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目的探讨提高对骨样骨瘤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样骨瘤31例。所有病例均行X线检查,其中同时行CT检查者22例。分析骨样骨瘤在X线、CT表现及其对瘤周改变的显示情况。结果31例病灶均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透亮区,其周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硬化。31例X线平片有23例显示瘤巢,22例行CT检查者均清楚显示瘤巢,X线和CT对瘤巢的显示率分别为74%(23/31)和100%(22/22)。结论确诊骨样骨瘤关键在于确定瘤巢,X线平片仍然是诊断骨样骨瘤的重要检查方法,CT是显示瘤巢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27例骨样骨瘤的X线与CT表现,比较X线与CT在诊断骨样骨瘤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大沥医院2000年1月-2009年6月在本院骨科住院经手术病理证实、影像资料完整的骨样骨瘤27例,所有患者均行X线检查,24例同时行CT检查.结果 27例中,X线诊断20例,瘤巢显示率为74%;CT诊断24例,瘤巢显示率为100%...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骨样骨瘤的CT征象,探讨CT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或穿刺并经病理证实的19例骨样骨瘤的临床和CT表现,并与X线检查进行对比;其中男13例,女6例,好发年龄10~20岁。结果发病于股骨干6例,股骨颈和胫骨干各4例,肱骨2例,腓骨、跟骨及腰椎椎板各1例;骨样骨瘤的CT特征为圆形或类圆形的瘤巢及周围的骨质硬化,瘤巢直径0.3~1.8cm,大部分瘤巢内可见形态不一的钙化,病灶位于关节内时关节腔可见积液。结论瘤巢是诊断骨样骨瘤的关键,与X线相比,CT更易发现瘤巢和钙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样骨瘤的影像学表现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样骨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析X线、CT和MRI对瘤巢及瘤巢周围改变的显示能力。结果:24例病灶均表现为一圆形或卵圆形的透亮瘤巢,直径为0.3~1.8 cm,其周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硬化、骨膜反应、软组织和骨髓水肿或关节腔积液。X线、CT及MRI对瘤巢显示率分别为83.3%(20/24)、100%(12/12)及75%(6/8)。结论:瘤巢是诊断骨样骨瘤的特征性征象,CT是诊断骨样骨瘤的最佳方法,X线或MRI需结合CT才能做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李清福  肖成民 《西部医学》2008,20(2):382-382
病例 女,25岁,两年前开始感左臀部及左下肢偏后外侧疼痛,初为间隙性,后持续加重,坐卧位时缓解,长时站、立位时疼痛明显。查体:左侧坐骨结节处局部压痛明显,局部无红、肿、热、痛。先后住院抗感染治疗数月,效果时好时坏,反复无常,后行手术治疗。CT平扫见:左侧髋臼后唇关节面缘可见1半圆形骨质缺损区,中央见1小点结节致密骨样灶,周边见1明显致密硬化环,环内缘毛糙欠光滑,其间隔1低密度透亮环,似“鸟蛋”样变。邻近髋臼后唇松质骨密度增高,皮质增厚,见图1、2。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骨样骨瘤的X线平片、CT表现、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样骨瘤10例,其中男7例、女3例。所有病例均经X线平片及CT检查,分析骨样骨瘤在X线平片和CT上的表现及其对瘤巢和瘤巢周围改变、结果10例病灶均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的透亮点。直径0.5-1,5cm,其周围有不同程度的硬化,X线平片5例显示瘤巢,CT检查均清楚显示瘤巢,X线平片和CT对瘤巢显示率分别为50%和100%。结论瘤巢是确诊骨样骨瘤的关键,X线平片仍然是诊断骨样骨瘤的重要检查方法,CT是显示瘤巢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7.
骨样骨瘤的MSCT诊断与CT引导下切除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骨样骨瘤的CT表现并探讨其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样骨瘤,12例均行普通X线及CT检查,其中3例同时行MRI检查,分析比较X线、CT和MRI对瘤巢及瘤巢周围骨质改变的显示能力。结果瘤巢均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透亮区,直径小于20mm,8例中心可见钙化,呈牛眼征。4例呈环征。瘤巢周围可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硬化、骨膜反应、骨髓水肿、软组织肿胀及相邻关节腔积液。CT术前诊断正确11例(91.7%),普通X线术前诊断正确7例(58.3%),3例MRI检查中1例增强扫描术前诊断正确,2例平扫只提示诊断。7例行CT导引下瘤巢毁损,5例CT引导定位后手术治疗,追访6个月-3年未见疼痛复发及明显并发症。结论瘤巢是骨样骨瘤的特征性表现,CT对瘤巢显示最准确,MRI则对显示瘤巢周围骨髓、软组织及关节腔情况敏感。CT引导下经皮穿刺切除骨样骨瘤是一种简单有效、安全可靠的微创性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王刚  杨鹏午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1):114-114
目的:探讨X线平片诊断骨样骨瘤的价值。方法:对17例手术病理证实的骨样骨瘤患者行普通x线平片捡查,分析其x线平片表现。结果:骨皮质型6例,松质骨型10例,骨膜下型1例。结论:X线平片可作为骨样骨瘤的重要和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螺旋CT在骨样骨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例经病理证实且行X线和螺旋CT扫描检查的骨样骨瘤病人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患者中,病灶位于股骨6例、胫骨2例、肱骨2例和其它部位2例。CT表现为瘤巢及其周围形成程度不同的反应性骨质硬化,瘤巢表现为一圆形或卵圆形的透亮区,直径为3~16mm,平均9.0mm,中心有钙化7例。结论瘤巢是确诊骨样骨瘤的关键;螺旋CT扫描是显示瘤巢的首选检查方法,在骨样骨瘤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李勇  李彬  高瑞芝  郎小波  梁海平 《河北医学》2008,14(9):1098-1099
骨样骨瘤是一种较常见的良性骨肿瘤,它由成骨细胞及其产生的骨样组织构成,这种骨样组织不能正常成骨的原因尚不明确。表现典型的骨样骨瘤X线平片诊断明确,但有时因病灶小、病变部位特殊,X线表现多种多样,部分病例常规X线诊断较为困难;CT可为骨样骨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较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骨样骨瘤的X线及CT表现,探讨X线、CT,尤其是多排C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和临床证实的骨样骨瘤24例,24例均行X线检查,同时行CT扫描18例;股骨10例,胫骨7例,肱骨3例,颈椎2例,髂骨2例;分析比较X线和CT对瘤巢及瘤巢周围骨质改变的显示能力。结果:X线和CT检查分别有19例和18例表现为一卵圆形或圆形瘤巢,直径<2 cm;管状骨的骨样骨瘤与骨干相邻处骨皮质见骨质硬化;X线和CT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9.2%和100%。结论:骨样骨瘤有特征性X线表现,结合典型的夜间疼痛为主的临床症状一般可明确诊断;CT对瘤巢定位更准确,恰当的CT后处理技术对提高本病诊断准确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颅盖部骨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颅盖部骨瘤的X线、CT表现,讨论本病的CT诊断价值。方法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骨骨瘤患者均行CT扫描和摄X线平片。结果18例骨瘤共有21个病灶,发生自颅骨内板或外板。病变呈丘状或分叶状凸起,其中小丘状病灶18个,分叶状病灶3个,多发病例3个。骨瘤边缘光滑,基底较宽,骨瘤与颅骨内、外板相连。2例发生于颅骨内板分叶状骨瘤引起局部脑组织受压。根据骨瘤的密度可将其分为三型:①致密骨型;②松质骨型;③混合型。结论CT可以明确诊断颅盖部骨瘤,特别是对于发生于颅骨内板的骨瘤,能发现X线不能显示的征象,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比较x线、cT和MRI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68例骨折患者的影像资料(包括x线平片、CT和MRI)。应用X2检验对x线平片、CT和MRI显示骨折敏感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68例患者的408处骨折中,x线平片、CT和MR/显示骨折数目分别为298、396和406处。CT和MRI显示骨折敏感度相近(x2=0.17,P〉0.05),2者均优于x线平片(x2值分别为15.01和14.46,P值均〈0.05)。MRI除显示骨折外,显示骨挫伤163例,韧带损伤65例,脊髓损伤37例,关节腔及关节囊积液(血一液平)46例,骨折累及软骨33例。结论:MRI能发现x线平片和CT不能显示的骨髓、软骨、韧带及脊髓等损伤。骨折合并痘及骨折分期诊断价值优于x线平片和CT。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食管癌的钡餐造影与CT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48例食管癌患者均行X线钡餐造影与CT检查,并均经病理证实。结果:X线钡餐造影在诊断食管癌病变长度、粘膜破坏程度、功能性改变中具有优势。CT检查在判断管壁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周围组织器官侵犯及远处转移方面有优势,对指导临床分期及手术、判断预后方面有重要价值。结论:X线钡餐造影与CT检查各有优势,两者结合有利于食管癌的影像学诊断,对临床治疗及预后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原发骨肉瘤的X线平片、CT和MRI表现,探讨三者在原发骨肉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搜集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骨肉瘤病例。男性患者11例,女性5例。患者年龄在15~48岁,平均26岁。其中发生在股骨的原发骨肉瘤8例,胫骨5例,肱骨3例。回顾性分析其X线平片、CT和MRI表现。结果 16例均经X线平片、CT和MRI检查,X线平片检查诊断正确率为88%,CT检查正确率为100%,MRI检查正确率为100%。16例原发骨肉瘤中成骨型骨肉瘤3例,溶骨型骨肉瘤2例,混合型骨肉瘤11例。X线平片对骨质破坏、骨膜反应、软组织肿块、瘤骨和Cod-man三角检出率分别为88%、63%、56%、56%、44%;CT对骨质破坏、骨膜反应、软组织肿块、瘤骨和Codman三角检出率分别为100%、75%、94%、75%、25%;MRI对骨质破坏、骨膜反应、瘤骨、软组织肿块、瘤周水肿区及Codman三角检出率为100%、25%、25%、100%、100%、19%。CT对骨质破坏、骨膜反应、软组织肿块、瘤骨的显示敏感,对Codman三角的显示不如X线平片;MRI对骨膜反应、瘤骨的显示不如X线平片和CT;X线平片和CT不如MRI对骨质破坏、软组织肿块及瘤周水肿的显示。结论 X线平片是诊断骨肉瘤的首选检查方法,CT、MRI可以提供更丰富的诊断信息,MRI为外科选择治疗方式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6.
翁志蓬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5):721-722
目的分析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CT特点,提高其CT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卵泡膜细胞瘤的CT征象,分析其特点。结果肿瘤形态呈类圆形、卵圆形3例,分叶状2例。肿瘤最大径范围在4.0cm~18.0cm之间。CT平扫密度均匀,CT值23~46Hu,增强扫描肿瘤轻度强化。结论卵泡膜细胞瘤具有良性肿瘤的形态特征,增强扫描后仅轻度强化,CT能很好地显示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各种特征,对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容积重现(vR)和最大密度投影重建(MIV)在颌面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96例颌面部创伤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横断位容积扫描,常规层厚2mm,重建间隔1mm,螺距0.9mm,原始图像传输至工作站进行MPR、VR、MIP三维重建。结果三维重建影像显示骨折范围、位置、类型、骨折线走行方向及碎骨片移位等信息方面较轴位扫描图像有显著优势。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的应用对颌面部骨折显示良好,有利于临床制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内原发性淋巴瘤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总结我院12例经手术证实的脑内原发性淋巴瘤的CT表现。结果12例中,单发10例,多发2例,共15处病灶。8处呈团状等或稍高密度,5处病灶形态不规则,中心有低密度坏死区,2处呈沿脑室周围分布的大片的稍高密度区。增强扫描,7处病灶明显均匀强化,5处病灶呈环状强化,3处病灶呈轻中度强化。结论CT可对多数脑内原发性淋巴瘤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