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应用于老年食管癌患者胸腔镜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74例老年食管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均采取胸腔镜手术,对照组给予全麻,观察组给予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麻醉前后呼吸功能[分钟通气量(MV)、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麻醉恢复情况、麻醉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CD4+、CD3+、CD4+/CD8+)水平。结果:观察组恢复自主呼吸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拔管后5 min MV、SpO2高于对照组,R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5 d的CD4+、CD3+、CD4+/CD8+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5 d的CD4+、CD3+、CD4+/CD8+水平逐渐恢复,与麻醉前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应用于老年食管癌患者胸腔镜手术可显著缩短麻醉恢复时间,减少对呼吸与免疫功能的干扰,有利于加快免疫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疼痛程度改善及拔管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83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给予全身麻醉,观察组42例实施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观察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程度(VAS)评分、术后拔管时间、拔管后10 min Ramsay评分及躁动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3 h、12 h及24 h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拔管时间小于对照组,拔管后10 min观察组Ramsay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躁动发生率为4.76%(2/42),低于对照组21.95%(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术后镇静、镇痛效果佳,拔管时间短,躁动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复合全凭静脉麻醉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12月在某院行腹部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104例临床资料,按照不同麻醉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观察组行硬膜外麻醉复合全凭静脉麻醉,对照组行全凭静脉麻醉。观察两组免疫功能、呼吸功能及麻醉后恢复情况。结果对照组术后6 h、24 h CD3~+、CD4~+水平比观察组低,CD8~+比观察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拔管后血氧饱和度、通气量比观察组低,呼吸频率比观察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时间及拔管时间均比观察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复合全凭静脉麻醉可有效保护患者的呼吸功能,改善机体免疫功能,缩短患者麻醉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麻醉方法对腹腔镜结肠癌患者围术期细胞免疫及细胞因子的影响,为腹腔镜手术治疗结肠癌肿瘤提供参考。方法将64例接受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32)和观察组(n=32)。对照组采用单纯全身麻醉方法,治疗组硬膜外复合静脉全身麻醉方法;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的手术时间、失血量、输注胶体量及术后七氟醚平均吸入浓度;检测并比较患者麻醉诱导前30 min(t1)、切皮后2h(t2)、手术结束(t3)、术后1 d(t4)、术后3 d(t5)时细胞免疫指标比及白介素6(IL-6)的含量。结果观察组七氟醚吸入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D4~+、CD4~+/CD8~+在t2~t5显著低于t1时(P0.05);观察组CD3~+、CD4~+、CD4~+/CD8~+在t2~t5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CD3~+、CD4~+在T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CD4~+/CD8~+在t5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CD8~+、NK细胞水平在t1~t5对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IL-6在t2~t5时水平显著高于t1时(P0.05);观察组IL-6在t2~t4时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2~t4时(P0.05)。结论腹腔镜结肠癌手术采用两种不同麻醉方法对患者围术期细胞免疫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与单纯全身麻醉相比,硬膜外复合静脉全身麻醉对患者细胞免疫及IL-6变化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8):1351-1353
目的分析讨论在老年全髋置换术中使用腰硬联合麻醉的术后恢复效果和实际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行老年全髋置换术患者80例,根据入院先后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全麻;观察组患者进行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液量、输血量、拔管时间、睁眼时间、术后呼吸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拔管时躁动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液量和输血量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拔管时间、睁眼时间、术后呼吸恢复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拔管时出现躁动患者共2例,占5.00%,对照组拔管时出现躁动患者共10例,占25.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全髋置换术中使用腰硬联合麻醉能够保持老年患者在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并且能使患者麻醉后快速恢复,并有效降低拔管时躁动率,可在临床上进行大范围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田香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2):3822-3823
目的:观察丁卡因胶浆在全身麻醉时气管插管及拔管对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60例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丁卡因胶浆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各30例.丁卡因胶浆组在麻醉诱导前采用气管导管套囊部涂擦丁卡因胶浆2.5 g,再行插管;对照组无特殊处理,诱导后直接插管.两组患者均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插管后1 min (T2)、拔管前1 min (T3)、拔管后1 min(T4)、拔管后5 min (T5)、拔管后30 min (T6)记录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麻醉至拔管时间、拔管时躁动例数.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至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D组拔管时5例躁动,C组拔管时20例躁动.组间比较:T1及T3时间点两组患者SBP、DB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D组T2、T4、T5、T6时间点SBP、DBP、HR均低于C组同一时间点,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D组各时间点比较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T2、T4、T5、T6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均高于T1时间点,与T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卡因胶浆能降低全麻术中插管时、拔管后的心血管反应,并且能减轻拔管后患者的声嘶、咽喉痛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并比较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应用于婴儿腭裂修复术中的麻醉效果和拔管苏醒期的清醒躁动情况.方法:选择ASA分级Ⅰ~Ⅱ级,择期行腭裂修复术的婴儿50例,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和芬太尼组(F组),每组25例.两组在麻醉诱导时静脉注射异丙酚、罗库溴胺的基础上分别静注舒芬太尼 0.5 μg/kg(S组)和芬太尼5 μg/kg(F组).术中麻醉维持用异丙酚静脉复合七氟醚吸入.分别记录两组患儿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2 min(t1)、气管插管即刻(t2)、放置开口器(t3)、手术开始时(t4)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术毕常规拮抗肌松药,记录拔管时间,观察并记录拔管时、拔管后5 min、拔管后10 min、插管后20 min、插管后30 min清醒程度、躁动程度.结果:S组各时间点HR、MAP较诱导前无显著差异.F组t2、t3、t4 HR、MAP较诱导前(t0)显著升高(P < 0.05),较S组同时点亦明显升高(P < 0.05).两组拔管时间无显著差异.S组拔管期镇静评分高于F组(P < 0.05),躁动评分低于F组(P < 0.05).结论:在婴儿腭裂修复术中,舒芬太尼比芬太尼更能有效抑制气管插管和手术操作引起的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术后躁动发生率,提高麻醉安全性和麻醉恢复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在肠道手术麻醉中的效果及其对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1月择期行肠道手术6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n=31)和对照组(n=37)。所有患者均行基础麻醉,观察组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输注负荷剂量右美托咪定1μg/kg,以0. 4μg/(kg·h)的速度输注至术毕;对照组予等容量0. 9%氯化钠注射液。观察给药前(T0)、泵入右美托咪定10 min后(T1)、手术开始即刻(T2)、手术开始后30 min(T3)和手术结束即刻(T4)时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8、IL-10、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及CD11b水平变化,记录术后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和术后躁动发生情况。结果与本组T0比较,观察组T1时HR、T1~T4时BIS下降,对照组T2~T4时HR、MAP升高且BIS下降,两组T2~T4时IL-6、IL-8、IL-10、TNF-α、CRP和CD11b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1~T4时HR、T2~T4时MAP、IL-6、IL-8、TNF-α、CRP和CD11b及T1时BIS均降低,T2~T4时IL-10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术后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麻醉诱导前输注右美托咪定可以稳定肠道手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有利于术后苏醒,减少术后躁动,抑制机体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靶控镇痛对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下腹部恶性肿瘤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行静脉靶控镇痛,对照组行传统静脉镇痛。比较2组患者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变化,以及麻醉诱导前(T_1)、诱导后0.5 h(T_2)、诱导后4 h(T_3)及术后1 d(T_4)的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以及外周血免疫细胞水平。结果观察者患者术后各个时间点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2组患者T_2、T_3和T_4的IL-6和IL-10较T_1升高,IL-2较T_1时降低,T_3、T_4的CRP较T_1时CRP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_2、T_3和T_4的IL-6、IL-10低于对照组,IL-2高于对照组,T_3、T_4时CR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T_1时CD4~+、CD4~+/CD8~+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T_2、T_3和T_4时观察组患者的CD4~+、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2组不良反应均为恶心呕吐,且轻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腹腔镜下腹部恶性肿瘤根治术患者,使用舒芬太尼靶向镇痛能够明显减轻术后应激反应,副作用较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术前应用曲马多对肺癌患者开胸手术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接诊的100例肺癌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在麻醉诱导后应用曲马多和恩丹西酮。对照组在麻醉诱导后只应用恩丹西酮。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视觉模拟(VAS)评分和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和NK细胞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术后0 h和术后2 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麻醉诱导后,手术完毕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CD3+、CD4+、CD4+/CD8+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完毕后,两组患者的CD3+、CD4+的比率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CD4+/CD8+和NK细胞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应用曲马多对肺癌患者开胸手术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主要是使患者的NK细胞比率增高,从而有利于免疫系统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食管癌患者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CGEA)及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对术后T细胞亚群、循环及呼吸的影响。方法食管癌手术患者100例,根据选择的麻醉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CGEA及PCEA,对照组采用CGEA及术后经静脉自控镇痛(PCIA),观察两组麻醉前30 min、术后2 h、24 h、3 d、5 d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率、循环和呼吸的变化。结果①两组患者术后2 h、24 h时CD3+、CD4+、CD8+、CD8+/CD4+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 h、24 h 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率下降少,第3 d恢复正常平均水平,对照组第5天恢复正常平均水平;②观察组术后2 h、24 h、3 d MAP增高,心率增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术后2 h RR增快、Vt、Vc、SpO2降低,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GEA及PCEA对食管癌患者术后T细胞亚群、循环与呼吸功能影响小,恢复快。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同时段应用右美托咪定对全身麻醉患者气管拔管的影响。方法 选取全身麻醉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于麻醉诱导前30 min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0.6μg/kg,对照组患者在手术结束时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0.6μg/kg,观察不同时间点2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躁动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拔管即刻(T1)2组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水平较术前基础值(T0)均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5 min开始HR及MAP水平逐渐下降,拔管后60 min(T6)降至与T0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T0~T6时点HR、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T0~T6时点SpO2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苏醒时间、躁动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拔管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应用右美托咪啶可以有效抑制气管拔管引起的HR增快和血压升高,无明显呼吸抑制作用,但手术结束时应用会延长拔管时间,麻醉诱导前应用为首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静、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我院行开胸食管癌根治术治疗的106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全麻组(全身麻醉)及联合组(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各53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镇静时间,麻醉诱导前(T0)、术后即刻(T1)、术后4 h(T2)、24 h(T3)、48 h(T4)时免疫功能、阿片类药物使用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术中瑞芬太尼使用量少于全麻组;两组术后SAS和VAS评分均逐渐降低,但联合组各时点评分均低于全麻组(P0. 05);各时间点两组患者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T1~T4时CD3~+、CD4~+、NK细胞、CD4~+/CD8~+值均低于T0时,联合组T2~T4时点CD3~+、CD4~+、NK细胞和CD4~+/CD8~+水平与全麻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 5);联合组术后T3、T4时间点PCIA自控按钮启动次数和地佐辛输注量均少于全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可减轻术后疼痛、躁动,对免疫功能有好的影响,为食管癌根治手术适宜麻醉方案。  相似文献   

14.
《临床医学》2021,41(4)
目的 探讨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对卵巢癌手术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及对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8月在东昌府区妇幼保健院治疗的76例卵巢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麻醉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4例)与观察组(42例)。对照组行全身麻醉,观察组行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分别于麻醉前4 h(T1)和术后24 h(T2)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5. 0 ml,测定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细胞水平,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结果 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比较,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前4 h两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和CD8+)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24 h观察组CD3+、CD4+和CD4+/CD8+水平明显高于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可有效缓解术后疼痛程度,有利于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快速恢复,减少应激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盐酸丙帕他莫用于神经外科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择期神经外科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3组,每组各20例:盐酸丙帕他莫2g组(A组)、盐酸丙帕他莫1g组(B组)和对照组(C组)。手术结束前30min,A、B组分别单次静脉注射2、1g盐酸丙帕他莫,C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mL。观察以下各时间点3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拔管前(T_1)、拔管时(T_2)、拔管后5min(T_3)和拔管后10min(T_4);观察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躁动情况;并记录术后2、6、12h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组内比较:与T_1比较,C组患者在T_2、T_3、T_4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MAP)明显升高,心率(HR)明显增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患者在T_2、T_3、T_4各时间点MAP、HR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在T_2、T_3、T_4各时间点,与A、B组比较,C组患者MAP、HR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A、B组术后躁动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A组术后躁动发生率进一步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B组比较,C组患者术后2、6、12h疼痛VAS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患者术后2、6、12h疼痛VAS评分也相对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注射2g盐酸丙帕他莫可有效用于神经外科术后镇痛,并可有效预防术后躁动,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瑞芬太尼-丙泊酚靶控输注维持麻醉在小儿扁桃体摘除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儿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6月收治的78例拟行扁桃体摘除术的扁桃体肥大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术中采用瑞芬太尼-丙泊酚靶控输注维持麻醉;对照组术中采用丙泊酚和芬太尼麻醉诱导,异氟烷吸入维持麻醉。比较两组患儿围术期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变化;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离开恢复室时间;两组患儿拔管即刻、拔管后10 min、离开恢复室时躁动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术前、插管后1 min、清醒时MAP、H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入开口器时、扁桃体切除时、拔管时MAP、HR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离开恢复室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患儿拔管即刻、拔管后10 min、离开恢复室时躁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Ramsay镇静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丙泊酚靶控输注维持麻醉可维持扁桃体摘除术患儿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稳定,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两种麻醉方法对原发性肝癌围术期免疫学指标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12月至2015年12月8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围术期临床资料,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七氟醚吸入麻醉,研究组给予丙泊酚静脉麻醉,比较采用不同麻醉方法后对T淋巴细胞亚群和白细胞介素2(IL)-2、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前CD3~+、CD4~+、CD8~+、CD4~+/CD8~+、IL-2、IL-6、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两组患者CD3~+、CD8~+、IL-2水平在各时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和麻醉前(T0)比较,麻醉结束时(T1)两组患者CD4~+、CD4~+/CD8~+均显著下降(P0.05),但对照组在术后24h(T2)恢复至麻醉前水平,而研究组在T1、T2时点以上指标均较对照组高(P0.05),IL-6水平在T1、T2时点均显著高于T0时点(P0.05);和T0时点比较,TNF-α在对照组逐渐升高(P0.05),而研究组仅在T1时点升高(P0.05),T2时点恢复至麻醉诱导前。结论丙泊酚和七氟醚麻醉对原发性肝癌免疫功能均有抑制作用,但丙泊酚静脉麻醉抑制程度相对较轻,应激反应较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应用于近端胃癌患者手术中对各时间点血压、心率(HR)及术后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取近端胃癌患者7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7例给予七氟烷+硬膜外麻醉,观察组37例给予瑞芬太尼+硬膜外麻醉,比较2组不同时间点{t0(给药前)、t1[双肺通气(TLV)10 min]、t2[单肺通气(OLV)40 min]、t3(OLV 1.5 h)、t4(再次TLV 20 min)}血压[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及HR、不同时间点(术后1、4、12、24、48 h)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0时DBP、SB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4时DBP、SBP及HR显著降低,术后1、4、12、24、48 h VAS评分显著降低,术后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显著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瑞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应用于近端胃癌患者,可有效调控血压、HR,减轻术后疼痛,促进患者术后苏醒。  相似文献   

19.
万美萍  蒋紫娟 《全科护理》2020,18(19):2406-2408
[目的]探讨气管导管拔管时机对颅底肿瘤病人术后苏醒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2例颅底肿瘤全身麻醉手术病人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病人在血流动力学稳定、呼之能睁眼、意识清醒后拔管,观察组病人在血流动力学稳定、呼之无反应、意识清醒前拔管,比较两组病人拔管前后各时间点心率(HR)、平均脉动压(MAP)、麻醉恢复评分(PARS)、麻醉苏醒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病人拔管即刻(T1)、拔管后1 min(T2)、拔管后5 min(T3)HR、MAP较拔管前(T0)明显升高(P0.05),而拔管后10 min(T4)逐渐恢复至T0水平,观察组病人T1~T4 HR、MAP与T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3 HR、MAP较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麻醉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PAR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拔管期间呛咳、躁动、舌后坠、喉痉挛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颅底肿瘤全身麻醉手术病人在严密监护下选择在清醒前拔管有助于稳定病人血流动力学,减少病人拔管期间并发症,有利于拔管术后的护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麻醉深度与小儿术后躁动的关系。方法选取湖北省咸宁市中心医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诊治的小儿手术患者112例,采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麻醉深度。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56例,术中BIS维持在40~49;观察组患儿56例,术中BIS维持在50~59。比较两组患儿不同时间点认知功能情况、Ramsay镇静评分、苏醒情况、拔管情况、术后监测指标、术后躁动情况。结果随术后时间延长,两组患儿认知功能评分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直到正常。观察组患儿在拔管1h、拔管6h、术后1d时认知功能评分[(17.2±1.0)、(21.6±0.7)、(27.5±1.2)分]高于对照组[(13.1±1.4)、(17.1±1.3)、(23.4±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在停用麻醉药0、10、30min和1h时Ramsay镇静评分[(3.6±0.4)、(3.1±0.3)、(2.7±0.2)、(2.3±0.2)分]低于对照组[(4.2±0.5)、(3.6±0.5)、(3.1±0.4)、(2.6±0.4)分]。观察组患儿苏醒时间为(12.8±1.3)min,拔管时间为(15.9±1.6)min,定向力恢复时间为(19.8±1.7)min,早于对照组的(14.6±1.2)、(19.2±1.8)、(23.5±1.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躁动发生率(48.2%)低于对照组(8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深度对小儿术后躁动有影响。麻醉深度过深,会增加术后躁动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