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后氯吡格雷联合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对支架内再狭窄(ISR)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接受PCI术及术后12个月内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461例,所有患者术后均服用氯吡格雷,根据术后服用PPI情况,分为PPI组(221例)和无PPI组(240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ISR的发生率。结果 PCI术后平均随访(9.62±2.38)月,PPI组患者ISR发生率与无PPI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后患者使用氯吡格雷治疗的同时联用PPI没有明显增加12个月内ISR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危险因素,以及磷脂和鞘磷脂代谢差异与ISR的关系。方法:纳入2017年1月—2020年1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进行首次PCI手术的冠心病患者共412例,根据PCI术后1年是否发生ISR分为ISR组(35例)和非ISR组(377例)。运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技术分析比对两组患者血液样本的代谢产物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冠心病患者PCI后ISR的危险因素。结果:非ISR组与ISR组在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管病变数量、病变长度、支架内径、支架长度、后扩直径方面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代谢组学分析结果显示,非ISR组与ISR组患者血液代谢产物存在显著差异,主要为磷脂及鞘磷脂类代谢物的差异(均P<0.05)。结论:HDL-C、病变长度、支架内径及支架长度为冠心病患者PCI后ISR的影响因素,同时磷脂及鞘磷脂类代谢物在预测ISR的发生方面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张新才 《山东医药》2014,(45):48-49
目的:探讨血浆IP10水平与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方法选取行PCI的冠心病患者(均植入冠状动脉支架), PCI术后半年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示支架内再狭窄且狭窄程度≥参照血管50%患者17例为支架内再狭窄组( ISR组);造影提示支架内再狭窄<50%或无再狭窄患者95例为支架内无再狭窄组( NSR组);另选冠状动脉造影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的胸痛患者10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血浆IP10水平。结果 NSR组血浆IP10水平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P>0.05;ISR组血浆IP10水平明显高于NSR组(P<0.05)。结论支架内再狭窄患者血浆IP10水平明显高于支架内无再狭窄者;IP10有可能作为评价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风险的一项独立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对冠心病再狭窄的预测作用及其与脂质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因冠心病在我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以及于术后12个月复查的9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结果分为支架内再狭窄(ISR)组(27例)和非ISR组(67例)。检测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和脂质各指标水平,分析各指标与冠心病的关系。结果 非ISR组的RDW值小于ISR组(P<0.05)。ISR组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载脂蛋白A1(apoAl)和载脂蛋白B(apoB)/apoA1比值均高于非ISR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DW、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apoA1和apoB为冠心病患者术后ISR的危险因素(P<0.05)。apoA1、RDW和HDL-C的灵敏度均较高,non-HDL-C、apoB以及apoA1/apoB的特异度均较高。结论 冠心病患者PCI术后,不仅要重视控制LDL-C水平,还要重视根据RDW、non-HDL...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在降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不良心脏事件及再狭窄率的应用。方法行冠状动脉介入冠心病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51例。对照组服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研究组采用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血脂、炎性因子、术后不良心脏事件及再狭窄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明显降低,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提升,且研究组更高(P0.05);两组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明显降低,研究组更低(P0.05);研究组术后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再狭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可显效降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不良心脏事件,预防心脏再狭窄,调节血脂,降低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讨论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对他汀类药物降脂疗效的影响以及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ISR)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期间于辽宁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行PCI术的61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随访1年后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复查结果,将患者分为ISR组和非ISR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血液生化指标以及ApoE基因代谢表型携带率;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ISR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随访1年后,72例发生ISR,543例患者未发生ISR。ISR组患者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以及糖尿病史和高脂血症病史比例高于非ISR组患者(P0.05)。另外,ISR组有13例患者(18.1%)为慢代谢型,慢代谢型患者比例明显高于非ISR组(5.0%)(P0.05)。所有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钙12 w后,复查血脂指标。所有患者TG、TC和LDL-C较基线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慢代谢型患者TC和LDL-C下降幅度较快代谢型和正常代谢型患者更低(P0.05)。另外,快代谢型患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和LDL-C下降幅度与正常代谢型患者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经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快代谢型和正常代谢型是ISR的独立保护因素,且快代谢型的危险性低于正常代谢型。结论 APoE基因多态性与他汀类药物降脂疗效有关,且对PCI术后再狭窄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探讨CYP2C19基因多态性联合血栓弹力图指导下的抗血小板个体化治疗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入选2015年06月至2016年04月因冠心病(CHD)就诊并成功完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患者168例,最终纳入符合条件的患者124例。全部完成CYP2C19基因型及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检测。根据基因型将患者分为氯吡格雷正常代谢型(包括正常和超代谢型)和异常代谢型(包括中间和慢代谢型)2组。并采用改良(thrombelastography,TEG)法测定腺苷二磷酸(adenosine diphosphate, 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根据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分为氯吡格雷正常反应型(NCR, 血小板抑制率≥30%)和氯吡格雷低反应型(LCR, 血小板抑制率<30%)。结合基因型及TEG的检测结果,将基因型为正常代谢型+TEG结果为NCR患者分为A组;正常代谢型+TEG结果为LCR或异常代谢型+TEG结果为NCR组归为B组;异常代谢型+TEG结果为LCR组为C组。A组及B组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C组给予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疗。随访三组9~12个月内主要出血事件和不良心血管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三组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多支病变、支架植入数量、辅助检查(总胆固醇、高密度 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肌酐、尿酸)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 A组及B组安全终点(主要出血事件)和疗效终点(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靶血管病变再狭窄、再发心绞痛)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C组安全终点高于A组及B组。结论:根据CYP2C19基因型联合TEG指导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能降低心血管终点事件的发生,对于氯吡格雷基因型为中间代谢型/慢代谢型且同时合并ADP抑制率<30%的患者应给予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病人的CYP2C19基因多态性及支架再狭窄率与氯吡格雷药效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江西省人民医院心血管病医院住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病人1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二磷酸腺苷(ADP)聚集率分为氯吡格雷药效差组(40例)和氯吡格雷药效好组(140例);ADP聚集率>50%为氯吡格雷药效差,ADP聚集率≤50%为氯吡格雷药效好。收集病人的一般资料进行CYP2C19基因检测及血小板聚集实验。比较两组病人的一般资料、基因多态性及支架内再狭窄率,并分析氯吡格雷药效的影响因素。结果:野生型(快速代谢型)占比37.2%,突变杂合型(中间代谢型)占比47.8%,突变纯合型(慢代谢型)占比15.0%。氯吡格雷药效差组同型半胱氨酸高于氯吡格雷药效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氯吡格雷药效差组突变纯合型(慢代谢)占比和支架内再狭窄率高于氯吡格雷药效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突变纯合型(慢代谢)、同型半胱氨酸与氯吡格雷药效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突变纯合型(慢代谢)...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氯吡格雷抵抗的影响因素。方法:159例行PCI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术前予氯吡格雷300 mg负荷剂量治疗,术后予75 mg/d持续治疗。测其服药前、术后24 h和术后5 d以5 μmol/L的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以血小板聚集抑制率≤10%定义为氯吡格雷抵抗,分为氯吡格雷抵抗组(抵抗组,n=48)和对氯吡格雷反应正常组(正常组,n=111),比较两组临床基本资料、相关常规检查、手术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氯吡格雷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59例患者中发生氯吡格雷抵抗48例,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为30.2%。两组患者吸烟比例、并发糖尿病、三酰甘油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手术资料各项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氯吡格雷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有糖尿病、长期吸烟。三酰甘油水平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长期吸烟是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氯吡格雷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氯吡格雷抵抗的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在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行PCI的冠心病患者200例,根据PCI术后氯吡格雷抵抗情况分为氯吡格雷反应正常者126例(对照组)和氯吡格雷抵抗者74例(试验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是否吸烟、有无糖尿病、有无高血压、血脂指标及瘦素水平,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氯吡格雷抵抗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组患者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为37.0%(74/200)。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三酰甘油(T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BMI、吸烟率、糖尿病发生率、高血压发生率、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瘦素水平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肥胖[OR=4.589,95%CI(1.067,4.556)]、吸烟[OR=2.225,95%CI(1.006,3.968)]、糖尿病[OR=2.189,95%CI(1.007,4.440)]、高血压[OR=1.985,95%CI(1.067,4.547)]、LDL[OR=2.356,95%CI(1.231,3.987)]、瘦素[OR=3.569,95%CI(1.056,4.569)]是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氯吡格雷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较高,而肥胖、吸烟、糖尿病、高血压、LDL、瘦素是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氯吡格雷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针对上述人群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氯吡格雷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氯吡格雷抵抗与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PCI治疗术后服用氯吡格雷的老年冠心病患者 99例,应用血栓弹力图检测其ADP 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根据结果分为氯吡格雷抵抗组(CR组)和非氯吡格雷抵抗组(NCR组),同时检测其 CYP2C19 基因多态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之间一般临床资料、生化指标及CYP2C19基因型的差异,不同基因型之间血小板抑制率的差异,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氯吡格雷抵抗的危险因素。结果 99 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中,CR组35例,NCR组64例;两组之间的CYP2C19基因型的差异(CR组CYP2C19快代谢型6例,弱代谢型29例,NCR组快代谢型42例,弱代谢型22例)、总胆固醇(TC)水平(5.43±0.32mmol/L vs 5.24±0.50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3.43±0.35mmol/L vs 3.20±0.49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1.00±0.22mmol/L vs 1.11±0.20mmol/L)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老年患者中CYP2C19快代谢型和弱代谢型的人群分布为48.48%和51.52%(其中中间代谢型为45.46%,慢代谢型为6.06%),快代谢型和弱代谢型患者的血小板抑制率分别为78.43±18.22%、42.65±11.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变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YP2C19弱代谢基因型为老年冠心病患者发生氯吡格雷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携带CYP2C19弱代谢基因型是导致老年冠心病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行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有助于指导PCI术后的抗血小板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出现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为预防支架内再狭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5年1月于北京军区北戴河疗养院就诊的PCI术后疑似冠状动脉再狭窄的患者126例的资料,其中男性87例,女性39例,平均年龄(57.2±9.8)岁。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再狭窄组(n=36)和对照组(n=90)。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术,计算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检测两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FPG)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再狭窄组男性、吸烟、高血压、糖尿病比例,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TG、TC、LDL-C水平,支架长度和支架数量均增加,HDL-C水平和支架直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糖尿病(OR=7.130,95%CI:1.680~12.754)、术后吸烟(OR=2.419,95%CI:1.013~6.215)、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OR=10.537,95%CI:3.678~18.845)、支架长度(OR=1.593,95%CI:1.072~2.393)和支架数量(OR=2.541,95%CI:1.169~3.745)是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支架直径(OR=0.659,95%CI:0.485~0.873)是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保护因素。结论糖尿病、吸烟、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支架长度和数量是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较大的支架直径则是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计数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比值(MHR)预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的价值。方法:选择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159例,根据支架内有无再狭窄分为非支架内再狭窄组(非ISR组)和支架内再狭窄组(ISR组),其中非ISR组77例,ISR组82例。所有患者在术前空腹采静脉血测定单核细胞计数、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其他生化指标,分析MHR与ISR发生的关系。结果:ISR组MHR高于非ISR组[(0.59±0.27)︰(0.49±0.19),P=0.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P=0.001,OR=1.075)、支架个数(P=0.001,OR=1.835)、LDL-C(P=0.029,OR=2.015)和MHR(P=0.031,OR=7.752)是ISR的独立预测指标。结论:MHR升高可独立预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是ISR发生的危险因素。此外,年龄、支架个数、LDL-C也是ISR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抵抗对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DM)患者冠脉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和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该院住院择期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老年冠心病合并DM患者160例,根据血栓弹力图检测结果分为非氯吡格雷抵抗组(对照组)和氯吡格雷抵抗组(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脂代谢、糖代谢、炎症指标以及术后心肌梗死、死亡的发生率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清蛋白(GS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各介入指标之间和术后院内死亡率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院内心肌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合并T2DM的患者存在明显的氯吡格雷抵抗现象,且能够明显增加介入术后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FPG、GSP、hs-CRP水平升高与HDL-C水平下降可能是老年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常规使用氯吡格雷后的血小板聚集率情况,并根据血小板聚集率以及是否存在PCI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来个体化调整氯吡格雷的使用剂量,以评价氯吡格雷的个体化用药在PCI术患者中使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在我院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182例随机分为个体化用药组(88例)和常规用药组(94例),两组术前3天起常规服用阿司匹林100 mg/d+氯吡格雷75 mg/d或术前顿服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300 mg,术后两组均予氯吡格雷75 mg/d。常规用药组使用氯吡格雷75 mg/d维持至术后一年。而个体化用药组则可根据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以及是否存在PCI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来调整氯吡格雷的用量。结果个体化用药组的出血并发症明显少于常规用药组(2/88比12/94,P〈0.01)。两组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3比3/38,P〉0.05)。结论国产氯吡格雷在PCI患者中使用是有效并且安全的,而个体化调整氯吡格雷剂量能更进一步减少并发症,增加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选择PCI术后服用氯吡格雷的冠心病患者105例,检测其CYP2C19基因多态性,并根据结果分为正常代谢组(51例,快代谢型)和弱代谢组(54例,中间代谢型和慢代谢型)。分析比较两组血栓弹力图(TEG)测得的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以及氯吡格雷抵抗(CR)率。结果:105例患者中,正常代谢组和弱代谢组的人群分别占48.57%和51.43%(在弱代谢组中,中间代谢型为43.81%,慢代谢型为7.62%)。与正常代谢组比较,弱代谢组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78.14±17.86)%比(41.67±12.05)%]显著降低,CR发生率(11.76%比59.26%)显著升高(P均=0.001)。结论:CYP2C19基因多态性是氯吡格雷抵抗的重要影响因素,正常代谢组患者PCI术后服用氯吡格雷的疗效显著优于弱代谢组,故对患者行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有助于指导PCI术后的抗血小板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咸阳市中心医院心内科自2008年6月~2014年1月收治入院的接受氯吡格雷治疗的合并糖尿病的老年冠心病患者89例,男性48例,女性41例。根据血栓弹力图检测,抑制率50%者为对照组(n=44),抑制率50%者为观察组(n=45),比较两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心肌肌钙蛋白I(c TNI),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分析氯吡格雷抵抗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在吸烟比例、LDL-C、FPG、Hb A1c、hs-CRP,c Tn I等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果显示患者FPG(OR=1.879,95%CI:0.954~2.145)、Hb A1c(OR=1.512,95%CI:0.843~1.991)、hsCRP(OR=2.143,95%CI:0.576~2.662)、c Tn I(OR=1.314,95%CI:0.104~3.106)是氯吡格雷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观察组术后出现5例心肌梗死,对照组出现1例心肌梗死,两组心肌梗死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PG、Hb A1c、hs-CRP、c Tn I增高是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后氯吡格雷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6年1月在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成功行支架植入术的冠心病患者1342例,依据复查造影结果分为ISR组(89例)和非ISR组(1253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病史资料、血液生物化学指标、心脏超声指标、冠状动脉病变、支架情况、服药情况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与冠状动脉支架术后ISR的关系。结果入选患者ISR发生率为6.6%。ISR组糖尿病患病率、术后吸烟率、停用阿司匹林、1年内停用氯吡格雷患者比例明显高于非ISR组(P0.05);ISR组服用大剂量他汀患者比例低于非ISR组(P0.05)。ISR组复杂病变、串联支架数高于非ISR组(P0.05);ISR组植入支架长度较非ISR组长(28.43±6.58 mm比26.27±7.08 mm,P=0.001);ISR组植入支架直径(2.92±0.41 mm比3.04±0.43 mm,P=0.003)、术后最小管腔内径(MLD)(2.44±0.34 mm比2.57±0.35 mm,P0.001)较非ISR组偏小;ISR组术后直径狭窄率高于非ISR组(8.46%比7.60%,P=0.018);ISR组早期获得低于非ISR组(1.77±0.43 mm比1.87±0.43 mm,P=0.04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术后吸烟、停用阿司匹林、支架长度、支架直径、串联支架、术后MLD、术后直径狭窄率为冠状动脉支架术后ISR的独立危险因素。随访至8个月发现,ISR组复发心绞痛、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TLR)、复合MACE发生率明显高于非ISR组(P0.001);随访至1年发现,ISR组复发心绞痛、TLR、心肌梗死(MI)、复合MACE发生率明显高于非ISR组(P0.05)。ISR组支架血栓发生率明显高于非ISR组(P0.001)。结论糖尿病、吸烟、停用阿司匹林、支架直径、支架长度、串联支架、术后MLD、术后直径狭窄率是PCI术后ISR的危险因素,PCI术后ISR可能增加MACE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血脂控制状况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相关性,探讨心脏康复管理的重要性。方法:收集兰大一院心脏中心首次行PCI并于术后3~12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211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再狭窄组(25例)和无再狭窄组(186例),所有入选患者于PCI前及复查造影前采集空腹外周静脉血,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分析两次血脂水平,探讨血脂控制状况与冠脉ISR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病史、首次术前诊断、吸烟史、饮酒史及PCI前血脂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再狭窄组合并糖尿病患者较无再狭窄组增多(36.0%︰17.7%,P=0.03);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结果提示,LDL-C未控制在1.8mmol/L以下或较前未下降50%(OR=0.09,95%CI:0.03~0.28,P0.01)、总胆固醇较前未下降(OR=3.83,95%CI:1.07~13.62,P=0.04)、合并糖尿病(OR=0.33,95%CI:0.11~0.94,P=0.04)与ISR正相关。结论:PCI后,血脂控制不佳(TC较前未下降、LDL-C未达标)是ISR发生的危险因素;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PCI后发生ISR的概率较不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明显增高。因此,术后的心脏综合康复管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SAA)、可溶性趋化因子16(so L-CXCL16)、胱抑素C(Cys-C)与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再发狭窄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实施PCI治疗后再狭窄患者60例(狭窄组)、选取同期PCI治疗未发生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60例(未狭窄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清so L-CXCL16、SAA、Cys-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置入支架数目、置入支架长度、治疗药物的情况。结果狭窄组和未狭窄组的年龄、性别、血清TG、TC、HDL-C、LDL-C、FPG、治疗药物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狭窄组的Hb A1c、置入支架数目显著高于未狭窄组(P 0. 05);狭窄组的so L-CXCL16、SAA、Cys-C显著高于未狭窄组(P 0. 05);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血清so L-CXCL16、SAA、Cys-C水平升高、患者的Hb A1c高水平是患者PCI术后发生冠状动脉再狭窄的危险因素(P 0. 05)。结论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冠状动脉再狭窄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血清so L-CXCL16、SAA、Cys-C水平升高是其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