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湿疹中医不同证型脉象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湿疹病人160例,根据中医辨证分为脾虚湿蕴型80例,血虚风燥型80例.由脉象采集仪自动完成脉象时域信号的采集,根据脉搏波波形图,进行时域参数提取和分析.结果:h3/h1血虚风燥型为(0.176±0.313),脾虚湿蕴型为(0.283±0.358);h5/h1血虚风燥型为(0.014±0.031),脾虚湿蕴型为(0.023±0.041);w/t血虚风燥型为(1.646±0.512),脾虚湿蕴型为(1.501±0.572).2组h3/h1、h5/h1、w/t之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不同证型间脉图参数存在差异,为慢性湿疹的辨证分型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湿煎剂治疗血虚风燥型湿疹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80例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曲安尿素乳膏联合依巴斯汀片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药慢湿煎剂联合依巴斯汀片及曲安尿素乳膏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皮肤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和湿疹指数(EASI)评分。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8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EASI、VAS和DLQI各项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中药慢湿煎剂联合抗组胺药物治疗血虚风燥型湿疹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3.
<正>慢性湿疹(Chronic Eczema)是一种临床常见、多发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病因复杂,与变态反应有关[1],为难治性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剧烈瘙痒,局部皮损多为干燥、增粗、肥厚及苔癣样变。近年来内服药甚少,且疗效差。笔者近年参考《赤水玄珠》之滋燥养荣汤,对其化裁,用于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滕汝枫  梁凤霞 《河南中医》2020,40(5):729-732
梁凤霞教授将湿疹辨证分型为:血虚风燥证、阴虚湿热证、脾虚湿蕴证、湿热蕴肤证。梁教授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临证时强调,4个证型可单独为病亦可夹杂为病,若患病迁延日久,可见瘀象,以舌质暗淡,舌下脉络迂曲青紫怒张,或肌肤甲错等为主要症状。梁教授在清热利湿,润燥熄风的治疗总则下注重标本同治,内调脏腑,强调针灸临床诊治湿疹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八纲辨证、脏腑辨证与经络辨证并举;标本兼顾,急治其标,缓治其本;调心神与调他脏同施,善用背俞穴;多种针灸方法并施。  相似文献   

5.
陈殷  葛建彬 《河南中医》2016,(4):660-66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血虚风燥型手足部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血虚风燥型手足部湿疹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予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外敷,观察组采用氟芬那酸酯乳膏外敷联合中药除疹汤口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88.3%,对照组有效率为70.0%,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后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血虚风燥型手足部湿疹临床疗效确切,可显著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6.
王晓丽 《光明中医》2014,(7):1408-1409
目的:观察补血消风方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设计方法,按照治疗组和对照组为1∶1的比例把120例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组,其中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基础治疗:两组均给予氯雷他定10mg,1次/日,治疗组给予同时给予补血消风方治疗,对照组给予复方地塞米松乳膏治疗。疗程为30天,观察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的评分法和视觉模拟尺度评分法进行评分判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愈显率60%,对照组愈显率43.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补血消风方治疗慢性湿疹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润肤止痒洗剂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湿疹证属血虚风燥型患者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予以润肤止痒洗剂外用,对照组予糠酸莫米松洗剂外用,持续4周,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湿疹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EASI)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EASI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但两组治疗后EASI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未见不良反应,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8%,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复发率(25.0%)低于对照组(5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润肤止痒洗剂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疗效显著,复发率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9.
汪秀梅  武亦阁  贺乙  范丽娜  周光 《中国针灸》2022,(7):779-784+810
目的:观察针灸对湿热蕴肤型湿疹模型豚鼠皮肤角质层含水量、血清炎性因子及皮肤、肺、直肠组织水通道蛋白3(AQP3)表达的影响,探究针灸调控皮肤屏障功能的可能机制。方法:将24只雄性白化豚鼠随机分为空白组(6只)和造模组(18只),造模组采用2,4-二硝基氯苯(DNCB)诱导湿热蕴肤型湿疹模型,造模成功后的豚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针灸组,每组6只。西药组予氯雷他定片(0.8 mg/kg)灌胃,每日1次,连续7 d;针灸组针刺“肺俞”“脾俞”“曲池”“足三里”“血海”,留针15 min,同时于“肺俞”“足三里”施雀啄灸,每穴10 min,每日1次,连续7 d。分别于干预前后评定各组豚鼠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ASI)评分,应用皮肤测试仪检测皮肤角质层含水量(WCSC)及经皮肤水分流失量(TEWL);干预结束后,采用HE染色法观察各组豚鼠皮肤组织形态学变化,ELISA法测定各组豚鼠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白介素(IL)-4、IL-17含量,Western blot法测定各组豚鼠皮肤、肺、直肠组织AQP3蛋白表达。结果:干预前,与空白组比较,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血虚风燥汤联合西药治疗血虚风燥型湿疹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90例门诊患者按抛硬币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曲安奈德益康唑,2次/d,均匀涂抹于皮损处;西替利嗪,10mg/次,1次/d。治疗组45例血虚风燥汤(当归12g,刺蒺藜、白芍各15g,牡丹皮10g,何首乌、蛇床子各15g,全蝎3g,生地黄20g,白鲜皮15g,甘草6g),1剂/d,水煎400m L,早晚口服,200m L/次。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5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皮损面积、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22例,有效17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痊愈18例,有效13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68.8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虚风燥汤联合西药治疗血虚风燥型湿疹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2008年3月至2009年12月,我们使用养血润燥、祛风清热的黄芩油膏治疗血虚风燥型湿疹79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治疗组患者79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湿疹2号方治疗亚急性期湿热蕴肤证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湿疹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防风通圣颗粒联合复方倍氯米松樟脑乳膏治疗,观察组采用湿疹2号方联合复方倍氯米松樟脑乳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瘙痒消退时间及治疗前后瘙痒程度评分、临床症状评分、湿疹面积及严重指数(eczema area and severity index, EASI)评分、实验室指标[血清总IgE、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 EOS)]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4.5%,观察组有效率为94.1%,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瘙痒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皮肤瘙痒程度评分、临床症状评分及EASI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EOS、IgE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疹2号方治疗亚急性湿热蕴肤型湿疹,可改善患者的临床...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基于免疫功能、炎症反应分析清热去湿汤治疗湿热蕴肤型急性湿疹的疗效。方法 2021年1月-2022年2月在秦皇岛市中医医院治疗的180例急性湿疹患者,中医辨证为湿热蕴肤型,分别随机纳入治疗组1、治疗组2及对照组。治疗组1接受清热去湿汤治疗,治疗组2接受卤米松乳膏涂抹于皮损部位治疗,对照组采用酒精涂抹于皮损部位治疗,3组均治疗10 d。比较治疗10 d后3组疗效,治疗前、治疗10 d后症状积分、免疫功能、炎症反应,治疗期间安全性。结果 治疗10 d后,治疗组1总有效率(93.33%)高于治疗组2(80.00%)、对照组(63.33%),治疗组2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3组面积、色泽、丘疹、瘙痒、湿疹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评分(EASI),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4(IL-4)均下降,治疗组1、2及对照组呈降低趋势(P <0.05);3组全血CD4+、CD4+/CD8+,血清干扰素γ(IFN-γ)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组1、2及对照组呈升高趋势(P <0.05)。治疗期间,3组不...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观察针刺结合艾灸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6例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1例运用针刺和艾灸治疗,对照组35例口服依巴斯汀片,7 d为1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37%,对照组为45.71 %,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针刺结合艾灸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优于对照组依巴斯汀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湿疹是一种缠绵难愈,反复发作的常见过敏性皮肤病。个人体质差异、及环境变化使越来越多的人深受困扰,给日常生活增添诸多不便。近年来,祖国医学在湿疹,尤其是慢性湿疹的治疗上有着较为醒目的表现。笔者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及结合跟师临床经验总结发现从肺脾论治湿疹有较好疗效。主要论述湿疹的病因病机、湿疹发病规律与肺脾脏腑功能之间的关系、祖国医学传统的辨证分型、并附临床案例及分析2例。因湿疹有易反复发作的特性,为减少病情反复发作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并减轻湿疹对患者心理健康的损害,经查阅文献资料、梳理了湿疹日常护理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婴幼儿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月—2014年6月本院儿科门诊共收治120例湿疹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根据患儿的中医辨证分型采用内服中药配方颗粒和外用中药组方湿敷进行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西医药物治疗,两组患儿连续治疗4周,每周进行一次复诊,观察记录两组患儿的皮肤瘙痒程度、皮损程度,对治疗前后的症状进行积分,并记录分析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状况。结果:两组患儿的症状积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愈率(70.0%)和有效率(93.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愈率(41.7%)和有效率(81.7%)(P0.05);治疗组复发率为7.1%,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复发率36.0%和不良反应发生率16.7%(P0.05)。结论: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婴幼儿湿疹疗效显著,用药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健脾靓肤汤治疗脾虚湿蕴型粉刺4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粉刺,西医称寻常痤疮,多发于颜面,也可见于胸背部.本病好发于青年男女,是青春期常见的皮肤病.笔者于1997年5月至1999年5月采用自拟“健脾靓肤汤”治疗脾虚湿蕴型粉刺40例,收到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粉刺,西医称寻常痤疮,多发于颜面,也可见于胸背部.本病好发于青年男女,是青春期常见的皮肤病.笔者于1997年5月至1999年5月采用自拟“健脾靓肤汤”治疗脾虚湿蕴型粉刺40例,收到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润肤汤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服用润肤汤,对照组40例口服依巴斯汀片,7天为1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8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润肤汤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优于对照组依巴斯汀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