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脑白质疏松症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脑白质疏松症(LA)是一个影像学术语,在老年人中较为常见。本文对LA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进展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2.
脑白质疏松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
脑白质疏松症   总被引:67,自引:4,他引:67  
脑白质疏松症 (LA)是由多种不同病因引起的一组影像学所描述的临床综合征 ,随着 CT和 MRI的广泛应用 ,LA越来越多地在中、老年人中被发现。不仅见于 Alzheimer病 (AD)、脑外伤、脑炎、CO中毒、糖尿病等患者 ,且在正常老年人中也占一定比例 ,这就使之与 Binswanger病 (BD)的病因病理不能等同。目前有学者误解并混淆了 BD与 LA之白质脑病的概念 ,导致了临床上不必要的争论。为此 ,有必要对 LA作一较详细的阐述。1  LA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许多临床因素与 LA有关。有报道年龄大、女性、吸烟史、体位性低血压、高血压病史、高舒张压、糖…  相似文献   

4.
脑白质疏松是一组影像学所描述的临床综合征,属于脑小血管病变的一个类型,颅脑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 tomography,CT)表现为脑室周围或皮质下区弥漫性低密度影,在磁共振成像(magnetlc resonance imaging,MRI)T_2加权及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recovery,FLAIB)像上为弥漫性高信号。本文就低灌注损害、血脑屏障破坏、内皮损伤、β淀粉样物质沉积和基因多态性5种主要学说探讨脑白质疏松可能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5.
【摘要】 既往研究认为脑白质疏松(leukoaraiosis,LA)可能与高龄、高血压、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危险因素有关,但其具体相关性尚无明确结论。关于LA发病机制的研究多集中在低灌注、血脑屏障破坏上,基因的研究也是热点之一,但都尚缺乏公认的肯定研究结果。本文对LA危险因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和争议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1987年,Hachinski应用脑白质疏松(Leukoaraiosis,LA)来描述深穿支动脉分布区脑室周围或大脑深部白质(半卵圆中心)CT扫描呈低密度或MRI T2加权像呈高信号改变的非梗死性白质异常。在其他的文献中,这种神经影像学改变也被称作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y,WMH)或白质损伤(white matter lesion,WML)。在广义上,这一术语可能囊括了更多的各种病因和不同发病机制的白质脑病。近20年来,针对老年人LA的研究越来越多地集中在或倾向于它与缺血的关系上,试图将其作为一种独立的临床现象进行更深入的剖析。  相似文献   

7.
脑白质疏松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白质疏松(leukoaraiosis,LA),是Hachinski等于1987年提出的一个影像学诊断术语,由多种不同原因引起脑室周围白质异常的一组影像学所描述的临床综合征。不易为临床医师早期诊断和发现。随着CT和MRI的广泛应用,LA的发现率大大增加。脑白质疏松不仅见于Alzheimer病、脑外伤、一氧化碳中毒、Binswanger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而且在正常老年人也占有一定的比例。目前研究发现临床上LA与皮层下痴呆及脑梗塞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情感淡漠是一种包括认知、行为和情绪的多维度精神症状,其核心表现为动机缺乏。情感淡漠的发生主要涉及额叶和(或)皮质下结构的病变,尤其是前额叶-基底节环路的障碍。脑白质疏松患者由于大脑慢性缺血,其额叶、基底节等部位及相关神经通路严重受损,进而导致情感淡漠。本文就脑白质疏松情感淡漠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脑白质疏松症(leukoaraiosis,LA)是一种非特异性脑白质改变,见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影像学表现为脑室周围、皮质下、半卵圆中心区CT上低密度或MRI的T2WI上高信号。临床主要表现为双下肢功能异常,认知功能障碍及记忆力损害、情感反应等。本文报道1例脑白质疏松症患者诊疗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10.
脑白质疏松症(1eukoaraiosis,LA)是一种非特异性脑白质改变,见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影像学表现为脑室周围、皮质下、半卵圆中心区CT上低密度或MRI的T2WI上高信号。临床主要表现为双下肢功能异常,认知功能障碍及记忆力损害、情感反应等。本文报道1例脑白质疏松症患者诊疗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11.
背景 现代神经影像学方法可以检测到越来越多的大脑半球白质改变,后者与老龄化相关,并能够促进特殊认知功能缺损的发生。这些脑白质异常(有时称为脑白质疏松)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本文对支持脑白质疏松的病因与特殊类型脑缺血有关的假说的现有证据进行评价,强调脑缺血性损害可导致局限于脑白质的选择性结构改变。综述概要 本文是对关于脑白质动脉循环的解剖学和生理学以及脑白质疏松发开门见病机制的论文(大多数为近10年内发表)进行的评论分析。结论 有相当多的线索支持某些类型的脑白质疏松可能是脑缺血性损伤的结果的假说。与老龄化和卒中危险因素相关的脑实质小动脉和微动脉的结构性改变、脑血流自动调节机制的变化以及大脑半球白质独特的动脉供血状态似乎均参与脑白质疏松的形成。根据我们对现有资料的解释,最有可能造成这种脑白质改变的缺血性损伤类型包括以局部脑血流量适度降低(导致不完全性梗死)为特征的短暂性复发事件。这种假说能够在适当的实验模型中检测。  相似文献   

12.
正脑白质疏松症(LA)是最常见的脑白质病变之一,首次由加拿大神经病学专家Hachinski于1987年提出,其在MRI上表现为脑室周围及皮质下斑点状或片状的T_2或Flair高信号,而CT上表现为上述部位的弥漫性低密度带。近年来,随着神经影像学诊断技术的进步,LA的检出率也随之增高。目前认为,LA是与年龄相关的脑白质病变,多于老龄化过程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报道20例脑白质疏松症的CT表现,寻找本症的诊断标准和方法,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20例均行CT平扫,其中2例行增强扫描,扫描层厚和间距均为10mm,重点部位采用加层扫描。由有经验的影像学诊断医师4名对脑白质疏松症的CT表现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患者中高血压13例,脑血管病18例,痴呆病人15例,临床既无痴呆也无脑血管病史的“正常”老人4例。CT表现均为两侧基本对称的脑室周围或皮质下区(半卵圆中心)的低密度改变,呈斑片状或弥漫性分布,边缘模糊。累及额叶(20例)、枕叶(17例)、顶叶(14例)、半卵圆中心(12例)及脑干(1例),并伴有不同程度脑室扩大、脑萎缩和多发性脑梗死。结论 脑白质疏松症在CT上有特征性表现,但其诊断及鉴别诊断仍需要结合临床及其他有关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报道20例脑白质疏松症的CT表现,寻找本症的诊断标准和方法,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20例均行CT平扫,其中2例行增强扫描,扫描层厚和间距均为10mm,重点部位采用加层扫描。由有经验的影像学诊断医师4名对脑白质疏松症的CT表现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患者中高血压13例,脑血管病18例,痴呆病人15例,临床既无痴呆也无脑血管病史的“正常”老人4例。CT表现均为两侧基本对称的脑室周围或皮质下区(半卵圆中心)的低密度改变,呈斑片状或弥漫性分布,边缘模糊。累及额叶(20例)、枕叶(17例)、顶叶(14例)、半卵圆中心(12例)及脑干(1例),并伴有不同程度脑室扩大、脑萎缩和多发性脑梗死。结论 脑白质疏松症在CT上有特征性表现.但其诊断及鉴别诊断仍需要结合临床及其他有关检查。  相似文献   

15.
脑白质疏松症(leukoaraiosis,LA)是Hachinski在1987年首先提出的,用于描述脑室周围或皮质下区(半卵圆中心)CT上的低密度灶或MRI T2加权像上的高信号区。LA在60岁以上的无症状人群和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很常见,尤其是伴有脑血管病或血管性危险因素的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单纯脑白质疏松症(LA)记忆障碍特征及合并脑梗死(CI)对LA记忆障碍的影响。方法 用临床记忆量表对30例单纯LA患者,30例LA+CI患者及30例健康老年人进行记忆测查,同时对LA患者进行简明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测查。结果 单纯LA组各项记忆量表分及MQ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中图象自由回忆,人像特点联想回忆下降明显;LA+CI组与单纯LA组比较,各项记忆量表分及MQ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其中指向记忆下降最明显;MQ≤79者痴呆发生率低于MQ≤69者(P<0.05),符合痴呆者7例均属LA+CI组,单纯LA组无痴呆发生。结论 单纯LA患者有明显的记忆障碍,其记忆损害既有主动回忆困难也有再认障碍,但无痴呆发生。合并脑梗死加重记忆障碍,脑梗死的存在对LA记忆障碍中的主动回忆困难影响更大,同时增加痴呆发生率,且记忆损害越重,痴呆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17.
老年期痴呆与脑白质疏松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8.
脑白质疏松及其影像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影像学的发展,有关脑白质疏松的研究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深入。该文从定义、影像学特点、相关因素及发病机制、病理学改变、临床表现、临床意义等几方面回顾了近年国内外有关脑白质疏松的一些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脑白质疏松症是指脑室周围或皮质下区(半卵圆中心)弥漫性非特异性白质损害。脑白质疏松症可以增加脑卒中的风险,并与认知功能下降和运动障碍等密切相关。已有研究认为高血压病是脑白质疏松症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但随着对脑白质疏松症形成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的不断完善,学者们发现低血压及血压变异性也与脑白质疏松症相关。文中旨在对血压及其变异性与脑白质疏松症之间的联系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脑白质疏松症(LA)与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对102例LA伴发脑血管病患者与同期随机抽样的102例无LA的脑血管病患者作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脑血管伴发LA组年龄、高血压史≥10年,冠心病和脑卒中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伴有LA的患者脑血管病类型以腔隙梗死最多见,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高血压引起的动脉硬化是腔隙梗死、脑出血及LA的共同病因,长期高血压更易导致腔隙梗死及L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