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8 毫秒
1.
开心解郁汤对抑郁模型大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开心解郁汤对抑郁模型大鼠脑内杏仁核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和5-羟色胺(5-HT)含量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给药组,每组10只;用慢性应激结合孤养的方式造模21 d。在造模同时,给药组ig开心解郁汤40 g.kg-1,1次/d,连续21 d。用高效液相-电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脑内NE,DA,5-HT含量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内NE,DA,5-HT含量明显减少;与模型组比较,开心解郁汤可显著升高抑郁模型大鼠脑内NE,DA,5-HT的含量(P<0.05)。结论:开心解郁汤的抗抑郁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观察不同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额叶和海马5-HT、DA和NE表达的影响,进一步研究音乐电针与脉冲电针干预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差异以及其生物学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百忧解组、音乐电针组、脉冲电针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均采用慢性应激结合孤养的方式造模。采用开野实验、糖水消耗实验和体重检测进行各组的行为学评价;采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检测大鼠额叶和海马5-HT、DA和NE的表达。结果:实验第21天后,模型组大鼠行为学指标较正常对照组有明显降低(P<0.01);百忧解组、音乐电针组和脉冲电针组与模型组比较,大鼠活动度、糖水消耗量和体重明显升高(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额叶和海马组织5-HT、DA和NE的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百忧解组、脉冲电针组和音乐电针组能提高额叶和海马组织的5-HT、DA、NE的表达量(P<0.05);与脉冲电针组比较,音乐电针组海马和额叶组织的5-HT的表达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百忧解、脉冲电针和音乐电针均可改善慢性应激抑郁大鼠的行为学症状,具有一定的抗抑郁作用;音乐电针在提高慢性应激模型大鼠中枢单胺类的神经水平方面优于百忧解和脉冲电针,这可能是音乐电针发挥抗抑郁治疗作用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电针“四关”组穴对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大鼠海马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五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和多巴胺(DA)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组、PSD 组、电针组、氟西汀组,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大鼠采用线栓法制备脑缺血模型,除MCAO组外,其余大鼠于MCAO造模成功7 d后予以孤养加用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应激(CUMS)方法建立PSD模型。其中电针组予以电针“四关”组穴治疗,氟西汀组灌胃氟西汀溶液2.33 mg/(kg?d),对照组、MCAO组、PSD组灌胃等体积蒸馏水,1次/d,连续干预21 d。于干预第1、7、14、21天进行糖水实验,干预第22天,处死大鼠取脑,采用RP-HPLC-荧光检测法测定大鼠海马组织5-HT、NE、DA水平。结果与PSD组比较,电针组大鼠糖水消耗量治疗第7天[(51.09±3.68)%比(38.97±4.07)%]、第14天[(68.25±4.69)%比(39.64±4.49)%]、第21天[(41.56±2.12)%比(41.56±2.12)%]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21 d,电针组大鼠海马组织中5-HT[(526.31±54.41)ng/g比(221.56±39.57)ng/g]、NE[(244.93±44.57)ng/g比(129.27±11.68)ng/g]、DA[(86.80±14.64)ng/g比(44.22±7.60)ng/g]水平较PSD 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电针“四关”组穴可改善PSD大鼠快感消失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大鼠海马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4.
电针对抑郁大鼠中枢及外周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观察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中枢及外周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改变,以及电针对它们的影响.方法:选用SD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系统加电化学检测器检测脑及血液中5-HT、NE、DA及其代谢产物5-HIAA、HVA、DIOAC的含量.结果:抑郁模型大鼠血浆中NE和5-HT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抑郁模型大鼠大脑前额皮层NE、5-HT、DOPAC,海马5-HT与5-HIAA,下丘脑DA含量较正常组显著下降.电针治疗可降低血浆中升高的NE、5-HT水平同时升高脑内不同部位的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结论:电针可调整中枢及外周单胺递类质水平,这可能是电针治疗抑郁症的又一作用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解郁开心丹对抑郁模型大鼠脑内去甲肾上腺素(NA)、多巴胺(DA)和5-羟色胺(5-HT)含量的影响。方法 80只SD大鼠自由饮食,自然光线下适应性喂养1周后,按照Open-Field评分方法,将得分≤20分、≥130分的大鼠剔除,剩余的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物对照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后5组通过禁水24 h、禁食24 h、4℃冰水游泳5 min、2 h行为限制、夹尾1min、潮湿环境、昼夜颠倒,7种应激刺激每天随机安排一种,各种刺激不连续出现,连续刺激3周造模。造模后灌胃给药,阳性药物对照组给予盐酸氟西汀混悬液10 mg/d;解郁开心丹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解郁开心丹2.0,1.0,0.5 g/d(给药体积为每100 g体质量给予1.0 m L)。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持续28 d。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大鼠脑内NA,DA,5-HT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大鼠脑内NA,DA,5-HT含量明显增高且P0.05;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与阳性药物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且P0.05。结论解郁开心丹具有与西药抗抑郁药物氟西汀同样的抗抑郁作用,且抗抑郁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大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6.
肉苁蓉乙醇提取物对大鼠脑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谢继红  吴春福 《中草药》1993,24(8):417-419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解郁口服液对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及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胆碱酯酶的影响。方法:将90只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西药对照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均按Porsolt方法强迫大鼠游泳建立抑郁动物模型。中药组以解郁口服液药液,西药组以阿米替林水溶液,灌胃15天,取大鼠脑组织分,测量单胺类神经递质和胆碱酯酶的变化。结果:解郁口服液高、中剂量组改善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提高大脑边缘系统单胺类神经递质多巴胺(P<0.01)和去甲肾上腺素(P<0.05)的含量,降低胆碱酯酶(P<0.05)的活力。结论:解郁口服液可以明显改善大鼠的抑郁行为。  相似文献   

8.
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观察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影响。方法:选用凝团大脑中动脉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观察大鼠在局灶性缺血区(脑皮质)和非缺血区(脑干)的NE、DA 和5-HT在造模致缺血60m in 后和电针督脉经穴“百会”、“大椎”10m in 后的含量变化。结果:脑缺血后在大鼠缺血区(脑皮质)出现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显著降低,以DA、5-HT下降最为明显(P< 0.01),NE也有显著下降(P< 0.05)。而在脑缺血加电针组,则发现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均有非常显著的回升(P< 0.01)。在非缺血区(脑干),造模致脑缺血后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无明显变化(P> 0.05),但给予电针后,则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趋势。结论:电针可升高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纠正脑缺血后中枢单胺类递质的代谢紊乱,从而保护脑缺血性损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柴郁温胆汤抗抑郁作用的机制.方法:以孤养加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方法建立大鼠抑郁症模型,用旷场行为测定及糖水消耗试验进行行为学评分,并用高效液相 - 电化学方法检测其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观察模型大鼠给药前后的变化.结果:抑郁症模型大鼠体质量增长缓慢,水平和垂直活动及糖水消耗量均明显减少(P<0.05,P<0.01);杏仁核NE、DA、5-HT、HVA含量减少(P<0.05);纹状体NE、DA、5-HT含量减少(P<0.05).柴郁温胆汤能改善模型大鼠行为学变化,升高杏仁核NE、5-HIAA、5-HT、HVA(P<0.05)及DA含量(P<0.01),升高纹状体DA和5-HT含量(P<0.05).结论:柴郁温胆汤具有抗抑郁作用,对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的调节作用是其疗效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草果知母汤的抗痫作用机理。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观察草果知母汤对戊四唑(PTZ)诱导癫痫大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草果知母汤能明显降低 PTZ致痫大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并对癫痫发作有良好的拮抗作用。结论:草果知母汤的抗痫作用可能与减少癫痫大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提高惊厥域值有关。  相似文献   

11.
穴位注射对帕金森病中枢单胺类递质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观察穴位注射治疗原发性帕金森病的疗效及其与患者脑脊液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关系。方法 用足三里、阳陵泉穴位注射脉络宁注射液的方法治疗原发性帕金森病,以《改良Webster症状评分表》评定疗效,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检测脑脊液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变化情况。结果 穴位注射的总有效率为65%,治疗对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有影响,但疗效变化与递质变化未见有显著意义的相关。结论 穴位注射对原发性帕金森病有一定疗效,并能引起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Manystudleshaveconfirmedthattheeffectofacupuncturetreatmentforcoronaryheartdls-easeisobvious.Needlingatpointsofpericardi-ummeridian(PC)ofHandxJueyingmaystrengthentheleftventricularcontractility,in-creasethecardiacoutputandcoronaryoutflowtoimprovethemicrocirculationofmyocardium,andthusprotectthemyocardlumfrommoredamageduringrnyocardialischen1ia.[1'2]Basedonourpreviousworks,ourexperimentaimedtoinvestigatetheinfluenceofEAonECGandmonoamineneurotransmittersinbrainstemofratwithlSchemlcmyocardlal…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电针疗法对卒中后抑郁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卒中后抑郁患者80例随机分为电针组及药物组各40例,电针组给予智三针及电项针治疗,药物组给予口服抗抑郁药治疗,4周后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前后电针组及药物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日常生活能力、焦虑状态均明显改善,且电针组与药物组对比,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明显(P〈0.01),焦虑状态改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电针组与药物组抗抑郁效果相当,电针治疗与基础康复治疗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电针或针刺结合SSRIs类抗抑郁药物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字化期刊群,Pub 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搜集随机对照试验(RCT);主要结果是有效率和汉密尔顿抑郁评定量表(HAMD)。结果:共纳入26项临床试验,184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药结合组有效率显著高于药物组[22项试验,n=1462,I^2=0%;相对危险度(RR1.17,95%CI 1.12~1.23;P<0.00001)]。针药结合组HAMD评分在1、2、4、6、8周(1周,n=877,I^2=65%,WMD=2.07,95%CI 1.06~3.08;2周,n=778,I^2=75%,WMD=3.46,95%CI 2.15~4.77;4周,n=1598,I^2=68%,WMD=2.93,95%CI 2.23~3.62;6周,n=747,I^2=52%,WMD=3.25,95%CI 2.25~4.24;8周,n=177,I^2=94%,WMD=5.89,95%CI 1.28~10.50)均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药物组[12项试验,n=860,I^2=0%;相对危险度(RR0.37,95%CI 0.26~0.53;P<0.00001)]。针药结合组Asberg氏抗抑郁药副反应量表(SERS)评分在2、4、6周(n=691,I^2=0%,WMD=2.42,95%CI 2.00~2.84)均低于对照组。结论:与药物组比较,电针或针刺结合盐酸帕罗西汀或氟西汀疗效确切,并且优于药物组治疗。这一优势从治疗第1周时开始,可持续至第8周,且不良反应更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舒肝解郁胶囊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围绝经期抑郁症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配合舒肝解郁胶囊治疗,对照组则单纯口服舒肝解郁胶囊治疗,两组均治疗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汉密尔顿(HAMD)抑郁量表以及改良Kupperman评分的变化情况,并对比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29/30),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0%(24/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HAMD抑郁量表评分与改良Kupperman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HAMD抑郁量表评分和改良Kupperman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配合舒肝解郁胶囊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疗效确切,可明显缓解临床症状,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持续个性化护理干预对老年帕金森病患者抑郁症状及运动功能的效果分析。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治疗的老年帕金森病患者60例作为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持续个性化护理干预,治疗后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饮食、运动和服药行为以及由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汉密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分。结果:两组干预后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1个月饮食、运动、服药行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HAMD、HAMA评分护理后均比护理前有明显下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HAMD、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持续个性化护理干预用于老年帕金森病患者护理中护理效果好,可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有效降低患者的情绪焦虑、抑郁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电针和单纯针刺治疗首发轻中度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首发轻中度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电针组和针刺组各25例。两组针刺取穴相同,均为百会、四神聪、太阳(双侧)、印堂、合谷(双侧)。电针组于百会、印堂、太阳(双侧)4穴接电针仪,频率为1Hz,连续波。两组均每周治疗3次,持续6周,治疗后6个月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随访时用HAMD进行评分。治疗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电针组最终纳入统计23例,针刺组最终纳入统计22例。电针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1.3%,针刺组为68.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两组治疗后HAMD总分及各因子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两组睡眠障碍因子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SD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两组SDS评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及随访时两组间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和单纯针刺治疗首发轻中度抑郁症疗效相当,且治疗后6个月疗效仍可以维持;在改善睡眠方面,电针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电针对抑郁大鼠海马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受体(CNTF Rα)、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慢性应激抑郁模型(CUMS)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功能的改变及电针的干预作用趋势。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模型组、模型+电针组、模型+氟西汀组,每组10只。利用生物素标记蛋白芯片技术,检测大鼠CNTF Rα、EGFR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大鼠海马CNTF Rα、EGFR蛋白表达上调(fold change=1.50,1.37)。模型+电针组、模型+氟西汀组与模型组比较,CNTF Rα水平下调(fold change=0.73,0.50),EGFR表达水平下调(fold change=0.61,0.47)。结论:各组大鼠海马CNTF Rα、EGFR的表达存在差异性,这可能是星形胶质细胞功能改变及针刺抗抑郁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黑质部位注射FeCl_3制备帕金森病模型的可行性,并观察黄芩苷的保护作用.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黄芩苷组术前灌胃黄芩苷(78 mg·kg~(-1)·d~(-1))1周;模型组和黄芩苷组均单侧黑质定向注射FeCl_3(40μg)造摸,术后第5周中脑黑质病理切片行免疫组化分析酪氨酸羟化酶(TH);铁染色观察中脑黑质铁含量.结果 ①造模后2~3 d,动物头、身体向注射对侧倾斜,部分动物自发向注射对侧旋转,有些伴有抽搐和强直.术后7 d尚见有不同程度类帕金森病表现,震颤、弓背;黄芩苷组死亡率(模型组46%,黄芩苷组36%)降低.②注射侧中脑见明显的铁沉积,脑组织损毁严重.而黄芩苷组未见这一现象.③注射侧黑质多巴胺能神经细胞明显缺失.黄芩苷预防给药1周没能阻止这种损伤.结论 铁剂黑质注射造成的中脑损毁严重,动物有类帕金森病表现.黄芩苷能阻止铁在中脑沉积及所造成的损毁,显示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川芎挥发油解热作用及部分机理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探讨川芎挥发油(CH)解热作用及其部分机理。方法:采用家兔内毒素发热模型,腹腔注射给高、中、低三个剂量CH,观察家兔直肠温度变化,然后以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家兔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结果:各剂量组均有明显的解热作用且在发挥解热作用的同时高剂量组家兔下丘脑组织中5-差羟胺(5-HT)、多巴胺(DA)含量增高,5-羟吲哚乙酸(5-HIAA)含量减少,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变化不明显。结论:CH具有解热作用,其机理之一,可能是CH引起家兔下丘脑组织中5-HT含量的增高从而导致了NE与5-HT的比值改变,以及DA含量增高,通过DA-5-HT链环的作用,最终使体温调定点为趋于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