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子宫原发性Ewing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例子宫原发性Ewing肉瘤进行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分析,并通过FISH法检测EWSR1基因易位。结果肿瘤位于子宫,由小圆细胞构成,胞质稀少,细胞核圆形或卵圆形,核深染,染色质粗糙。核分裂象多见,呈巢状或小梁状排列。免疫表型:肿瘤细胞CD99、FLI-1、Syn、vimentin均呈弥漫阳性,FISH检测EWSR1基因易位。结论子宫原发性Ewing肉瘤是少见的小圆细胞恶性肿瘤,选择适当的免疫标志物CD99及FLI-1及FISH检测EWSR1基因易位可确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涎腺肌上皮肿瘤(myoepithelial tumor, MT)的临床病理及分子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病理科2006-2016年手术切除的涎腺肿瘤标本,筛选出37例MT,其中恶性13例,良性24例.所有病例均进行了临床资料采集、组织学形态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利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法检测EWSR1基因重排情况,归纳本研究中FISH阳性MT的形态特点以及EWSR1基因重排检测在判断该肿瘤临床生物学行为中的作用.结果 37例MT均发生于腮腺,患者多以无痛性肿块就诊. 13例恶性MT中,男性7例,女性6例,中位年龄62岁;24例良性MT中,男女比5∶7,中位年龄54岁. 37例(100%)MT均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阳性,并表达p63、S-100蛋白、Calponin、CK14中至少1种肌上皮标志物. 26例检测到EWSR1信号,其中8例(4例恶性MT、4例良性MT)EWSR1分离探针检测阳性.根据MT肿瘤细胞主要形态划分,4例EWSR1重排阳性的恶性MT中,2例呈透明细胞样,2例呈上皮样组织学形态;4例EWSR1重排阳性的良性MT中,有2例呈透明细胞样、1例呈浆细胞样、1例呈梭形细胞形态.结论 MT多发于腮腺,男女发生比例相近. MT均表达CKpan,并至少表达1种肌上皮标志物. EWSR1基因重排存在于一部分MT中,伴有该重排的 MT 形态学特征多样,EWSR1 基因重排检测对于判断该肿瘤临床生物学行为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3.
EWSR1-NFATC2肉瘤是罕见的小圆细胞恶性肿瘤。本文报道1例经过荧光原位杂交和二代测序检测证实的EWSR1-NFATC2肉瘤。患者为年轻男性, 股骨中段肉瘤, 影像学显示骨质破坏和软组织肿块, 组织学上肿瘤呈梁索状排列, 周围可见纤细的胶原纤维或黏液间质包绕, 肿瘤细胞略呈上皮样, 胞质透亮, 局部呈现高级别肉瘤特征。免疫表型CD99和NKX2.2阳性, EWSR1断裂探针FISH检测呈红色信号扩增和绿色信号缺失的特殊信号模式。二代测序在DNA和RNA层面均检测到EWSR1与NFATC2基因发生融合, 同时检测到第22号染色体中EWSR1 5′端所在的区段(EWSR1的第1~9号外显子)出现扩增, EWSR1 3′端所在的区段(22q12.2-q13.33)出现缺失。患者术前曾行VCD/IE(长春新碱、多柔比星和环磷酰胺与异环磷酰胺和依托泊苷交替)方案新辅助化疗6个周期, 但效果欠佳, 坏死率仅为5%。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脏/肺动脉未分化(内膜)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及MDM2基因的表达。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阜外医院病理科2018年1月~2019年12月诊治的7例原发于心脏及肺动脉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等,FISH检测MDM2基因扩增,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7例心脏/肺动脉肉瘤中,男性4例,女性3例,患者发病年龄33~67岁,中位年龄52岁,平均44岁。临床症状主要为间断胸闷,其中1例为突发心源性休克。7例中6例行肿物根治切除术,1例行肿物活检术。镜下见肿瘤组织均由非典型梭形和(或)多形性细胞组成,部分区域伴有黏液样或上皮样形态,分化差的区域出现胞体大的单核及多核瘤巨细胞。免疫表型:vimentin弥漫阳性,CD68、Ostonection、MyoD1和desmin均阴性。3例内膜肉瘤MDM2阳性,1例阴性,4例FISH检测MDM2基因扩增,另外3例MDM2阴性或散在阳性且FISH检测MDM2基因阴性诊断为未分化肉瘤。结论原发性心脏/肺动脉的未分化肉瘤和内膜肉瘤是起源于多潜能间充质细胞的恶性肿瘤,临床预后极差,两者肿瘤细胞形态特征相同,免疫组化均无特异性分化标记,通过分子病理检测MDM2基因扩增鉴别内膜肉瘤,有可能使患者从靶向MDM2的小分子拮抗剂的治疗中获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脏滑膜肉瘤(primary synovial sarcoma of the liver,PSS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2例PSSL,对其进行HE、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行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SS18(SYT)、EWSR1基因分离情况。结果:2例患者为男性,肿物大小为11.6 cm×10....  相似文献   

6.
正硬化性上皮样纤维肉瘤是一种侵袭性软组织肉瘤,其组织学特征为在致密硬化的胶原间质内散在上皮样细胞,免疫组化标志物MUC4常阳性,通常存在包括EWSR1在内的基因融合。由于与低度恶性纤维黏液样肉瘤在组织形态和遗传学特征方面有一些重叠,推测两者发病机制可能存在关联。实验显示有一小部分硬化性上皮样纤维肉瘤免疫组化MUC4阴性,且缺乏典型EWSR1/FUS基因重排。作者最初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恶性胃肠道神经外胚层肿瘤(malignant gastrointestinal neuroectodermal tumor, MGNET)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和分子遗传学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与预后。方法收集2例MGNET的临床病理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分析其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组织学特征,采用FISH检测EWSR1基因重排。结果例1女性,30岁。临床表现为腹痛黑便,小肠占位,影像学提示小肠肿瘤伴肝转移。例2女性,35岁。影像学示盆腔占位及肝占位。眼观:2例肿瘤主体均位于小肠,直径分别为5 cm和9.5 cm。镜检:2例肿瘤组织均呈实性片状排列,散在可见菊形团和假乳头状结构;肿瘤细胞形态多样;其中例2灶性区可见细胞质透明。免疫表型:2例SOX10和S-100蛋白均弥漫强阳性,部分表达神经内分泌标志物,不表达胃肠道间质肿瘤标志物、肌源性标志物、黑色素标志物等。FISH检测2例均存在EWSR1基因重排。例1患者随访18个月尚存活,例2失访。结论 MGNET非常罕见,是一种侵袭性软组织肉瘤,好发于小肠。对该肿瘤的诊断主要依据其独特的组织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特征,EWSR1融合基因检测有助于确诊及鉴别诊断。该肿瘤需与其他胃肠道的小蓝圆细胞和梭形细胞肿瘤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8.
尤因肉瘤家族肿瘤(Ewing’s sarcoma family tumor,ESFT)分类下的小圆细胞肉瘤(SRCS)进行鉴别诊断是病理医师面临的重要挑战。近期的研究发现,某些尤因样肉瘤表现为典型的ESFT形态,但缺乏EWSR1-ETS基因融合。作者在1例(X;19)(Q13;q13.3)易位的尤因样肉瘤病例中发现了一种新的基因融合CIC-FOXO4。患者63岁,男性,无明显临床症状,肿物位于右后颈部肌间,肿瘤直径30 mm,边界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法在尤因肉瘤家族肿瘤( Ewing family tumor, EFT)石蜡包埋组织中检测EWSR1基因易位的可行性及其在临床病理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4例EFT疑难病例,观察临床病理学特点,并采用EWSR1双色分离型探针检测EWSR1基因是否断裂。另以15例其他类型的软组织肿瘤作阴性对照。结果4例EFT 疑难病例的EWSR1基因均出现易位,对临床特点、病理学形态或免疫表型不典型的EFT 病例具有辅助诊断价值。结论 FISH 检测EWSR1基因易位可作为EFT 诊断的重要辅助依据,诊断时仍需结合病理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BCOR重排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免疫组色EnVision法检测BCOR、SATB2、Cyclin D1、Fli-1、CD99、CK、desmin、NKX2.2等表达。应用FISH法检测BCOR基因易位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平均年龄5岁,均为无痛性肿块,镜下肿瘤细胞为圆形、卵圆形及短梭形,呈片状、束状、漩涡状排列,细胞大小均匀,间质见丰富的树枝状毛细血管网,核仁不明显,核分裂象3~18个/10 HPF。免疫表型:肿瘤细胞BCOR、SATB2、Cyclin D1、Fli-1、CD99均呈弥漫阳性,CK、desmin、NKX2.2、CD45、WT1、S-100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约为60%。FISH检测BCOR分离探针阳性,EWSR1和CIC分离探针阴性。结论联合免疫组化检测BCOR、SATB2、Cyclin D1的表达,对BCOR重排肉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确诊需行BCOR基因重排检测。  相似文献   

11.
FLI-1在小圆细胞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FLI-1和CD99在小圆细胞肿瘤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二者在小圆细胞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6例小圆细胞肿瘤进行FLI-1和CD99免疫组化标记,并结合临床与病理组织学进行对比研究。结果FLI-1在Ewing肉瘤/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EWS/PNET)中阳性表达率为90.5%(19/21),在分化差的滑膜肉瘤、横纹肌肉瘤分别为14.3%(1/7)、22.2%(2/9),而在嗅神经母细胞瘤和间叶软骨肉瘤均无表达。CD99在EWS/PNET中阳性表达率为95.2%(20/21),在分化差的滑膜肉瘤、横纹肌肉瘤、嗅神经母细胞瘤和间叶软骨肉瘤分别为71.4%(5/7)、66.7%(6/9)、75.0%(3/4)和60%(3/5)。FLI-1标记在EWS/PNET的敏感性为90.5%,特异性为88%;而CD99在EWS/PNET的敏感性为95.0%,特异性为32%。FLI-1在EWS/PNET中的特异性明显高于CD99(P〈0.05)。结论FLI-1在EWS/PNET诊断中的价值优于CD99,并且可用于小圆细胞肿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中华病理学杂志》2022,(6):545-547
目的探讨具有TFCP2基因重排横纹肌肉瘤(rhabdomyosarcomas, RM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2例具有TFCP2基因重排RMS的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检测资料, 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例1女, 31岁, 肿物位于左上牙龈;例2女, 49岁, 肿物位于右上颌后牙区。镜下形态:例1由条束状、旋涡状的短/胖梭形细胞构成;例2肿瘤与骨组织混杂生长, 长梭形细胞为主伴有少量上皮样细胞。免疫表型, 例1肿瘤细胞部分表达结蛋白及广谱细胞角蛋白, 例2肿瘤细胞弥漫表达结蛋白;2例均MyoD1弥漫阳性, Myogenin阴性,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Ventana-D5F3部分阳性。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到TFCP2基因易位。二代测序检测到EWSR1-TFCP2融合基因。例1术后5个月左颈淋巴结转移, 例2术后32个月前腭部肿瘤复发。结论具有TFCP2基因重排RMS是RMS的一组特殊亚群, 好发于骨, 特别是青年患者颅面骨, 表现为上皮样细胞和/或梭形细胞形态, 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3.
本例报道1例老年男性唇部外生性肿物, 镜下间质见梭形或多角形肿瘤细胞浸润, 中度异型性, 胞质嗜酸性, 部分胞质内可见色素, 核分裂象4个/10 HPF, 局灶伴有黑色素沉着, 免疫组织化学S-100蛋白弥漫阳性, 其他标志物均失表达。由于荧光原位杂交检测EWSR1基因有分离现象, 组织学最初诊断为透明细胞肉瘤。后续进一步做二代测序证实EWSR1基因未与其他基因发生融合变异, 只检出EWSR1基因内部倒位;黑色素瘤六色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到RREB1基因扩增、CCND1基因扩增和MYC基因扩增, 最终确定诊断为黑色素瘤。EWSR1基因变异类型复杂多样, 因此需要充分结合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以及分子检测以便鉴别透明细胞肉瘤及黑色素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伴有MYC、bcl-2和bcl-6基因重排的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HGBL)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方法 应用双色分离探针MYC、bcl-2和bcl-6对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血液病医院收集的158例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石蜡组织切片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58例B细胞淋巴瘤中MYC、bcl-2和bcl-6基因重排的HGBL为3例,1例合并CCND1/IgH阳性.3例均为中老年男性,多部位受累,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升高,Ann Arbor分期均为Ⅳ期;2例行高强度化疗,未缓解,生存期分别为9个月和11个月;1例未治疗,正在随访中.3例具有不同形态谱系,初诊分别为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和套细胞淋巴瘤.免疫表型检测示2例为生发中心B细胞型,1例为非生发中心B细胞型,Ki-67染色示3例均具有较高的增殖指数(60%~90%).结论 伴有MYC、bcl-2和bcl-6基因重排的HGBL侵袭性强,以多器官受累为主,分期晚,疗效差.需要结合病理组织学和FISH检测确诊,并需要与多种淋巴瘤鉴别.其生存期短,需要早期诊断与强化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运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与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尤文肉瘤/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ES/PNET)石蜡包埋组织特异性染色体易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ES/PNET 10例,分离石蜡包埋组织中的肿瘤细胞,利用Vysis公司的EWSR1双色易位分离探针,间期核FISH检测EWS基因的易位.运用RT-PCR检测t(11;22)(q24;q12)和t(21;22)(q22;q12)形成的融合转录子EWS-FLI1和EWS-ERG.结果10例ES/PNET中FISH观察9例有EWS基因的易位.RT-PCR 8例检测出EWS-FLI1的表达,没有检测出EWS-ERG的表达.结论利用FISH与RT-PCR检测ES/PNET石蜡包埋组织特异性染色体易位可作为可靠的分子诊断指标;两者相比,FISH敏感性和稳定性要优于RT-PCR.  相似文献   

16.
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对原病理诊断意见分岐的79例恶性小圆细胞肿瘤(MSRCT)进行免疫组化鉴别诊断研究。结果除1例仍不能分类外,其余78例(占99%)得到明确诊断。其中有恶性淋巴瘤、未分化癌、胚胎性横纹肌肉瘤、无色素性恶、神经母细胞瘤、精原细胞瘤、骨原细胞瘤、骨外尤文瘤及未分化肉瘤。结果表明,采用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标记是对不同组织起源而形态相近MSRCT鉴别诊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STAT6阳性去分化脂肪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2例STAT6阳性的去分化脂肪肉瘤, 应用光学显微镜、免疫组织化学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MDM2基因扩增情况。结果例1女, 47岁, 肿瘤大小 9 cm×7 cm×5 cm, 切面灰黄质韧。例2男, 79岁, 肿瘤大小22 cm×10 cm×4 cm, 切开呈囊实性, 实性区切面灰白间黄间绿, 质韧。2例均位于腹膜后, 镜下瘤细胞均以纤维母细胞样细胞为主, 密度低至中度, 核异型性轻至中度, 间质可见胶原化, 血管轻度不规则, 部分血管壁玻璃样变, 伴较多慢性炎性细胞浸润。例1肿瘤均为去分化成分, 例2肿瘤周边可见高分化脂肪肉瘤区域。免疫表型:2例均表现为STAT6阳性(细胞核弥漫阳性), MDM2、CDK4阳性。FISH检测:2例MDM2基因均呈扩增状态。结论去分化脂肪肉瘤组织形态多样, 少见情况下, 其去分化成分形态学可与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极为相似, 当STAT6弥漫阳性表达时, 极易误诊为孤立性纤维性肿瘤。FISH检测MDM2基因是否扩增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中线恶性网织细胞增生症细胞来源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结合光镜和临床病理资料,对32例高度可疑中线恶性网织细胞增生症(MMR)重点进行免疫表型及基因重排检测的回顾性研究,结果表明:病变内异形淋巴样细胞(ALC)UCHL-1表达阳性者24例(75%),L26表达者l例。刮片组织PCR法基因重排检测:TCRβ基因重排检测阳性者17例,其中UCHL-l阳性表达者12例,阴性者5例,IgH基因重排检测只1例有L26表达者为阳性,其余均为阴性。本结果从基因水平证明MMR本质上大多数为结外T细胞性淋巴瘤,但也可来源于B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和基因重排检测有互补性。MMR由于其细胞成分复杂和病理形态多样,应注意与炎性肉芽组织和未分化癌鉴别。在文内还讨论了常规石蜡切片的刮取组织进行基因重排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报道1例伴有EWSR1断裂的上颌骨非透明细胞性牙源性癌。患者男,43岁。肿瘤组织学及形态学改变均具有硬化性牙源性癌的特征,但与目前所报道的硬化性牙源性癌的EWSR1基因重排结果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0.
Ewing样肉瘤是好发于儿童与年轻人的恶性肿瘤,临床少见。Ewing样肉瘤与Ewing肉瘤具有相似的形态改变、免疫表型及临床表现。因此对于鉴别诊断形态不典型的Ewing肉瘤、不具有经典遗传学改变的小圆细胞肿瘤较为困难。目前,Ewing样肉瘤有CIC重排肉瘤和BCOR重排肉瘤两种亚型。现回顾性分析Ewing样肉瘤的分子病理特点并进行综述,以提高对Ewing样肉瘤的认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