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五苓散的双向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苓散的利尿实验日本国北里研究所附属东洋医学综合研究所的丁宗铁先生为了研究五苓散的双向调节作用,曾经做过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首先将小白鼠分为3组,A组为正常状态;B组为水负荷状态,即将生理盐水注入小鼠腹腔;C组为脱水状态,即口禁水的同时服泻下剂,然后...  相似文献   

3.
谈桂枝汤的双向调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双向调节是桂枝汤的主要特点。调补脾胃,滋生化源而调和营卫、气血、阴阳是本方发挥双向调节的基本途径;对体温、免疫功能、汗腺分泌 、肠需动的双向调节作用是其调和营卫、气血、阴阳的重要科学依据。据此临床随证加减,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4.
桂枝汤双向调节作用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桂枝汤是汉代名医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中的起手第一方,本以治疗太阳中风证为专功,由于其外能解表祛邪,内能调和营卫、气血、阴阳,因而被后世医家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等科诸多病证的治疗。桂枝汤的双向调节作用是其功用的主要特点,本文现仅就桂枝汤双向调节的药理与临床应用研究作一综合论述。  相似文献   

5.
讨论了中药双向调节作用的机理及影响因素,认为中药的双向调节作用与机体的病理体质,中药的化学万分有关,并受到中药的炮制、剂量、药用部位、配伍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论中药的双向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药成分、中药剂量、中药炮制、中药配伍、机体状态5个方面探讨中药的双向调节作用,为临床治疗中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双向调节足指应用同一种治疗或药物后,对人体产生的两种作用相反的效果,这种现象主要表现在中药及其复方对人体的作用上,双向调节是祖国医学规律中独特向又常见的一种规律。在祖国医学文献中,早就蕴藏着双向调节理论的内容,《内经》中“节阴阳而调刚柔”、“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等等,都足指的生克制化规律,即抑制与促进的双向调节规律。  相似文献   

8.
许多中药能纠正病理状态,但对正常人体和动物并无作用。例如,五苓散对健康人、正常小鼠以及家兔均无利尿作用,单味茯苓更有使尿量减少的倾向,但水代谢障碍时,五苓散则可利尿并促使水肿消失。又如肾气丸既可治浮肿、尿少,也可治疗肾上腺萎缩等病症;它既可降低饮食性和肾上腺素性高血  相似文献   

9.
作为“群芳之首”的桂枝汤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方,几乎遍及内、外、妇、儿各科及人体各系统病证之中。从中医理论出发,结合现代药理动物实验,分析桂枝汤对体温、汗液及胃肠功能的双向调节作用的物质基础,以便进一步研究方剂对机体的双向调节作用,更好的为临床服务。  相似文献   

10.
试论大黄的双向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中药双向调节作用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多中药都具有双向调节作用.中药的双向调节作用是中医用药的一大特色.造成中药双向调节作用的因素有两类,即药物因素与机体因素,药物因素包括药物的有效成分、剂量、炮制方法、配伍,机体因素是指机体的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2.
桂枝汤是仲景的名方剂,出于《伤寒论》第12条。桂枝汤由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五味药组成,功效为祛风解肌、调和营卫,在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  相似文献   

13.
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大黄的双向调节作用,即活血与止血,通便与止泻,祛邪与补益。提出影响这一作用的因素为所含拮抗成分、用药剂量、不同炮制及配伍变化。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各类具有扶正祛邪功效的中药单方及复方的免疫学研究己取得很大的进展.现代科学研究证明,中药对免疫功能的调节受其剂量、机体的机能状态、药物的不同成分、药物的配伍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很多中药在不同的条件下,针对不同的对象,可显示促进或抑制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这是中药独特而复杂的药性决定的,也是中医辨证论治观点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5.
“用寒远寒 ,用热远热”是中医治病的一般原则。岭南气候炎热 ,能否用经方治好病呢 ?笔者素嗜伤寒经方 ,在深圳行医多年 ,自忖只要辨证准确 ,经方治病亦可效如桴鼓。今举笔者经治案例 3则以证之 ,并求正于同道。1 桂枝白虎汤治厉节红斑病案 1:李某 ,女 ,18岁 ,2 0 0 3年 6月来诊。患者以双踝红肿伴全身红斑瘙痒 10d求诊。曾用大量先锋霉素加激素静滴无效 ,改投中药化斑汤内服亦无效。笔者见其双踝关节红肿 ,累及足背小腿 ,扪之灼热 ,全身、胸背、四肢皮肤均有红斑 ,灼热瘙痒 ,舌质红绛 ,舌苔黄厚腻 ,寸关脉浮数 ,尺濡细。查X胸片、心电图…  相似文献   

16.
中图分类号R282.7黄芪为补气圣药,上中下三焦之虚皆补,并有主痈疽、生肌排脓、利尿消肿等功效,在临证中应用极为广泛。兹将黄芪的止汗与发汗、升温与除热、消散与收敛、通便与止泻、止血与活血、止遗尿与利小便等双向作用加以介绍。谬误之处,恳切同道斧正。止汗...  相似文献   

17.
黄芪,最早见于<本经>,原作黄耆.别名有王孙、口芪、绵黄芪、箭芪、百本、独椹等.味甘,微温,入肺、脾经,具有补中益气、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之功.其作用多表现为对机体的双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浅述方剂配伍的重要性及其双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吉益南涯先生基于"气血水学说"对《伤寒杂病论》中因1味中药之差而创立的4张处方进行辨析,更加彰显了张仲景组方简洁、严密的特色。本文结合吉益南涯先生所论,通过对"苓桂枣甘汤"、"苓桂术甘汤"、"苓桂味甘汤"、"茯苓甘草汤"的组成及各个处方所治病证的分析,说明以"气血水学说"分辨疾病,可以提纲挈领、纲举目张。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