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异基因造血于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方法选择104例CML患者,采用Bu+cy、改良Bu+Cy、TBI+CY及非清髓方案预处理后行allo—HSCT治疗。结果除1例未植活外,其余均持久性植活。3年无病生存率(DFS)为74.5%,5年累积生存率(OS)为70%。CML慢性期移植、Ⅰ-Ⅱ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患者3年DFS分别高于CML加速期/急变期移植、Ⅲ~Ⅳ度急性GVHD患者。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疾病状态、移植类型、急性GVHD的严重程度是异基因HSCT患者长期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慢性期且有HLA相合同胞供者的CML患者行allo-HSCT可获得较高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HLA相合同胞供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第一次慢性期的疗效和卫生成本。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30例CML第一次慢性期患者行HLA相合同胞供者allo-HSCT的疗效和治疗成本。治疗成本包括移植和移植后3年内所有供受者相关费用。结果30例均获造血重建,其中8例(26.7%)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11例(36.7%)出现慢性GVHD,8例发生Ⅱ度-Ⅲ度迟发性出血性膀胱炎(HC),无急性HC和肝静脉闭塞病(HVOD)发生。3年生存率82.1%。计算成本效果比,allo-HSCT挽回1例死亡所耗费成本为25.4万元,相当于我国伊马替尼(格列卫,400mg/d)10个月的治疗费用。GVHD、感染和HC与移植高费用具有显著相关性(P值均〈0.01)。结论HLA相合同胞供者allo-HSCT是治疗CML第一次慢性期的有效方法。从治疗经济学角度考虑,ano-HSCT仍可作为我国有同胞全合供者的CML患者第一次慢性期的一线治疗。  相似文献   

3.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CML)是恶性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起病缓慢,其自然病程包括慢性期、加速期和急变期3个阶段。使用羟基脲等传统治疗方法,其慢性期病程在5年左右,加速期病程6~9个月,急变期病程3~6个月。CML的特征是具有BCR-ABL融合蛋白,ABL是一种酪氨酸激酶,与BCR形成融合蛋白后ABL的酪氨酸激酶组成性激活,导致CML的发生。伊马替尼(imatinib),以前称为STI571,是一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其特异性的抑制BCR-ABL、PDGF受体和c-kit的活性。2001年5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伊马替尼用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Q-PCR)在监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微小残留病、考核疗效以及预测疾病预后方面的作用。方法:应用RQPCR技术对25例CML患者伊马替尼治疗或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后BCR-ABL融合基因转录本水平的变化进行监测。结果:CMI。急变期患者BCR-ABL转录本水平明显高于慢性期和加速期患者。7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6个月BCR-ABL转录本水平较6个月前明显降低,4例检测不到BCR-ABL转录本水平,3例极低。伊马替尼治疗的前6个月,BCR-ABL转录本水平下降最明显,治疗12个月后,疗效与造血干细胞移植者类似。结论:RQPCR方法在监测CML患者骨髓微小残留病及考核疗效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Q- PCR) in detecting minimal residual disease (MRD), assessing curative effects and predicting the prognosis of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CML). Methods: Changes of levels of BCR ABL were detected by the method of RQPCR in samples of bone marrow (BM) obtained from 25 patients with CML receiving imatinib or allogenie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llo-HSCT). Results: The levels of BCR-ABL mRNA were obviously higher in patients with CML- blastie phase than those in patients with CML-chronic phase or CML-aecelerated phase. The BCR-ABL mRNA levels in the later 6 months were obvious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former 6 months after HSCT in 7 cases. The BCR- ABL mRNA levels declined clearly in 3 cases, and even to zero in 6 months in 4 eases. Patients treated with imatinib had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BCR ABL during the previous 6 months. It showed similarity in curative effects between patients receiving imatinib and HSCT in 12 months after treatment. Conclusions: RQ-PCR targeted at BCR ABL can be used in the quantitative detection of MRD in CML, and provide gist for instructing clinical therapy.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伴有Fms样酪氨酸激酶3基因内部串联重复(FLT3-ITD)阳性的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的疗效,探讨不同移植方式及疾病状态对该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2006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allo-HSCT的AML患者共314例,其中FLT3-ITD阳性54例,回顾性分析allo-HSCT对FLT3-ITD阳性AML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54例FLT3-ITD阳性患者3年总生存(OS)率为56%, 3年无白血病生存(LFS)率为47%。其中同胞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全相合及亲缘HLA单倍型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3年OS率分别为56%和60%,3年LFS率为45%和54%。两组在OS时间及LFS时间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74,P=0.786; χ2=0.006,P=0.941)。47例(87.0%)患者移植前本病处于首次完全缓解(CR1),7例(13.0%)患者移植前本病处于非CR1期。处于CR1期的患者的生存显著优于非CR1期患者。结论 allo-HSCT是FLT3-ITD阳性AML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亲缘HLA单倍型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与同胞HLA全相合移植疗效相似。疾病复发是影响其疗效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实时定量PCR监测造血干细胞移植后BCR/ABL融合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监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BCR/ABL融合基因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从而判断移植效果,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应用Taqman实时定量RT-PCR方法,以B-actin作为内参照,检测10例初发CML患者及25例接受allo-HSCT治疗的CML患者在移植前、后不同时段外周血中BCR/ABL mRNA表达水平。结果15例接受移植的患者移植前、移植后1、2个月的NBCR/ABL(%)中位数分别为:6.57(0.14~38.83)、0.10(0~1.71)、0(0~0.52),3个月后全部为0。移植后早期检测BCR/ABL转录本较移植前逐渐下降,移植后1、2个月NBCR/ABL(%)均较移植前下降(x^2均为13.07,P〈O.01);移植后2个月较1个月下降(x^2=8.10,P〈0.01)。其余10例患者从移植后3~43个月不同时段起连续检测NBCR/ABL(%)也全部为0。结论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CML患者的BCR/ABL融合基因的表达,操作迅速,灵敏度、特异性好,用于移植后微小残留病的检测对评估预后并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目前惟一能治愈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方法。白血病复发仍是导致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慢性期接受allo-HSCT患者的复发率较低(5%~20%),但在疾病加速期或急变期进行移植,复发率则明显升高(30%%~60%)。移植后复发的治疗主要包括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IFNα和第二次移植。虽然DLI可诱导长期的分子学完全缓解(CR),已成为治疗allo-HSCT后复发CML患者的首选方法,但同时可引起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骨髓抑制,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运用特殊位点(LSI)9q34探针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研究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衍生9号染色体部分序列缺失的情况,并探讨临床意义。方法:对42例CML患者进行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采用BCR/ABL双色双融合或ES探针对骨髓间期细胞进行FISH检测,同时运用9q34探针检测有无衍生9号染色体部分序列缺失。结果:42例染色体核型分析中,35例为典型的t(9;22)染色体易位,4例为复杂易位。42例患者均行FISH检测证实为BCR/ABL融合基因阳性。运用9q34探针检测所有42例患者中发现有6例伴有衍生der(9)部分序列缺失,发生率为14%,发生复杂易位的4例患者均未发现der(9)部分缺失。6例发生缺失的患者仅有1例处于慢性期,其中3例患者病程仅为1-2个月,初诊就已诊断为CML加速期或急变期。结论:在CML患者中der(9)部分缺失的发生率为14%,伴有der(9)部分缺失的患者多表现为慢性期短,建议所有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CML患者应常规使用9q34探针检测der(9)有无缺失。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采用一种新预处理方案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的疗效。方法:2005年1月-2008年12月对43例CML患者进行allo-HSCT,采用白消安加环磷酰胺联合氟达拉滨、阿糖胞苷(Bu/Cy/Flu/Ara-C)为预处理方案,具体剂量为Bu3.2mg·kg-1·d-1静点(iv)或4mg·kg-1·d-1口服(po)2~4d、Cy50mg·kg-1·d-1×2、Flu30mg·m-2·d-1×3、Ara-C2g·m-2·d-1×3。移植方式为HLA相合或半相合亲缘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其中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SCT)16例,骨髓移植(BMT)26例,骨髓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1例。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造血重建,发生Ⅱ~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12例(27.9%),慢性GVHD(cGVHD)19例(45.2%),移植相关死亡(TRM)9例(20.9%),细胞遗传学或血液学复发6例(14.0%),其中4例复发后采用格列卫与DLI联合的挽救治疗获得稳定的分子生物学缓解;总体无病生存率(DFS)为(72.0±7.0)%,其中CP1和非CP1期移植患者D...  相似文献   

10.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是具有特征性细胞遗传学改变(Ph染色体)和分子生物学特征(BCR-ABL表达)的干细胞克隆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升高、外周血细胞核左移和脾肿大,分慢性期、加速期和急变期3个病期.1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CML的机制  相似文献   

11.
12.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2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白血病的疗效、造血重建及存活情况。方法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2003年3月至2006年7月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白血病患者20例,其中同胞间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相合的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12例,无亲缘关系HLA不全相合脐血移植(UCBT)4例,无关供者的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其中1例HLA-CW位点亚型不合)3例,无关供者骨髓移植1例(经过去除红细胞处理)。结果19/20受者获造血重建,UCBT患者造血重建速度较HLA相合的同胞allo-PBSCT慢,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20例患者中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7例,其中4例Ⅰ~Ⅱ度,3例Ⅲ~Ⅳ度。3例患者死于复发,3例死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另15例至今仍无病存活,中位存活时间30(1~41)个月。结论allo-HSCT是目前治愈白血病的有效方法,对于无同胞HLA相合的供者,选择较高细胞数量,HLA1~2个位点不合的UCBT仍然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联合抗病毒药物及巨细胞病毒(CMV)特异性T淋巴细胞(CMV-CTL)进行抢先抗病毒治疗,减少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早期CMV疾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方法:334例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其中同胞相合移植100例,非血缘移植88例,亲缘间半相同移植146例;移植后采用RQ-PCR方法每周检测1~2次检测...  相似文献   

14.
高危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和低中危AML老年患者治疗后仍存在微小残留病变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llo-HSCT)仍是重要推荐之一,也是唯一可能实现治愈的途径。目前报道的60岁以上行allo-HSCT的老年患者长期生存率在30%~60%,这表明allo-HSCT是老年AML患者可行的治疗方法。然而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耐受性较差,因此拟行allo-HSCT的老年AML患者需要进行危险度分层和个人状况等一系列评估。除了使用目前应用于移植领域的各项评分,还应在移植前做老年评估。老年患者做allo-HSCT时更关注移植相关并发症,其中减少预处理药物毒性是一项重要策略。在供者选择方面,研究发现选择同胞全相合供者进行移植的老年患者的移植相关死亡率、总生存率和复发率并没有优于单倍体移植。也有报道显示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接受子代移植的移植相关死亡率明显低于同胞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随着新型靶向药物的不断问世,allo-HSCT与新型靶向药物融合为老年...  相似文献   

15.
人类白细胞抗原不合或单倍体亲属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重症血液病的主要根治性治疗方法。除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相合的健康同胞为首选供者外,非血缘、脐带血和亲属HLA不合或单倍体造血干细胞都作为重要的干细胞来源进入了临床。美国的统计资料显示只有不超过40%的患者可以找到HLA相合的同胞供者。白人中找到非血缘HLA相合供者的机会约为75%,但在少数人种中这一几率低于50%。尽管如此,非血缘供者的查询过程耗时长,使得许多急性患者无法在最适宜的时机接受移植。脐带血来源的造血干细胞虽然可以立即得到,对供者不构成任何负担而且运输过程污染机会小,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llo-HSCT)后并发弓形虫脑病(Toxoplasmic encephalitis, TE)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报道一例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并发弓形虫脑病的诊治过程,评估HSCT后弓形虫诊治策略的有效性。结果 患者女性,34岁,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行单倍体相合allo-HSCT。移植后46 d出现发热、视野缺损,行脑脊液检查后明确诊断为刚地弓形虫脑病。加用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TMP-SMZ)治疗后患者症状逐渐好转,随访4月患者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并发弓形虫脑病是致命性并难诊断的并发症,头颅MRI有一定的特征,脑脊液二代测序对诊断本病具有重要价值,TMP-SMX对弓形体虫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恶性血液疾病移植前的临床特征与移植预后的关系。方法:100例接受allo-HSCT治疗患者中男63例,女37例,中位年龄34(15—55)岁。46例人类白细胞抗原(HIA)相合亲缘供体移植、51例HLA相合非亲缘无关供体和3例半相合亲缘供体移植。其中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24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37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36例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3例。处于疾病早期患者78例,进展期患者22例。单因素和多因素方法分析患者年龄、性别、供患者HIA相合、干细胞来源(骨髓、外周血)、供受者性别、移植前疾病状态和诊断-移植时间等因素与移植后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移植相关病死率(transplantation related mortality,TRM)和复发率(relapse rate,RR)的关系。结果:100例患者随访24(1~84)个月,移植后5年预期OS率为(59.9±7.2)%,TRM为(24.9±6.5)%,RR为(22.4±5.9)%。单因素分析提示移植前疾病状态与移植后OS率、TRM、RR相关,诊断-移植时间与移植后OS率、TRM相关。多因素分析提示移植前疾病状态与OS率、RR相关,诊断-移植时间与TRM密切相关。结论:移植前疾病状态和诊断-移植时间对移植治疗的长期生存、复发和不良反应相关,早期移植是提高移植疗效关键。  相似文献   

18.
正慢性髓系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是一种以出现t(9;22)特征性染色体核型改变导致骨髓造血干细胞克隆性增殖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随着第一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甲磺酸伊马替尼的问世及广泛应用,慢性期CML的疗效与预后已大为改观,作为一线治疗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已经被TKI所取代。然而,被认为属终末期的急变期CML(CML-BP),预  相似文献   

19.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长生存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疗效,并分析影响CML长生存的预后因素。方法:118例CML患者包括慢性期88例、加速期8例、急变期22例,其中83例接受相关移植、35例无关移植。预处理方案:36例患者用全身照射(TBI)联合环磷酰胺联合(Cy)、82例改良BuCy(白消安、环磷酰胺和阿糖胞苷)。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68例相关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全相合移植用环孢素(CsA)和甲氨蝶呤(MTX),50例无关供者及相关1个以上位点不合者采用CsA、MTX、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或麦考酚酸酯(MMF)。Cox模型分析影响长生存的因素。结果:118例患者除3例死于预处理相关毒性(RRT)外其余均获造血重建。移植后5年累计感染发生率为42.6%,巨细胞病毒血症累计阳性率为41.6%。Ⅱ~Ⅳ度急性GVHD累计发生率为33.3%,其中相关全相合供者(MSD)和无关、相关不相合供者(MRD/URD)发生率分别为23.1%和46.9%(P=0.01);1年累计慢性GVHD发生率为47.8%,其中MSD和MRD/URD慢性GVHD发生率分别为51.4%和42.2%(P=0.260)。GVHD致死率为18.3%。移植后5年白血病累计复发率为17%,其中MSD和MRD/URD复发率分别为12.5%和23.9%%(P=0.228)。5年累计总生存(OS)和无病生存(DSF)率分别为69.5%和62.6%,其中MSD与MRD/URD的5年OS率和DSF率分别为78.5%比57.2%和72.7%比48.3%(P=0.018,P=0.017)。慢性期与加速/急变期的5年OS率和DSF率分别79.9%、36.7%和72.4%、32.6%(P<0.001)。多因素Cox模型分析显示,Ⅱ~Ⅳ度急性GVHD、HLA不相合、诊断至移植时间≥1年为OS的独立危险因素。加速期、急变期和三联、四联GVHD预防方案为影响DSF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影响CML-allo-HSCT长生存的主要因素是移植的时机、疾病状态、HLA相合程度和移植后GVHD。GVHD是移植后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采用全身照射(TBI)预处理方案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不相合亲缘供者非去T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白血病的疗效。方法2002年4月至2007年1月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8例采用TBI预处理方案行HLA不合非去T亲缘供者allo-HSCT的白血病患者,其中急性髓性白血病(AML)3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4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预处理方案采用TBI加环磷酰胺(CY)方案4例,TBI加氟达拉滨(FLU)方案4例;干细胞来源包括骨髓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6例,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BSCT)2例;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采用经典的环孢素A(CsA) 霉酚酸酯(MMF) 短程甲氨蝶呤(MTX)方案。结果8例供者采集单个核细胞(MNC)中位数为7.39(6.27~12.46)×108/kg,粒细胞植入中位时间11(11~13)d,血小板植入中位时间13(11~21)d。5例发生Ⅰ~Ⅱ度急性GVHD,2例出现慢性广泛性GVHD,无严重急性GVHD或因GVHD死亡病例。中位随访时间9(3~53)个月,除1例复发存活外,其余病例无病存活。结论对于HLA不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TBI方案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非去T预处理方案,对于高危和二次移植患者同样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