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诊断内脏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彩超对腹痛及高血压患者进行内脏动脉筛查,彩超检出动脉瘤者行CT血管造影(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进一步证实诊断.结果 本组彩超检出内脏动脉瘤15例,其中脾动脉瘤6例,腹腔干动脉瘤4例,肠系膜上动脉瘤3例,肾动脉瘤2例.彩超声像图特征为内脏动脉走行上出现瘤样结构,瘤体内为红蓝交替的漩涡状动脉血流信号,部分瘤体合并血栓、瘤壁钙化及瘤后狭窄.15例均经CTA检查证实诊断,3例经DSA检查再次证实诊断.结论 彩超能够准确反映瘤体部位、大小和血流动力学特征,对内脏动脉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彩超诊断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病变的价值。方法因腹痛就诊拟诊SMA病变患者104例,均行彩超检查,观察SMA管腔有无斑块、血栓、动脉瘤等,有无狭窄或闭塞,并测量狭窄处及腹主动脉血流速度;对超声诊断SMA病变者行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检查,并进行结果对比。结果超声检查共检出SMA病变17例,其中粥样硬化斑块并重度狭窄11例,闭塞2例(1例为完全闭塞,1例为起始段闭塞并侧支循环形成),主动脉夹层累及SMA致血栓形成2例,SMA动脉瘤2例,均经CTA证实超声诊断。结论彩超对SMA病变诊断价值较高,并与CTA具有良好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腹主动脉瘤超声造影表现与CT血管成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腹主动脉瘤超声造影与CT血管成像(CTA)的表现,探讨超声造影(CEUS)在腹主动脉瘤诊断及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超声造影检查对18例(术前检查10例,术后复查8例)腹主动脉瘤患者进行术前诊断或术后复查,所有患者均同时行CT血管成像检查。将两种方法诊断术前患者真性动脉瘤、夹层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及术后有无内漏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术前超声造影诊断为真性动脉瘤5例,夹层动脉瘤4例,假性动脉瘤1例;术后随访8例中支架置入及人工血管置换各4例,均未见内漏,与CTA结果一致。结论应用超声造影对腹主动脉瘤进行术前诊断及术后随访,结果和CTA一致,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腹腔干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008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门诊腹痛患者进行腹腔干动脉检查,主要观察腹腔干有无瘤样结构,有无内膜分离,瘤体内有无血栓等。结果腹痛患者中彩色多普勒超声共检出真性动脉瘤10例(其中1例合并血栓形成),夹层动脉瘤5例,均为主动脉夹层累及,孤立性夹层动脉瘤1例并经超声造影确诊。二维超声可见腹腔干瘤样扩张,瘤体内为红蓝相间的旋涡状血流信号,若合并血栓则可见充盈缺损;若为主动脉夹层累及则可见分离的内膜片延续至腹腔干开口。CTA证实为真性动脉瘤6例,孤立性腹腔干夹层3例,主动脉夹层累及腹腔干5例,余2例动脉瘤未进行其他影像学检查。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腹腔干动脉瘤的诊断价值较高,能够准确反映动脉瘤的部位、大小和血流动力学的特征,但超声不易显示孤立性腹腔干夹层的内膜分离,需要结合超声造影或CTA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及消化道造影在诊断儿童肠旋转不良中的价值。方法对60例临床疑肠旋转不良的患儿进行肠道超声、消化道造影检查,比较2种检查方法的诊断与术后诊断的符合率。结果60例病例中超声异常的病例共有57例,表现为肠系膜上动静脉位置异常、肠系膜上静脉局部扩张,其中肠系膜血管及肠管呈漩涡征或半环状47例,47例中4例漩涡征合并腹腔囊性或囊实性肿块声像;消化道造影异常48例,表现为十二指肠空肠曲位置异常,其中35例肠管呈螺旋状,怀疑肠扭转所致。60例患儿中56例术后确诊为肠旋转不良,2例为肠系膜淋巴管瘤并肠扭转,1例为网膜囊肿并扭转,1例为肠重复畸形并肠扭转。结论消化道造影及超声均可进行肠旋转不良的诊断,而超声对合并肠扭转的肠旋转不良诊断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 ,CDFI)在内脏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2例经超声检出内脏动脉瘤的病例,分析其声像图特征,观察动脉瘤的部位、形态、是否伴有血栓和钙化等,所有病例均经CT证实,部分再由DSA进一步确诊。结果:本组超声首诊检出脾动脉瘤9例,腹腔干动脉瘤8例,肠系膜上动脉瘤4例,右肾动脉瘤1例;超声声像图特征为载瘤动脉出现瘤样结构,内为红蓝相间的漩涡状动脉血流信号,部分合并血栓、瘤壁钙化等。结论:超声能够准确的显示内脏动脉瘤的部位、大小和血流动力学特征,为进一步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具有极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儿童肠系膜囊肿及继发病变超声表现,评价超声诊断儿童肠系膜囊肿及继发病变的价值。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41例肠系膜囊肿患儿超声表现和手术所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41例肠系膜囊肿患儿共42个病灶,其中单发40例,多发1例。42个肠系膜囊肿病灶中,超声呈单房囊性(4个)或多房囊性(37个)包块;肠系膜囊肿超声声像图表现为形态规则的单房囊性团块或边缘不规则、囊腔大小不一、形态不一的多房囊性团块,囊内回声因成分不同而不同。本组8例肠系膜囊肿患儿继发出血,超声检查示出血囊腔张力增高、透声减低;6例患儿肠系膜囊肿及肠扭转并肠梗阻,超声检查可见肠管积液扩张及扭转肠系膜的"集束征"或"漩涡征";4例患儿继发感染,超声检查示囊肿壁增厚、周围见低回声索条。本组41例肠系膜囊肿患儿42个病灶术前超声诊断正确39个,超声诊断符合率92.9%(39/42),术前超声误诊3个,分别误诊为大网膜囊肿1个、肠重复畸形1个、肠系膜淋巴血管瘤1个;本组肠系膜囊肿合并症诊断符合率为66.7%(12/18),术前超声漏诊6例,分别为出血3例、肠梗阻1例、感染2例。结论超声检查对儿童肠系膜囊肿可作出定性诊断,对其并发症诊断也有很高的价值。超声检查应作为儿童肠系膜囊肿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  相似文献   

8.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内脏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对内脏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肾动脉瘤、2例肠系膜上动脉瘤、3例脾动脉瘤和2例肝动脉瘤的CDFI特征,所有病例均经X线血管造影检查证实.结果 内脏动脉瘤的特征性超声表现为在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脾动脉和肝动脉主干上有局限性扩张膨出,瘤内显示为红蓝相间的漩流血流信号,该特征随瘤体增大而明显,瘤口显示为收缩期单向正向血流信号,瘤体与相连的动脉干及瘤体内均为动脉血流频谱.结论 CDFI可作为肾动脉瘤、肠系膜上动脉瘤、脾动脉瘤和肝动脉瘤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评估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胸主动脉瘤或夹层剥离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和心血管造影证实的超声资料较完整的胸主动瘤或夹层剥离20例,结合图像、病理及临床进行探讨。【结果】其中弓、降部真性动脉瘤7例(35%),假性动脉瘤1例(5%),升主动脉瘤7例(35%),夹层剥离5例(25%);超声误诊1例,诊断符合率95%。【结论】升主动脉瘤多为Marfan′s综合征,弓、降部主动脉瘤均为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在夹层剥离中彩超对判断真假腔、寻找破口有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随着心电图的普及及广泛应用,出现ST段或T波变化的非冠心病易误诊为冠心病,现就6 a来临床遇到的误诊7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5例,女2例,年龄50~71岁。其中高血压病史3例,以突发背部撕裂样痛为主诉1例;以胸部刀割样疼痛为主诉1例;以阵发性胸痛反复发作为主诉5例,7例心电图均有ST段下移或T波倒置改变。1.2误诊情况2例主动脉夹层误诊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5例误诊为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误诊持续时间2 d~4 a。1.3方法本组均给予抗血小板凝集,扩冠或抗凝治疗,病情无明显缓解。1例经超声心动图,胸部CT确诊为主动脉夹层;1例转院后确诊为主动脉夹层;1例经胸椎X线检查,胸椎CT确诊为胸椎压缩性骨折,1例经胃镜检查确诊为反流性食管炎;2例腹部彩超检查诊断为胆石症1例、胆囊炎1例;1例经冠脉造影,反复心脏彩超确诊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2结果1例主动脉夹层患者死亡,另1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严格口服降压药至今健在,另5例患者均治愈或好转。3讨论3.1误诊分析(1)对疾病特殊临床表现认识不足。主动脉夹层是一急症,病因多是由于存在多年高血压病史、而且血压控制不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良性十二指肠淤滞症的误诊漏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误诊或漏诊良性十二指肠淤滞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1例良性十二指肠淤滞症患儿中误诊或漏诊为胃、十二指肠溃疡6例、急性胃肠炎4例、肠系膜淋巴结炎1例;经消化道造影确诊9例、腹部彩超确诊2例.结论 良性十二指肠淤滞症临床少见,症状体征缺乏特异性及对疾病认识不足是导致误诊和漏诊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不合并主动脉夹层的自发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在临床上十分罕见,尸检中发病率仅为0.06%[1].本研究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以来收集的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CT血管成像(CTA)证实为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6例患者的超声特点,旨在提高超声检查对本病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典型主动脉夹层(AD)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其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误诊的不典型AD 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4例患者均无明显胸痛,以胸闷为主诉3例,晕厥后停止排气、排便1例,分别被误诊为胸腔积液、肠梗阻、冠心病和高血压.4例X线均未见纵隔增宽,心脏彩超(UCG)示腹部动脉夹层2例,主动脉增宽1例,未见异常1例,后2例经CT血管成像(CTA)和(或)主动脉造影确诊.4例患者均确诊为De Bakey Ⅲ型AD.结论:De Bakey Ⅲ型AD临床表现不典型,需详细询问病史及体检,胸片和心脏彩超无阳性表现时,有必要行CTA等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的15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与CT、MRCT、DSA等检查方法进行比较,进行总结性分析。结果超声心动图诊断的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诊断符合率较高。结论超声心动图对诊断Standford A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作为主动脉夹层的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消化道出血急诊超声警惕腹主动脉夹层的重要性。方法 对2757例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行急诊超声检查腹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超声发现腹主动脉中内膜增厚及斑块、腹主动脉走行扭曲、腹主动脉扩张、腹主动脉夹层等异常者行腹主动脉CTA,将超声与CTA诊断腹主动脉夹层的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超声发现腹主动脉异常者经CTA确诊为腹主动脉夹层共12例。与CTA结果对照,超声准确诊断腹主动脉夹层共10例,其余2例因超声发现腹主动脉斑块、管腔扩张后经CTA确诊为腹主动脉夹层。腹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腹腔干或肠系膜上动脉开口于假腔。结论 急诊超声可及时诊断以消化道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腹主动脉夹层或提供诊断线索。消化道出血急诊超声须警惕腹主动脉夹层,应扫查腹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避免漏诊该病造成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6.
对我们 1993~ 2 0 0 1年以小肠梗阻或小肠出血为主要诊断的小肠肿瘤 31例 ,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18例 ,女 13例。年龄 18~ 70岁 ,平均 4 5 .8岁。发病至确诊时间 8h~ 10 d。全部都有程度不同的消化道梗阻与间歇性黑便史。首先经胃镜排除胃或十二指肠一、二段病变 ,再经结肠镜或钡剂灌肠排除结肠病变 ,均以小肠梗阻或小肠出血待诊收住院。为进一步明确诊断 ,分别采用小肠插管钡剂造影、全消化道造影、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血管造影、内镜超声、手术探查等检查确诊。 31例小肠肿瘤经小肠插管钡剂造影、全消化道造影、选择性肠系膜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床旁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术后并发肾假性动脉瘤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7年11月~2019年11月在南方医院采用介入栓塞治疗的9例PCNL术后并发肾出血患者的行床旁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临床资料、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行肾动脉栓塞术治愈的患者(造影结果详细列出:单纯动脉损伤5例,假性动脉瘤4例,动静脉瘘0例),动脉栓塞前均行床边彩超检查,其中床旁彩超诊断出4例肾假性动脉瘤,最终经肾动脉造影确诊。结论床旁彩色多普勒超声,对PCNL术后继发肾假性动脉瘤的诊断有较大的优越性和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肾良恶性占位病变的超声造影误诊原因,提高对超声造影的认识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超声造影检查并与手术或穿刺病理结果对照的285例肾占位性病变中,与病理结果对照不符的22例的超声造影表现,分析误诊原因.结果 超声造影对肾良恶性病变的确诊率92.28%(263/285),误诊率7.72%(22/285).9例病理证实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均误诊为肾癌,超声造影示5例"快进快出",4例"快进慢出".7例病理证实为肾癌,其中5例误诊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造影示4例"快进慢出",1例"同进同出";2例误诊为囊肿,造影示肿块内未见造影剂进入.4例病理证实为肾盂癌,误诊为血肿,造影示肾盂内未见造影剂进入.2例病理证实为炎性假瘤,误诊为肾癌,造影示"快进慢出".结论 超声造影对肾良恶性占位病变诊断符合率高,分析其误诊原因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对超声造影的认识水平,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9.
主动脉瘤和(或)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主动脉瘤和(或)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方法 回顾性收集77例确诊为主动脉瘤和(或)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动脉瘤部位和是否发生夹层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 胸主动脉瘤和(或)主动脉夹层者37例,其中夹层者23例;腹主动脉瘤和(或)主动脉夹层者40例,其中夹层者20例.入院时误诊15例(19.5%),院内死亡16例(20.8%).年龄和性别与动脉瘤部位或是否夹层没有关系.腹主动脉瘤和(或)主动脉夹层者更易合并高血压病(73%与38%,P<0.01)和发病时高血压(70%与35%,P<0.01),而胸主动脉瘤和(或)主动脉夹层发病时易并发低血压(16%与2.5%,P<0.05).与无夹层患者相比,夹层者多以疼痛主诉(84%与47%,P<0.01),并多急性发病(56%与24%,P<0.01),并发症较多见.休克和(或)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患者易死亡.超声心动图和CT诊断胸主动脉瘤和(或)主动脉夹层的阳性率均达88%,而CT、核磁扫描和血管造影诊断腹主动脉瘤和(或)主动脉夹层阳性率均为100%.结论 主动脉瘤和(或)主动脉夹层患者中,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患病率较高;疼痛是主动脉疾病特别是动脉夹层的主要症状表现,当并发休克、心肌梗死或心力衰竭时高度预测死亡;超声、CT和MRI是诊断主动脉瘤或夹层的很好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肝局灶性脂肪缺损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1例常规超声拟诊为肝局灶性脂肪缺损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并与增强CT检查结果对照。结果 21例患者确诊为:肝局灶性脂肪缺损19例,转移性肝癌1例,肝血管瘤1例。增强CT对19例肝局灶性脂肪缺损提示为正常肝或脂肪肝,误诊1例肝血管瘤为肝囊肿;超声造影无误诊。结论超声造影检查对肝局灶性脂肪缺损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可以作为肝局灶性脂肪缺损明确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