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评价创伤性肘关节异位骨化(traumatic heterotopic ossification of elbow,THOE)和神经源性肘关节异位骨化(neurologic heterotopic ossification of elbow,NHOE)的手术效果,探讨影响肘关节异位骨化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2011年9月间行肘关节异位骨化切除术的58例(66肘)患者资料。38肘为THOE组,20肘为NHOE组,8肘为混合组。测量患者术前、术后的肘关节活动角度,并进行Mayo评分。以术后2年肘关节僵硬情况和DASH上肢评分功能作为评定手术疗效的指标,分析可能对疗效产生影响的因素。[结果]屈伸活动度、旋转活动度和MEPS评分,THOE组、NHOE组、混合组各组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HOE组有1例出现异位骨化复发,而NHOE组有3例出现异位骨化复发。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骨折数量(OR=16.158,P=0.005)、受伤距松解手术时间(OR=20.408,P=0.004)、术前旋转活动度(OR=12.824,P=0.005)是肘关节异位骨化切除术后2年关节僵硬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病因(OR=48.914,P=0.006)、运动控制(OR=72.019,P=0.000)是肘关节异位骨化切除术后2年上肢功能差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手术治疗NHOE和THOE的疗效均满意,但NHOE术后可能更易复发。多处骨折、合并前臂旋转受限、伤后12个月手术影响肘关节异位骨化手术效果。运动控制异常的NHOE不利于术后上肢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个性化手术治疗创伤后肘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并且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5—2015-03采用手术治疗的76例创伤后肘关节功能障碍。术后1年采用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评定疗效,按结果分为关节功能优良组和关节功能不良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异位骨化、关节僵硬时间、手术次数、术后开始功能锻炼时间对疗效的影响。结果 76例均随访满1年。术后1年肘关节功能操练活动范围(118.6±21.2)°,前臂旋转范围(141.5±20.8)°,较术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采用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评定疗效:优42例,良24例,可6例,差4例,优良率86.8%。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异位骨化、关节僵硬时间、手术次数、术后开始功能锻炼时间均会对术后疗效产生影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异位骨化、关节僵硬时间是影响术后疗效的独立因素。结论个性化手术方案治疗创伤后肘关节功能障碍可获得良好疗效,但术前需注意对出现异位骨化及关节僵硬时间较长的患者加以重视,以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实施中西医结合方法预防骨折手术后肘关节僵硬的效果。方法将110例行肘部骨折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各55例。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对2组患者术后肘关节疼痛值、活动度、功能及术后意外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关节活动度、疼痛值、功能性评价等指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骨折移位1例,无骨折部位固定松脱、异位、骨化等病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出现骨折固定松脱5例、骨化7例、移位5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预防骨折手术后肘关节僵硬,效果肯定,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肘关节术后可因异位骨化而出现肘关节僵硬,如处理不当可出现医源性骨折伴关节僵硬。本讲座通过一个典型病例,讲解肘关节骨折术后医源性骨折伴僵硬的诊断与治疗。通过回顾该例患者的诊治过程,作者认为肘关节内固定术后肘关节出现异位骨化伴僵硬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在初次治疗肘关节骨折的过程中,术者只重视骨折的诊断和治疗,而忽视了肘关节周围韧带损伤的治疗,加之术后过早进行大幅度的被动功能锻炼,从而导致肘关节术后出现医源性骨折。(2)初次骨折手术复位欠佳,未达到解剖复位,肱骨小头存在翻转。在选择内固定方式时采用的克氏针张力带的方式进行固定不合理,如选用钢板螺钉进行固定更合适,术中应同时修复和外侧副韧带相连的外髁。术后不应进行过度的强力的被动活动锻炼,应进行适度的主动活动锻炼,同时进行冰敷及口服吲哚美辛预防异位骨化。在处理类似病例时应正确区分肘关节僵硬和肱骨远端骨折的主次关系,笔者认为应将骨折愈合定为第一目标,力争尽早手术,术中保护软骨下骨量以使骨折愈合。如术后出现肘关节僵硬,可通过肘关节镜或切开直视下进行肘关节松解。术后进行个性化的康复治疗计划。在进行肘关节松解时应重视骨性和软组织稳定结构的修复或重建。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应和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以增加患者的依从性,这对于术后长时间的康复锻炼并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并发膝关节僵硬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1-01—2013-01诊治的190例SchatzkerⅤ、Ⅵ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其中40例(21.1%)术后并发膝关节僵硬。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前、术中、术后共22个临床评估因素,对上述有意义的影响因素(P0.05)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并发膝关节僵硬的高危因素。结果通过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导致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僵硬的相关因素包括:合并膝关节周围损伤、高能量损伤、肥胖、关节面复位质量、石膏制动时间、伤口感染、软组织缺损、关节异位骨化、规范康复指导、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导致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僵硬的高危因素包括:合并膝关节周围多处损伤、关节面恢复质量差、术后长时间石膏制动、术后缺乏规范化的康复治疗、膝关节周围异常骨化、皮肤软组织广泛缺损。结论关节面恢复质量欠佳、长时间石膏制动、膝关节周围异位骨化及缺乏积极主动功能锻炼将严重影响患者术后关节功能康复质量,并可能导致膝关节僵硬。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手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90例,记录患者术后3、6、12个月时的腕关节活动度、手的握力及Michigan手功能评分,作为表征患者手术后康复效果的应变量。采用单因素线性回归确定可能的影响因素/自变量和该应变量之间的关系,并将P0.05的自变量纳入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康复效果的危险影响因素。结果在术后的12个月的随访中,2例患者术后出现钉道感染,2例患者术后1个月时出现轻度螺纹松动,1例患者后期发展为腕管综合征。术后3、6、12个月时的腕关节握力、活动度、Michigan得分持续改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3个月节点:创伤能量、骨折类型、年龄、骨密度、外固定架固定时间与手术后康复效果具有密切关联(P0.05);术后6个月节点:骨折类型、创伤能量、外固定架固定时间与手术后康复效果具有密切关联(P0.05);术后12个月节点:年龄、骨密度、骨折类型与手术后康复效果具有密切关联(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严重的骨折类型、高能创伤和较长的外固定架固定时间是影响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手术3个月后康复效果的危险因素(P0.05);严重骨折类型、高能量创伤是影响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手术6个月后康复效果的危险因素(P0.05);骨密度减少和年龄增加是影响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手术12个月后康复效果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严重的骨折类型、高能创伤和较长的外固定架固定时间是影响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手术3个月后康复效果的危险影响因素。严重骨折类型、高能量创伤是影响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手术6个月后康复效果的危险影响因素。骨密度减少和年龄增加是影响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手术12个月后康复效果的危险影响因素。桡骨远端骨折是否合并尺骨茎突骨折及克氏针的固定时间长短与于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手术后康复效果关联不密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肘关节僵硬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18-12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100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30例术后肘关节活动范围屈伸/旋转<100°(僵硬组),70例术后肘关节活动范围屈伸/旋转≥100°(非僵硬组)。分析年龄、性别、骨折分型、损伤是否优势侧、损伤能量、受伤至手术时间、术后制动时间、桡骨头内固定构型、是否服用抗异位骨化药物与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术后肘关节僵硬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在损伤能量、受伤至手术时间、术后制动时间、术后使用抗异位骨化药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能量损伤、受伤至手术时间>1周、术后制动时间>2周是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术后肘关节僵硬的危险因素。结论高能量损伤、受伤至手术时间>1周与术后关节制动时间>2周是导致肘关节恐怖三联征骨折术后肘关节出现肘关节僵硬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治疗中应引起重视并谨慎处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肘关节开放松解联合内固定取出术治疗创伤后肘关节僵硬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2月80例因肘关节僵硬行肘关节开放松解术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同时行内固定取出术分为两组,其中39例为无内固定组(A组),41例为同时行内固定取出术组(B组)。除原始损伤类型(P0.05)外,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侧别、伤后至该次入院时间、肘部僵硬程度和异位骨化严重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术后尺神经症状、异位骨化复发及再骨折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肘关节活动度、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A组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5.7个月;B组12~20个月,平均16.1个月。A组5例(12.8%)、B组4例(9.8%)出现尺神经症状,A组1例(2.6%)、B组1例(2.4%)异位骨化复发,B组1例(2.4%)发生再骨折;比较两组以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末次随访肘关节活动度及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均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两组间末次随访时肘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0,P=0.69),但A组MEPS评分高于B组(t=2.36,P=0.02)。A组MEPS获优16例,良16例,可6例,差1例,优良率达82.1%;B组为优10例,良25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达85.4%;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P=0.69)。结论肘关节松解联合内固定取出术治疗创伤后肘关节僵硬安全有效,但应注意预防再骨折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创伤后肘关节僵硬患者的异位骨化区域分布特点, 探究出现不同位置异位骨化的危险因素。方法根据纳入标准连续纳入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拟行肘关节松解的存在异位骨化的创伤后肘关节僵硬患者。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及CT数据并通过Mimics 20.0软件进行重建, 对患者的前内、前外、后内、后外、正后方、纯内、纯外、上尺桡等8个区域的异位骨化区域分布特点进行分析。将患者的原始损伤情况划分为肱骨远端骨折、尺骨鹰嘴骨折、桡骨头骨折、冠状突骨折、肘关节脱位5种类型。以是否出现某种位置异位骨化作为因变量, 以原始损伤和基线资料等作为自变量, 进行单因素分析后, 将P<0.1的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 分别评估出现每种位置异位骨化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91例患者, 其中88例(96.7%, 88/91)后内侧异位骨化, 62例(68.1%, 62/91)正后方异位骨化, 60例(65.9%, 60/91)后外侧异位骨化, 41例(45.1%, 41/91)前内侧异位骨化, 26例(28.6%, 26/91)前外侧异位骨化, 13例(14.3%,...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肘关节僵硬松解术后康复治疗时的疼痛情况,并分析疼痛发生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1—2016-03行肘关节松解术并进行康复治疗的14例肘关节僵硬患者出现疼痛的原因。观察术后1、2、4、8周运动状态及静止状态VAS评分,比较术前及术后8周肘关节活动度。结果 14例在术后8周内均未出现肘关节不稳、血肿、异位骨化形成、再骨折等并发症。术后8周肘关节活动度为(112.14±10.11)°,较术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4、8周,同一状态下后一时间点VAS评分较前一时间点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肘关节僵硬松解术后康复治疗时可选择安全、方便、持久、有效的镇痛方法,对术后疼痛进行早期干预,可提升手术及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老年髋部发生二次骨折的相关风险因素,为预防对侧髋部再骨折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至2014年2月378例老年髋部初次骨折患者的资料,男175例,女203例;年龄60~90岁,平均(75.53±8.04)岁;股骨颈骨折12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253例。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24.9个月,32例患者发生对侧髋部再骨折,男13例,女19例;年龄72~95岁,平均(81.25±5.94)岁;股骨颈骨折7例,股骨粗隆间骨折25例。根据患者术后有无对侧髋部再骨折分为骨折组和无骨折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初次骨折类型、内固定方式、卧床时间、骨质疏松情况、合并内科疾病情况、术后功能锻炼、治疗的依从性、生活环境(农村/城市)和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对于P0.05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性分析。结果:骨折组与无骨折组的年龄、骨质疏松情况、合并内科疾病情况、术后功能锻炼、医疗依从性及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骨质疏松(OR=6.793,P=0.001),高龄(OR=4.170,P=0.002),合并内科疾病(OR=3.828,P=0.005),术后功能锻炼(OR=0.297,P=0.005)以及医疗依从性(OR=0.295,P=0.007)是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对侧髋部再骨折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对侧再骨折主要危险因素是高龄、骨质疏松、合并内科疾病、术后功能锻炼和医疗依从性。术后需加强抗骨质疏松治疗、积极治疗内科疾病,坚持功能锻炼,以预防髋部再次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影响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功能恢复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复习160例经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年龄≥70岁患者病历并随访术后功能恢复情况。单因素分析可能影响预后的11项指标:性别、年龄、骨折类型、伤前生活自理情况、是否吸烟、合并症、下肢血管病变、术前Hb水平、术中输血、假体材料、术后执行功能康复方案。并对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 160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0~36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骨折类型、吸烟、患者生活自理情况、合并症、下肢血管病变和术后执行功能康复方案共计6项指标与术后功能恢复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示合并症、伤前生活自理情况和术后执行功能康复方案为影响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合并症、伤前生活自理情况和术后执行功能康复方案为影响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功能恢复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吴长青  华英  刘勇占 《中国骨伤》2023,36(7):614-618
目的:探讨肱骨髁间骨折内固定术后发生肘关节僵硬的危险因素。方法:自2015年3月至2019年2月采用切开固定术治疗120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男59例,女61例,年龄25~77(53.5±3.2)岁。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肘关节僵硬分为僵硬组37例和对照组83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发生肘关节僵硬的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肱骨髁间骨折内固定术后发生肘关节僵硬的危险因素。结果:所有患者至末次随访时发生肘关节僵硬37例(僵硬组),未发生肘关节僵硬83例(对照组),关节僵硬发生率为30.83%,僵硬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损伤能量、合并其他部位骨折、骨折至手术时间、骨折AO分型、是否开放性损伤和术后过早或过度活动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0岁、高能量损伤、骨折AO分型、开放性骨折和术后过早或过度活动是肱骨髁间骨折内固定术后肘关节僵硬的危险因素。术后僵硬组术后活动度以及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均低于术后非僵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肱骨髁间骨折术后肘关节屈曲僵硬与旋转僵硬患者的术后活动度以及Mayo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肱骨髁间骨折内固定术后肘关节僵硬的危险因素,术前应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和康复策略,以最大程度降低肘关节僵硬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肘关节功能障碍是肱骨远端骨折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常引起患者肢体功能障碍,影响患者工作和生活。对于引起肘关节功能障碍的原因,目前尚不明确。一些研究提示,肱骨远端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障碍的内源性因素主要包括骨折未能获得解剖复位、内固定选择不当引起骨折移位,外源性因素涉及创伤、围手术期感染、手术操作对软组织破坏引起的瘢痕挛缩,术后功能锻炼过晚,以及异位骨化、骨化性肌炎及关节周围钙化等。该文就引起肱骨远端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障碍诸多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渐进式功能锻炼在肱骨远端C型骨折双钢板内固定术后对肘关节功能影响。方法:对纳入标准的80例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均给予双钢板内固定术,术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术后即可给予渐进式功能锻炼;对照组术后患肢于伸肘30°位石膏外固定制动,1周后(术后7~11天)开始功能锻炼。采用肘关节Mayo评分、肘关节活动度比较2组术后2周、术后3月、术后6月肘关节功能,并对术后6月并发症进行对比。结果:80例均获得随访,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3月、术后6月肘关节疼痛、活动度、稳定性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术后2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月、术后6月治疗组肘关节疼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3月、术后6月肘关节屈曲度、肘关节伸直差值度、前臂旋前度及前臂旋后度与术后2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月、术后6月治疗组肘关节屈曲度,肘关节伸直差值度,前臂旋前度,前臂旋后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月两组优良率经Wilcoxon秩和检验(Z=–1.976,P<0.05);术后6月两组优良率经Wilcoxon秩和检验(Z=–2.042,P<0.05);2组术后6月均无出现切口感染及血管神经损伤,术后总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骨远端C型骨折双钢板内固定术后早期渐进式功能锻炼在肘关节活动度、功能恢复、疼痛缓解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双微型锁定钢板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7年3月至2020年5月,采用双微型锁定钢板治疗19例尺骨鹰嘴骨折患者,其中男12例,女7例;年龄20~75(40.50±7.62)岁;左侧10例,右侧9例。19例患者均为新鲜闭合骨折且不合并尺骨冠状突骨折、肘关节脱位等损伤。记录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情况,并于术前、术后12个月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Mayo elbow performance score,MEPS)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19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时间12~17(13.51±3.17)个月。术后所有骨折获得骨性愈合,时间2~6(3.77±1.24)个月,未发生内固定断裂、螺钉松动、感染、内固定激惹、异位骨化、肘关节僵硬等并发症。术后12个月患侧肘关节MEPS评分(91.26±3.87)分与术前(56.18±9.56)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结果优11例,良7例,中1例。结论:采用双微型锁定钢板治疗尺骨鹰嘴骨折,手术切口小,骨折固定可靠,术后可早期行肘关节功能锻炼,术后内固定对皮肤激惹小,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是一种可靠的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中医综合疗法预防肘关节三联征术后肘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集肘关节三联征经内固定术后的患者32例,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17例,男12例,女5例;平均年龄(41.0±7.1)岁;采用以往程序法行康复治疗。治疗组15例,男10例,女5例;平均年龄(41.3±7.6)岁;按照中医综合治疗法行康复治疗,术后0~2周早期行被动训练,术后3~4周中期从助力被动训练向主动功能锻炼过渡,术后5~12周后期主动训练,各阶段以中药内服、外用以及推拿理疗配合应用。采用Mayo评分对两组患者随访终末期肘关节功能进行评估比较,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满意度和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7.5个月,未发现内固定失效松脱、明显骨折移位和异位骨化等现象。治疗组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高于对照组(t=12.78,P=0.00);治疗组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χ2=8.719,P=0.003)。对照组中,7例需返院行粘连松解术,而治疗组仅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26,P=0.032)。结论 :中医综合疗法通过分阶段不同疗法组合,可以预防肘关节三联征术后肘关节僵硬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TKA)患者术后初期康复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将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102例初次行TKA治疗的膝骨关节炎患者纳入研究,记录术后3个月Lysholm评分,将Lysholm评分≥70分者纳入康复良好组(n=53),Lysholm评分70分者纳入康复不佳组(n=49)。比较两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康复自我效能感量表(SER)评分、依从性评分、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的差异,对TKA术后初期膝关节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康复良好组的VA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HAMA评分及HAMD评分低于康复不佳组,SER评分和依从性评分高于康复不佳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疼痛、并发症发生、焦虑及抑郁状态是TKA术后初期膝关节功能康复效果的危险因素,康复自我效能和训练依从性则是保护因素(P 0.05)。结论给予患者积极的止痛治疗,采取措施减轻心理压力、减少并发症发生,增强自我效能和锻炼依从性,可促进TKA患者术后初期膝关节功能的康复,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肘关节松解联合铰链式外固定架治疗异位骨化所致肘关节屈伸功能障碍的中期疗效。方法 2014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11例肘关节异位骨化导致的肘关节屈伸功能障碍患者。男9例,女2例;年龄14~48岁,平均32岁。左侧6例,右侧5例。初始病因:肱骨骨折5例,尺骨骨折2例,桡骨头骨折1例,桡骨头脱位1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1例,肘关节软组织损伤1例。术前异位骨化导致肘关节功能障碍7~18个月,平均11个月。术前肘关节主动屈伸活动度为(19.6±17.5)°,Mayo评分为(34.1±9.7)分。所有患者采用开放手术松解肘关节关节囊和内、外侧副韧带,清除异位骨化病灶,联合铰链式外固定架固定;术后在铰链式外固定架辅助下行主、被动功能锻炼2个月。术后2个月去除肘关节外固定架。结果 1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36个月,平均19.1个月。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随访期间未出现明显钉道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X线片示肘关节无新异位骨化形成。患者肘关节主动屈伸活动度为(116.4±16.6)°,Mayo评分为(93.2±7.8)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508,P=0.000;t=16.618,P=0.000)。结论对于异位骨化所致肘关节屈伸功能障碍,肘关节松解联合铰链式外固定架治疗能有效改善肘关节屈伸活动度,获得较好中期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成年肱骨髁间髁上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影响肘关节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1—2015-12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98例成年肱骨髁间髁上骨折,于术后6个月骨折愈合后采用Mayo评分标准评定肘关节功能。将患者性别、年龄、损伤侧别、损伤类型、骨折AO分型、合并损伤(同侧骨折或神经损伤)、合并糖尿病、受伤至手术时间、手术入路、开始功能锻炼时间、术后并发症作为影响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98例随访6个月后骨折均愈合,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优41例,良35例,可14例,差8例,优良率77.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45岁、开放性骨折、AO-C3型骨折、合并同侧骨折、合并神经损伤、合并糖尿病、开始功能锻炼时间≥14 d、术后出现并发症是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成年肱骨髁间髁上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部分患者肘关节功能恢复较差,这与高龄、开放性骨折、粉碎性骨折、合并损伤、合并糖尿病、未早期功能锻炼及术后出现并发症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