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药药剂学》实验双语教学的开展是为了提高中药学专业学生专业外语水平,适应目前社会对高层次专业人才的需求。笔者在2010级中药专业进行了《中药药剂学》实验双语教学的探索,从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环节的设计以及教学回顾及总结几个方面对双语教学进行探索,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及建设《中药药剂学》精品开放课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制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是中药学及相关药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也是药学专业人员各类职称、晋级和资格考试必考科目.目前,高等院校中药药剂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均有一些需要改进之处,作者结合现代教学理念和方法,提出中药药剂学教学改革的思路,以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方玲  金华  周鹏  张艳军 《药学教育》2010,26(4):53-56
临床中药学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使用中药的能力,关系到中药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合理性。临床中药学实训教学就是要通过直观的、生动的、启发性的实践训练,强化学生的识药能力、对药性理论的融会贯通思维能力和辨证用药能力。在实训中,借助“模拟药房”载体,以药性理论为指导设计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引入PBL教学,以问题为主线,打破学科分界,贯通理法方药,结合教学案例探讨PBL教学模式在中药学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以中医药“辨证论治”理论为指导,对中药学专业核心主干课程中药药剂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进行研究。结合中药药剂学的学科特色及教学现状,阐述了中药药剂学教学过程引入课程思政理念的必要性,提出以“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定位国际”四位一体有机融合为目标开展中药药剂学课程思政。通过“特色党建”引领、“守正创新”改革、“盐溶于食”导向和树立国际思维等途径,以“水飞朱砂”等精湛工艺的一批经典案例为具体实例导入,提升中药药剂学课程的教学与育人效果,全面推进中药药剂学课程思政建设。  相似文献   

5.
毕建云 《药学研究》2022,41(7):487-490
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学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能够更好的提升教育质量,加强双创教育的连贯性、目的性。“校企融合”的中药专业流程化实训教学体系是在拓宽中药学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基础上,增加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元素,两者相互依存,在专业知识中找创新点,在创新中巩固、运用专业知识。结合本校中药学教改课程体系的开展情况,从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情况、校企融合的中药学专业流程化实训教学过程、中药学流程化实训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实践与成果、如何将中药学专业课程的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中药学专业教育的发展、培养合格的创新创业型专业性人才提供一些可行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中药学实习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中药学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结合“医药结合、系统中药、实践创新”的中药学教学理念,在逐步完善的“一中心两阶段三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基础上,初步构建中药学本科专业的实习实训教学体系,明确实习实训的具体内容及其总体要求。  相似文献   

7.
时军  邓钜新  吴帆  张彦  陈求芳  王芳 《药学教育》2020,(1):42-44,53
"课程思政"将挖掘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全方位育人理念。通过中药药剂学课程目标确定、教学组织实施、课程师资培养和中医药文化底蕴展现,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在中药药剂学课程中的实施路径,构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课程教学体系,达成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一体化,与思政教育形成合力,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德才兼备的中药学人才。"课程思政"融合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学,助力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人文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同时也促进了师德培育、专业建设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变,教学模式必然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朋辈式场景教学由于启发思维、侧重创新,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笔者在教学中以"片剂成型与包衣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为专题,组织实施讨论式教学,强化中药学专业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团队合作精神,促进中药药剂学教学模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9.
黄斌 《海峡药学》2023,(1):85-88
目的 以湖南医药学院中药学专业本科生为教学对象,构建具有侗药特色的中药药剂学综合性实验教学体系。方法 针对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实验课时数、实验内容设置不合理等情况,结合我校实际,综合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思维、能力等方面,强化人才培养,构建以系统性(“一性”)中药学理论为基础,自主式、参与式、讨论式(“三式”)教学方式为主导的侗药特色中药药剂学综合性实验教学体系。结果 具有侗药特色的《中药药剂学》“三式一性”综合性实验教学体系初具成型。结论 基于侗药特色《中药药剂学》“三式一性”综合性实验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增强中医药文化自信、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厚植中医药文化底蕴,培养全面发展的中药学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0.
中药学专业资源库由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中药药理学、中药药剂学、中药炮制学、中药化学、中药学和方剂学等主要课程资源组成,阐述构建中药学专业资源库的意义,论述了构建思路和方法,强调资源库的内容应以自行制作的资料为主,并对中药学专业资源库的推广应用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1.
中药药剂学实验在药剂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药院校开设的药剂学实验中使用了较多中药药剂学实验的内容,阐述中药药剂学实验的基本特点、在药剂学实验教学中的地位、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及教学改革的设想。  相似文献   

12.
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对现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传统的教学模式正经历着深刻的革新。在此背景下,探讨中药药剂学现代远程教育利与弊,提出提高中药药刑学远程教学效果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药物制剂作为一个应用性强的专业,越来越为社会所重视。根据国家教育部规定,全国开设的药物制剂专业均应定位于理科专业,药物制剂专业需由工科向理科进行转型。结合学校药物制剂专业的现状,从培养方案、师资队伍、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教学和科研条件等方面,对药物制剂专业由工科向理科转型涉及的各项工作进行了探讨,也为理科类药物制剂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围绕“3+X”人才培养模式 实施中药药剂学课程体系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索中药药剂学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分析中药药剂学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及教学进程安排在“3+X”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作用,提出改革措施。中药药剂学教学质量对“3+X”人才培养模式有重要的影响,其课程体系改革是复合型应用中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药剂学课程体系应围绕培养复合型应用中药人才这一目标而进行改革,必须适应“3+X”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于莲  苏瑾  孙维彤  杨春荣  张宇  焦淑清 《药学教育》2013,(5):61-62,F0003
摘要药学专业学生综合实践技能的培养与理论知识的掌握同等重要,构建药学专业学生多元化综合实践技能培养模式,完善药学专业学生实践教学体系,在专业课课堂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实验课教学中采用多环节强化训练法,新增认知实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中试放大实验及实践技能竞赛,毕业设计采用目标化管理模式,将药学专业课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提高了学生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对完善药学专业本科教学体系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药剂学是药学专业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应用性。根据该学科特点,本校药剂学实践教学以就业为导向,依据技能性、实用性和适应性原则,创建"模拟药厂"和"模拟药房",采用场景式教学模式,突出对学生灵活运用药剂学知识的实践能力、思维应变能力的培养,把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心智技能和灵活运用专业技术的操作技能作为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使专业教学和素质教育有机融合,构建"知识、素质、能力"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初步满足学生生产及临床用药的实践需求,为学生今后走上各大药厂、药店的实习和工作岗位做好铺垫,为学生将来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重症医学科为主导探索并构建标准化的中药临床药师的培养模式。方法:通过对某院重症医学科中药临床药师带教工作的总结,结合中药临床药师培训大纲,构建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中药临床药师培养模式。结果:制定出一套规范化的带教流程及中药临床药师工作路径,构建一套完善、成熟的临床药师培养模式,有利于提升学员药学服务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结论:该模式使学员的学习目的更加明确,特别是初入临床之时,有的放矢,有助于中药临床药师的培养,加强了中药临床药师队伍建设,使中药临床药学服务体系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8.
案例教学法在药剂学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陈军  蔡宝昌 《药学教育》2007,23(6):31-33
对药剂学教学实践中所运用到的案例教学法进行总结,介绍该种方法的关键环节、运用形式、具体实例、存在问题及对策。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符合当代药学教育改革的发展潮流,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