和OT组围术期肺部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5.8%和25.2%(P<0.05),肺栓塞发生率分别为1.3%和2.8%(P<0.05),死亡率分别为1.3%和5.6%(P<0.05).结论 随着胸外科医生VATS的操作技巧日益娴熟、腔镜设备的不断完善,全胸腔镜有可能在肺癌手术中得到更广泛地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全胸腔镜(VATS)肺叶切除术与开胸肺叶切除术对非小细胞肺癌病人术后化疗情况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至2009年6月102例行肺叶切除并术后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病人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VATS组和开胸组,总结病人术前一般资料、手术相关指标和化疗的完成情况.结果 VATS组45例,开胸组57例;两组病人年龄,术前肺功能、合并症,术后分期、肿瘤大小、胸腔引流时间、住院天数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ATS组在术中出血、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略少.与开胸组比较,VATS组完成3个或3个以上疗程的术后化疗的病人比例(86.7%对70.2%,P=0.048)、按期全剂量、全疗程完成化疗病人比例(48.9%对29.8%,P=0.049)均高于开胸组,因化疗不耐受而减量化疗比例低于开胸组(0对10.5%,P=0.033).两组间术后开始化疗的时间、化疗毒性反应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病人有更好的化疗依从性,按计划完成化疗者比例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手术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陕西省人民医院行肺癌切除138例Ⅰ/Ⅱ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8例、女50例,年龄44~76(57.4±8.8)岁。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胸腔镜组(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63例)和开胸组(传统开胸手术治疗,75例),对比两组患者术中、术后临床指标、手术并发症、肺功能变化。结果胸腔镜组和开胸组的手术时间、术中淋巴结清扫组数、清扫数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镇痛时间、疼痛程度评分(NRS评分)、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开胸组(P0.05);手术前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l%pred)、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pred)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FVC%pred、FEV1%pred比术前显著降低(P0.05);胸腔镜组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胸组(20.63%vs.32.00%,χ2=3.974,P=0.046)。结论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Ⅰ/Ⅱ期NSCLC患者手术效果可靠,且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肺叶切除术和亚肺叶切除术对老年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病人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肺功能以及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12月间我院就诊并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早期(T1aN0)NSCLC病人164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A组68例,接受亚肺叶切除术,B组96例,接受肺叶切除术。比较两组病人围手术期情况、肺功能指标的变化、术后3年累计复发率。结果 A组病人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胸管引流时间、术后前3天胸管总引流量分别为(140.83±32.17)分钟、(78.45±25.64)ml、(5.18±1.17)天、(786.31±157.42)ml,明显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量%预计值(FEV1%pre)、最大呼气流量(PEF)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3年累计复发率略高于A组(35.25%vs 2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肺叶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病人的术后复发率基本一致,但是亚肺叶切除术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且老年早期NSCLC病人肺功能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治疗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清扫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2006年1月~2008年12月,160例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接受全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纵隔淋巴结清扫,采用不撑开肋骨三孔法,并与同期247例接受常规开放手术的Ⅰ期非小细胞肺癌进行比较。结果胸腔镜组淋巴结清扫组数(2.4±1.5)组与开胸组(2.6±1.6)组无显著差异(t=1.262,P=0.208),胸腔镜组清扫淋巴结(9.8±6.2)枚,与开胸组(9.9±5.9)枚无统计学差异(t=-0.160,P=0.873)。开胸组并发症发生率11.7%(29/247)和围手术期死亡率2.8%(7/247)与胸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9.4%(15/160)和围手术期死亡率0.6%(1/160)无显著差异(χ2=0.564,P=0.453;χ2=1.446,P=0.229)。胸腔镜组生存情况优于开胸组(χ2=5.373,P=0.020)。结论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在技术上是安全可行的,其淋巴结清扫可达到开放手术的范围,远期疗效不亚于开放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09年12月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行肺叶切除加纵隔淋巴结清扫治疗89例早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VATS辅助组:46例,男36例,女10例;年龄58.76±14.78岁,采用VATS辅助小切口手术;单向式VATS组:43例,男37例,女6例;年龄61.34±12.56岁,行单向式全VATS。选择同期行常规经胸后外侧切口开胸手术患者作为对照(开胸组,42例,男37例,女5例;年龄56.30±15.59岁)。比较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纵隔淋巴结清扫的数量?术后胸腔引流量、并发症发生、胸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生存率的改变。结果 3组均无手术死亡,3组间胸腔引流时间(P=0.024)、胸腔引流量(P=0.019)、术中出血量(P=0.009)、早期下床活动时间(P=0.031)和心肺并发症发生率(P=0.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向式VATS组胸腔引流量(208.33±50.39 ml vs.245.98±45.32 ml)、术中出血量(78.79±24.23 mlvs.112.63±64.32 ml)和早期下床活动时间(2.31±0.27 d vs.3.56±0.31 d)较VATS辅助组明显减少(P〈0.05)。开胸组使用杜冷丁患者的比率较VATS辅助组和单向式VATS组明显增加(P=0.046,0.007),3组患者手术后VAS评分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96,P=0.002)。术后随访109例(包括VATS辅助组37例、单向式VATS组37例、开胸组35例),随访时间2~48个月,失访22例。随访期间VATS辅助组、单向式VATS组和开胸组分别死亡10例、9例和8例;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40个月、37个月和37个月;3组患者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48)。结论 VATS特别是单向式全VATS肺叶切除加系统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在早期NSCLC患者的手术治疗中与传统开胸手术的效果几乎相同,且创伤更小、恢复快,是治疗早期肺癌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VATS)与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肺良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9月间肺叶切除治疗的70例肺良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VATS组,35例,男25例、女10例,年龄18~71(41.3±6.4)岁,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开胸组,35例,男26例、女9例,年龄19~72(42.4±5.6)岁,行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开胸组与全胸腔镜组手术时间和术后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胸腔镜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当日胸腔引流量、镇痛时间、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或短于开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良性病变较传统开胸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疼痛轻、恢复快,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single utility port 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4年11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行单操作孔VATS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的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VATS组),其中男39例、女7例,年龄42~76(60.26±4.38)岁。同期58例早期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常规开胸手术(常规开胸组),其中男47例、女11例,年龄44~73(61.42±3.67)岁。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手术均获得成功,无围手术期死亡,其中VATS组术中出血量[(126.10±48.56)ml vs.(260.84±69.70)ml、术后胸腔引流量[(230.52±50.22)ml vs.(380.16±96.24)ml、术后住院时间[(6.42±1.40)ml vs.(9.64±2.08)ml],明显优于常规开胸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146.25±19.68)min vs.(139.26±25.39min)]、淋巴结清扫个数(13.56±2.31 vs.14.12±3.06)、术后并发症(13.0%vs.1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操作孔VATS肺癌根治术安全、可行,具有出血少、恢复快等优势且能达到常规开胸的规范化淋巴结清扫,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肺癌肺叶切除联合纵隔淋巴结清扫治疗方案中使用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scopic surgery,VATS)和传统开胸手术(traditional open surgery,TOS)的预后差别。方法肺癌病人102例,其中VATS组50例,TOS组52例,随访3年并比较两组病人近期和远期预后。结果 VATS组病人手术平均时间为(117. 06±31. 42)分钟,TOS组为(121. 37±15. 96)分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VATS组术中失血量低于TOS组,两组分别为(187. 80±45. 67) ml和(288. 58±69. 20)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VATS组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拔胸引管时间低于TOS组(P 0. 05),下床活动时间短于TO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VATS组病人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12. 00%)低于TOS组的26. 92%(P 0. 05); VATS组术后新发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TOS组(P 0. 05),但是支气管胸膜瘘、出血二次手术这些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3个月随访表明,VATS组主观疼痛(NRS)评分为(3. 56±0. 86)分,TOS组为(6. 98±0. 9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病人3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VATS组3年内复发率低于TO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VATS组病人围术期康复及近期主观疼痛状况优于TOS组,VATS组远期转移率较TOS组低。VATS较TOS更符合目前所倡导的快速康复以及精准医疗的理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Ⅰ期肺腺癌机器人手术(robot-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RATS)与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的疗效差异。方法纳人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291例患者,并分为两组:RATS组,125例;VATS组,166例;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得出114对数据:RATS组男45例、女69例,年龄(62±9)岁;VATS组男44例、女70例,年龄(62±8)岁。比较两组总生存率(OS)和无病生存率(DFS)的差异,进行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结果 RATS组与VATS组术后带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TS LC VATS能清扫更多的淋巴结(P=0.000),术中出血量(P=0.000)和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P=0.001)更少。RATS组与VATS组1年、3年和5年生存率、平均生存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ATS组1年无病生存率(94.1%vs.95.6%)、3年无病生存率(92.6%vs.75.2%)、5年无病生存率(92.6%vs.68.4%)及平均无病生存时间[(78±2)个月vs.(63±4)个月]明显优于VATS组(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清扫组数是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因素。患者无病生存状况的影响因子包括手术方式、肿瘤直径、淋巴结清扫组数、淋巴结清扫数量。多因素分析显示生存状况与无进展状况均无独立影响因素。结论RATS治疗Ⅰ期肺腺癌患者术后生存状况与VATS手术无差异,RATS拥有更好的无病生存状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杂交式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人100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采取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照组采取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比较两组病人手术资料、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所有病人顺利完成手术且术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163.8±34.0)分钟和(12.5±1.9)个,对照组分别为(153.5±38.4)分钟和(12.3±1.6)个,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带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1天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分别为(174.5±28.0)ml、(1.6±0.3)cm、(455.9±42.7)ml、(2.9±0.4)天、(9.6±1.2)天和(5.2±1.3)分,对照组分别为(225.7±30.0)ml、(4.2±0.6)cm、(620.6±67.3)ml、(3.5±0.5)天、(12.3±2.2)天和(6.5±1.7)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0%,对照组为4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年肿瘤复发率及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局限于单个肺叶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杂交式单操作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胸腔镜肺叶与肺段切除术治疗老年Ⅰ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老年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4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140例患者分为A组(70例)和B组(70例),分别采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和肺段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指标,手术前后肺功能指标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随访生存率。结果 B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总量、胸腔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118.15±33.61)分钟、(59.25±10.61)ml、(641.56±135.17)ml、(3.42±0.77)天和(5.08±1.32)天,A组患者分别为(135.33±40.10)分钟、(83.33±14.15)ml、(783.89±180.61)ml、(4.38±0.94)天和(6.52±1.58)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患者淋巴结清扫个数分别为(12.67±2.64)枚和(12.38±2.58)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肺活量(FVC)与1秒钟用力呼吸容积(FEV1)水平均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B组患者术后CRP水平均显著低于A组和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1年生存率为94.29%,A组为c,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比较,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老年Ⅰ期非小细胞肺癌可降低手术创伤程度,加快机体康复进程,保护肺部通气功能,并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VAMT)与开胸肺叶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远期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从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诊治的NSCLC患者120例,其中40例行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VAMT组),80例行常规开胸肺叶切除(传统开胸组)。术后随访5年,比较两组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OS)和无病生存期(DFS)。选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并对患者的死因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性别构成比、平均年龄、肺癌临床分期构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VAMT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和DFS与传统开胸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165,P=0.856;t=0.151,P=0.732)。术后5年SF-36评分,VAMT组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8个维度均显著优于传统开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98,P=0.035;t=4.508,P=0.021;t=2.085,P=0.036;t=6.316,P=0.019;t=3.584,P=0.024;t=4.903,P=0.023;t=5.354,P=0.020;t=2.772,P=0.022)。结论在远期生存率上,VAMT与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无明显差异,但VAMT组存活患者术后5年生活质量明显高于传统开胸组,即VAMT在远期疗效上更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治疗60岁以上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2014年12月我科64例60岁以上ⅠA期NSCLC的临床资料,分别行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肺段切除组,n=32)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肺叶切除组,n=32),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住院时间、围术期并发症和随访情况。结果肺段切除组与肺叶切除组术中出血量中位数分别为100(20~900 ml)、150(50~500 ml)ml,无统计学差异(Z=-1.509,P=0.13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3%(2/32)、9.4%(3/32),无统计学差异(χ~2=0.000,P=1.000);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分别为(5.4±1.2)、(5.5±1.1)d,无统计学差异(t=0.218,P=0.828);住院时间分别为(6.4±1.2)、(6.5±1.1)d,无统计学差异(t=0.218,P=0.828)。肺段切除组手术时间(136.8±65.2)min,明显短于肺叶切除组(189.2±74.2)min(t=2.999,P=0.004)。肺段切除组淋巴结切除中位数6.5枚(3~45枚),明显少于肺叶切除组中位数12.0枚(4~30枚)(Z=-4.750,P=0.000);肺段切除组切除N1淋巴结中位数3.0枚(2~9枚),明显少于肺叶切除组中位数5.0枚(2~11枚)(Z=-3.294,P=0.001);切除N2淋巴结中位数3.5枚(0~36枚),明显少于肺叶切除组中位数8.5枚(1~29枚)(Z=-4.814,P=0.000)。肺段切除组32例中位随访时间18个月(12~42个月),肺叶切除组32例中位随访时间16个月(12~19个月),均无复发和转移。结论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可以作为60岁以上老年ⅠA期NSCLC的治疗选择,近期效果不差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分析胸腔镜辅助微创小切口肺叶切除术与传统开胸手术对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52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微创组和对照组,各26例。微创组采用胸腔镜辅助微创小切口肺叶切除术并行肺门及纵隔淋巴结清扫。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胸手术切除肺叶并行肺门及纵隔淋巴结清扫。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微创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总出血量、术后止痛药用量上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持续引流量、淋巴结清扫数目上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开胸手术比较,胸腔镜辅助微创小切口肺叶切除术,治疗效果显著,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患者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