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估《广州市控制吸烟条例》(简称条例)实施效果.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建立研究队列,以面对面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3次随访调查.采用x2检验比较条例实施前后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公共场所吸烟状况、烟草广告及促销活动和媒体宣传与大众反应等方面的情况.结果 能正确掌握公共场所禁烟规定的比例较低;公共场所劝阻吸烟的比例较小;烟草广告及推销活动和媒体中吸烟镜头出现的比例虽然有下降趋势但依然常见;媒体禁烟信息出现的比例有增加的趋势;大多数的调查对象认为各种形式控烟宣传有一定社会效应,希望在公共场所室内全面禁烟.结论 条例实施后控烟确有一定效果,但是条例修正后,控烟效果进一步的提升效果有限.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一个有三亿烟民、四亿人被动吸烟的国家,烟草产销量居世界第一。烟草业1993年上交国家利税达400多亿元。吸烟危害健康。据统计测算,1993年因吸烟所造成的损失却高达650亿元。烟税是愚人的金库。因此,应当从经济发展战略的角度来看待烟草问题;烟草所带来的财政收入不能以损害人民健康为代价。也不能同社会经济整体的和长远的利益相悖。应当结合我国社会经济的实际,开展控烟宣传教育,加强控烟立法,禁止烟草广告,实施坚定而又灵活的控烟战略,使烟草业向着有利于人民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2016年5月29日,北京鸟巢体育场悬挂起超大的禁烟标志及禁烟标语。仔细观看图片可看出,这个标识由上千张笑脸照片汇聚而成。世界卫生组织方面称,收集这些素材耗时3周。2016年,对我国控烟事业颇具深意。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已在我国正式生效10年,被称为"史上最严控烟令"的《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实施一周年,我国首部国家层面的《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有望年内出台。  相似文献   

4.
《公约》框架下控烟支持环境的构建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前,全球已有190多个国家参与了《烟草控制框架公约》[1]的谈判、签署和承诺,但各国履约力度和进展情况却大相径庭。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社会"吸烟环境"的持续存在和"有效的控烟局面"尚未形成所致。然而,纵观我国"吸烟环境"的复杂程度和总体趋势,我国早已面临全球最大烟草生产国和消费国的严峻形势,并且存在烟草业长盛不衰的垄断经营格局、过分依赖"烟草经济增长模式"、烟品沦为社交触媒、助长吸烟行为的歪理邪说泛滥、吸烟行为几乎不受限制和戒烟缺乏支持环境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必须通过立法控烟、建立政府主导机制、取缔"烟草经济增长模式"、锁定"禁烟目标人群、不断增强二手烟受害者的控烟意识和能力等综合手段,逐步构建社会控烟支持环境。  相似文献   

5.
最新活动     
《自我保健》2010,(2):62-62
《控烟条例》即将在沪实施 近日,上海市实施《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以下简称《控烟条例》)动员大会暨2010年上海市爱卫会全会召开。随着《控烟条例》的颁布实施在即,各级健康促进委员会即将承担一任务,即在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控烟工作的组织和协调,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杭州市实施《杭州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的情况和效果,为公共场所控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随机选取杭州市控烟场所的场所经营者或管理者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有效问卷332份,控烟条例核心知识合格率为76.2%,烟草危害知识合格率为60.2%,禁止吸烟和限制吸烟场所受访者控烟条例核心知识合格率及烟草危害知识合格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7%调查对象表示本场所禁烟区域还存在吸烟现象,34.3%表示已在场所设置了附有烟草广告的标识和物品,23.2%表示在禁止吸烟场所/区域设置烟具,84.03%近半年内进行过吸烟劝阻。86.7%的调查对象对本市的公共场所控烟效果满意,限制吸烟场所经营管理者对控烟监督执法工作满意率(76.4%)最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56~65岁(OR=355.122)、对党政机关禁烟示范作用满意(OR=362.786)、对本人的控烟行为满意(OR=423.564)的人群对杭州市室内公共场所控烟工作总体满意度更高(均P<0.05)。结论 杭州市公共场所经营管理者对《杭州市公共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实施前后吸烟行为与控烟措施实施的关系。方法以北京市朝阳区某街道为研究现场,采用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等研究方法,于2015年3—4月(《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实施前)、7—8月(《条例》实施后)分别对该街道所持有效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的140家单位各观察两次。结果随着实际开展的控烟措施数量增加,观察到吸烟行为的可能性下降。《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实施前后,场所烟具摆放情况不同,现场观察到"有人吸烟"、"有烟头"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实施后,场所有无禁止吸烟督促检查工作记录,现场观察到"有人吸烟"、"有烟头"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实施后控烟措施施行数量是观察到"有人吸烟"的影响因素,《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规定的一部分控烟措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正近些年来,我国的烟草控制工作给公众留下的印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轰轰烈烈来形容。不仅一些大城市热衷于制定或修订公共场所控烟立法,而且中央政府层面也举措不断。2013年底中办公厅和国办联合发布了《关于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有关事项的通知》,2014年国务院《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草案也开始征求公众意见,今年修订后的《广告法》更是进一步全面禁止烟草广告。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颁布后,上海市黄浦区居民对公共场所实施控烟政策及对烟草相关知识的认知与态度,为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对上海市黄浦区的学校,饭店,医院等106家各类公共场所及场所内部分工作人员和拦截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其中男性1076人,女性1081人。结果 90.9%的医疗卫生机构、75.0%的学校、66.7%的文化活动场所有控烟宣传资料;男性非吸烟者的控烟知识、态度及对《条例》的支持均高于吸烟者,对于"过滤嘴可降低吸烟危害"的回答,非吸烟者知晓率为51.0%,吸烟者仅为41.8%;对"室内全面无烟环境立法"的支持率,男性非吸烟者为97.1%,吸烟者为86.7%;女性吸烟者与非吸烟者控烟知识、态度及对《条例》的支持差别不大,但女性非吸烟者在享受无烟环境和支持室内全面禁烟方面高于吸烟者,分别为93.9%和98.5%,而女性吸烟者均为87.8%。结论居民烟草危害知识知晓率较低,对《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的知晓率和支持率及室内无烟立法的支持率较高,应进一步采取措施保证《条例》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上海市居民对烟草相关知识了解程度,对烟草业营销手段、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室内全面禁烟的态度,为上海市进一步完善《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提供实证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网络调查问卷,通过东方社区信息苑联合开展共同合作开展控烟专项舆情调查,共收集有效问卷15073份。结果35.45%的被调查者对“低焦油可降低危害”等烟草知识仍然持有错误认识,且吸烟者对烟草正确认识率低于不吸烟者。对于国内烟草制品包装图案和广告问题,59.51%的调查对象认为包装图案上应加入“吸烟有害健康”提示及“吸烟会导致疾病”的警示图案,53.39%的调查对象认为“爱我中华”、“中华5000年”等作为烟草广告语是不合适的,同时约80%的调查对象表示赞同本市餐饮、娱乐、网吧等“重灾区”场所及各类工作场所实行室内全面禁烟政策。结论上海市民对于建立无烟环境以及烟草警示等控烟策略予以普遍支持。同时还存在着一些认识的误区,应通过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加以引导。  相似文献   

11.
正"史上最严控烟令"—《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2015年6月1日正式实施。在预防二手烟危害方面,该《条例》规定公共场所、工作场所的室内区域以及公共交通工具内,部分特定公共场所、工作场所的室外区域禁止吸烟,违者将被处以个人最高200元、单位最高10 000元的罚款。这也是国内与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第8条规定最为接近的一部地方性法规。  相似文献   

12.
从2006年1月起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在中国正式生效,"十一五"时期中国为履行该<公约>采取了一系列控烟行动,但是吸烟人数和烟草消费量仍在上升,烟草行业仍在不断"上水平",实际控烟效果甚微.烟草已成为威胁中国人群健康的最大"杀手",烟草业是中国最大的健康危害型产业.维护公众健康安全是中国政府履行公共安全服务...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上海市某区8家餐厅的环境烟草烟雾浓度在《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简称《控烟条例》)实施前后进行比较,旨在评价《控烟条例》在餐厅的实施效果,为该条例今后的进一步修订提供参考. [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方法,在2008年4月《控烟条例》实施前和2010年12月《控烟条例》实施后选取8家餐厅分别进行基线调查和随访监测,采用AM510个体气溶胶监测仪检测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浓度以代表环境烟草烟雾污染状况. [结果]《控烟条例》实施前后餐厅室内PM2.5浓度分别为147.76、125.15μg/m3,室内PM2.5浓度峰值分别为363.20、272.00μg/m3.《控烟条例》实施前后餐厅室内外PM2.5浓度差值分别为80.44、70.53μg/m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控烟条例》实施前后,餐厅室内PM2.5浓度没有明显变化.部分餐厅大厅内尚无有效控烟措施,环境烟草烟雾暴露问题比较严重,必须采取严格有效禁烟措施减少环境中因吸烟所致的烟雾污染.  相似文献   

14.
<正>烟草使用对健康的危害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和我国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我国现有吸烟者逾3亿,每年因吸烟相关疾病所致的死亡人数超过100万,烟草控制对于实现"健康中国"目标具有重要意义。2006年1月,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简称《公约》)在我国生效,依据《公约》要求,部分城市开展了地方控烟立法工作,从立法和执法方面都取得了积极进展。本期特约专家撰写了《中国城市控烟法规研究(2006-2019)》,全面描述了我国城市控烟立法现状。本期特约的北京市、兰州市和张  相似文献   

15.
<正>烟草使用依旧是导致全球可预防死亡的首要死因[1],中国拥有3亿多吸烟者,7.4亿二手烟受害者[2],烟草流行已经成为严重危害居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上海市自2010年3月1日起实施《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简称《条例》),为掌握《条例》实施后上海市嘉定区各类场所的控烟执行情况,以及场所内人员对《条例》的知晓率和支持率等信息,我们于2013年9—11月开展了公共场所  相似文献   

16.
控烟专栏     
正2006年我国加入《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后,中办和国办联合发布了《关于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有关事项的规定》,目前有北京等10几个有立法权的城市出台了地方控烟法规,国务院《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草案面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在控烟实践工作中,控烟立法和执法是两个重要方面的工作。来自中  相似文献   

17.
<正>《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简称《条例》)已于2010年3月1日正式实施,为了解上海市黄浦区《条例》的执行情况和公众对吸烟危害的认识及对新法规知晓率等信息,为制定控烟策略提供依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实施后有关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烟草危害条款的实施效果。方法自拟调查问卷,采用普查和现场观察的方法,于2015年5月和11月分别组织实施了两次调查,对全市所有中小学校周边100 m范围内的烟草售卖点进行计数并观察销售点是否设置有关标识、有无未成年人购烟等现象。结果《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实施后,23.2%的中小学校周边100 m范围内存在烟草售卖点,与实施前的35.6%相比减少12.4个百分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售烟点以杂货店/便利店为主,占到七成以上;条例实施后,售烟点未在醒目位置设置"吸烟有害健康"和"不向未成年人售卖烟草"标识的分别有63.4%和63.8%,与实施前相比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条例实施后有5.2%的售烟点存在烟草广告和促销;条例实施后依然有84.6%的售烟点未拒绝未成年人购买烟草,与实施前相比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实施后,全市中小学校周边烟草销售点有所减少,但仍有多数未按要求明示"吸烟有害健康"和"不向未成年人售卖烟草"的标识,少数烟草销售点存在烟草广告和促销,未成年人购买烟草现象未得到明显遏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崇明区公共场所控烟效果,居民对控烟知识和《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知晓率等情况,为进一步控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19年4—5月期间,采用现场观察的方法,对崇明区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卫生计生机构、餐饮场所等14类93家公共场所进行连续的控烟环境监测。以拦截人员身份进入该场所,观察30 min。记录场所该时段内客流量、禁烟标志、控烟制度的张贴、有无烟具、有无烟蒂、拦截人员和员工在此期间的吸烟行为及劝阻吸烟等情况,并且对场所的负责人、员工及拦截人员开展控烟知识调查,收集相关数据。结果监测结果显示,崇明区公共场所设有控烟宣传资料、警示性图片、控烟举报电话、禁烟标识、室内设有吸烟室、未设置烟具和未发现烟蒂的比例分别为60.2%、43.0%、91.4%、97.8%、96.8%、94.6%、94.6%;女性对控烟知识知晓率较男性高,但对《条例》知晓与支持情况男性占比较高,性别对控烟知识知晓率和《条例》支持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工作人员对控烟知识知晓率较拦截人员高,不同人群对《条例》知晓与支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29岁年龄段对控烟知识和《条例》知晓与支持较高,不同年龄段对控烟知识知晓和《条例》支持与知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与不吸烟者对控烟知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条例》支持与知晓,不吸烟人群比吸烟人群知晓与支持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一步针对不同类型的场所开展公共场所宣传控烟,提高吸烟有害健康知识的普及率,警示烟民控制吸烟。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吸烟有害健康。吸烟后引发的癌症、心血管及呼吸系统疾病的患病率明显高于不吸烟者。从调查结果来看,中国目前有3亿多人吸烟,有超过7亿人会遭受"二手烟"的危害,这其中还包括接近2亿的儿童。由于烟草危害每年生病致死的人数近150万人次。如果不采取措施改善这一情况,预计到2050年,每年因烟草死亡的人数将会超过300万人。为了减少烟草对于人们健康的威胁,二十一世纪初,世界卫生组织颁布了《烟草控制框架公约》,2006年,该公约在中国生效。近年来,经过不懈努力,我国在立法、执法以及宣传等方面的工作上均取得积极进展。2015年6月,北京市颁布了《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这一条例也被人们誉为史上"最严格"的控烟令。条例规定,公共场所、室内公共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实行全面禁烟。本文目的是针对北京市颁布该条例之后,当地控烟执法相关工作的现状、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提出建议,希望推动公共场所控烟执法水平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