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荣蔚 《开卷有益》2011,(1):44-45
《珍珠囊》记载:“黄芪甘温纯阳,其用有五:补诸虚不足,一也;益元气,二也;壮脾胃,三也;去肌热,四也;排脓止痛,活血生血,内托阴疮,为疮家圣药。五也。”《本草求真》谓黄芪为“补气诸药之最”。  相似文献   

2.
因黄芪补肺气而有外达之性,故能补气固表以止汗,本品固表止汗作用较好,通过不同配伍,可治多种汗证。同助阳药配伍,治阳虚自汗;同引气药配伍,治气虚自汗;同滋阴药配伍,治阴虚盗汗,若气血不足,外受风寒,又往往不能作汗,在解表药中配伍本品,能鼓舞阳气补益汗源,使其发汗。  相似文献   

3.
熟地黄这味药在临床上能治诸多肝肾虚弱的症候群,这是众所周知的。李时珍说:“熟地填骨肉髓,长精,生精血,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利耳目,黑须发,男子五劳七伤,女子伤中胞漏,经候不调,胎产百病……”刘元素说:“熟地补气血,滋肾水,益真阴,去脐腹急痛,病后胫股酸痛。”如果临床使用对症,确能有卓效。其唯一的缺点,每每滋腻碍胃,正如吴仪洛所论:“胃中空虚觉馁,阴亏无汗,便秘,痰多气郁之人,服之能窒碍胸膈,宜斟酌用。”因此,熟地能治诸虚百损已经肯定,其缺点是碍胃,不宜于痰多气郁之体。  相似文献   

4.
贾长姝 《开卷有益》2004,(11):38-38
黄芪原名黄耆,是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药用其根。我国明代大药学家李时珍说:“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黄芪是一味古老的中药,早在东汉末期的《神农本草经》就将其列为上品。因其沿用历史悠久,效果历代不衰,所以被誉为治补双益的名贵药材。中医认为,黄芪性温味微甘,能补一身之气,兼有升阳、固表止汗、排脓生肌、利水消肿等作用。对于久泻脱肛、子宫下垂、体虚多汗、气血亏虚、水肿尿少等都有显著疗效。现代临床证明,黄芪具有强身健体作用,能提高机体免疫力,恢复细胞活力,延缓衰老,增加人体总蛋白和白蛋白,降低尿蛋白,降糖,强心…  相似文献   

5.
黄芪化学成分及对神经系统作用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芪(Radix Astragali)是豆科植物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或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e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的干燥根,味甘,性温,归肺、脾经,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敛疮生肌、利水消肿和托毒排脓等功效。据《本草纲目》记载,"黄芪,甘温纯阳,其用有五:补诸虚不足,一也;益元气,二也;壮脾胃,三也……"[1],对其功效进行了全面而精炼的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上亦指出其有"扶正固本,补中  相似文献   

6.
张赞臣为国内著名老中医其治疗老年鼻(鼻九)多获奇效,概括其经验为:①补益肺气。肺气恢复充实虽不用酸敛药,亦使收敛机能改善,清涕自止。经验方:前胡玉屏汤(辛前甘桔汤与玉屏风散之合方)加减。本方重用黄芪,多获良效。盖“黄芪补肺健脾、实卫敛汗、驱风运毒之药也”。肺脾健,表卫固,则涕止;②佐以宣通,开泄并用。《内经》曰:人之鼻洞涕出  相似文献   

7.
黄芪 ,味甘 ,性温 ,归脾、肺经 ,是补气的要药 ,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托疮生肌、利水退肿之功 ,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但由于其配伍不同 ,在不同的方剂中 ,而发挥不同的作用。配伍应用有 :( 1 )黄芪与麻黄根、牡蛎、浮小麦相配 ,组成“牡蛎散”。主治诸虚不足自汗出 ,心悸 ,短气烦倦。本证是因为正虚无邪 ,滑脱不禁而致 ,故治宜固表敛汗。方中重用黄芪为君 ,取其益气固表 ,协同诸药以固腠理。( 2 )黄芪与当归、川芎、穿山甲、皂角刺相配 ,组成“透脓散”。主治气血虚不能托毒外透之痈疡肿痛 ,脓成不溃证。治宜补益气血 ,托毒溃脓。方中用生…  相似文献   

8.
中藏经云:“人病中风偏枯……,手足不遂,语言蹇涩,治之奈何?在上则吐之,在中则泻之,在下则补之,在外则发之,在内则温之,按之、熨之也。吐,谓吐其涎也;泻,谓通其塞也;补,谓益其不足也;发,谓发其汗也;温,谓驱其湿也;按,谓散其气也;熨,谓助其阳也,治之各合其宜,  相似文献   

9.
中医书籍上记载的历代补方,何止数千百则,一般按照“四季五补”加以区别应用。所谓“四季五补”,就是春、夏、秋、冬四季,有五种补法。即春宜升补,夏宜清补,秋宜平补,冬宜温补;一般宜通补,即通常适用的意思。这个升、清、平、温指的是药物的属性和类别。除了四季可以选择不同的却病延年的药物外,处方也有养阴、助阳、益气、补血等不同。下面举几则中医抗衰老的方剂: 八仙长寿丸:八仙长寿丸按其组成来说,是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泽泻、丹皮、麦冬、五味子八味药炼蜜为丸而成。若单用前六味药作的丸药,就是六味地黄丸,加上麦  相似文献   

10.
本方由葛根、黄芩、黄连、甘草 4味药组成 ,见于《伤寒论》34条 ,原文为“太阳病 ,桂枝证 ,医反下之 ,利遂不止 ,脉促者 ,表未解也 ;喘而汗出者 ,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本方在《方剂学》中列入解表清里之剂。一般认为本方有解表清里之功 ,主治身热下利 ,胸脘烦热 ,口中作渴 ,喘而汗出的病证 ,并认为本方为太阳、阳明经药。如 :《医方集解》:“此足太阳、阳明药也 ,表证尚在 ,医反误下 ,邪入阳明之腑 ,其汗外越 ,气上奔则喘 ,下陷则利 ,故舍桂枝而用葛根 ,专治阳明之表 (葛根能升阳明清气 ,又为治泻圣药 ) ,加芩连以清里热 ,甘草以调胃气 ,…  相似文献   

11.
黄芪为中医常用的补气药之一。味甘,性微温,归脾肺二经。在“补气”这一基本性能的作用下,临床中经过配伍,可具有多种效用,以治疗多种疾病。现就个人的体会归纳为十大功用简述如下: 一、补益脾肺之气:用于脾肺气虚证。黄芪配人参,可增强人参大补元气,挽救虚脱之功,用于气虚欲脱、大汗淋漓、脉微欲绝之证或病后气虚,短气神疲,汗出等气虚重证。黄芪配党参,可增强补脾肺之气的作用,可治一般脾肺气虚证。黄芪配白术可补气健脾,治脾气虚弱食少泄泻。  相似文献   

12.
~~汗,黄芪与芍药、桂枝配伍,用水酒共煮,宜通郁闭,调和营卫,即《金匮要略》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4体会汗证主要是由于阴阳失调,腠理开合失司所致,津液大量外泄。用黄芪意在益气补虚,实腠理,固汗液,但鉴于上述方剂可见,其具有实表疏表之功,故临床若汗证兼有表邪者不可用之,以防补虚羁邪之患。:从汗证浅析黄芪之“补虚”功用@刘珺$山西中医学院!1999级中西医1班,山西太原030024黄芪;;补虚;;汗证  相似文献   

13.
吴华强教授在治疗汗证时重视对疾病病因、病机的分析,擅于辨证求因,重正虚与邪气相合致病,临床辨证用药特色鲜明。其指出固本培元药为治汗证之本,酸敛清补药为治汗证之标,灵活应用药对可取得捷效,并强调疏肝调达气机以利气化、立足汗液代谢论治脏腑、局部出汗参从经络辨证等,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玉屏风散出自中医名著《世医得效方》,由黄芪、白术、防风三味中药组合而成,具有益气、固表、敛汗之功,主治表虚自汗证。玉屏风散药味组成少而精,方中黄芪益气固表止汗,于内,可大补脾肺之气,于外,可固表止汗,为方中之君药;白术补气健脾,助黄芪加强益气固表之功,具有培土生金之意,为方中之臣药;佐以防风走表而散风邪,且黄芪得  相似文献   

15.
“邪未去不可言补,补之适足以资寇。”这是张子和在《儒门事亲》中提出的一个重要论点。张氏认为;“病之一物,非人身有之也。或自外而入,或由内而生,皆邪气也。邪气加诸身,速攻之可也,速去之可也,揽而留之何也。”此说对后世影响极大,如明·王袆说补药只能“养病而不能治病”,清·徐灵胎说:“人唯有病死而无虚死”,《归砚录》中甚至说:“富贵之家,有病不肯祛邪,惟喜立斋景岳之言,乐于补塞,岂知其害较克伐尤烈,其死乃在一朝半日,或旬月之间,较之吸鸦片烟为尤渗。”  相似文献   

16.
通过梳理现存唐以前医书中应用山茱萸的方剂,结合历代本草文献对山茱萸的记载,分析唐以前医家应用山茱萸治疗疾病的特点,为现代临床应用山茱萸提供理论指导.山茱萸用治风邪,取补肝体、温肝阳之用;补诸虚,取其酸涩敛固、助壬癸蛰藏之功;治脚气,取其温中养血、逐寒湿痹之能;治耳聋,取其秘精气、通九窍之力;治其他病证,各取滋肾养阴、敛肺降气、滋心液以敛心阳之效.  相似文献   

17.
金元时代医家张子和认为“病之一物 ,非人身素有之也 ,或自外而入 ,或自内而生 ,皆邪气也。邪气加诸人身 ,速攻之可也 ,速去之可也 ,揽而留之则为害” ,故主张“先攻其邪 ,邪去而元气自复”。攻邪即所以补正 ,损其有余即所以补不足。其攻邪之法 ,无非汗、吐、下也。本文试就张子和之汗、吐、下三法探讨如下 ,以就正于同道。1 汗法张氏力辟习俗固守“发表不远热”之旨 ,认为不论温热药还是寒凉药 ,均可作为发汗药。遂将常用的发表药物凡 40多种 ,根据其性味分为辛热、辛温、辛甘、辛凉 ,给临证应用提供了对症选择之便。对处方的分类 :桂枝汤…  相似文献   

18.
燕窝是指金丝燕或与其同属的燕用唾液和绒毛等杂质混合凝结所筑成的巢窝。早在明代,李时珍就在《本草纲目》中对燕窝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认为“燕窝甘淡平,大养肺阴,化痰止咳,补而能清,为调理虚劳之圣药,一切病之由于肺虚,而不能肃清下行者,用此皆可治之”。《本草求真》中则说,燕窝“入肺生气,入肾滋水,入胃补中,其补不致燥,润不致滞,为药中至平至美之味者也”。  相似文献   

19.
补药有治病和滋补气血之作用,有利于病后体弱之康复。对症服用补养药,有扶心祛疾作用。 应用广泛的药物黄芪,有生黄芪、炒黄芪、炙黄芪之分。生黄芪多用于固表、祛痰、利水等,炙黄芪多用于补中益气,炒黄芪多用于益气健脾。  相似文献   

20.
《伤寒论》中颇有一些关于文献事实的问题有待研究,如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的“去桂不去桂”之争。《医宗金鉴·正误存疑篇·正误》中列举了十几个此类问题,在按语中说明改动的理由,后下结论曰:“当改之”、“当删之”、“当补之改之”、“当移之”、“悉改之”,总之“均传写之误”,“均当改之”。如“去桂当是去芍药”。此方去桂,将何以治仍头项痛、发热无汗之表乎?细玩其服此汤曰余依桂枝汤煎服,其义自见。服桂枝汤已,温复令一时许,通身絷絷微似有汗,此服桂枝汤法也。若去桂则是白芍、甘草、茯苓、白术、并无辛甘走卫之品,而曰:余依桂枝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