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流行性出热(EPidemic haemorrhagic fever简称EHF)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以发热、出血、血压下降及急性肾功能不全等为临床主要特征。临床过程可分为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五期经过。根据出血热的临床及病理上的损害特点,可分为有肾损综合征型和无肾损综合征型两种类型。流行性出血热即为有肾损综合征型;我国新疆地区所发现的出血热则为无肾损综合征型,也称新疆出血热、由蜱传播,国内已分离出病毒。  相似文献   

2.
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流行性出血热有较好疗效。笔者通过临床观察,认为本病属中医的温病范畴;病因为湿热疫毒;基本病机是毒盛血瘀、损肾伤阴。主张以卫气营血为辨证纲领,参照三焦、脏腑等辨证法则,结合本病的五期经过进行辨证。治疗上主张急证急攻,尽早驱邪,运用“清解”“三通”之品,灵活选加温病“三宝”,始终以护养阴津为要务。在用药剂量及方法上不墨守陈规,以“预其护虚”、“先安未受邪之地”。  相似文献   

3.
出血热是一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流行于全世界数十个国家。本世纪30年代初,在我国黑龙江省首先发现本病,疫区在全国范围内不断扩大,对工农业生产、经济开发与国防建设都带来了一定影响。根据本病肾脏有无损害的情况,分为有肾损与无肾损两大类。在我国主要为有肾损的一类,自1942年起定名为流行性出血热。我国新疆地区所发现的出血热,称新疆出血热,为无肾损的一类,属蜱媒性,已经分离出病毒。  相似文献   

4.
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e hemorrhagic fever简称EHF)是由病毒所致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上以发热、出血和时常伴有循环衰竭为特征。根据肾脏损害情况可分为有肾损和无肾损两类。我国发生的多为伴有明显的肾脏损害,故亦称肾综合征出血热。病原体又名汉坦病毒,系布尼亚病毒科,为RNA病毒。另外还有20余个国家发生,主要是欧亚大陆。因病毒型别和宿主动物不同,其病情轻重亦不同。国内根据病区分布,宿主动物,流行特征及临床特点,分为野鼠型、家鼠型和混合型三型。宿主动物有4个目、29种。主要传染源在我国农村,野鼠型出血热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淤胆型肝炎重症较多,单纯西医治疗,疗程较长,愈后较差。为了提高淤胆型肝炎的治愈好转率,加用凉血解毒、祛湿化瘀法治疗。方法 根据中医辨证将淤胆型肝炎分为阴黄、阳黄,拟定凉血解毒祛湿化瘀基本方,并进行辨证加减。结果 根据《病毒性肝炎治疗方案》拟定的标准,其治愈有效、无效病例数在治疗组、对照组两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别。结论 淤胆型肝炎患者,黄胆多迁延难消,病因是由湿热或湿热病毒引起,其毒热多较深较重,弥漫周身,淤滞血分。凉血解毒祛湿化瘀法治疗淤胆型肝炎28例,提高了治愈率及好转率。其基本方中诸药合用相辅相成,直中病机,其奏凉血解毒、祛湿化瘀之功,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正温病治毒法是用于毒邪引起的温热疾病的治疗大法,据毒邪的特点将毒邪分为六淫化火之毒、疫疠之毒、温毒以及脏腑失调、内生热毒。根据其致病的病因病机将温病治毒法分为解毒法(包括清热解毒、清营解毒、凉血解毒、滋阴解毒、辟秽解毒)、泄热排毒法、开郁化毒法、扶正抗毒法。1毒在温病发病中的病因病机毒,通常亦被称作毒邪。常富业等~([1])在诠释毒的概念时指出毒与邪有所不同,邪气蕴结不解是成毒的重要环节。在温病学中毒有不同的涵义,它可指病  相似文献   

7.
对血证病机的认识,历代医家多认为以火热迫血妄行为主,但火热郁结可致血滞为瘀。瘀血凝滞,亦可郁而化热,以致血热与血瘀并存两者互为因果、表现“瘀热相搏”的病理特点,这类出血与单纯的血热妄行和血瘀络损均不相同,表现有血热、血瘀、出血等症候,治疗当予凉血化瘀,止其妄行之血。因此可以认为瘀血型血证是血证的一个特殊证型。从临床实际来看,多见于伤寒、急性重型肝炎、流行性出血热所致的DIC及肺结核、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支扩等多种疾病引起的出血。我们运用凉血化瘀法,采用南京中医学院研制的止血合剂、止血针(水牛角片、生地、山栀、  相似文献   

8.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特征,在临床上主要有发热,出血倾向,肾脏损害三大症状.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广,病情危急,病死率高,黑线姬鼠,褐家鼠是主要传染源.发病有两个高峰:春夏季危害极大.  相似文献   

9.
流行性出血热病因感受温邪疫毒致病,进而酿生热毒、瘀毒、水毒,“三毒”几乎贯穿病变的整个过程,发热、低休期以热毒、瘀毒为主,少尿期以瘀毒、水毒为主,多尿、恢复期则为正气亏虚,余毒不净。因此,治疗当以清瘟解毒为基本原则。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结合中药药理研究,在清瘟解毒类方药中,选用具有抗出血热病毒作用的特异性药物,以加强针对性,同时根据各个病期的不同病理特点,辨证采用相应的治疗大法,结合具体病情,有主次的综合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温成平教授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皮肤损害的辨治经验。[方法]通过系统阅读相关文献,临床跟师学习,从病名探讨、病机分析、辨证论治等方面总结温教授治疗SLE皮肤损害的临床经验及方药特色,并附验案一则。[结果]温教授认为,“毒、瘀、虚”为SLE皮肤损害的病机关键,治疗上强调以“解毒祛瘀滋阴”为主,临证综合运用凉血化斑、滋补肝肾、温经通脉等法,注重分期论治、标本兼顾,急性活动期宜清热解毒、凉血化斑;缓解期则以滋阴清热、益气养阴及祛瘀生新为主;结合中医外治法及日常调护,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所举验案辨证为阴虚内热、毒蕴血络,治以滋阴解毒、凉血消斑,予青蒿鳖甲汤加减,取得较好的效果。[结论]温教授运用解毒祛瘀滋阴法治疗SLE皮肤损害临床疗效显著,其经验值得临床推广和深入学习。  相似文献   

11.
朴志贤教授治疗肾性蛋白尿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蛋白尿是肾脏疾病的一个主要特征,治疗棘手,疗效较差.朴志贤教授结合古代医家学术思想和多年的临床经验,采用清利湿热、解毒化瘀、凉血祛风之法治疗肾性蛋白尿,收到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南征教授从毒损肾络说论治消渴肾病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征教授自1997年开始研究消渴(糖尿病)并证毒论,先后创立了消渴肾病毒损肾络说、毒损肝络说、毒损脾络说、毒损脑络说、毒损心络说、毒损脉络说等项课题研究,自成体系,为临床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提出了新的思路与方法。消渴肾病毒损肾络说为南征教授之首创,他提出的益肾解毒、通络保肾法及潜心研制的中药复方益肾解毒通络保肾方一直为临床所验用。  相似文献   

13.
王仓辉 《吉林医学》2011,(20):4248-4248
<正>流行性出血热(EHF)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由出血热病毒引起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以发热、出血倾向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EHF死亡原因主要有休克、肺水肿、心功能不全、尿毒症、腔道大出血以及继发感染等。在我科收治的流行性出血  相似文献   

14.
赵越  费飞 《医学动物防制》2008,24(12):922-922
1 情况概述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由HFRS病毒引起,由鼠类等传播的自然疫源性急性毒传染病.包括流行性出血热(EHF)、阿根廷出血热、玻利维亚出血热及拉沙热.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将该病称为肾综合征出血热.引起HFRS的病毒则根据原型株的分离地点命名为Hantaan(汉坦)病毒.  相似文献   

15.
流行性出血热属病毒性出血热中的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衰竭为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16.
李俊玲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8):811-812
流行性出血热按照1981年全国流行性出血热防治科研座谈会的7项标准:①流行病学资料;②感染中毒症状;③毛细血管中毒症状;④渗出体征;⑤肾脏损害;⑥血象;⑦典型经过,结合本地及邻县流行性情况与发病季节,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等。其病因感受瘟邪疫毒致病,进而酿生热毒、瘀毒、水毒“,三毒”几乎贯穿于病变的整个过程,发热、低血压休克期以热毒、瘀毒为主,少尿期以瘀毒、水毒为主,多尿、恢复期则为正气亏虚,余毒未清。因此,治疗当以清瘟解毒类方药中,选用具有抗出血热病毒作用的特异性药物,以加强针对性;同时根据各个病期的不同病理特点,辨证…  相似文献   

17.
流行性出血热按照1981年全国流行性出血热防治科研座谈会的7项标准:①流行病学资料;②感染中毒症状;③毛细血管中毒症状;④渗出体征;⑤。肾脏损害;⑥血象;⑦典型经过,结合本地及邻县流行性情况与发病季节,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等。其病因感受瘟邪疫毒致病,进而酿生热毒、瘀毒、水毒,“三毒”几乎贯穿于病变的整个过程,发热、低血压休克期以热毒、瘀毒为主,少尿期以瘀毒、水毒为主,多尿、恢复期则为正气亏虚。余毒未清。因此,治疗当以清瘟解毒类方药中,选用具有抗出血热病毒作用的特异性药物,以加强针对性;同时根据各个病期的不同病理特点,辨证采用相应治疗大法,结合具体病情,有主次地综合应用。  相似文献   

18.
南征教授在临床上治疗消渴病创立了滋阴清热、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三法为一体的“三消同治”综合诊疗大法,尤其是治疗糖尿病肾病方面,首次提出“消渴肾病”新中医病名,在病因病机方面首创“毒伤肾络”学说,在治疗方面,创立了“益肾解毒通络保肾”法,其治疗疑难杂证临证经验举述如下:滋补肝肾,通络解毒治疗消渴合并肝病;益气养阴,补脾温肾,解毒化浊治疗消渴肾病水毒证;益气养阴,解毒化瘀治疗消渴合并牛皮癣一病;解毒祛瘀,温肾助阳,健脾祛浊法治疗消渴合并酮证;益气养阴,解毒化瘀治疗消渴合并高尿酸血症。南征教授认为久病入络,“毒邪”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原因。“毒”虽仍属邪的范畴,但其不仅仅指一种单一的、具体的致病因素,更重要的是它代表着一种非常邪所为的病势胶着,顽固不愈的病因、病理概念。  相似文献   

19.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表现以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为主要特征,故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许多患者的临床表现并不典型,往往以某一脏器症状或体征为首发表现,因而极易造成误诊而延误治疗。为了弄清我县流行性出血热误诊情况,我们对我县近3年流行性出血热误诊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20.
流行性出血热肝脏损害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界上人类病毒性出血热共有13种,根据该病肾脏有元损害,分为有肾损及无肾损二大类,在我国主要为肾综合征出血热(EHF,hemorrhagicfeverwithrenalsyndrome)。在病原体未解决前,在我国称流行性出血热(EHF,epidemichemorrhagicfever);在朝鲜称朝鲜出血热(KHF,koreanhemorrhag—icfever);在苏联称出血性肾病肾炎(HNN,hemorrhagicne—phrosonephritis);由于特异性血清学诊断的确立及病原学的解决,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统一定名为肾综合征出血热,但我国现仍沿用流行性出血热的病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