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急诊科老年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探讨诊疗服务过程中可优化的医疗服务流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科就诊的305 900人次老年患者的基本信息及就诊数据,对急诊科老年就诊患者的一般特点、就诊量分布、就诊时间分布及流行病学特点进行分析。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305 900人次老年患者年龄(72.34±9.27)岁;男女比例为0.86∶1.00;54.85%(16 778/305 900)来诊患者来自西城区外。Ⅰ、Ⅱ、Ⅲ级老年就诊患者共263 635人次,分别占0.37%(1 132/305 900)、5.97%(18 265/305 900)、79.84%(244 231/305 900);就诊高峰期在10~12月及1~2月;有家属及他人陪同的患者占77.29%(236 430/305 900);救护车转运来院的患者占3.70%(11 318/305 900)。就诊科室中内科、神经内科及外科位居前三,分别占46.66%(14 2...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优化急诊救治流程在糖尿病患者急诊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2015年11月—2017年10月间,选取64例北京市丰台区南苑医院急诊科室收治的糖尿病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急诊救治流程治疗,实验组患者采取优化急诊救治流程进行治疗,比较两组在确诊时间、治疗方面的差异,同时比较两组的急救抢救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总有效率上比较,实验组(96.9%)高于对照组(8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满意度(93.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入院确诊时间,总体治疗时间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急诊科室中采用优化急诊救治流程对急性心梗患者进行救治,有效率高,患者满意度好,同时大幅度的缩短了确诊时间及救治时间,为患者生命健康提供了保障,值得于临床中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体会在急诊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中应用急诊护理流程优化的临床价值。方法遵从"平衡序贯法"将我院急诊科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内46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21例,常规抢救)和观察组(25例,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观察抢救各指标用时、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干预前后患者心脏彩超结果。结果观察组院前急救、球囊扩张抢救用时较短,急诊抢救时间、住院时间较短,并发症发生率仅为4.0%,对照组高达28.5%(P0.05);干预后观察组心率较稳定,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左心室后壁厚度较高,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较小(P0.05)。结论在急诊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中应用急诊护理流程优化模式效果显著,可缩短抢救时间、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诊绿色通道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分析。方法将在我院近期(2018年9月至2018年12月时期)就诊急诊绿色通道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总计73例,采取常规急诊护理流程干预设置为对照组。2019年1月我科开展优化急诊护理流程,针对(2019年1月至2019年3月)急诊科急诊绿色通道收治另7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设置为优化组。对照两组患者急诊相关指标(护理质量、急诊停留、分诊评估、转运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抢救成功率。结果优化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优化组患者急诊停留、分诊评估、转运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优化组与对照组抢救中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30%、10.96%,抢救成功率为100.00%、90.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绿色通道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采取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患者在急诊停留,分诊评估与转运上耽误的时间,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接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时间是2016年1月-2018年12月,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5例,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接收,予以常规急诊护理,研究组25例,为2018年1月-12月接收,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将两组的急救成功时间、住院时间情况加以比较。结果研究组的急救成功时间、住院时间较之对照组更短(P<0.05)。结论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过程中,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缩短急救成功时间,利于救治成功率提高,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对照研究的研究对象来自于我院急诊科在2016年1至2017年8月期间接收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选研究对象按照研究需要以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设置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急诊护理流程实施抢救,观察组患者应用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路径实施抢救。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出诊达到时间、第一救治时间、溶栓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短,以上各项指标的比较差异均均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救治2h后,其胸痛缓解率、ST段回落率及心肌酶谱回落率,均明显比照组患者高,以上各项指标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且死亡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路径的实施能够显著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就诊时间,从而提高患者的抢救效果,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促使患者更快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优化护理急救流程对缩短急诊冠心病心脏骤停患者心肺脑复苏抢救时间的效果。方法我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62例急诊冠心病心脏骤停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急救流程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1例:常规护理急救流程)与实验组(31例:优化护理急救流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急诊等待时间、病情评估平均耗时、总抢救时间等相关抢救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复苏成功率(96.77%)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家属对临床急救护理满意度(93.55%)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冠心病心脏骤停患者优化护理急救流程可显著缩短抢救时间,提升复苏成功率以及患者对急诊科急救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上海市金山石化地区老年人口急诊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调查上海市金山石化地区老年人口2012年11月1日至2013年10月31日急诊伤害就诊情况。结果老年人口急诊伤害占急诊总量的1.92%,病死率0.37%。老年人口伤害死亡占急诊总死亡构成的5.0%。结论上海市金山石化地区老年人口急诊伤害构成比高,病死率高。加强老年人群伤害预防和建立完善的老年人口伤害检测系统非常重要,应采取综合性措施预防老年人急诊伤害。  相似文献   

9.
《内科》2019,(6)
目的探讨将优化急诊救治流程运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救治中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1~12月救治的STEMI患者32例设为对照组,将2018年1~12月救治的STEMI患者32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救治流程救治,观察组患者采用优化急诊救治流程救治。比较两组患者的急诊救治情况及救治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分诊评估时间、心电图时间、心电图-导管室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死亡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急诊救治流程能显著缩短STEMI患者的救治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精细化管理在急性胸痛患者急诊救治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01~2016-12该院急诊科收治并接受常规管理的2 075例急性胸痛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7-01~2017-12该院急诊科收治并接受精细化管理的2 146例急性胸痛患者为观察组。观察组在急诊救治过程中的分诊评估、抢救处置、急诊观察等流程实施精细化管理,将各流程中的每一环节进一步做精做细,对时间节点进行环节管控。对两组护理质量进行评估,并对患者急诊治疗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从首次医疗接触到完成首份心电图的月平均时间、床旁肌钙蛋白检测从抽血到获得结果的月平均时间、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分诊评估时间、急诊接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STEMI患者急诊分诊准确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急性胸痛患者急诊救治过程中实施精细化管理,可提高急性胸痛患者急诊救治的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从而缩短胸痛患者的救治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2014~2019年阜外医院心肌病患者疾病谱变化趋势和规律。方法收集2014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阜外医院门诊及住院进行治疗的心肌病患者数据。按照年份及心肌病类型(肥厚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致心律失常型心肌病、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分组进行分析。结果心肌病患者门诊总人次及住院总人次均呈现逐年增长趋势,其中肥厚型心肌病占全部门诊就诊心肌病患者的45.4%,占全部住院心肌病患者的45.6%;扩张型心肌病占全部门诊就诊心肌病患者的43.6%,占全部住院心肌病患者的41.6%;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占全部门诊就诊心肌病患者的4.1%,占全部住院心肌病患者的3.8%;限制型心肌病占全部门诊就诊心肌病患者的3.8%,占全部住院心肌病患者的4.6%;致心律失常型心肌病占全部门诊就诊心肌病患者的1.9%,占全部住院心肌病患者的4.3%。肥厚型心肌病从2016年起超过扩张型心肌病,成为门诊和住院最常见的心肌病类型,且连续6年保持增长。结论 2014~2019年阜外医院就诊的心肌病患者数量不断上升,种类多样。心肌病的防治工作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分析老年住院患者非呼吸机相关性医院获得性肺炎(non-ventilator associated 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 NV-HAP)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发病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NV-HAP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2月上海某三甲医院住院治疗的老年患者中发生NV-HAP的病例的三间分布,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从同期未发生NV-HAP的老年住院患者中随机选择对照组,按照1∶2频数匹配,进行卡方检验、 Mann-Whitney U检验和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老年住院患者NV-HAP的总发病率为0.66%,发病密度为0.71例/1 000人日。男性、女性NV-HAP总发病率分别为0.76%和0.5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90,P=0.005),发病密度分别为0.83例/1 000人日和0.57例/1 000人日,发病密度随着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其中85~89岁发病密度最高(1.27例/1 000人日); 2021年N...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ICARE沟通模式(接触、介绍、沟通、询问、回答、离开)在急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江苏省徐州市肿瘤医院急诊科2017年7—12月在急诊科就诊的急诊患者作为观察组,护患交流选择的是CICARE沟通模式。选取急诊科2017年1—6月就诊患者为对照组,按照传统方式进行护患沟通。结果自从使用了CICARE沟通模式,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患者满意度调查、护士临床沟通能力、因沟通不良导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护理工作中实施CICARE沟通模式,对改善护患沟通不良,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服务满意度,建立和谐护患、医护关系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老年就诊患者临床营养就医需求,为优化医疗服务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医院门诊就诊、住院治疗的老年患者发放调查问卷200份,调查老年就诊患者营养状况、营养影响因素以及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的需求,根据调查结果优化医疗服务模式。结果 200例老年患者中,98%患有一种或以上慢性疾病,94%的老年患者认为营养指导可以辅助治疗疾病,并能通过多种渠道获得营养知识,78.5%的老年患者认为自我营养状况不佳,100%的住院老年患者希望获得一对一的营养咨询指导及个性化食谱,71%的老年患者希望医院设立营养门诊。结论进一步优化流程,建立一站式多学科综合诊疗服务模式,充分发挥临床营养师职能,加强老年患者健康管理,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路径的抢救效果。方法 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将9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目标,按照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9例,采用传统急诊护理流程,观察组49例,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路径,观察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结果优化后,观察组患者院前急救时间、急诊室抢救时间、分诊评估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优化后,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路径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突出,能够明显缩短抢救时间,临床应用价值及临床推广极高。  相似文献   

16.
老年急诊患者心脑血管常见疾病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对老年急诊患者心脑血管常见疾病进行分析,为老年心脑血管病的预防和救治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老年急诊科就诊的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1292例,根据年龄分为60~79岁组335例,≥80岁组957例,分析比较2组心脑血管病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中心血管病发生率(65.48%)明显高于脑血管病(34.52%,P<0.05),但2组患者心血管病和脑血管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79岁组患者疾病排名依次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心绞痛、高血压、心房颤动、其他心律失常;≥80岁组患者疾病排名依次为TIA、心绞痛、心房颤动、高血压、脑梗死。≥80岁组惠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梗死明显高于60~79岁组,而高血压患病明显低于60~79岁组(P<0.05)。结论 TIA、心绞痛、心房颤动、高血压是老年急诊患者常见的心脑血管病,对年龄≥80岁的老年患者,更应加强对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梗死等疾病的预防和救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具体影响,进一步分析并确定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最有效的护理方案。方法将2017年6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急诊收入本院并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患者及家属入院顺序及对于护理形式的接受情况分为普通护理流程组(46例)和优化护理流程组(46例),对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结局及护理效率进行对比。结果优化护理流程组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普通护理组,且优化护理流程组急救成功的患者例数较普通护理组增多(P<0.05);优化护理流程组的死亡病例及致残病例数较普通护理组减少,优化护理流程组抢救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普通护理组明显减短,且差异均较显著(P<0.05)。结论优化于急诊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方式,对于患者临床症状的早期恢复及护理效率具有明显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抽取40例来我院急诊科进行急诊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研究对象,患者的治疗时间在2015年6月到2016年6月,以对照实验要求为依据,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设置20例研究对象。观察组患者急诊抢救过程中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护理流程。结果观察组患者院前急救时间、急诊抢救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短,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救治2h后的胸痛缓解率、ST段回落率、心肌酶谱回落率及抢救成功率,均明显比照组患者高,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急诊护理满意度为89.5%,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的66.7%高,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能够显著缩短患者的各项急诊抢救时间,从而显著提高患者的抢救效果和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提高抢救效果所发挥的作用。方法将2019年6月至2020年7月在我院接受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及研究组患者分别应用常规急诊护理流程及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比两组救治时间、护理后心功能分级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分诊评估时间、急诊室救治时间、心电图时间及抢救时间均更短,两组救治指标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心功能Ⅰ级占比明显更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Ⅱ级、Ⅲ级及Ⅳ级等心功能分级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有助于提高救治效率及抢救效果,对于促进患者心功能及病情改善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特征及化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04~2008年在某三甲医院住院、符合急性白血病诊断标准的初治患者,老年人共183例,对同期住院中青年急性白血病患者随机抽样183例作为对照组。结果①老年患者以AML多见,占89.62%,其中M5型占48.63%,ALL仅占10.38%。②67.21%的老年患者首发表现为乏力,53.01%为面色苍白。③62.8%老年患者就诊时有基础疾病和(或)并发症,其中25.68%合并肺部感染,与中青年患者组(9.84%)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15.732,P0.05)。④老年患者初诊时白细胞低于4.0×109/L者占37.70%,高于100×109/L者占13.77%;93.44%患者有不同程度贫血;血小板均低于正常;13.67%老年患者骨髓增生明显减低。⑤老年患者化疗(1~2疗程)完全缓解率45.45%,中青年患者化疗完全缓解率78.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174,P0.05)。结论老年患者以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最多见,起病隐匿,首发表现不典型,部分老年人则表现为低增生性白血病,全血细胞减少、骨髓增生低下,完全缓解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