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分析37例白塞病误诊的原因,加深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收集本科2009年1月-2015年12月曾经误诊的白塞病37例,对其临床表现、误诊的疾病和科室进行原因分析。诊断标准采用2014年白塞病的国际标准评分系统。结果临床表现中,口腔溃疡37例(100%),结节性红斑18例(48.65%),针刺反应阳性22例(59.46%),生殖器溃疡9例(24.32%),眼部病变15例(40.54%),关节疼痛13例(35.13%),毛囊炎13例(35.13%),紫癜样皮损2例(5.40%),多形红斑样皮损和神经病变各1例(2.70%)。误诊为结节性红斑15例(40.54%),阿弗他溃疡9例(24.32%),巩膜炎及结膜炎6例(16.22%),外阴溃疡2例(5.40%),固定性药疹2(5.40%);复发性生殖器疱疹、过敏性紫癜1例和脑梗死各1例(2.70%)。结论白塞病临床表现多样,因首发症状不一而就诊科室不同;本病的诊断没有特异性的血清学诊断,所以需要综合考虑,避免临床上误诊或漏诊。  相似文献   

2.
白塞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细小血管炎为病理基础的慢性进行性、复发性、多系统性损害性疾病。我们先后对 11例白塞病患者进行了精心治疗与护理 ,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我科于 1998年 10月~ 2 0 0 1年 10月共收治白塞病患者 11例 ,男 3例 ,女 8例 ,年龄 2 0~ 4 5岁 ,35岁以下 7例 ,11例均有反复口腔溃疡 ,进食困难。 10例有多发性生殖器溃疡 ,6例眼部受累 ,均有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 11例均有皮肤受累 ,其中结节性红斑 8例 ,毛囊炎样皮疹 5例 ,关节受累7例 ,针刺反应 3例 ,中枢神经受累 1例 (精神错乱及高血压 )…  相似文献   

3.
白塞综合征64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辽宁籍白塞综合征患者的特点。方法 对2002-2005年64例辽宁籍白塞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不同国家及中国不同地区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64例患者中男女之比为1:1.2,发病年龄多见20~39岁。口腔溃疡的发生率为100%,生殖器溃疡为70.3%,眼部损害为46.9%,皮肤损害为81.3%,皮肤针刺反应阳性为70.3%,关节受累为43.8%,肾受累为35.9%,神经系统受累为25.0%,胃肠道受累为18.8%,血管受累为4.7%,心脏受累为1.6%,附睾炎为1.6%,有反复口腔溃疡家族史的为12.5%。女性结节性红斑及关节受累较男性多见(分别为P<0.05),男性胃肠道受累多于女性(P<0.05)。实验室检查中外周血白细胞增高的占21.9%,尿蛋白增高为15.6%,尿红细胞增高为21.9%,血细胞沉降率增快为44.0%,血IgG增高为19.2%,IgA增高为19.2%,IgM增高为10.6%,C3降低为10.6%,C4降低为8.5%,抗ANA抗体阳性为7.1%,抗ds-DNA抗体阳性为14.3%,抗ENA抗体阳性为9.5%,HLA-B*51等位基因阳性为30.0%。结论 白塞综合征某些临床表现的发生率可能因地域的不同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及抗血管内皮细胞抗体(AECA)在白塞病发病中的作用和意义.收集白塞病患者和正常人血清,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血清中ANCA和AECA,并分型.结果32例白塞病患者ANCA阳性率为12.5%,均为核周型ANCA(P-ANCA),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ECA阳性率为81.3%,其中IgG-ANCA阳性率为71.9%,IgM-AECA阳性率53.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在发生结节性红斑或结节性血管炎及血沉增快方面AECA阳性组高于阴性组(P<0.01);而在口腔溃疡、外生殖器溃疡和贫血等临床表现方面ANCA及AECA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白塞病患者血清AECA测定对白塞病患者血管损害及病情活动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瘢痕疙瘩人群的高血压发病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7年3月郑州人民医院皮肤科经治瘢痕疙瘩24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共发现合并高血压者61例,男25例,女36例。整体高血压发病率约为25.42%,显著高于普通人群高血压发病率(P0.05);男性高血压发病率与普通人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高血压发病率约为35.63%,显著高于普通人群发病率(P0.05)。高血压发病率与瘢痕疙瘩受累部位无关(P0.05)。随年龄增加各年龄段高血压发生率大致呈逐渐上升趋势,且高血压发生率与瘢痕疙瘩的大小及数量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瘢痕疙瘩人群高血压发病率高于普通人群,且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与瘢痕累及部位无关,但与瘢痕疙瘩的大小及数量呈正相关。二者相关具体机制不详。  相似文献   

6.
HLA-B51与白塞病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HLA-B51等位基因和白塞病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PCR-SSP(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对61例中国汉族白塞病患者及100例正常人对照的HLA-B5101 ~ HLA-B5109等位基因进行检测。结果 与对照组(11例阳性,11%)相比,白塞病组HLA-B51频率(18例阳性,29.5%)明显增高(χ2 = 8.79,P < 0.01,RR = 3.39),且白塞病组与对照组中HLA-B51阳性者均为HLA-B5101等位基因。HLA-B51阳性者中男15例,女3例,HLA-B51阴性者中男22例,女21例,两组男女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HLA-B51阳性者平均发病年龄为(28.4 ± 10)岁,HLA-B51阴性者(37.3 ± 12)岁,二者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其他各临床表现中,包括类型、病程、皮损、生殖器溃疡、眼部损害、针刺反应、关节受累及皮损类型等均未见到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LA-B5101等位基因与中国汉族白塞病发病相关,并与患者性别及发病年龄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17例白塞病临床回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和分析白塞病的临床及治疗特点,以加强对白塞病的认识,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白塞病患者初发部位、临床表现、实验室和病理检查及治疗的情况。结果本组白塞病以男性多见,好发于(20~50)岁,大部分患者以口腔溃疡为首发表现(70.59%),口腔溃疡的发生率为100%,生殖器溃疡为58.82%,眼部损害为29.41%,针刺反应阳性率为47.06%,皮肤损害以结节性红斑最多见(52.94%),关节受累41.18%,除此外,白塞病尚可累及消化道和神经系统。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病理检查符合血管炎改变,应用激素、免疫抑制剂或联合治疗,所有病例病情均缓解。结论白塞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反复口腔溃疡是诊断白塞痛的主要依据.针刺反应有辅助诊断意义.白塞痛治疗目前尚无统一方法,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治疗能很好地控制病情。  相似文献   

8.
白塞病与EB病毒感染及干扰素治疗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白塞病 (BD)病因尚未完全明了。我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检测了 46例 BD患者外周血中 Epstein-Barr病毒( EBV) DNA,并用α-2b干扰素进行了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一、病例 参照日本白塞病研究委员会 1987年修订标准确诊的白塞病患者 46例,男 29例,女 17例;年龄 15~ 54岁,平均 31.2岁;病程 2个月至 20年,平均 5.2年。其中完全型 19例,不全型 27例。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 46例,眼虹膜睫状体炎或结膜炎、角膜炎 22例,生殖器溃疡 28例,皮肤结节性红斑或毛囊炎样损害 46例,血栓性静脉炎 7例,雷诺…  相似文献   

9.
男性和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9例男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和120例女性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发现,男性SLE患者的发病年龄、临床表现与女性患者基本相似,但男性SLE患者初发症状单一,面部蝶形红斑发生率及ANA阳性率较女性SLE患者低(P<0.05),神经系统受累则高于女性患者(P<0.05)。从发病到确诊的间隔时间及到出现肾损害的间隔时间均短于女性SLE患者(P<0.05)。发病后5年内的死亡率男性组高于女性组(P<0.05)。提示男性SLE病程进展较女性患者快,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男女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对22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男25例,女203例,男女比例1:8.12,平均发病年龄(32.72±13.49)岁(6~71岁),平均病程(2.33±2.82)年(20d~10年);男性组肾脏损害、口腔溃疡、神经系统损害、血小板减少、抗Sm抗体阳性较女性组多见(P<0.05),而女性组则以蝶形红斑、关节受累、雷诺现象、抗SSA阳性较多见(P<0.05);经治疗女性组好转率(83.74%)较男性组(60.00%)高(P<0.05),死亡率(5.42%)则较男性组(16.00%)低(P<0.05)。结论 SLE患者男女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预后有一定差别,与女性相比,男性内脏损害发生率较高且预后较差,临床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临床尖锐湿疣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方法:分析2010年8月至2014年8月我院皮肤性病科收治的尖锐湿疣患者2094例,采集患者基本信息进行临床尖锐湿疣流行病学研究,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统计分析尖锐湿疣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以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流行病学研究发现21~50岁是临床尖锐湿疣的高发病年龄段,发病率为88.40%;同年龄段中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尖锐湿疣从2010年到2014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010年至2012年间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而2013年至2014年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性别、年龄、病程、病灶位置、合并生殖器疱疹、合并尿道感染、HIV阳性患者是尖锐湿疣复发的相关因素。结论:临床尖锐湿疣好发于20~50年龄段,临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临床尖锐湿疣的复发与性别、年龄、病程、病灶位置、合并生殖器疱疹、合并尿道感染、HIV阳性患者有关。  相似文献   

12.
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48例儿童期发病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其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多以关节炎、发热、面部红斑为首发症状,临床表现中血液系统、肾脏和神经系统受损及淋巴结肿大尤为突出。男性较女性系统受累严重,且免疫指标阳性率较高。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病情较严重,系统受累广泛,容易继发感染和误诊。不同性别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特异性Ig E的检测方法,找出泉州地区过敏性疾病患者常见的过敏原及其分布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采用特异性Ig E方法对1 182例过敏性疾病患者进行过敏原检测。结果 1 182例患者总阳性率为60.24%,吸入组主要过敏原为尘螨、蟑螂,食物组主要过敏原为螃蟹、海洋鱼;不同性别总阳性率、吸入组阳性率及两者均阳性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食物组阳性率存在差异,男性比较高为49.03%(χ2=6.391,P0.05);(4~16)岁总阳性率、吸入组阳性率及两者均阳性率都比其他年龄组高,(0~3)岁食物组阳性率最高。结论通过筛查得出泉州地区过敏性疾病的主要变应原是尘螨、蟑螂、螃蟹、海洋鱼;不同性别食物组阳性率男性较女性高;不同年龄过敏原阳性率情况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白塞病7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白塞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白塞病患者的诱因、起病类型、初发部位、临床表现、实验室和病理检查情况及其治疗方法。结果白塞病多见于女性,男:女=1:1.44,好发于青壮年(20~45岁),多为慢性起病,27例急性型发病诱因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19例,占70.37%),最常见症状依次是口腔溃疡(96.15%)、皮肤损害(78.21%)、生殖器溃疡(42.31%)、眼部损害(37.18%),其余症状相对较少;实验室检查和病理检查无特异性,皮肤针刺反应阳性率52.56%。结论白塞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针刺反应有辅助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门急诊患者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淋病奈瑟菌(NG)及解脲脲原体(UU)感染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6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诊治的23 847例门急诊就诊患者的CT、NG和UU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结果及相应临床诊断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 847例患者中,22 953例男性患者CT、NG、UU的检出率分别为5.0%、2.0%与22.6%;894例女性患者CT、NG、UU的检出率分别为7.9%、1.9%与48.9%。女性患者CT、UU检出率均高于男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而NG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8)。按年龄段分层,各性别中CT、NG最高检出年龄段均为≤20岁年龄段。临床诊断明确的男性患者中,CT检出最高为附睾炎(27.4%)人群,NG检出率则以尿道炎患者(16.7%)最高,UU检出率最高为不育症患者(32.6%)。结论女性患者CT检出率高于男性,男性附睾炎患者应注意筛查CT、NG。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海口地区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生殖支原体(Mg)的感染率并分析危险因素。方法: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技术检测618例(男255例,女363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分泌物棉拭子(178份)和尿液标本(440份)。结果:618例患者Mg总阳性率为3.23%,尿液和拭子标本阳性率分别为3.64%和2.25%,无显著性差异(P0.05);男性患者阳性率为2.35%,女性为3.86%,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年龄组之间阳性率也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尿液和拭子标本的选择、性别和年龄不是Mg阳性率的关键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结核菌素试验阳性的结节性红斑的可能诱因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结核菌素试验阳性的结节性红斑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结果:45例患者均具有典型的结节性红斑皮损,PPD试验阳性或强阳性;男女之比为1∶4.5,平均年龄34.5岁,平均病程1.2年。45例X光胸片检查合并肺结核6例(13.4%),淋巴结核4例(8.9%),胸膜炎4例(8.9%),肺部阴影灶8例(17.8%);无异常者23例(51.1%)。实验室检查:45例中血沉增快32例,抗"O"阳性2例,Ig G较正常升高3例,类风湿因子阳性2例,痰菌涂片阳性1例,其余各项均为阴性。结论:结节性红斑病因复杂,结核菌感染是原因之一。对结核菌素试验阳性的结节性红斑,抗结核药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徐州市部分小学生特应性皮炎(AD)的发病情况及生长发育状况。方法对徐州市泉山区6~13岁年龄段的城市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身高体重的测量。结果调查有效的10714人中发现AD患者105例,其中男64例,女41例,总患病率为0.98%,男性患病率为1.11%,女性为0.83%,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患病率与年龄无相关性(P0.05)。AD患者中哮喘和/或过敏性鼻炎的患病率为30.5%,非AD者哮喘和/或过敏性鼻炎的患病率为0.7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AD患者中哮喘和/或过敏性鼻炎的患病率与年龄无相关性(P0.05)。各年龄组AD患者与正常学生的身高和体重比较身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7岁组、9岁组的男生及9岁组女生的体重比较,AD患者高于正常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徐州市6~13岁年龄段男生与女生AD患病率没有差异,患病率与年龄无相关性,AD患者的生长发育水平与正常儿童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19.
结节性红斑血循环及皮损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结节性红斑患者血循环及皮损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水平.方法: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透射比浊法检测结节性红斑患者治疗前后及正常对照组血液IgG、IgA、IgM、C3和C4.应用免疫组化 LAB-SA法对结节性红斑皮损及正常组织进行IgG、IgA、IgM及补体C3检测.结果:结节性红斑血中除IgG在治疗前其水平高于正常组外(P<0.05),其余各项指标治疗前后及正常组三者之间两两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节性红斑皮损IgG、IgA、IgM及C3阳性率分别为83.33%,66.67%,100%和94.44%,其阳性率除IgA,IgM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外(P< 0.05),其余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免疫球蛋白和抗原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在结节性红斑血管壁的形成和沉积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结节性红斑及结节性血管炎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两种血管炎患者血浆CD62P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患者组CD62P表达量明显增高(P均<0.01);其中12例患者治疗后血染CD62P表达收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但仍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血小板活化在结节性红斑及结节性血管炎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