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我们从1999年3月~2004年8月采用瘢痕跟腱瓣修复瘢痕挛缩性足下垂12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跟腱瘢痕瓣的Z形设计和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设计Z形跟腱瘢痕瓣用于烧伤或外伤后的跟腱瘢痕挛缩畸形的修复.方法根据跟腱挛缩和足内翻的程度,设计Z形瓣切开的中轴位于跟腱部位的纵行挛缩线上,长8~12cm,侧臂长度5~8cm,夹角各为60°.形成的两跟腱瘢痕瓣相互沿中轴滑动以达到松解和延长跟腱.1994年3月~1999年8月临床应用7例,烧伤6例,外伤1例.结果7例均能达到踝关节功能位矫正,无一例发生瘢痕瓣缺血和坏死.结论Z形跟腱瘢痕瓣的血供丰富,挛缩的跟腱易于松解,手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B瘢痕瘢痕跟腱瓣修复瘢痕挛缩性足下垂(王成刚等)3:300利用抑制消减杂交筛选瘢痕疙瘩差异表达基因(罗勇等)5:495锁胸部扩张皮瓣与逆行皮瓣联合修复烧伤后颈部瘢痕挛缩畸形(吴焱秋等)9:887联合肩胛/肩胛旁分叶皮瓣修复严重颌颈部瘢痕挛缩(章一新等)9:890烧伤后手指瘢痕挛缩畸形综合治疗的临床研究(许学文等)9:902 C创面愈合复合缓释微球的胶原膜促创面愈合的实验研究(黄沙等)2:161人组织工程全层皮肤在烧伤创面中厚供皮区的应用(刘亚玲等)2:169创面愈合过程中创缘表皮干细胞的异位(李建福等)3:264α-黑素细胞刺激素在自体移植皮片…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烧伤所致耳廓缺损,探讨应用耳后瘢痕瓣经扩张后加Medpor支架行耳廓再造术的可行性。方法对17例烧伤后耳廓缺损患者,应用扩张的耳后瘢痕瓣结合Medpor支架行耳廓再造术。结果除两例分别因无足够的皮下筋膜瓣包裹支架和外伤导致支架部分外露外,其余15例均告成功。最长随访3年,效果满意。结论对于年龄大于25周岁,因烧伤致耳廓缺损患者,以扩张的耳后瘢痕瓣结合Medpor支架行耳廓再造术是一种效果较为可靠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跟踺延长术修复烧伤后足下垂2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近年来收治的28例37只烧伤足下垂的体会。方法 比较不同手术设计、烧伤早期创面不同处理方式及伤后至手术的时间长短对瘢痕跟踺瓣存活的影响。结果 跟踺延长术常规手术设计与逆常规方向设计比较,两组瘢痕跟踺瓣的存活无差别;早期切痂者较削痂和自愈者术后瘢痕跟踺瓣坏死率高;伤后1.5年内手术者较1.5年后手术者更易出现瓣痕跟踺的坏死。结论 跟踺延长术瘢痕跟踺瓣的设计无需拘泥于以往制定的规则;对早期切痂者手术应慎重考虑;手术时机的选择应根据早期烧伤手术方式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6.
带神经血管蒂腓骨长肌腱复合瓣修复跟腱并皮肤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道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腓骨长肌腱复合瓣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并皮肤缺损的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通过解剖学研究,切取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为蒂,串接腓骨长肌腱及足外侧皮瓣形成复合瓣,转移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并皮肤缺损6例。皮肤缺损大小为6.5cm×4.0cm~2.0cm×1.5cm;跟腱缺损长度为2.0~7.5cm。结果术后随访4~16个月,皮瓣均成活及跟腱均愈合良好,皮瓣外观良好,未再破溃。术后1例皮肤边缘少部分坏死,1例少量伤口裂开,均经换药之后伤口愈合。根据Amer-Lindholm评定法,术后跟腱的功能,评定结果,本组优3例,良2例,可1例。结论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腓骨长肌腱复合瓣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合并皮肤缺损,可一次性修复皮肤及跟腱缺损,具有愈合能力及抗感染力强、力学性能与跟腱组织结构相近的优点,邻近转移,能满足跟腱重建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局部改形肌组织瓣充填修复面部凹陷性瘢痕的缺损部位,以达到面部凹陷性瘢痕切除术后其周围组织形态恢复正常。方法 根据受伤部位、形状、面积及凹陷程度和肌肉、神经的损伤范围,应用正常肌组织瓣改形后逐层无张力缝合,修复凹陷部位。结果 面部凹陷性瘢痕术后即平整、切口隐蔽,6个月~1年随访切口瘢痕不明显,肌肉运动协调,周围组织平整、柔软。结论 局部肌组织瓣改形充填面部凹陷性瘢痕术。不仅适用于外伤感染所致的面部凹陷性瘢痕。也适用于烧伤后瘢痕、瘢痕疙瘩等改形手术。  相似文献   

8.
1临床资料 2000--2005年,笔者单位收治电烧伤患者12例,均为男性,年龄30~35岁,烧伤总面积9%~60%.其中Ⅲ度9%~50%TBSA。受伤部位均为下肢。受损踝关节周围均为Ⅲ度创面,其中2例伴跟腱缺损、2例伴腓总神经损伤。经游离植皮或皮瓣覆盖后创面愈合,但均遗留不同程度的足下垂,丧失负重与站立功能。  相似文献   

9.
V-Y肌腱瓣修补术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 研究V—Y肌腱瓣修补术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的手术方法及结果。方法 对9例平均112d的陈旧性跟腱断裂患,采用小腿三头肌V—Y肌腱瓣修补术治疗修补缺损为3.2~6cm,平均4.6cm。结果 平均随访2年8个月,按Arner-Lindholm疗效评定标准评估,优7例(77.8%),良2例(22.2%),优良率为100%。结论 对于陈旧性跟腱断裂,小腿三头肌V—Y肌腱瓣修补术足一种方法简单、疗效满意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半侧跟腱前移治疗儿童足下垂伴内翻畸形(附14例报告)黄保根⒇小儿麻痹后遗足下垂伴内翻畸形,在儿童期尚未发生骨性畸形,可采取跟腱延长、胫前或胫后肌外移术治疗。但对足背伸肌足内外侧肌群广泛瘫痪的足下垂伴内翻的病人,采取半侧跟腱前移与腓骨长肌腱吻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陈旧性跟腱断裂合并皮肤缺损的一期修复   总被引:5,自引:7,他引:5  
陈旧性跟腱断裂合并皮肤缺损的治疗较为复杂,常规治疗应在局部创面愈合后3个月行二期跟腱修复。1985年6月~1996年6月采用自体肌腱或筋膜瓣移植修复跟腱,同时用伤肢邻近带血管、神经蒂岛状皮瓣覆盖,石膏托外固定,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合并皮肤缺损18例。结果表明,创面Ⅰ期愈合16例,移植皮瓣远端皮缘坏死0.5cm~1cm的2例,经早期修复治愈。术后1年以上随访15例,其中12例关节功能恢复正常,3例跟腱与邻近组织粘连,影响踝关节过度背屈,足部蹬力下降。认为,采用肌腱或筋膜瓣加带血管神经蒂岛状皮瓣一期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合并皮肤缺损,可缩短疗程,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更快恢复伤肢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治疗小腱三头肌瘫痪下垂足的新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14例患者应用新设计的手术方案,即在延长跟腱矫正下垂足的同时加肌移位代跟腱术,并根据足部畸形的性质和有无合并其它畸形再附加其它软组织或骨性手术。结果:术后病人平均随访25个月,下垂足畸形皆达到满意矫正,替代的跟腱肌力皆增加2级以上,行走功能改善,无并发症。结论:该术式可一次轿正足的下垂畸形增加跟腱肌力,无并发症,符合优化组合的矫形手术方案制定原则。  相似文献   

13.
髂骨股前外侧联合组织瓣修复小腿皮肤伴跟骨跟腱缺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髂骨股前外联合组织瓣在修复跟骨、跟腱及大面积皮肤缺损中的临床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以旋髂深血管及旋股外侧动脉的横、升支为血管蒂设计超大复合组织瓣,与损伤的胫后动脉远近端吻合游离移植,修复小腿下段、足跟皮肤缺损的同时修复跟骨、跟腱缺损。结果16例组织瓣全部成活,其中10例获6~24个月的随访,平均12个月。术后小腿及足有良好外形和保护性感觉。经功能锻炼均保证行走功能。结论以旋髂深血管及旋股外侧动脉的横、升支为血管蒂设计超大复合组织瓣修复小腿下段、足跟皮肤缺损的同时修复跟骨、跟腱缺损是可行的,而且手术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陈旧性跟腱断裂合并皮肤缺损的修复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目的探讨陈旧性跟腱断裂合并皮肤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通过对1995年2月~2001年12月10例陈旧性跟腱断裂手术病例回顾性随访,分析术式的选择、注意事项及效果。其中采用腓肠肌肌皮瓣3例,足外侧皮瓣4例,内踝上皮支皮瓣2例,腓肠神经皮瓣1例;采用跟腱直接缝合8例,Lindholm法缝合2例。结果所有皮瓣及肌皮瓣均成活,8例愈合良好,2例裂开。跟腱术后功能按尹庆水的疗效评定标准:优5例,可4例,差1例。结论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跟腱合并皮肤缺损可取得良好效果,对减少关节挛缩或僵硬,挽救足跖屈及小腿向前推进能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急性跟腱断裂临床并不少见,非专科医生往往易误诊,或处理不当导致陈旧性跟腱断裂伴感染及缺血引起皮肤坏死,跟腱外露给后期处理带来一定的困难。我院2000年6月~2005年6月,共收治32例跟腱断裂,有11例陈旧性跟腱断裂伴皮肤缺损,清创换药后采用腓肠肌腱瓣V-Y成肜术加内踝上筋膜皮瓣移位术进行修复,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骨外固定牵引架联合跟腱延长术矫治重度瘢痕性跟腱挛缩畸形的临床治疗效果,为重度跟腱挛缩畸形提供新的治疗思路.方法:2004年3月~2008年10月,对9例重度瘢痕性跟腱挛缩患者进行矫治.手术分两期进行,第一期手术设计跟腱瘢痕瓣行跟腱延长术,同时上骨外固定牵引架,创面碘仿纱布覆盖,然后进行外固定支架牵引矫治跟腱挛缩畸形,待踝关节达到合适角度后,进行第二期手术,采用中厚皮片修复创面.结果:所有9例患者,跟腱挛缩畸形均得到良好的矫治,8例患者跟腱瘢痕瓣存活良好,1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远端坏死,在第二期手术时一并修复,术后加强功能锻炼,术后随访3月~26月,直立行走活动自如.结论:采用骨外固定牵引架联合跟腱延长术矫正重度跟腱挛缩畸形的方法,避免了骨关节及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较快地矫正踝关节至功能位,短时间恢复患者下地行走,可以作为重度跟腱挛缩畸形的理想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皮下蒂旋转瘢痕瓣修复颈部带状瘢痕挛缩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8年8月-2010年5月,收治15例烧伤及烫伤后颈部带状瘢痕挛缩患者。男9例,女6例;年龄7~35岁,平均17.3岁。瘢痕形成时间1~8年,平均3年。瘢痕部位:左侧颈部6例,右侧颈部8例,颏颈角区1例。瘢痕挛缩程度按黎鳌烧伤治疗学的分类标准:Ⅰ度12例,Ⅱ度3例。瘢痕范围8cm×5cm~25cm×12cm。采用大小为7cm×5cm~15cm×10cm的皮下蒂旋转瘢痕瓣修复瘢痕松解后创面,其中3例Ⅱ度颈部瘢痕挛缩患者同时于瘢痕瓣下方颈根部以大小为7cm×4cm~12cm×7cm腹部中厚皮片游离移植修复。结果术后2周2例瘢痕瓣远端出现部分表皮坏死,经换药后愈合,并有轻度增生性瘢痕形成;其余瘢痕瓣及植皮均顺利成活,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瘢痕松解彻底,颌颈角及颏颈角恢复正常,瘢痕瓣与周围皮肤颜色接近,无再次挛缩发生。末次随访时颈部活动范围恢复正常。结论皮下蒂旋转瘢痕瓣可有效修复颈部带状瘢痕挛缩,能充分利用侧方多余瘢痕修复纵向瘢痕挛缩所致的皮肤缺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改良V-Y肌腱瓣修补术治疗陈旧性KuwadaⅣ型跟腱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1例陈旧性Kuwada Ⅳ型跟腱断裂患者采用改良V-Y肌腱瓣修补术治疗。患者跟腱缺损长度为6.5~10.2 cm。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8个月~5年。按Amer-Lindholm评分标准评价疗效:优16例,良3例,差2例。结论改良V-Y肌腱瓣修补术治疗陈旧性Kuwada Ⅳ型跟腱断裂可有效解决跟腱缺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介绍V-Y肌腱瓣结合屈(足母)长肌腱转移治疗退变的跟腱断裂的术式、手术指征及疗效.方法 2003年10月至2006年5月对21例跟腱断裂采用V-Y肌腱瓣结合屈躅长肌腱转移治疗,其中采用铆钉17例,界面螺钉4例.介绍该手术方法,并根据文献和实践总结手术指征. 结果 本组所有患者获得12~18个月(平均14个月)随访.根据Arner-Lindholm疗效评价标准:优19例,良2例.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随访期间跟腱无再次断裂,无伤口感染,无皮肤坏死,踝关节活动好,无僵直,无神经血管损伤.行走步态基本正常,对前足推进影响不大.该术式修复强度允许跟腱早期功能锻炼. 结论 采用V-Y肌腱瓣结合足屈(足母)长肌腱治疗跟腱断裂疗效好,该术式适用于跟腱组织退变、炎症和部分缺损(<3cm)患者,术中单纯V-Y肌腱瓣修补强度不够可采用屈(足母)长肌腱转移.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以腓动脉终末支为血供的足外侧皮瓣修复足跟及跟腱区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改良足外侧皮瓣转移方法对23例外伤致足跟和(或)跟腱部皮肤缺损的患者进行治疗。其中男16例,女7例;年龄6~48岁,平均36.8岁。结果:皮瓣全部成活。供瓣区植皮创面均Ⅰ期愈合。经5个月~9年随访,平均3年5个月,皮瓣无臃肿感,颜色正常,质地柔软耐磨,无压迫性溃疡发生。结论:应用腓动脉终末支为血供的足外侧皮瓣局部转移或形成岛状皮瓣修复跟腱和足跟区软组织缺损,解剖简便,修复后外观及功能恢复良好,是临床上修复足跟及跟腱区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