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联合形成指标FIB-NLR 在结直肠癌预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 年6 月至2011 年6 月接受手术治疗的250 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分析NLR 和FIB 与结直肠癌的病理特征的关系,将NLR 与FIB 进行联合形成一个指标(FIB-NLR)。将250 名结直肠癌患者分为3 组,患者NLR逸2.95 及FIB逸348 mg/ dl 定为FIB-NLR 2 分组,NLR逸2.95 及FIB<348 mg/ dl 或者NLR<2.95 及 FIB逸348 mg/ dl 定为1 分组,NLR<2.95 及FIB<348 mg/ dl 为0 分组,并分析3 组患者在结直肠癌的浸润深度、分期、淋巴结转移、神经浸润、远处转移、组织学分级中是否具有差异性。并将3 组患者按生存时间做生存分析,并对3 组患者的生存率进行比较。结果:中晚期及有淋巴结转移结直肠癌患者NLR 值明显高于分期较早及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NL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肿瘤浸润深度较深、有神经浸润、有远处转移的患者其NLR 值明显高于浸润深度较浅、无神经浸润、无远处转移患者的NLR 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6、P =0.002、P =0.007)。中晚期、有淋巴结转移、有远处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其FIB 值明显高于早期及无淋巴结转移、无远处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的FIB 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浸润深度越深及有神经浸润的结直肠癌患者FIB 值明显高于浸润深度浅及无神经浸润患者的FIB 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5、P=0.012)。NLR 与FIB 均在肿瘤的组织学分级、年龄大小、性别肿瘤部位无明显关联(P>0.05)。结直肠癌的临床分期越晚、浸润深度越深、有淋巴结转移、有远处转移、有神经浸润的患者其FIB-NLR 评分较早期、浸润深度浅、无淋巴结转移及无远处转移、无神经浸润患者高,差 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生存分析发现,评分越高组其5 年生存率越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FIB-NLR 可能是一个潜在的判断结直肠癌进展及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冠心病(CHD)患者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比值(D/F)变化及与Gensini评分的关系。方法:177例CHD患者(CHD组),依据Gensini评分分为轻度组(Gensini评分<20分,n=93)和重度组(Gensini评分≥20分,n=84)。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对照组,n=130)。检测所有对象血浆D-D和FIB水平,并计算D/F。分析CHD患者血浆D-D、FIB和D/F水平变化及与Gensini评分的关系。结果:CHD组患者血浆D-D和FIB水平以及D/F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重度组CHD患者D-D和FIB水平及D/F比值均高于轻度组(P<0.05或0.01)。结论:血浆D-D、FIB和D/F水平升高与冠心病发生发展及疾病严重程度均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清白蛋白(ALB)、血浆纤维蛋白原(plasma fibrinogen, Fib)和血小板(platelet, PLT)检测在原发性肝癌患者TNM肿瘤分期进展及预后评判时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5月在解放军总医院首次确诊的21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根据TNM分期分成肝癌Ⅰ期组、Ⅱ期组、Ⅲ期组、Ⅳ期组、Ⅴ期组,以同时期46例健康体检者临床资料为正常对照,收集患者的相关检验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肝癌对照组血清TP、ALB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并且随着患者肝脏肿瘤细胞浸润逐渐降低;Fib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并且随着患者肝脏肿瘤细胞浸润逐渐上升;PLT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随着患者肝脏肿瘤细胞浸润逐渐上升。结论 随着肝癌患者肿瘤细胞浸润,血清中白蛋白的水平逐渐降低,而血浆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的水平逐渐上升。通过对比肝癌患者血清白蛋白、血浆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的水平变化,可以为评估患者肿瘤进展及预后提供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5.
冯东泽 《医学信息》2006,19(7):1247-1248
目的 探讨血清白蛋白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采用单盲前瞻性研究的方法将病变程度相同的30例患者分为高白蛋白组(AH组,SAL〉40g/l)和低蛋白组(AL组,SAL〈40g/l,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急性期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血清白蛋白含量与脑卒中患者急性期预后有关。AH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AL组,而AH组入冶疗后的MAS积分及积分之差,MBI积分之差均显著高于AL组。结论 急性脑卒中后血清白蛋白低是预后不良的一个危险因素。低蛋白影响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中纤维蛋白原、尿酸水平的测定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酶偶联法检测84例不同类型CHD患者和6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血尿酸水平,比浊法检测不同类型CHD患者和60例正常对照者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浓度水平.结果 CHD组FBG、UA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AMI组的UA、FBG水平显著高于UAP组、SAP组(P<0.01),而UAP组与SAP组FBG、UA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血清尿酸、纤维蛋白原含量与冠心病病变程度成正相关,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长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医院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426例,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入院24 h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等基线资料,并根据血浆纤维蛋白原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两组,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组204例,血纤维蛋白原正常组222例,发病后180 d通过门诊、电话随访的方式,对两组患者长期预后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比较,采用改良的Ranking量表(mRS)评价预后效果,以mRS评分≤2分代表长期预后良好,以mRS评分>2分代表长期预后不良。结果:1)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组与血纤维蛋白原正常组的基线资料比较,两组的年龄、卒中程度、心力衰竭、复发性脑梗死、脑梗死分型等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浆纤维原水平>3.8 g/L与mRS评分呈明显相关性(r=0.2483,P=0.0000);3)多元回归分析可见,血纤维蛋白原每升高1 g/L,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病死风险比为1.2836(95%CI:1.0604~1.5517)。结论:入院24 h内血纤维蛋白原属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长期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临床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血浆D-二聚体(D-Dimer,DD)和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对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后生存状况的预测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接受治疗的82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D-D水平和不同Fg水平将患者分组,其中D-D0.5 g·kg-1组共47例,D-D≥0.5 g·kg-1组共35例,Fg4 g·L-1组共44例,Fg≥4 g·L-1组共38例,采用QOL-C30量表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同时观察记录术后1年内结直肠癌复发率以及患者术后1年的生存率。结果:D-D0.5g·kg-1组QOL-C30量表评分和复发率均明显低于D-D≥0.5 g·kg-1组(P0.05),而生存率显著高于D-D≥0.5 g·kg-1组(P0.05)。Fg4 g·L-1组QOL-C30量表评分和复发率低于Fg≥4 g·L-1组(P0.05),生存率则高于Fg≥4 g·L-1组(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D-D≥0.5 g·kg-1,Fg≥4 g·L-1是结直肠癌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低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浆DD和Fg与结直肠癌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复发率以及死亡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海南汉族健康人群αTaqⅠ和βBclⅠ、HinfⅠA/C、448G/A、βBsmA ⅠG/C、+1689T/G、-148C/T、-249C/T、-455G/A多态性的等位基因频率及其与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水平的关系。方法 用比浊法测定238名健康个体的血浆Fg浓度,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及测序法分析多态性基因型,并用协方差分析比较9个位点的基因型与血浆Fg水平的关系。结果 海南汉族人群αTaqⅠ、βBclⅠ、HinfⅠA/C、C448、βBsmAⅠG/C、+1689T/G、-148C/T、-249C/T、-455G/A稀有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445、0.239、0.134、0.235、0.273、0.241、0.265、0.441、0.254,9个位点之间存在连锁不平衡;在总人群中,-455GA和AA基因型、-148CT和TT基因型、αTaqⅠT1T1基因型组的血浆Fg水平比野生型组高(P值均〈0.01);在男性人群中,-455GA和AA基因型、-148CT和TT基因型、αTaqⅠT1T1、αTaqⅠT1T2基因型组的血浆Fg水平比野生型组高(P值均〈0.01)。在女性人群中,携带稀有位点A^-455、T^-148、αTaⅠT1的基因型组与野生型组之间的血浆赡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9个多态性位点之间存在连锁不平衡;A^-455、T^-148、αTaqⅠT1位点与血浆Fg水平增高关联,β-Fg-455G/A、-148C/T及α-TaqⅠ多态性与男性血浆Fg水平关联。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分析直肠癌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VD)变化及其对癌转移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72例手术切除直肠癌组织标本进行微血管标记;在光学显微镜下测定其MVD。将所有患者的临床及追踪随访资料与其手术标本的MVD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有转移直肠癌组织的MVD高于无转移者(106.12±32.18vs84.26±27.13),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直肠癌组织的MVD增加对诊断癌转移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组蛋白B1(HMGB1)与III期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后3年无疾病生存(DFS)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至2015年12月诊治的III期直肠癌术后患者组织标本46例,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组织中HMGB1蛋白的表达情况,随访患者术后3年DFS。结果HMGB1在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24例,占52.2%,在癌旁组织中高表达10例,占2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44,P=0.002)。HMGB1的表达与III期直肠癌患者年龄、性别、手术方式、是否存在脉管癌栓或神经侵犯、pT分期、术前CEA水平、肿瘤生长类型无关,与pN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是否合并癌结节有关。46例III期直肠癌患者术后3年复发22例,总DFS率为52.2%,单因素分析显示HMGB1、分化程度、脉管癌栓或神经侵犯、术前CEA水平、pN分期与预后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分化程度和术前CEA水平为独立预后因素。结论HMGB1的表达与III期直肠癌pN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是否合并癌结节有关。HMGB1高表达可能是III期直肠癌患者术后3年DFS的不利影响因素,但尚不能作为独立预后因素,检测HMGB1的表达对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脂联素(APN)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变化以及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关系,用ELISA法测定T2DM患者血清APN,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常规测定UAER以及用吡格列酮治疗后APN和UAER的变化。结果显示,DM、DN组APN水平均较正常人低(P〈0.01),但随病程进展而逐渐增高(P〈0.01),并与UAER呈正相关(r=0.284,P〈0.05),DN组经吡格列酮治疗后,能降低尿白蛋白水平(P〈0.01)和提高血清APN水平(P〈0.01)。APN和UAER与DM、DN的发生发展有关,对指导糖尿病的治疗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术前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在预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检测120例NSCLC患者术前CRP水平,以CRP浓度5mg/L为分界点分为CRP正常组和CRP升高组,分析术前不同CRP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CRP水平升高组较CRP正常组TNM分期更晚、淋巴结转移阳性率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分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生存分析均显示,TNM分期晚、淋巴结转移阳性及术前CRP升高是预后危险因素.血清CRP水平升高者和血清CRP正常者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31.8%和56.6% (P <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RP升高组和正常组的预后风险比(hazard ratio,HR)为2.892,95%,CI为1.984 ~5.096,P<0.001.结论 NSCLC患者术前血清CRP水平升高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患者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其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介入科2014年1月1日~2017年1月1日收治的68例行介入治疗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术前NLR值,并通过建立ROC生存曲线分为高NLR组(NLR≥3.8)和低NLR组(NLR<3.8),比较两组的无进展生存时间及总生存时间,同时对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在接受介入治疗后,中位总生存时间为421 d;其中高NLR组中位总生存时间为292 d,低NLR组中位总生存时间为506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高NLR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152 d,低NLR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34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单因素分析中,存在远处转移、介入手术次数<3次及NLR≥3.8均是影响总生存时间和无进展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P<0.05);在多因素分析中,存在远处转移、NLR≥3.8是影响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存在远处转移、介入手术次数<3次及NLR≥3.8是影响无进展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术前NLR可作为介入治疗中晚期NSCLC患者的预后指标,NLR高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16.
李伟 《医学信息》2006,19(12):2155-2156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疾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方法 对80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2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腔梗组)和4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CRP含量进行测定,计算其异常率并进行比较。按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HISS)标准对患者进行评分。结果 脑梗死组CRP含量高于腔梗组,腔梗组高于对照组(均P〈0.01);脑梗死组中,CRP异常率高于腔梗组(P〈0.05);CRP异常的患者NHISS的评分的改善低于CRP正常组,且CRP异常者预后中无变化和死亡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均P〈0.01)。结论 CRP水平是临床评价脑梗死严重程度和预后的一个重要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7.
赵静 《医学信息》2018,(24):82-83,86
目的 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糖类抗原724(CA724)水平在胃癌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经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50例设为胃癌组,另选30例胃良性病变患者设为胃良性病变组,3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浆FIB和CA724水平及联合检测在胃癌患者中的变化。结果 胃癌组患者血浆FIB和CA724水平[(6.12±1.55)g/L、(43.76±6.29)ng/ml)]高于对照组[(2.87±0.54)g/L、(2.41±0.26)U/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良性病变病变血浆FIB水平(3.46±0.75)g/L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A724水平(3.66±0.73)ng/m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血浆FIB和CA724联合检测高于单项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FIB和CA724水平有助于协助诊断胃癌,且两者联合检测能提高胃癌患者诊断敏感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细胞周期蛋白E及其与乳腺癌预后关系的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细胞周期的失控是造成癌细胞恶性增殖及其他特征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细胞周期蛋白E (CyclinE)在细胞周期中是一种重要的促使细胞进入S期的调节因子 ,它在肿瘤尤其是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 ,研究者们认为CyclinE有评估乳腺癌预后的潜力。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 ,Cy clinE和其他生物学指标相比 ,它与乳腺肿瘤预后的相关性更大。而CyclinE能否成为较传统的临床病理参数更好的肿瘤分层评估指标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血清CA125对慢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及与近期预后相关性.方法 通过对我院2012年3月至2015年5月心血管内科就诊收治的7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做回顾性分析,并根据心功能分级分为慢性心衰Ⅰ~Ⅱ级组,慢性心衰Ⅲ组,慢性心衰Ⅳ组(各24例),比较各组患者CA125、NT-proBNP表达水平及LVEF指数,并分析其与近期预后相关性.结果 CHF各组CA125、NT-proBNP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组,LVEF水平低于健康组(P<0.05),且慢性心衰Ⅲ、Ⅳ级组CA125、NT-proBNP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慢性心衰Ⅰ~Ⅱ级组,LVEF水平低于慢性心衰Ⅰ~Ⅱ级组(P<0.05),慢性心衰Ⅳ级组CA125、NT-proBNP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慢性心衰Ⅲ组,且LVEF水平低于慢性心衰Ⅲ组(P<0.05);CHF组患者血清CA125水平与NT-proBNP呈正相关(rs=0.548,P=0.012),与LVEF呈负相关(rs=-0.515,P=0.021);单因素分析:CA125、NT-proBNP、LVEF指标水平在终点事件发生组和未发生组间存在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高血清CA125、高血清NT-proBNP、低LVEF水平是影响终点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A125在CHF患者中存在高表达,随着CHF病变严重程度增加而升高,和NT-proBNP指标呈正相关关系,和LVEF指标呈负相关关系,且血清高浓度CA125是影响终点事件发生的危险独立因素,故其可能作为临床CHF患者近期预后情况的评判指标.  相似文献   

20.
邢时龙  淦勤 《医学信息》2020,(1):101-103
目的 探究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的变化及其与免疫抑制因子IL-10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9年7月于我院就诊的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疾病组,另外选择同期60名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两组血清25-(OH)D3浓度,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IL-10浓度。Spearman法分析25-(OH)D3与IL-10间的相关性。结果 疾病组血清25-(OH)D3浓度低于健康对照组[(13.65±7.92)ng/ml vs (26.15±8.33)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组IL-10浓度高于健康对照组[(89.71±26.59)ng/ml vs (26.18±8.15)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25-(OH)D3可能与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分期密切相关,与IL-10浓度呈负相关(r=-0.568,P<0.05)。结论 原发性肝癌患者存在25-(OH)D3缺乏现象,且与肿瘤进展和免疫抑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