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背景:胃肠道间质瘤(GISTs)为具有潜在恶性的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文献报道内镜超声检查(EUS)的声像图特征有助于GISTs的早期诊断和侵袭危险性评估。目的:评价EUS诊断胃间质瘤和预测肿瘤侵袭危险性的价值。方法:纳入2010年1月-2014年4月南京鼓楼医院经内镜和EUS检查初步诊断为胃间质瘤的患者148例,其中103例经术后病理确诊为胃间质瘤。采集入组患者的内镜、EUS和临床病理资料,分别根据EUS特征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判断肿瘤侵袭危险性。结果: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EUS诊断胃间质瘤的准确性为69.6%,误诊病例多为平滑肌瘤和神经鞘瘤。EUS与组织病理学检查判断肿瘤侵袭危险性的符合率为77.7%,一致性检验κ=0.678(P=0.000)。结论:EUS对胃间质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并可作为预测肿瘤侵袭危险性的方法,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胃间质瘤(gastric stromal tumor,G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其具有潜在恶性倾向,病理证实恶性GST者预后较差,早诊断早治疗是GST预后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对于>2 cm的GST指南建议手术切除,以往外科手术切除是其治疗的标准术式,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其R0切除率与常规外科开腹手术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超声内镜联合C T对胃间质瘤(gastric stromal tumors,GST)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胃镜检查发现胃隆起性病变的病例同时行超声内镜及CT检查,将超声内镜和CT检查的诊断结果与手术后组织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27例胃黏膜下隆起性病变中,直径<3cm为11例,超声内镜诊断率为85.2%,CT诊断率为62.7%;直径为3-5cm为9例,超声内镜诊断率为68.4%,CT诊断率为76.2%;直径>5cm为7例,超声内镜诊断率为59.2%,CT诊断率为83.7%,同时行超声内镜及CT检查诊断率为95.3%.结论:超声内镜联合CT检查是胃间质瘤的最佳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超声内镜指导下套扎器套扎治疗胃间质瘤的效果.方法 选取经超声内镜检查诊断胃黏膜下来源于胃固有肌层的小间质瘤45例,瘤体直径0.5 ~1.3 cm,以六连环套扎器行内镜下间质瘤套扎治疗,套扎后用超声内镜观察间质瘤是否套入圈套中.术后观察有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术后1~3月复查胃镜以了解愈合情况.结果 胃黏膜下来源于固有肌层小间质瘤45例中,位于胃底32例,胃体11例,胃窦2例.7例行细针穿刺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证实为黏膜下间质瘤.行胃黏膜下间质瘤的套扎术,成功44例,成功率97.8%.3例术后黑便,无一例发生穿孔.结论 在超声内镜指导下对胃黏膜下固有肌层小间质瘤行套扎术,方法简便、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侵袭危险性的胃间质瘤的EUS图像特点,探讨EUS在胃间质瘤诊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7月至2007年7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36例胃间质瘤患者临床资料,36例均经手术治疗,并且术前均行EUS。对所有病例进行Flecther侵袭危险性分级,记录内镜及EUS图像特点,包括肿瘤大小、有无溃疡、边界、内部回声是否均匀、内部回声特点及生长方式。对各侵袭危险性间质瘤的内镜及EUS图像特点进行归纳,差异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及秩和检验。结果胃间质瘤的最大径平均7.3cm(1.0~20.0cm),侵袭危险性较高组肿瘤大于侵袭危险性较低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侵袭危险性越高的胃间质瘤其溃疡、边界不清、外形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现象越常见,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肿瘤内部回声是否有囊性变或伴有点片状高回声以及肿瘤的生长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EUS的图像特点,可以帮助术前判断胃间质瘤的侵袭危险性分级,对进一步诊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背景:内镜超声(EUS)已成为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但对胃间质瘤和胃平滑肌瘤的鉴别十分困难,目前有学者尝试利用Photoshop软件鉴别容易误诊的疾病。目的:探讨Photoshop软件对胃间质瘤与胃平滑肌瘤EUS图像的鉴别价值。方法:选取经病理和免疫组化确诊的118例胃间质瘤和42例胃平滑肌瘤的EUS图像,利用Photoshop软件分别测定两组病灶的灰度平均值(代表回声强度)和灰度标准偏差平均值(代表回声均匀度),分析其鉴别价值。结果:胃间质瘤组和胃平滑肌瘤组EUS图像灰度平均值分别为71.94和48.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EUS图像灰度标准偏差分别为16.63和9.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EUS下,胃间质瘤的回声强度高于胃平滑肌瘤,而胃平滑肌瘤的回声更均匀,EUS联合Photoshop软件通过分析EUS图像的灰度平均值和灰度标准偏差有助于鉴别胃间质瘤和胃平滑肌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辅助下橡皮圈套扎术对胃间质瘤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内镜中心自2011年10月至2013年12月收治胃固有肌层源性间质瘤患者120例(间质瘤大小5~12 mm),行内镜下橡皮圈套扎治疗。治愈标准为病变完全脱落,如未脱落或仅有部分脱落则认为无效,给予重复治疗。术前、术中和术后行常规内镜及超声内镜(EUS)检查、随访。结果一次套扎成功116例(96.7%),2例二次套扎成功,2例放弃内镜治疗。7例患者术后3 d内出现一过性少量黑便,未经特殊处理症状消失,无穿孔、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120例患者全部进行3~49个月的随访,2例患者术后2年局部息肉样增生,再次内镜下切除;118例患者完全治愈,未见复发。结论超声内镜辅助下橡皮圈套扎术治疗胃固有肌层间质瘤(大小5~12 mm)安全有效,临床可行性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对胃内间质瘤和平滑肌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2013年3月至2015年12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内镜中心行普通胃镜及EUS检查,经病理和免疫组化确诊为胃肠道间质瘤或平滑肌瘤,且资料记录完整的79例患者纳入回顾性研究,分析其胃镜及EUS下影像学特点。结果胃内间质瘤和平滑肌瘤在病变部位、表面形态、起源层次上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间质瘤直径较平滑肌瘤大(P0.05);间质瘤回声较平滑肌瘤不均匀(P0.05)。结论 EUS对胃内间质瘤和平滑肌瘤具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异位胰腺通常被称为迷走胰腺或者副胰腺,是正常胰腺以外孤立的胰腺组织,与正常胰腺之间没有任何解剖和血管关系,具有自身独立的神经支配和血液供应,属于一种先天性疾病.近年来,超声内镜得到迅速发展,其能清楚地区分胃肠道腔壁的各层结构,同时可以清楚地显示临近组织或器官的结构,对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型病变检查有其独特的优势,因此越来越多的胃异位胰腺经超声内镜检查得到证实.然而有一部分胃异位胰腺患者在行超声内镜检查时,由于病灶形态及超声内镜图像缺乏典型性,常被诊断为其他黏膜下隆起型疾病,例如胃间质瘤.我院2005年5月至2011年12月间经超声内镜诊断为胃间质瘤的患者中有7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为胃异位胰腺,现回顾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超声内镜下胃间质瘤特征与病理诊断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侵袭危险性的胃间质瘤的内镜超声特征,探讨内镜超声检查在胃间质瘤诊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Fletcher推荐的胃肠间质瘤生物学行为评价标准进行分组,将其内镜超声特点进行归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胃间质瘤最大径平均为6.7cm。侵袭危险性高的组其回声不均、肿瘤巨大、外形不规则、溃疡形成特点常见,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内镜超声表现中大小、形态、回声、有无溃疡4个特征对胃间质瘤进行治疗前综合评价,有利于指导胃间质瘤的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辅助内镜下治疗源于胃固有肌层间质瘤的价值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本院所有内镜下治疗黏膜下肿瘤的患者资料,筛选出2010年12月至2013年10月33例经病理证实为源于胃固有肌层的间质瘤,详细记录临床病理表现、超声所见、内镜切除的方法、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随访资料。结果 33例患者其中22例接受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11例接受内镜下全层切除术(EFR)。其中ESD治疗中有5例穿孔,气胸1例,均内镜下处理以及保守治疗后好转。2例EFR患者因穿孔大转行腹腔镜手术治疗。33例患者术后均接受了3~36月随访,无局部复发以及远处转移。结论超声内镜辅助内镜下治疗源于固有肌层胃间质瘤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胃间质瘤内镜下的检出率。方法对2004年5月~2010年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胃镜检查发现胃黏膜下隆起性病变而进行超声检查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胃间质瘤检出的阳性率。结果6年间胃镜检查共计52368例,胃黏膜下隆起病变461例。其中240例行超声内镜检查,怀疑胃间质瘤161例,其中切除治疗36例,术后病理证实33例。估计胃间质瘤的内镜下检出率约为0.5%。结论消化内镜及超声内镜是胃间质瘤重要的诊断方法,对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探讨胃间质瘤不同内镜超声征象与其危险分级间的相关性。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7年12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内镜中心行普通胃镜及内镜超声检查,经病理和免疫组化确诊为胃间质瘤的89例患者资料,比较不同危险程度胃间质瘤内镜超声下特征。89例患者中,极低危险度63例、低危险度21例、中危险度5例,内镜超声下胃间质瘤直径、回声均匀性、溃疡、边界是否规则及囊性变在不同危险度胃间质瘤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超声检查有助于不同危险度胃间质瘤的判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不同侵袭危险性胃间质瘤(gastric stromal tumors, GSTs)的临床病理表达和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EUS)图像特点差异。方法 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37例已确诊的GSTs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指标,回顾性分析其在GSTs中的表达及诊断价值,同时寻找不同侵袭危险性GSTs EUS图像特征并进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1)临床特性:237例GSTs中DOG-1、CD117、CD34、SMA、DES、S-100、Ki-67阳性率分别为96.6%(229/237)、95.8%(227/237)、94.9%(225/237)、20.3%(48/237)、8.9%(21/237)、2.1%(5/237)、96.2%(228/237),免疫组化指标DOG-1、CD117、SMA、DES、S-100及Ki-67等免疫组化指标在GSTs中的表达与不同年龄、性别、生长部位、侵袭危险度等临床病理因素无相关性(P0.05)。Ki-67的增殖指数表达与肿瘤大小、部位、核分裂数及危险度有相关性(P0.05);(2)内镜下征象:中极低危组128例(54.01%),低危组61例(25.74%),中危组27例(11.39%),高危组21例(8.86%);单因素分析显示,侵袭危险性越高,溃疡及出血越好发,内部回声不均匀、钙化及囊性变现象越常见;而进一步多因素分析显示,除肿瘤大小外,出血及囊性变的发生也是预测GSTs侵袭危险性分级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DOG-1、CD117、CD34、SMA、S-100、Ki-67等免疫组化指标对GSTs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不同侵袭危险性GSTs在EUS图像的表现有所差异,肿瘤的大小、出血及囊性变的发生也可预测GSTs的侵袭危险性。  相似文献   

15.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一类常见的消化道间叶性肿瘤,普遍认为它具有潜在恶性倾向,较少出现淋巴结转移。目前手术切除是治疗胃间质瘤的金标准,可以达到完全切除,但创伤较大。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早期发现的直径较小的胃间质瘤,内镜下治疗具有创伤小、疗效显著等特点。新型靶向药物的研发促进了胃间质瘤治疗的进展,为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该文主要就胃间质瘤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镜、超声内镜( EUS)辅助腹腔镜治疗在胃间质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腹腔镜治疗胃间质瘤患者145例,术前均接受胃镜检查,80例接受EUS检查。然后在胃镜和术中EUS引导下行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术。术后随访2~20个月。结果腹腔镜手术时间50~120 min、平均69.5 min,出血量50~150 mL、平均74.3 mL,8例中转开腹,无术中死亡病例。平均排气时间24.5 h,住院时间4~9 d、平均6.7 d。133例为良性单发肿瘤,12例为交界性肿瘤。129例胃间质瘤,16例为平滑肌瘤。病理切缘肿瘤检查均为阴性,瘤体直径(2.9±4.6) cm。术后随访2~20个月,未见肿瘤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术前胃镜、超声内镜联合应用能够早期发现病变,初步判定胃间质瘤的性质、危险程度和周围组织的关系。术中腹腔镜、胃镜和EUS的联合可充分发挥微创治疗胃间质瘤的优势,减少并发症和术后复发,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超声内镜在胃间质瘤不同侵袭危险性分级中的价值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ubmucosal tumor,GIST)是最常见的消化道间叶源性肿瘤,其中胃间质瘤占50%~60%。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所有GIST均有潜在恶性,不能以简单的良恶性划分。而对局限性GIST的侵袭危险性分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胃间质瘤患者的内镜、病理和免疫组化特征,探讨胃间质瘤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9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1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好发部位、电子胃镜及超声胃镜表现、生物学危险程度及组织学特点.结果 31例胃间质瘤患者均为术后病例,术前完善电子胃镜、超声内镜检查提示胃间质瘤诊断,术后免疫组化检查CD117^+,31例(100%)、CD34^+ 28例(90.3%).根据肿瘤大小、核分裂相、有无破裂确定肿瘤生物侵袭危险程度:极低度侵袭危险性6例(19.4%),低度侵袭危险性11例(35.5%),中度侵袭危险性10例(32.3%),高度侵袭危险性4例(13%).结论 胃间质瘤患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电子胃镜及超声内镜检查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率,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可明确诊断,生物学特性的分析有利于更好地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9.
胃间质瘤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术前诊断较困难。白光内镜下表现为黏膜下肿瘤,超声内镜(EUS)下可见起源于固有肌层的低回声团块,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EUS-FNA)及病理检查有利于术前诊断。内镜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近年来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基础上发展了内镜下全层切除术(EFTR)、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SE)、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等多种胃间质瘤的治疗方法。该文就近年来内镜在诊断及治疗胃间质瘤中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