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全内脏反位(situs inversus totalis,SIT)是一种少见的先天发育结构异常,胸腹腔脏器及血管分布呈镜像反位状态,据报道内脏反位的发生率约1/10 000左右[1]。国内外文献多报道全内脏反位行胸腹部外科及血管介入手术,鲜有全内脏反位脊柱疾患病例报道[2~4]。本科成功对1例全内脏反位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行腰椎融合术,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先天性内脏转位是指胸腔、腹腔或胸腹腔的脏器位置与正常相反,与正常人呈镜面像,又称"镜面人"、"镜子人"或"镜像人"[1]。其发生机制不明,有学者认为系胚胎发育期间旋转不良导致,亦有学者认为与染色体及其携带的基因异常有关[2-4]。在新生儿中发生率为1∶20 000~1∶50 000,亦有文献报道人群发生率为1∶10 000~1∶50 000[5-6]。全内脏反位发生率更低,合并外科疾病的病例十分罕见,而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更为罕见。肝胆管结石病即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是我国常见且难治的胆  相似文献   

3.
正全内脏反位(situs inversus totails,SIT)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畸形,全内脏反位合并肾脏肿瘤病例临床上更为少见[1],异常的脏器和血管分布往往增加了此类患者的手术难度,对于采取经腹腔途径腹腔镜手术则尤为困难[2]。我们近期收治1例全内脏反位同时伴有右侧肾脏肿瘤患者,对其采用腹膜后途径成功进行了腹腔镜下根治性右肾切除术,检索文献国内尚未有类似报道。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2岁,因"外院CT检查发现右  相似文献   

4.
<正>全内脏反位是极少见的先天性畸形[1],指胸腹腔内各内脏器官的解剖位置与正常人完全相反,就如正常人在镜子中的影像一样,又被称为“镜面人”[2]。全内脏反位的胆囊及胆总管解剖变异会给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的手术治疗增加困难,2021年4月我科收治1例全内脏反位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患者女,62岁,主因上腹痛1 d入院,患者于1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痛,为绞痛,较剧烈,向左侧肩背部放射,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  相似文献   

5.
<正>全内脏反位(situs inversus viscerum, SIV)即胸及腹腔器官的完全性镜像倒转,心脏位于右胸腔内,肝脏位于左季肋区,脾脏位于右季肋区等[1]。SIV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异常,在新生儿中发病率为1/5000~1/10 000[2],在正常人群中男性的发病率男性略高于女性,但其内脏位置的改变一般不会导致器官功能的缺陷,也不会影响正常生活[3]。  相似文献   

6.
内脏反位是一种罕见的解剖异常,发生率为1/5 000~1/20 000[1]。本人于2003-2008年间成功对2例内脏反位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例1,女,48岁,因"发现胆囊息肉  相似文献   

7.
内脏反位是胚胎期内脏发育异常,其特点是腹腔和胸腔内脏相对于中线位于镜影方向[1]。内脏反位伴肝胆道疾病需进行肝移植手术时,因几乎不可能得到反位的供肝,使手术变得异常困难和复杂。我院于2004年7月收治1例肝内外多发结石、肝硬化、肝功能衰竭并内脏反位的患者,并成功地施行  相似文献   

8.
<正>十二指肠乳头肿瘤临床少见,年发病率低于1/100 000,男女比例约为1.5∶1[1,2],占消化道肿瘤 5%,其中良性腺瘤占70%[3]。十二指肠乳头肿瘤大多数无症状,多为检查时发现,一旦出现恶心呕吐、厌食、体重减轻、梗阻性黄疸、消化道出血、胆道感染或急性胰腺炎时多考虑进展,高度提示癌变可能。十二指肠乳头肿瘤一般遵循腺瘤-癌途径,发现后需及时治疗[4]。  相似文献   

9.
正全内脏反位(total situs versus,TSI)俗称"镜面人",是一种少见先天性畸形,发病率为1:6 000~1:80 000。TSI系指全部内脏的位置呈180°反位,反位器官功能正常,其发生原因可能与胚胎发育异常或者染色体异常有关~([1])。采用常规左侧俯卧位,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对全内脏反位患者进行治  相似文献   

10.
正全内脏反位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解剖异常,表现为右位心、正常腹部器官镜像和其他先天性异常,又称镜面人,发生率约0. 01%[1]。患有这种疾病的潜在供者通常因解剖学问题而未能成功捐献。迄今为止,虽然镜面人作为受者行肝移植成功案例较多[2-3],但是镜面人作为供者捐献肝脏成功行肝移植罕有报道。2018年3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移植外科成功实施1例全内脏反位供者供肝移植,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杨新民  袁志林  陈域  王博  寇伟伟 《腹腔镜外科杂志》2012,17(10):790+798-790,798
<正>全内脏反位十分少见,临床发生率约0.01%[1],合并结石性胆囊炎更少见。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我们收治6例内脏全反位型左位胆囊结石患者,并成功施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endoscopic single-site surgery,LESS)[2]。本组6例患者中男4例,女2例;23~49岁。结石性胆囊炎4例,胆囊息肉2例。均发现结石性胆囊炎或胆囊息肉1个月~3年。术前经检查发现完全型内脏反位2例,既往行阑尾手术发现2例,幼时即发现及多次健康体检发现2例,均明确为内脏完全型反  相似文献   

12.
<正>完全性胸腹腔脏器反位是指胸腹腔内各内脏器官的解剖位置与正常人完全相反,就如正常人在镜子中的影像一样,又被称为"镜面人"。全内脏反位是一种极少见的先天性畸形~([1]),梅奥诊所最新报告显示其临床发生率为1:5000~1:20 000~([2,3])。内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完全性胸腹腔内脏反位合并十二指肠壶腹周围癌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报道2006年3月收治的1例极为罕见的完全性胸腹腔内脏反位合并十二指肠壶腹周围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病例,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本例患者病理诊断为十二指肠乳头及壶腹部腺癌Ⅰ-Ⅱ级。术后1周胆红素降至正常;但2周后出现胃-空肠吻合输出袢粘连性不完全性梗阻,经内镜下置管、鼻饲、营养支持、针灸等处理,40d后痊愈出院。经检索,全球自1936-2006年间报道的全胸腹腔内脏反位合并恶性肿瘤的患者仅15例;其中只有5例全胸腹腔内脏反位合并胰头与壶腹周围癌的报道。结论完全性胸腹腔内脏反位合并肿瘤时,若无明显禁忌证,应同样予以积极的外科治疗,术中操作应注意完全相反的解剖学结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比分析腹膜后肾上腺外的节细胞神经瘤与神经鞘瘤的影像学征象,提高两种疾病的影像鉴别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嘉兴市中医医院和嘉兴市第一医院经病理证实腹膜后肾上腺外的节细胞神经瘤11例(节细胞神经瘤组)和神经鞘瘤17例(神经鞘瘤组)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征象,对两组影像特征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神经鞘瘤组平均年龄大于节细胞神经瘤组[(50.1±12.2)岁 vs (37.9±16.8)岁,P=0.047]。神经鞘瘤组比节细胞神经瘤组病灶形态更规则[76%(13/17) vs 36%(4/11),P=0.010],肿瘤短长径比更大[(0.65±0.18) vs (0.44±0.19),P=0.011],病灶中心更易囊变[(41%(7/17) vs 9%(1/11),P=0.022],神经鞘瘤与椎间孔相通比例更高[(35%(6/17) vs 0,P=0.022]。神经鞘瘤组的密度[(30.88±10.67)Hu vs (22.91±8.41)Hu,P=0.033]和T1信号[非低信号59%(10/17) vs 0,P=0.004]均高于节细胞神经瘤组,增强后动脉期和静脉期的强化程度均高于节细胞神经瘤组[(14.47±7.93)Hu vs (5.45±3.05)Hu,P<0.001;(21.12±11.82)Hu vs (12.36±3.93)Hu,P=0.007]。结论 可通过肿瘤整体形态、中心囊变、与椎间孔关系、平扫及增强CT值、MRI的T1信号来提高腹膜后非肾上腺的节细胞神经瘤与神经鞘瘤的影像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正>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 SFT)是非常罕见的梭形成纤维细胞间叶组织肿瘤,既往又称血管外皮细胞瘤,每年发病率仅为1/1 000 000[1]。30%~40%的孤立性纤维瘤起源于腹膜腔、腹膜后软组织或盆腔(包括内脏)[2],由于位置深,瘤体常巨大、血供丰富,常累及输尿管、肾脏等脏器,外科手术难度大,风险极高,术中伴随大量失血及严重低血压休克。  相似文献   

16.
<正>GAGNER[1]在1992年首次报道腹腔镜下肾上腺切除术,比之于开放手术,其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目前已被认为是治疗肾上腺肿瘤的金标准。通常认为腹腔镜手术比较适合于直径6cm以下的肾上腺肿瘤[2]。近年来研究发现腹腔镜手术切除巨大肾上腺肿瘤(6cm)切实可行、安全有效[3-5]。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的手术途径有经腹腔途径和经后腹腔途径,处理巨大肾上腺肿瘤经腹腔途  相似文献   

17.
正全内脏反位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其特点是心、肺、肝等全部内脏位置呈180°反位,类似正常人的镜面像~([1]),其中20%~25%合并Kartagener综合征(支气管扩张、慢性鼻窦炎或鼻息肉、内脏反位)~([2,3])。有关全内脏反位合并肺癌的报道全球不超过30例,进行手术的患者仅15例(开胸11例,胸腔镜4例)~([4])。2016年8月,我们对1例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腹膜后腹腔镜肾上腺部分切除术与全切除术治疗肾上腺醛固酮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94 例醛固酮瘤临床资料.34 例行后腹腔镜下肾上腺全切除术,60 例行后腹腔镜下肾上腺部分切除术.术后随访6~60 个月,平均24.5 个月.结果 行肾上腺全切组手术时间(40.0±12.0)min,术中失血量(23.5±9.5)ml,拔引流管时间(2.5±1.2)d,肿瘤大小(20.0±5.0)mm,术后住院天数(6.5±2.0)d.行肾上腺部分切除组手术时间(48.0±13.0)min,术中失血量(25.5±10.0)ml,拔引流管时间(2.8±1.4)d;肿瘤大小(18.5±4.5)mm;术后住院天数(7.0±2.5)d.肾上腺全切除组和部分切除组的肿瘤大小、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和拔引流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切除组手术时间短于部分切除组(P<0.05).全切组术和部分切除组术后有效率分别为100%(34/34)和96.7%(58/6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发肾上腺醛固酮瘤适合于肾上腺部分切除术,肿瘤多灶性是保留肾上腺组织手术治疗无效的主要原因.对于部分切除术治疗无效患者,再次行患侧肾上腺全切除或肿瘤切除均可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肾癌大约占成人恶性肿瘤的3%,占肾脏肿瘤的90%~95%,其中约75%为肾脏透明细胞癌[1-2]。全球范围内,肾癌是第13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每年大约有270 000例新发病例,116 000例患者死于该病[3]。目前,手术治疗仍是局限性肾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术后大约有20%~40%患者将复发[4]。肾细胞癌对放疗和化疗敏感性低。肾癌患者的死亡率高达40%[5],肾癌引起的高死亡率主要是因为其早期缺乏明显的临床症状,进展期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然而,目前还没有任何一种敏感性、特异性均较好的肿瘤标志物可用于肾癌的早期诊断及术后随访,为此,很有必要进一步揭示肾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并据此探索能对肾癌进行早期诊断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20.
<正>原发性肝癌(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在肿瘤患者死亡原因中排第3位[1]。肝移植对部分肝癌患者疗效肯定。目前欧洲和美国每年因肝癌接受肝移植的患者分别占肝移植患者总数的25%及35%[2],而我国该比例达48.2%[3]。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已成为制约肝移植手术应用于肝癌患者的重要因素。据报道,肝癌肝移植术后1、3、5年累积复发率分别为19.8%、30.5%及35.8%[4]。一项多中心回顾性分析显示我国肝癌肝移植术后总复发率为42.6%(496/1 163例)[5]。为降低术后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