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替格瑞洛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50例冠心病PCI术后应用氯吡格雷抗血小板,因血小板聚集率不达标且CYP2C19基因异常而改用替格瑞洛的患者。所有入选患者应用阿司匹林首次负荷剂量300 mg,维持剂量100 mg,每日一次;替格瑞洛维持剂量90 mg,每日二次,持续1年。研究主要终点为随访1个月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死亡、支架内血栓形成、支架内再狭窄、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和脑卒中的发生率;次要终点为一般不良事件(包括轻微出血、过敏、呼吸困难)的发生率及血小板计数的变化情况。结果患者应用替格瑞洛后随访1个月未出现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和脑卒中;一般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较低,2例(4%)出现呼吸困难,2例(4%)发生轻微出血,其中1例鼻出血,1例皮下淤血。应用替格瑞洛后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低于氯吡格雷,血小板计数未明显下降。结论替格瑞洛用于存在氯吡格雷抵抗的PCI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短期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择期PCI术后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的晚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连续纳入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南方医院诊断不稳定型心绞痛并择期PCI术135例患者,根据术后抗血小板治疗不同分为替格瑞洛组(55例)、氯吡格雷组(80例),随访时间至少6个月,随访指标包括心绞痛复发率、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出血事件及呼吸困难等发生率。结果替格瑞洛组平均随访时间为13.0±3.2个月、氯吡格雷组为13.7±3.0个月;替格瑞洛组心绞痛复发率为18.2%(10/55),氯吡格雷组27.5%(22/80),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21);MACE发生率(替格瑞洛组3/55、氯吡格雷组6/80)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9),出血事件(替格瑞洛组9/55、氯吡格雷组17/80)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48),呼吸困难发生率(替格瑞洛组9/55、氯吡格雷组4/80)在替格瑞洛组高于氯吡格雷组(P=0.03)。结论替格瑞洛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择期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的晚期疗效显著,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应用替格瑞洛的疗效及对术后血小板聚集率和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开封市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7月—2017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6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2例,所有病人均行PCI治疗,对照组术前口服氯吡格雷,研究组术前口服替格瑞洛,术后持续给药维持。观察两组术前、术后24 h血小板聚集情况、心肌酶谱水平、肝肾功能,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及出血事件。结果术后24 h,两组血小板聚集率均低于术前(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两组心肌肌钙蛋白I(cTn I)水平高于术前(P0.05),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低于术前(P0.05),但研究组cTn I、CK-MB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意义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肌酐(Scr)水平高于术前(P0.05),且研究组Scr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25%与28.13%,P0.05),但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50%与6.25%,P0.05)。结论替格瑞洛应用于AMI病人PCI介入治疗,可有效降低血小板聚集率与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低体重患者替格瑞洛联合不同剂量西洛他唑抗血小板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纳入体重≤65 kg,阿司匹林不耐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148例随机分为四组,即氯吡格雷分别联合西洛他唑50 mg组(CC50 mg组)和西洛他唑100 mg组(CC100 mg组),以及替格瑞洛分别联合西洛他唑50 mg组(TC50 mg组)和西洛他唑100 mg组(TC100 mg组)。分别于治疗后第7天和第30天检测血小板聚集程度比较分析。随访6个月,观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第7天检测血小板聚集程度,TC 100 mg组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程度明显低于CC50 mg组、CC100 mg组、TC50 mg组[(0.71±0.63)比(1.22±0.79),P=0.029、[(0.71±0.63)比(1.03±0.65),P=0.031]、[(0.71±0.63)比(1.11±1.02),P=0.034];TC50 mg组腺苷二磷酸(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程度显著低于CC50 mg组[(2.03±2.50)比(3.23±2.60),P=0.025];TC100 mg组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程度明显低于CC50 mg组、CC100 mg组、TC50 mg组[(1.86±1.24比(3.23±2.60),P=0.018](1.86±1.24)比(3.09±2.12),P=0.019]、[(1.86±1.24)比(2.03±2.50),P=0.0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第30天复查血小板聚集程度,TC100 mg组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程度明显低于CC50 mg组、CC100 mg组、TC50 mg组[(0.82±0.76)比(1.26±0.87),P=0.021]、[(0.82±0.76)比(1.15±0.66),P=0.028]、[(0.82±0.76)比(1.11±0.79),P=0.031];TC50 mg组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程度显著低于CC50 mg组[(2.04±1.70)比(3.03±1.98),P=0.027];TC100 mg组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程度明显低于CC50 mg组、CC100 mg组、TC50 mg组[(1.78±1.07)比(3.03±1.98),P=0.007]、[(1.78±1.07)比(2.09±1.52),P=0.009]、[(1.78±1.07)比(2.04±1.70),P=0.0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随访6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四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出血事件比较,CC50 mg组总出血风险低于其他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体重(≤65 kg)ACS患者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替格瑞洛联合西洛他唑50 mg抗血小板治疗安全有效,且出血风险小。  相似文献   

5.
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血小板治疗是ACS必不可少的基本治疗,但也有其局限性。多国多中心的GRACE注册临床研究显示,ACS患者1年后死亡率约为15%,3年后升高至25%,4年后可达39%。在目前的治疗方法中,因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问题,导致有些患者存在氯吡格雷抵抗或低反应,影响治疗效果;而且,在东亚人群中,该比例还高于西方人群,对于这部分药物抵抗人群,目前尚缺乏肯定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出血高危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应用小剂量替格瑞洛抗血小板聚集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出血高危老年AMI患者100例,根据应用替格瑞洛治疗剂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PCI术后均给予阿司匹林每次100 mg,每天1次。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替格瑞洛每次90 mg,每天2次;观察组给予替格瑞洛每次45 mg,每天2次;持续治疗1年。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1周血小板聚集率;随访1年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MACCE)发生及出血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性别、年龄、BMI及合并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1周,两组血小板聚集率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血小板聚集率高于对照组(P均<0.05)。随访1年,两组心源性死亡、支架内血栓形成、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心绞痛、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等MACCE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总出血发生率(10%)低于对照组(26%)(P<0.05)。结论出血高危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应用小剂量替格瑞洛可抑制血小板聚集,但不增加MACCE...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PCI术后口服西洛他唑、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三联抗血小板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筛选成功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15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75例)和试验组(75例)。对照组至少于术后当日开始接受标准的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两联抗血小板治疗,试验组亦至少于术后当日开始接受西洛他唑、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三联抗血小板治疗。记录患者术后6个月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及出血情况,采用血栓弹力图检测血小板聚集功能及药物抑制率。结果对照组、试验组术后6个月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6.7%(5/75)和4.0%(3/75),试验组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7);出血率分别为10.6%(8/75)和14。67%(11/7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461);两组术后6个月再次检测血栓弹力图,试验组结果更为理想,其MA值较对照组偏低,AA%、ADP%较对照组偏高,两组MA值、AA%、AD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PCI术后口服西洛他唑、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三联抗血小板治疗不增加出血事件且可降低血小板聚集活性,提示三联抗血小板治疗可能有助于降低血栓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150例行PCI的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两组进行分析。对照组采用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采用替格瑞洛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心肌酶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α-羟酸脱氢酶(α-HBDH)、肌钙蛋白I(cTnI)水平低于对照组(t=25. 12~36. 80,P 0. 05)。两组患者术前T波峰末间期(Tp-e)值、Tp-e/校正QT间期(QTc)值、血小板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术后Tp-e值、Tp-e/QTc值、血小板聚集率、P2Y12反应低于对照组(t=6. 42~8. 54,P 0. 05)。观察组患者出血风险发生率、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9例(12. 00%)、1例(1. 33%),对照组分别为2例(2. 67%)、14例(18. 67%),观察组患者术后出血风险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 81、12. 52,P 0. 05)。结论对于经PCI治疗的STEMI患者,替格瑞洛能有效降低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保护心肌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国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使用替格瑞洛治疗1年的出血风险及危险因素。方法:纳入北京安贞医院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ACS并成功完成PCI手术并接受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治疗的患者275例。记录患者的疾病类型、年龄、性别、体质量、HBG、血肌酐值、肌酐清除率、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消化道出血史及脑卒中史等,术后记录是否联用糖蛋白IIb/IIIa受体拮抗剂、是否联用质子泵抑制剂(PPI)等。所有患者均接受阿司匹林(100mg,1次/d)及替格瑞洛(90mg,2次/d)治疗1年。主要终点事件为:1年内PLATO标准的非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相关总出血的发生率。根据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出血组和非出血组,对可能影响出血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疗1年的非CABG相关总出血的发生率为13.5%,非CABG相关大出血发生率为5.5%;颅内出血的发生率为1.5%,致死性颅内出血发生率为0.8%。经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68,95%CI:1.008~1.133,P=0.027)、CRUSADE评分41(OR=4.227,95%CI:1.132~15.786,P=0.032)及联用质子泵抑制剂(OR=0.373,95%CI:0.166~0.836,P=0.017)为出血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对于应用替格瑞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ACS患者,年龄增加及CRUSADE评分41为出血的危险因素,而联用质子泵抑制剂是防止出血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评价替格瑞洛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万方、维普、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全面检索公开发表的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联合PCI治疗STEMI病人的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间设置为建库至2018年8月。从中筛选出符合标准的文献,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3篇文献,包括1 736例病人,其中观察组875例,对照组861例。术后1个月,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WMD=4.33,95%CI(2.98,5.68),P0.000 01],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小于对照组[WMD=-4.20,95%CI(-5.51,-2.90),P0.000 01],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RR=0.53,95%CI(0.39,0.72),P0.000 1],血小板计数优于对照组[WMD=33.06,95%CI(29.90,36.22),P0.000 01];术后1个月两组呼吸困难发生率[RR=1.60,95%CI(0.83,3.12),P=0.16]、出血发生率[RR=1.34,95%CI(0.82,2.19),P=0.2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前证据表明:替格瑞洛较氯吡格雷联合PCI治疗STEMI的疗效显著,且未增加严重出血事件和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应用多索茶碱治疗替格瑞洛相关呼吸困难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5-02至2016-07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服用替格瑞洛后出现相关呼吸困难的冠心病患者17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n=86)及对照组(n=86)。干预组给予多索茶碱片(商品名:安赛玛,规格:200 mg/片)早晚各1片,服用5天;对照组给予安慰剂。记录两组1天后呼吸困难总缓解率,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以及6个月心原性死亡、心肌梗死、卒中、出血等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应用多索茶碱1天后,干预组呼吸困难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3%vs 63%,P0.05);服用多索茶碱前、后,两组血小板聚集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多索茶碱治疗替格瑞洛相关呼吸困难有效,并且不影响替格瑞洛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替格瑞洛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病人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03例成功行PCI的ACS病人,随机分为氯吡格雷组和替格瑞洛组,替格瑞洛组PCI术前给予替格瑞洛负荷剂量180mg口服,术后维持剂量为90mg,每日2次。氯吡格雷组PCI术前给予氯吡格雷负荷剂量300mg口服,术后维持剂量为每日75 mg。所有病人均给予拜阿司匹林负荷剂量300mg,术后维持剂量每日100mg。比较两组病人基线临床资料,术后1个月和1年的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卒中、血管内血栓形成和再次血运重建)和出血情况。结果两组病人基线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替格瑞洛组随访1年主要终点事件低于氯吡格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困难发生率替格瑞洛组1个月时高于氯吡格雷组,之后明显减少,随访1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替格瑞洛较氯吡格雷对行PCI治疗的ACS病人有较好疗效,且安全性相当。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冠脉搭桥术后联用阿司匹林与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5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冠脉搭桥术治疗,术后给予联用阿司匹林与替格瑞洛进行抗血小板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血小板聚集程度,同时对患者进行3个月的随访,观察并记录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的花生四烯酸(AA)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桥血管通畅率为98.4%,术后随访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8.1%。结论冠脉搭桥术后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疗的疗效可靠,安全性高,可作为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辅助应用180 mg/d和90 mg/d替格瑞洛治疗老年冠心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病人124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每组62例。两组病人PCI术后均口服阿司匹林;常规组给予替格瑞洛180 mg/d辅助治疗,分2次口服;试验组给予替格瑞洛90 mg/d辅助治疗,分2次口服。两组疗程均为12个月。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及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峰值和谷值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试验组治疗后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峰值和谷值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病人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病人出血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3.23%与12.90%,P0.05)。结论 PCI术后90 mg/d替格瑞洛口服辅助治疗老年冠心病病人可有效预防出血事件发生,且未增加MACE风险,但在降低血小板聚集率方面逊于180 mg/d替格瑞洛口服。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血栓弹力图评价替格瑞洛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氯吡格雷抵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PCI术后经血栓弹力图证实存在氯吡格雷抵抗(规律服用氯吡格雷的情况下血栓弹力图检测腺苷二磷酸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30%)的120例NSTE-AC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氯吡格雷强化组(150 mg,1/d)和替格瑞洛组(90 mg,2/d)各60例,连续治疗后于第5 d和1月后复查血栓弹力图,对比两组腺苷二磷酸(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的变化;患者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例、合并症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第5 d和1月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均较调整用药前升高(P0.05);与氯吡格雷强化组比较,替格瑞洛组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升高更明显(P0.05)。3个月后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出血事件,氯吡格雷强化组4例轻微出血,替格瑞洛组7例轻微出血和4例轻度呼吸困难,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氯吡格雷强化组5例MACE,替格瑞洛组仅2例,替格瑞洛有降低MACE事件发生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高剂量和替格瑞洛常规剂量均能降低血小板反应性,但替格瑞洛改善氯吡格雷抵抗更显著,且有减少MACE发生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配合急诊PCI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围手术期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临床急救治疗和替格瑞洛的临床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107例使用替格瑞洛配合急诊PCI治疗的STEMI患者为研究组,以127例接受氯吡格雷配合急诊PCI治疗的STEMI患者为对照组,回顾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研究组患者的TIMI血流分级、LVEF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的TMP心肌灌注分级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慢血流/无复流发生率分别为0.00%和3.7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在STEMI急诊PCI手术中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较氯吡格雷具有一定临床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低剂量替格瑞洛在高出血风险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AC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在朝阳市中心医院成功接受PCI治疗的215例高出血风险ACS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替格瑞洛组(101例)与氯吡格雷组(114例)。两组病人采用经桡动脉或股动脉PCI治疗,术中静脉注射普通肝素抗凝并维持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在250~300 s。替格瑞洛组给予替格瑞洛每次60 mg,每日2次口服治疗;氯吡格雷组给予氯吡格雷每次75 mg,每日1次口服治疗。两组均服用阿司匹林100 mg,每日1次,既往未使用阿司匹林病人给予300 mg负荷量。结果 住院期间,替格瑞洛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明显低于氯吡格雷组(10.9%与21.9%,P=0.043),小出血、大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替格瑞洛组MACC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6.8%与29.8%,P<0.05),其中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TVR)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3.0%与10.5%,P<0.05),小出...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应用替格瑞洛的抗血小板聚集效果及其预后。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8月于航空总医院心血管科住院的AMI并行PCI治疗的住院患者2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14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替格瑞洛(90mg bid)治疗,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75 mg q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7 d,30 d及1年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血小板聚集抑制率(IPA)、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1年后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与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服药前两组患者的MA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服药后7 d、30 d后的MAR水平都低于服药前,差异显著(P0.05);而两组服药后7 d、30 d及1年的MA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比较,对照组患者服药7 d、30 d及1年后MAR水平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7 d、30 d及1年时,对照组患者的IPA水平高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随访至1年,观察组患者的MACCE显著低于对照组(2.4%vs. 7.2%,P=0.012),其中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TVR)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5.3%vs.11.8%,P=0.007)。随访至1年,观察组患者小出血风险显著低于对照组(4.5%vs. 11.1%,P=0.015),大出血方面则无显著差异(1.0%vs. 1.8%,P=0.687)。结论采用替格瑞洛能够有效的抑制血小板聚集,且可显著降低TVR和MACCE事件,对患者预后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应用替格瑞洛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邢台市第三医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240例行PCI成功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给予替格瑞洛治疗作为研究组(120例),继续氯吡格雷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120)。研究主要终点为两组患者随访1年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MACE);次要终点为一般不良事件(包括出血、呼吸困难)的发生率。结果随访12个月,两组患者总体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8%比20.3%,P=0.316),但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在研究组显著降低(4.2%比13.4%,P=0.036)。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替格瑞洛用于冠状动脉分叉病变-PCI术后与氯吡格雷比较,临床疗效相当,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低剂量替格瑞洛(180 mg负荷量,续贯60 mg每日2次口服)与标准剂量替格瑞洛(180 mg负荷量,续贯90 mg每日2次口服)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抗PLT治疗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研究共入选196例成功接受PCI治疗的老年AMI病人,随机分为低剂量替格瑞洛组和标准剂量替格瑞洛组,详细记录病人住院期间及随访1年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与出血事件。结果低剂量替格瑞洛组住院期间及随访至1年MACCE发生率与标准剂量替格瑞洛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住院期间2组小出血(8.4%比18.6%,P=0.061)和大出血发生率(1.1%比2.9%,P=0.6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剂量替格瑞洛组随访1年小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标准剂量替格瑞洛组(16.8%比36.9%,P=0.002),大出血方面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比3.9%,P=0.371)。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低剂量替格瑞洛组1年无MACCE生存率与标准剂量替格瑞洛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3)。结论AMI病人PCI术后接受小剂量替格瑞洛较常规剂量相比,不增加MACCE事件发生率,同时可降低小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