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分析高龄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波动特点和危险因素,为安全控制血糖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9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住院的≥75岁患者,安装连续血糖监测的T2DM患者共310例。收集患者人口学资料、实验室检查和降糖方案。分析患者血糖波动特点、发生低血糖时间分布规律,根据平均血糖波动(MAGF)进行分组,进一步通过回归分析,找出MAGF与低血糖的相关因素。结果 (1) 310例患者中,男性139例,女性171例,平均年龄(80.4±4.1)岁。(2)凌晨3点为全天血糖最低点,76例(24.5%)共发生低血糖145例次,平均0.23次/例/d,在0~3点发生低血糖最多(35.9%)。(3)高MAGF组男性比例、糖化白蛋白、餐后2 h血糖、强化胰岛素比例高于低MAGF组[(51.0%vs 39.2%、(26.5±7.7)%vs (23.8±7.9)%、(11.6±4.0) mmol/L vs (10.3±3.3) mmol/L、26.1%vs 11.8%,P均<0.05)];C肽和糖苷酶抑制剂(AGI)比例低于低MAGF组[1.5 (0.7~2.5) ng/mL vs 2.0(1.0~2.9) ng/mL、43.3%vs 62.1%,P均<0.05]。(4)回归分析显示,餐后2 h血糖与MAGF呈正相关,女性、AGI应用与MAGF呈负相关;入院时糖化白蛋白越高,越容易发生低血糖(P均<0.05)。结论高龄住院T2DM患者低血糖发生多,血糖波动大。建议在无禁忌下增加AGI的应用,对于男性及糖化白蛋白高的患者需进一步加强血糖监测。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黎明现象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3.
Ⅱ型糖尿病患者的黎明现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10例NIDDM进行了黎明现象测试,受试者于午夜至6:00~6:30a.m.保持睡眠状态,0:30~8:00a.m.每30分钟采血一次,作FBG、血浆INS、GH(自0a.m.开始采血)、F、E、NE及血清TT_3测定。结果示FBG于4:00a.m.后开始上升,于7:00a.m.达最高值;INS于0~5:00a.m.逐渐下降,且与增高的血糖浓度无相关。0a.m.时的GH高峰值与增高的血糖浓度成正相关。F(3:00a.m.后)、NE、E(4:00a.m.后)分泌浓度均呈有意义的增高,但与增高的血糖浓度均无相关。  相似文献   

4.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理学特点,决定了他们在选择治疗药物时有其自身的特点。二甲双胍是首选的一线降糖药物;二代磺脲类药物较一代药物更为安全,在老年人中应用广泛;α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和非磺脲类促泌剂有利于降低餐后血糖;老年人应用胰岛素应注意避免低血糖事件。新的降糖药物肠促胰素样物质更为安全,能减少低血糖等不良反应。老年患者的治疗应循序渐进,治疗目标需适度放宽。  相似文献   


5.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黎明现象的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对10例NIDDM患者的黎明现象进行了观察。受试者在常规饮食和口服降糖药的情况下,于0:00~8:00时每小时抽血一次,测定BG、F、GH、GG和INS,并于0:00、3:00、5:00、8:00时分别采血测定ACTH。如按凌晨BG上升至少大于1mmol/L作为黎明现象的判定标准,则本组出现这种现象的频率为6/10。本观察结果提示,在常规治疗的NIDDM患者中,黎明现象也常见到。胰岛素作用缺乏和对抗激素F升高,可能在黎明现象的发生机理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6.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9月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36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资料分析,按照是否发生严重低血糖将其分为非低血糖组(102例)和低血糖组(34例),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危险因素。结果低血糖组和非低血糖组住院时间、体重指数及病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组二甲双胍使用比例明显低于非低血糖组(P<0.05),心脑血管疾病药物联用比例、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与胰岛素的联合使用比例明显高于非低血糖组(P<0.05);低血糖组低血钾症发生率和肾功能相关指标明显高于非低血糖组(P<0.05),低血糖组中性粒细胞和白细胞明显高于非低血糖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表明病程>10年、果糖胺<2.5mmol/L、使用胰岛素及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联用、肾功能受损、白细胞升高均与严重低血糖相关。结论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行降糖治疗时应认真评估上述各危险因素,以避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严重低血糖。  相似文献   

7.
赛庚啶对糖尿病黎明现象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作者观察了40例糖尿病患者1a.m.及7a.m.血糖、生长激素及皮质醇的变化,对18例患者采用赛庚啶治疗,探讨了赛庚啶对糖尿病患者黎明现象的作用。结果表明:糖尿病患者7a.m.血糖、生长激素及皮质醇高于1a.m.。赛庚啶可使7a.m.血糖、生长激素及皮质醇降低。提示糖尿病清晨血糖升高与生长激素、皮质醇水平升高有关,服用赛庚啶可防治糖尿病黎明现象。  相似文献   

8.
动态血糖监测在老年2型糖尿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血糖,尤其是无症状低血糖是糖尿病治疗中常见的难题,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占有一定比例。临床上常规测定3餐前、3餐后及睡前,瞬时的血糖值,这种传统点血糖的测定,并不能准确全面反应机体血糖的具体变化状态,特别是对于老年患者,其对低血糖的反应性和敏感性下降,绝大多数为无症状低血糖,易被忽视,危险性大。我们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对15例,临床认为控制良好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连续动态血糖监测(CGMS),以了解其具体的血糖波动状况。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我国糖尿病患者的日益增多,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也在逐渐增多。多项大型研究证实〔1,2〕,良好的血糖水平是延缓糖尿病病情进展及减少并发症的基础,同时平稳降糖、安全达标也成为业界的共识。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作为一项新型血糖监测技术,应用于临床已十余年,在临床实践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以下就CGMS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严重低血糖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306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严重低血糖组78例及对照组228例,对2组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比较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低血糖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2型糖尿病病程更长(P=0.03),心脑血管病相关药物联用率较高(P=0.04),二甲双胍使用率偏低(P =0.002),而胰岛素使用率及口服降糖药(OAD)与胰岛素联用率较高(P=0.005和0.034);生化指标方面该组患者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偏高(P=0.021和0.007),血红蛋白偏低(P<0.001),肾功能相关指标均较高(P值均<0.05),低钾血症的发生率高(P =0.00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10年,胰岛素使用及与OAD联用,果糖胺水平≤2.5 mmol/L,血白细胞升高及肾功能受损可能与严重低血糖发生相关.结论:病程>10年,胰岛素使用及与OAD联用,果糖胺水平≤2.5 mmol/L及肾功能受损可能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严重低血糖的危险因素,且血白细胞升高与严重低血糖明显相关.在对此类患者进行降糖治疗时应对以上危险因素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并发肺结核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老年T2DM并发肺结核患者107例作为观察组,单纯老年T2DM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对可能影响老年T2DM并发肺结核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采取单因素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在糖尿病病程、体重指数、Hb A1c、血糖控制情况、饮食控制情况、糖尿病并发症、吸烟、结核接触史、结核病家族史、体育锻炼各因素上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糖控制情况、饮食控制情况、结核接触史、体育锻炼以及吸烟进入回归模型(P<0.05)。结论对于老年T2DM患者,应严格控制患者血糖、饮食,戒烟、加强日常体育锻炼,以预防患者并发肺结核。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降糖药物临床使用的合理性.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期间的640例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所有患者的降糖药物使用情况、用药频度、用药合理性、安全性.结果 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的常用降糖药物,根据用药频度,分别为阿卡波糖、二甲双胍、瑞格列奈、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低血糖发生的现状及认知情况,并分析低血糖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于琼海市中医院住院治疗的197例老年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发生低血糖患者(低血糖组,n=82)与未发生低血糖患者(非低血糖组,n=115)的临床资料及低血糖发生情况。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体质量指数(BMI)、低血糖认知评分、血肌酐(SCr)及血清尿素氮(BUN)预测老年T2DM患者低血糖发生的价值。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T2DM患者低血糖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197例患者中,82例住院治疗期间发生低血糖。与非低血糖组患者比较,低血糖组患者BMI、低血糖认知评分较低,而BUN、SCr水平较高;病程≥10年、空腹运动及自行使用降血糖保健药物占比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BMI、低血糖认知评分、SCr及BUN对老年T2DM患者低血糖发生有较好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8、0.689、0.966和0.909。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BMI≤18.930kg/m2(95%CI 1.134~9.109)、病程≥10年(95%CI 1.270~10.047)、空腹运动(95%CI 1.039~2.068)、自行使用降血糖保健药物(95%CI 1.106~1.450)、低血糖认知评分≤68分(95%CI 1.380~2.852)、SCr≥99.930μmol/L(95%CI 1.370~8.713)及BUN≥7.035mmol/L(95%CI 1.505~4.130)为老年T2DM患者低血糖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T2DM患者具有较高的低血糖发生率,且低血糖相关认知不足,低血糖的发生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并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与血糖波动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老年糖尿病患者共284名,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PPG)、HbAlc水平,进一步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评估血糖波动情况。按照HbAlc水平分为两组(HbAlc≤7%组和HbAlc〈7%组),比较两组间血糖控制水平及血糖波动情况。结果本研究中老年糖尿病患者FPG达标率为67.6%,PPG为34.9%,HbAlc为42.9%,血糖波动正常范围内的患者占28.6%,血糖波动大的患者占71.4%。两组间比较,FPG、PPG、MB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间代表血糖波动的各参数平均血糖标准差(SDBG)、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日间血糖波动幅度(MOD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MAGE及MODD均与HbAlc水平无关(P〉0.05)。结论大多数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未达标,且约70%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大。HbAlc与血糖波动无关,HbAlc和血糖波动是评价血糖控制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15.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的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老年 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的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14 5例老年 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大血管病变 (MA)组 92例 ,其中缺血性心脏病 (IHD)患者 4 6例、脑血管病变 (CVD)患者 2 9例、周围血管病变 (PVD)患者 6 0例 ;非大血管病变 (非MA)组 5 3例 .对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比较及回归分析。 结果  (1)与非MA组相比MA组的年龄 (70 6± 5 8、6 7 6± 5 5 )、高血压患病比率 (73 9%、5 6 6 % )、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 (UAER)异常比 (4 1 3%、2 0 8% )明显增高 (P<0 0 1或 <0 0 5 ) ;MA组中的 3个亚组与非MA组的比较也有相似的趋势。 (2 )回归分析显示 ,年龄、高血压是老年 2型糖尿病患者总的大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同时也是IHD的独立危险因素 ;另外 ,年龄、UAER增高、高甘油三酯血症与PVD独立相关 ,年龄、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是CVD的独立危险因素 (P <0 0 5或 <0 0 1)。 结论 对于老年 2型糖尿病患者 ,年龄、高血压是大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子 ,积极控制血压可能对减少其临床大血管事件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动态血糖监测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与管理。方法收集该院2010年8月—2013年8月期间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46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该组46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监测,监测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适,未对患者的日常活动造成影响,未出现感染、过敏等不良反应发生;监测结果显示,有233例患者发生低血糖,共计315例次,发生时间最长持续5 h,发作时间主要为晚上10点至第二天凌晨6点。结论动态血糖监测能较好的监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变化情况,在应用过程中需加强管理,以提高患者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7.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已成为糖尿病(DM)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因素。我们对广西地区551例老年T2DM患者进行调查,并分析了老年T2DM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发病特点,探讨其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我国已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2020年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占总人口18.7%(约2.604亿)[1]。2017年一项研究显示,我国老年人(≥60岁)糖尿病患病率约为30%,其中95%以上为T2DM[2]。糖尿病相关的缺血性心脏病、脑卒中、慢性肾病、肿瘤、痴呆等疾病的死亡风险在老年病人中更高,控制血糖有助于减少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9.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采用餐前顿服降糖药的方法来减少患者服药次数,同样能良好控制空腹和餐后血糖。现将研究的方法及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