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工作时间(工作日夜间6 pm~8 am、周末和国家法定节假日)出生的与正常工作时间出生的超早产儿复苏过程和早期结局有无差异。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出生并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超早产儿病例。根据出生时间的不同分为工作时间出生组(n=77)和非工作时间出生组(n=98),比较两组的复苏过程和早期结局的差异。结果非工作时间出生组分娩前足量应用地塞米松的比例低于工作时间出生组(P < 0.05),生后1 min Apgar评分 < 7分、正压通气、气管插管比例高于工作时间出生组(P < 0.05),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宫内感染性肺炎发生率高于工作时间出生组(P < 0.05)。结论非工作时间出生的超早产儿生后1 min Apgar评分较低,复苏时需要正压通气、气管插管比例高于工作时间出生的早产儿,且易发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宫内感染性肺炎。需要为超早产儿生后复苏做好充分的人力和物品的准备,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应制定超早产儿出生前-出生时-出生后各时段详尽的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2.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2,24(9):988
目的调查并分析江苏省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抗生素使用现状,为促进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抗生素管理质量及改进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江苏省15家医院收治的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的一般情况及抗生素使用情况的相关资料,并设计减少抗生素使用措施的10项调查问卷表,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干预措施的实施情况。结果共纳入1 920例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其中1 846例(96.15%)使用抗生素,抗生素使用率(antibiotic use rate,AUR)中位数为50/100住院日。15家医院AUR为24~100/100住院日。采用Poisson回归,调整胎龄、出生体重、新生儿危重评分混杂因素后,各医院间调整后抗生素使用率(adjusted antibiotic use rate,aAU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调查结果显示,10项减少抗生素使用的措施中,8项措施开展的医院不足一半;干预措施实施项目数与aAUR呈负相关(rs =-0.564,P=0.029)。结论江苏省15家医院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AUR高,且医院之间差异大;实施减少抗生素使用措施少的医院AUR高,促进NICU抗生素使用管理的质量改进,有望减少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的AUR。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生儿出院准备度与发生不良健康事件的关系。方法选取甘肃省3个不同级别医院出生的新生儿及父母为研究对象,调查新生儿父母的出院准备度,将出院准备度分为低、中、高水平3组;随访新生儿出院后1个月内不良健康事件的发生情况,分析新生儿出院准备度与不良健康事件的关系。结果发生不良健康事件的新生儿出院准备度低于未发生不良健康事件的新生儿(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院准备度中水平组和高水平组的新生儿不良健康事件发生率较低水平组分别减少了34.8%和78.7%(P<0.05)。新生儿再入院率为8.1%(35/430),因病再入院的新生儿出院准备度低于未因病再入院的新生儿(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院准备度中水平组和高水平组的新生儿再入院率较低水平组分别减少了67.4%和84.2%(P<0.05)。结论出院准备度会影响新生儿出院后1个月内不良健康事件的发生率和再入院率。医护人员应开展有效的干预措施来提高新生儿出院准备度,以降低不良健康事件的发生率和再入院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极/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早发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21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94例极/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NEC病例的临床资料。按照NEC发病时间不同分为早发型(<14日龄发病,n=62)及晚发型两组(≥14日龄发病,n=132),比较两组围生期情况、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临床结局等。选择与这些NEC早产儿同期住院的,且胎龄和出生体重与之相近的非NEC患儿62例为对照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早发型NEC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早发型组1 min Apgar评分≤3分、Ⅲ期NEC、手术干预治疗和脑室内出血≥3级的患儿比例高于晚发型组(P<0.05)。早发型组呼吸暂停、发热或体温不升的患儿比例高于晚发型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喂养不耐受、血培养阳性的早发型败血症、重度贫血和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动脉导管未闭是极/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早发型NE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极/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早发型NEC病情较晚发型NEC更严重;患有喂养不耐受、血培养阳性的早发型败血症、重度贫血或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动脉导管未闭患儿发生早发型NEC的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制中国11市汉族(胎龄26~41周)和壮族(胎龄28~41周)单胎儿出生体重曲线及14个民族足月单胎儿出生体重均值。方法对中国11市11家妇幼保健院2017年1月—2020年12月分娩的活产单胎儿,按母亲民族分类,计算各民族足月儿出生体重均值,并采用Lambda-Mu-Sigma(LMS)方法对其中样本量大的汉族和壮族绘制不同胎龄单胎儿出生体重百分位曲线。结果共纳入105 365例单胎活产新生儿,其中汉族纳入数量最多(84 851例,胎龄26~41周),其次为壮族(12 803例,胎龄28~41周);其他民族纳入的均为足月单胎活产新生儿,各民族样本量均在100例以上。制定了汉族(胎龄26~41周)和壮族(胎龄28~41周)单胎儿出生体重3rd~97th百分位曲线;汉族单胎儿出生体重曲线水平高于壮族。获得了黎族、仫佬族、壮族、瑶族、侗族、苗族、汉族、布依族、蒙古族、土家族、彝族、回族、满族、朝鲜族等14个民族足月单胎儿出生体重均值和标准差(均值为3 199~3 499 g);出生体重水平从低到高排位依次为:黎族、仫佬族、壮族、瑶族、侗族、苗族、汉族、布依族、蒙古族、土家族、彝族、回族、满族、朝鲜族。结论制定了中国11市汉族(胎龄26~41周)和壮族(胎龄28~41周)单胎儿出生体重3rd~97th百分位曲线及中国11市14个民族足月儿出生体重均值,可为这些民族新生儿宫内生长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析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入院后不同时间的血清显著性差异代谢物主要涉及的代谢通路,以探索该病在不同阶段的代谢机制。方法选择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1日在湖南省人民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为败血症组(n=20),采集入院第1天、第4天、第7天的静脉血标本;选择同期健康新生儿为健康对照组(n=10)。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技术对血清标本进行代谢组学分析,探讨不同时间败血症患儿代谢组学变化。结果败血症组入院第1天时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血清差异代谢物主要涉及萜类骨架的生物合成;败血症组入院第4天时与入院第1天时相比,血清差异代谢物主要涉及丙酮酸代谢;败血症组入院第7天时与入院第4天时相比,血清差异代谢物主要涉及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败血症组入院第7天时与入院第1天时相比,血清差异代谢物主要涉及抗坏血酸代谢。结论不同阶段新生儿败血症患儿血清代谢物的代谢机制不同,主要与萜类骨架生物合成、丙酮酸代谢、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抗坏血酸代谢途径相关。 引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极低出生体重儿败血症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 < 1 500 g)的临床资料,分析败血症发生率、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结果共369例患儿纳入研究,其中败血症138例,包括早发型败血症(early-onset sepsis,EOS)84例、晚发型败血症(late-onset sepsis,LOS)54例。EOS患儿病原菌以粪肠球菌(24%)、链球菌类(21%)为主,LOS患儿病原菌以葡萄球菌类(41%)、肠杆菌类(29%)为主。EOS及LOS的发生率均随着出生胎龄、出生体重的升高而降低(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生体重高是EOS的保护因素(OR=0.996,95%CI:0.993~0.998,P < 0.05),阴道分娩是EOS的危险因素(OR=2.781,95%CI:1.190~6.500,P < 0.05);肠外营养时间长是LOS的危险因素(OR=1.129,95%CI:1.067~1.194,P < 0.05)。结论粪肠球菌是极低出生体重儿EOS最常见的病原菌,而LOS的病原菌以葡萄球菌类最为常见。出生体重高可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EOS发生的风险,而阴道分娩可能增加EOS的发生风险;肠外营养时间长可能增加LOS的发生危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基础值联合子宫体积对不同Tanner分期女童中枢性性早熟(central precocious puberty,CPP)早期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2年9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就诊的8岁前出现乳房发育的女童,根据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发试验结果,将LH峰值≥5.0 IU/L且LH峰值/卵泡刺激素峰值≥0.6纳入阳性组,反之,纳入阴性组。比较两组LH基础值、子宫体积等指标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各指标对CPP早期诊断的价值。结果Tanner B2期、B3期女童阳性组的LH基础值、子宫体积均大于阴性组(P<0.05)。Tanner B2、B3期LH基础值诊断CPP的界值分别为0.325 IU/L、0.505 IU/L,子宫体积的界值分别为1.639 mL、2.158 mL;LH基础值联合子宫体积诊断CPP的曲线下面积均高于单用子宫体积(P<0.001),与LH基础值的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H基础值联合子宫体积用于不同Tanner分期女童CPP的早期诊断有良好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不同部位中心静脉置管在婴幼儿休克中应用的临床特点,探讨在婴幼儿休克中应如何快速选择中心静脉置管部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儿童医院儿童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12例诊断为休克并进行中心静脉置管的婴幼儿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置管分为超声组(70例)及体表定位组(42例),总结分析患儿在超声引导下不同部位置管的应用情况,对各部位置管的一针成功率、总成功率、置管时间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与体表定位组相比,超声组颈内静脉及股静脉置管的一针成功率增高,置管时间缩短,并发症发生率减少(P<0.05)。超声组中,行颈内静脉置管比例最高(51%,36/70),其次为股静脉(33%,23/70),锁骨下静脉最少(16%,11/70)。超声引导下不同置管部位比较,颈内静脉成功置管时间最短[5.5(5.0,6.5)min](P<0.05);不同置管部位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婴幼儿休克状态下,应用超声引导下行颈内静脉置管可作为临床医生优先选择的置管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产儿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中的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与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eonatal Behavioral Neurological Assessment,NBNA)评分的相关性,从影像学角度评价FA在早产儿脑白质发育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选择2016年10月至2020年1月生后24 h内入住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98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NBNA结果分为异常组(<37分,51例)与正常组(≥37分,47例),采集两组早产儿10个感兴趣区的FA值,比较两组间的差异,并分析FA值及脐动脉血气pH值与NBNA结果的相关性。结果异常组内囊后肢FA值、脐动脉血pH值低于正常组(P<0.05)。内囊后肢FA值、脐动脉血pH与NBNA评分呈正相关(分别rs=0.584、0.604,P<0.001);内囊后肢FA值与脐动脉血pH呈正相关(rs=0.426,P<0.05)。结论早产儿内囊后肢的FA值能定量反映脑白质发育情况,其与NBNA评分具有相关性,二者结合能够更准确、更客观评价早产儿脑白质发育情况。 引用格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I)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手术结扎时机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1年5月行经胸PDA手术结扎治疗的VLBWI临床资料。根据结扎时日龄分为早期结扎组(日龄≤21 d)和晚期结扎组(日龄>21 d),比较2组间围术期临床特征、并发症及病死率,并分析早期手术结扎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72例VLBWI,早期结扎组19例(26%),晚期结扎组53例(74%)。2组间出生体重、胎龄、手术时体重、手术时日龄、术前有创机械通气率、术前无创机械通气率、肺出血及低血压发生率、术前72 h PDA内径/体重、术中PDA外径/体重、手术结扎后心脏综合征发生率及术后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肺出血宜早期行PDA手术结扎(P<0.05)。早期结扎组和晚期结扎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VLBWI生后出现肺出血并经心脏超声证实存在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PDA时,可早期行手术结扎治疗,但应警惕手术结扎后心脏综合征的发生。另外,PDA的早期结扎并未增加手术本身、远期并发症及死亡的风险,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全基因组测序在危重症新生儿临床快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8—9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进行核心家系全基因组测序的危重症患儿。结合测序数据和患儿的临床特征,分析患儿基因检测结果、临床转归。结果共检测15例患儿,男9例,女6例。主要入院原因为呼吸异常7例,反应差、喂养困难各2例,发热、低体温、早产、抽搐各1例。全基因组测序平均检测周期为4.5 d。最终,3例患儿获得基因诊断,诊断阳性率为20%(3/15)。其中,2例患儿因病情较重,父母放弃治疗;1例患儿于送检样本当日死亡,基因检测结果可解释病因。结论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可为临床怀疑遗传性疾病的危重症新生儿提供及时有效的诊断,为临床处置危重症病例提供遗传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制胎龄24~42周单胎新生儿出生体重曲线,并探讨其地区差异特征。方法在中国11市(海口、广州、深圳、柳州、桂林、泉州、重庆、成都、长沙、宁波、连云港)选择年分娩量7 000例以上的11家妇幼保健院,纳入其2017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分娩的全部活产单胎新生儿进行出生体重曲线研制。结果纳入了11市合计93 720例胎龄24~42周单胎新生儿进行研究。建立了中国11市合计及各市单胎儿出生体重3rd~97th百分位数参考值,并绘制了出生体重百分位曲线图。深圳市和泉州市单胎儿出生体重曲线水平与中国11市合计单胎儿水平基本相同;海口市、广州市、桂林市、柳州市单胎儿出生体重曲线水平略低于中国11市合计单胎儿水平;重庆市、成都市、长沙市单胎儿出生体重曲线水平略高于中国11市合计单胎儿水平;宁波市和连云港市单胎儿出生体重曲线高于中国11市合计单胎儿水平。中国11市合计单胎儿出生体重曲线与中国协作网2011~2014年单胎儿出生体重曲线非常接近。结论制定了中国11市合计及各市单胎新生儿出生体重3rd~97th百分位数参考值,可作为该区域新生儿宫内生长评价的参考标准。部分地区新生儿宫内生长水平与全国水平有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制胎龄25~40周双胎儿出生体重曲线,并探讨其地区差异特征。方法在中国11市(海口、广州、柳州、桂林、泉州、深圳、重庆、成都、长沙、宁波、连云港)选择年分娩量7 000例以上的11家妇幼保健院,纳入其2017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分娩的全部活产双胎儿进行出生体重曲线研制。结果纳入了上述11市合计17 256例胎龄25~40周双胎儿进行研究,建立了中国11市合计及各市双胎儿出生体重第3~97百分位数参考值,并绘制了出生体重百分位曲线图。柳州市双胎儿出生体重曲线水平低于11市合计双胎儿;宁波市双胎儿出生体重曲线水平高于11市合计双胎儿;连云港市双胎儿出生体重曲线水平明显高于11市合计双胎儿;其他8个城市双胎儿出生体重曲线水平与11市合计双胎儿曲线水平基本一致。结论制定了中国11市合计及各市双胎儿出生体重第3~97百分位数参考值,可作为该区域双胎儿宫内生长评价的参考标准。部分城市双胎儿宫内生长水平与中国11市合计的水平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长期生存者的生活质量,探讨其相关人口学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初诊年龄<18岁,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NHL诊治,至随访时长期生存,目前年龄≥18岁者的临床和人口学特征资料。使用健康调查简表(The Medical Outcomes Study 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和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活质量问卷(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Core 30,QLQ-C30)中文版的症状子量表进行调查。以美国普通成年人口(美国常模)及中国香港普通成年人口(中国香港常模)为对照,将NHL长期生存者SF-36量表各维度得分与之进行比较分析;分析NHL长期生存者SF-36量表各维度得分与其人口学特征的相关性。根据QLQ-C30量表得分对NHL长期生存者目前的症状进行评价。结果随访资料完整的23例NHL患者纳入研究,病理分型包括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0例,伯基特淋巴瘤4例,T细胞淋巴母细胞瘤5例,B细胞淋巴母细胞瘤3例,自然杀伤/T细胞淋巴瘤1例,均接受过含蒽环类和烷化类药物化疗方案的治疗。目前中位年龄为26.2(16.9~55.8)岁,初诊中位年龄为10.4(2.4~17.6)岁,其中,6例已婚已育,2例患有其他慢性疾病。长期生存者的总体健康状况与美国常模相比,生理职能、一般健康状况、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维度评分优于常模(P<0.05);与中国香港常模相比得出的结果类似。初诊年龄与SF-36量表社会功能、生理职能、一般健康状况呈负相关(P<0.05);目前年龄与生理机能呈正相关,与一般健康状况呈负相关(P<0.05);患者的城乡分布与一般健康状况呈负相关(P<0.05)。此外,儿童NHL长期生存者QLQ-C30症状得分较低,症状多集中在轻度,中重度症状较少。结论儿童NHL长期生存者的总体健康状况较好,与一般人群无明显差异;患者的初诊年龄是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人口学因素。 引用格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早产儿校正18~24月龄时的体格生长和神经发育水平。方法利用早产儿出院后随访系统,前瞻性收集2018年4月—2021年12月在暨南大学附属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定期随访的484例早产儿校正18~24月龄的体格生长数据和神经发育评估数据。219例足月儿作为对照。采用儿童神经心理行为检查量表2016版评估神经发育水平。根据胎龄分组(超早产儿组、极早产儿组、中期早产儿组、晚期早产儿组和足月儿组),比较各组体格生长和神经发育水平。结果除中期早产儿组年龄别身长Z值高于足月儿组(P=0.038),其余各早产儿组的体格生长指标与足月儿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早产儿组总发育商(developmental quotient,DQ)均低于足月儿组(均P<0.05);除社会行为能区外,超、极早产儿组其他各能区DQ均低于足月儿组(均P<0.05);胎龄<32周早产儿全面发育迟缓发生率(16.7%)显著高于足月儿组(6.4%)(P=0.012),全面发育迟缓发生率有随着胎龄减小而升高的趋势(P=0.026)。结论早产儿校正18~24月龄时体格生长可完成追赶,但神经发育水平落后于足月儿,应特别重视胎龄<32周早产儿的神经发育监测及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在低于临床常用的电极温度下进行经皮二氧化碳分压(transcutaneous 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ure,TcPCO2)和经皮氧分压(transcutaneous oxygen partial pressure,TcPO2)监测在极低出生体重儿应用中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对45名极低出生体重儿进行TcPCO2和TcPO2监测,每个研究对象同时放置两个经皮监测仪,其中一个电极温度设置并保持临床常用于新生儿监测的42℃(对照组),另一个电极温度依次设置为38℃、39℃、40℃和41℃(试验组),通过配对t检验对各组监测结果进行比较,并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对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监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以及对试验组的监测结果与动脉血气分析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38℃、39℃、40℃和41℃各电极温度下的TcPCO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电极温度(38~41℃)试验组的TcPCO2与对照组TcPCO2(r>0.9,P<0.05)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r>0.8,P<0.05)均呈极强的正相关。在38℃、39℃、40℃和41℃各电极温度下的TcPO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TcPO2(r=0.493~0.574,P<0.05)及动脉血氧分压(r=0.324~0.399)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在所有电极温度下经皮监测均未发生皮肤损伤。结论较低电极温度(38~41℃)可准确监测极低出生体重儿血二氧化碳分压,可以取代临床常用的42℃;对于血氧分压,较低电极温度经皮监测可能有助于了解其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患儿出院31 d内非计划再入院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预防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1 561例NICU出院患儿临床资料,将31 d内发生再次入院的52例患儿作为病例组,采用1∶2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选取同期住院后未发生再入院病例104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 561例患儿中,52例患儿共发生再入院63次,再入院率为3.33%。高胆红素血症和肺炎是再入院的主要原因,分别占29%(18/63)和24%(15/6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龄<28周、出生体重<1 500 g、多胎妊娠、机械通气、住院时间≤7 d是NICU出院患儿再入院的影响因素(分别OR值为5.645、5.750、3.044、3.331、1.718,P<0.05)。结论NICU出院患儿再入院风险较高,医护人员应关注其影响因素,制订针对性干预措施,减少再入院次数,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实施基于循证的标准化喂养方案能否促进极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全胃肠道营养建立及其对早期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胎龄≤32周或出生体重<1 500 g的早产儿31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2020年5月实施早产儿标准化喂养方案前后1年时间将患儿分为对照组(2019年5月1日至2020年4月30日,n=160)和试验组(2020年6月1日至2021年5月31日,n=152),比较两组患儿达到全肠道喂养时间、开始肠内喂养时间、静脉营养持续时间、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中心静脉留置时间的差异及相关早产儿常见合并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达到全肠道喂养时间、肠内喂养开始时间、静脉营养持续时间和中心静脉留置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中心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但Ⅱ~Ⅲ期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早产儿常见合并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早产儿标准化喂养方案可以帮助极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更快建立全肠道喂养,减少静脉营养使用,降低中心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而不增加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风险。 相似文献
20.
脑白质营养不良(leukodystrophy,LD)是一组以原发性神经胶质细胞和髓鞘异常为特征的遗传异质性疾病,是常见的儿童神经系统疾病,具有显著的基因型-表型相关性。近年来,高通量测序技术的进步改变了LD的诊疗模式,发育过程中自然病史的采集和多模态神经影像学的评估等精细化的表型分析为临床遗传诊断提供了重要参考。该文从临床遗传学角度切入对LD展开综述,旨在提升我国儿科医师对该病的整体认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