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宫颈低偏离性腺癌(minimal deviation adenocarcinoma,MDA)的临床特点和误诊原因,以提高临床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1例晚期宫颈MDA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54岁,因腹痛、腹胀1月余入院。经妇科超声、盆腔CT扫描考虑子宫后壁肌壁间肌瘤并变性可能,宫颈癌不除外,行宫颈活检示宫颈腺上皮非典型增生,临床诊断为宫颈癌?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黄色腹腔积液,盆腹腔、大网膜、肠系膜、子宫广泛转移,行全子宫切除术+双侧附件切除术+大网膜切除术+腹腔种植结节切除术。术后病理明确诊断为宫颈MDA,现同步放化疗中。结论宫颈MDA临床少见,症状、体征无特异性,病理组织学改变轻微,易漏诊及误诊,接诊此类患者应对宫颈或颈管进行深层活检,必要时行宫颈锥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输卵管癌合并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特征、诊断要点、误漏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提高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原发性输卵管癌合并子宫内膜癌误漏诊病例资料。结果患者50岁,以盆腔包块伴右下腹疼痛半年为主诉。病程中先后2次就诊外院均未能明确诊断。入我院后影像学检查提示盆腔占位性病变,术前诊断:炎性包块?阑尾炎周围脓肿?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右附件区肿物来源于输卵管,快速病理检查考虑为右侧输卵管浆液性癌(低分化),行经腹全子宫、双侧输卵管、卵巢、盆腔淋巴结、大网膜及阑尾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右侧输卵管癌ⅢC期、子宫内膜癌ⅠA期。给予紫杉醇+卡铂化疗8个疗程,随访10个月无复发。结论原发性输卵管癌同时合并子宫内膜癌较罕见,术前、术中易误漏诊,确诊依赖于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癌变并双侧卵巢转移病例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分析1例子宫腺肌病癌变并双侧卵巢转移的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染色,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者女性,44岁。因子宫肌瘤5年,下腹痛20余天入院。手术切除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巨检发现子宫肌层弥漫增厚并见多处灰黄色烂肉样组织溢出,子宫内膜较光滑,局部呈息肉样。双侧卵巢均见灰白色肿物,与卵巢组织界限不清。大网膜见多处灰白色结节。镜下子宫肌层见异位的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多处子宫内膜腺体呈重度不典型性并浸润性生长,双侧卵巢均见多处癌灶,为子宫内膜样腺癌。输卵管外膜及大网膜均查见转移癌。结论本例子宫腺肌病和卵巢均发现子宫内膜样腺癌,但卵巢癌灶的生长分布不符合卵巢原发性子宫内膜样腺癌的特点,考虑卵巢的子宫内膜样腺癌灶来自子宫的转移。  相似文献   

4.
何燕 《上海医学影像》2011,20(3):229-231
目的探讨超声对子宫肌腺病的诊断价值及误诊原因的分析。方法通过对88例患者进行术前超声检查,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比分析。结果子宫肌腺病声像图可分为弥漫型、局灶型。与病理结果比较,超声诊断子宫肌腺病诊断正确率88.6%,误诊率8.0%,漏诊率3.4%。结论超声对子宫肌腺病诊断及鉴别诊断均有较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类型 ,其发病率近几年有明显上升 ,但临床漏诊率高。现将我院 1998年 1月至 2 0 0 2年 12月共收治 2 81例子宫腺肌病 ,作临床及病理分析如下 ,并对治疗提出讨论。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我院在 1998年 1月至 2 0 0 2年 12月行妇科子宫切除术 984例 ,术后病理确诊子宫腺肌病 2 81例 ,年龄 36~ 5 5年 ,平均 4 6岁。1 2 临床表现 痛经 10 6例 ,月经异常 187例 ,下腹坠胀 4 7例 ,其他症状 2 4例 ,无症状 15例。1 3 术前诊断 子宫腺肌病 76例 ,子宫肌瘤 14 1例 ,子宫腺肌病合并肌瘤 17例 ,合并子宫内膜…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宫颈微偏腺癌的漏诊及误诊原因,以提高诊断率,改善患者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5例漏诊及误诊宫颈微偏腺癌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漏误诊率为26.3%。5例因腹痛、腹胀、盆腔包块、阴道排液、异常阴道出血等原因就诊。2例误诊为卵巢黏液性囊腺瘤;3例经2~4次宫颈细胞学检查阴性,其中1例经宫颈活组织病理检查确诊,1例宫颈活组织病理检查漏诊后经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术后病理确诊,1例宫颈LEEP术后病理检查漏诊,最终经宫颈锥切术后病理确诊。漏误诊时间3~60个月。3例接受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双侧附件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2例晚期未行手术者建议同步放化疗。结论宫颈微偏腺癌较为罕见,早期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宫颈细胞学及活组织病理检查阳性率低,临床和病理误诊率及漏诊率都很高,需要临床和病理医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避免延误诊断错过最佳治疗时期,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60岁,因乳腺和甲状腺肿物入院,行超声、穿刺活检后确诊为乳腺癌和甲状腺癌。随后行腹部CT、穿刺活检后,确诊为盆腔高级别浆液性腺癌。患者乳腺癌、甲状腺癌术后,行多西他赛/卡铂/曲妥珠单抗(docetaxel/carboplatin/herceptin,TCH)化学治疗。化学治疗过程中见盆腔肿物明显减小,期间行盆腔肿物+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部分直肠切除术+大网膜切除术+阑尾切除术。化学治疗结束后,肿块未见复发,予办理出院。经对盆腔高级别浆液性腺癌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提示p53基因的胚系突变可能是患者多原发肿瘤的原因之一,同时多西他赛+顺铂对高级别浆液性腺癌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输卵管癌的漏诊及误诊原因。方法对临床诊断为卵巢囊肿、术后病理诊断为原发性输卵管癌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因下腹坠胀2年,自觉尿频、下腹胀痛加重2 d入院。腹部超声检查示卵巢囊肿,行卵巢囊肿剥除术。术中见右侧输卵管增粗呈囊性团块状,与子宫角部分粘连,伞端闭锁;子宫及右侧卵巢外观正常,左侧输卵管伞端与卵巢粘连。行右侧输卵管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输卵管原发性高级别浆液性腺癌。术后未行放化疗出院,在当地医院口服中药治疗,随访10个月未见复发。结论原发性输卵管癌是一种少见的妇科恶性肿瘤,术前诊断困难。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并及时行经阴道超声检查能提高术前诊断率;术中快速病理检查是及时确诊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对我院2002—01~2005—12行子宫切除术术后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子宫腺肌病80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经腹及经阴道超声联合诊断子宫腺肌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子宫腺肌病经腹(TAS)及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S)的声像图特征.方法 对136例子宫腺肌病患者行TAS及TVCS检查,并将超声结果与病理结果对比.结果 子宫腺肌病声像图可分为弥漫型、局灶型、合并肌瘤型.与病理结果比较,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病符合率94.1%,误诊率3.7%,漏诊率2.2%.结论 联合经腹及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显著提高子宫腺肌病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1.
张梧凤 《临床医学》2007,27(10):47-47
目的评价阴道超声检查在子宫腺肌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78例子宫腺肌病患者行阴道超声检查,并对比手术记录,病理检查结果。结果术前诊断子宫腺肌病378例,术后经手术及病理检查确诊369例,诊断符合率97.6%。结论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子宫腺肌病能明显提高检出率和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囊性子宫腺肌病误诊为子宫肌瘤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对52例囊性子宫腺肌病中误诊为子宫肌瘤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误诊率为5.77%。1例因经期延长、经量增多1月余入院,1例因经期延长、经量增多及经期疼痛3月余入院,另1例因经期延长、经量增多及痛经加重15 d入院。3例均曾误诊为子宫肌瘤。1例行腹腔镜子宫次全切术后病理检查诊断为囊性子宫腺肌病;2例按子宫肌瘤保守治疗无效后,行血清糖类抗原125、MRI及CT检查诊断为囊性子宫腺肌病,行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证实诊断。3例术后均切口愈合后出院。术后6个月随访,3例均预后良好。结论囊性子宫腺肌病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易误诊。临床医生应加强对其警惕性和相关专业知识学习,并发散诊断思维,综合全面对患者病情进行分析,以减少或避免囊性子宫腺肌病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3.
子宫腺肌病的超声诊断及声像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子宫腺肌病的声像图特征,提高超声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对42例被临床及病理证实为子宫腺肌病的声像图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类.结果 42例患者术前超声诊断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病的符合率为92.9%(39/42),误诊1例,漏诊2例.本组子宫腺肌病的声像图特征可归纳为弥漫型、前壁型、后壁型、局限型和混合型5型.结论 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病有较高的准确性且具有无创、安全、可重复检查等优点,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输卵管癌伴孤立性脾转移的诊治要点,以减少误诊。方法对我院收治的曾误诊的原发性输卵管癌伴孤立性脾转移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例因右下腹隐痛1个月入院。曾在当地医院就诊,按急性阑尾炎予抗感染治疗无效,入我院。经腹部及妇科彩色多普勒超声、腹部CT及妇科查体等,诊断脾占位性病变:脾肿瘤?右侧附件肿物:右侧输卵管积水?右侧卵巢肿瘤。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切除脾脏及右侧输卵管冷冻病理检查示右侧输卵管浆液性腺癌,脾脏转移性腺癌。遂行全子宫及左侧附件、阑尾、大网膜切除。术后病理诊断右侧输卵管低分化浆液性乳头状腺癌;脾转移性腺癌。术后化学治疗4周期。术后1年随访,全身情况尚可。结论原发性输卵管癌及脾转移癌临床均少见,易误诊。临床遇及类似本例患者时应结合临床表现仔细分析影像学资料,以避免或减少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5.
子宫切除术后输卵管积水经腹超声检查误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子宫切除术后输卵管积水多因手术时结扎、损伤或术后感染等因素引起 ,经腹超声检查易误诊为卵巢囊肿。为提高对此病的认识 ,笔者对 2 6子宫切除术后输卵管积水经腹超声检查误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993~ 1998年 ,我院收治子宫切除术后输卵管积水 2 6例 ,年龄 3 5~ 5 8岁均因有子宫疾患 ,行子宫次切或全切术。其中 ,15例保留双侧附件 ,11例保留单侧附件 ,术前经腹超声检查均未发现输卵管积水 ,术中证实双侧输卵管外观正常。主要临床表现为术后下腹胀痛不适、腰酸痛、低热 ,5例自觉下腹有肿块。于术后 2 0天 -66进行超…  相似文献   

16.
子宫腺肌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已成为妇科常见病 ,但临床误诊率高 ,多被误诊为子宫肌瘤 [1 ] ,现对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腺肌病 146例就其临床表现与子宫肌瘤进行比较 ,分析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1998- 0 1~ 1999- 12我院施行的子宫切除后经病理检查证实为子宫腺肌病者 146例 ,为腺肌病组 ,其中单纯子宫腺肌病 6 9例 ,子宫腺肌病合并子宫肌瘤 40例 ,子宫肌病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 37例 ,患者年龄 2 7~ 5 3岁 ,平均 42 .76岁。随机抽样同期子宫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肌瘤者 146例 (除外子宫腺肌病及子宫内膜异位症 ) ,为肌瘤组 ,患…  相似文献   

17.
作者报道了1例不伴有肌层浸润转移至胰腺的子宫内膜腺癌.该患者是一位69岁日本女性,既往全子宫+双侧输卵管、卵巢切除,病理学检查示子宫内膜腺癌,未见子宫肌层浸润和脉管转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囊性子宫腺肌病误诊为子宫肌瘤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对囊性子宫腺疾病90例中5例曾误诊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误诊率5.56%。4例因经期延长、经量增多和经期疼痛入院,1例因经期延长、经量增多入院。5例就诊初期均误诊为子宫肌瘤,误诊时间3~10(5.26±2.36)d。5例均经MRI和(或)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囊性子宫腺肌病,3例行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2例行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切口愈合后出院。术后随访6个月均未复发。结论囊性子宫腺肌病临床较为罕见,缺乏特异性症状及体征,易误诊。临床医生应提高对该病警惕性,加强其相关知识学习,拓展诊断思维对疾病进行全面综合分析并完善相关检查,以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手术联合孕三烯酮药物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37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手术,术后联合孕三烯酮药物治疗3个月,术后定期随访观察手术加药物治疗的效果。结果:术后1~3 a,中位随访时间1.5 a,复发率0,临床症状、痛经、月经量过多等症状消失,贫血纠正,有3例出现月经量减少表现。结论: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加药物辅助治疗,能改善症状,降低复发,适合年轻要求保留子宫患者,也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74例子宫腺肌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检验或者手术确诊为子宫腺肌病。对比TVUS及TAUS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74例患者中,61例为弥漫性的子宫腺肌病,13例为局限性的子宫腺肌病,弥漫性的子宫腺肌病更常见(P<0.01)。TVUS诊断准确率为89.19%,误诊率为5.41%,漏诊率为5.41%;TAUS诊断准确率为60.81%,误诊率为17.57%,漏诊率为21.62%;TVUS诊断准确率更高,误诊率及漏诊率更低(P<0.05)。应用TVUS诊断子宫腺肌病具有图像清晰,诊断准确率高,误诊率及漏诊率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