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在血管瘤组织中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在小儿血管瘤增殖退化病理生理演变过程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方法:应用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28例增殖期血管瘤及22例退化期血管瘤的ICAM-1、VCAM-1在血管内皮细胞上的表达情况,同时以血管畸形及正常皮肤为对照.结果:ICAM-1在增殖期血管瘤强阳性表达,退化期阳性表达,两时期差异十分显著(P<0.01);VCAM-1在增殖期和退化期血管瘤均为阳性表达,两时期无明显差异;ICAM-1和VCAM-1在血管畸形和正常皮肤几乎均为阴性表达,与不同时期血管瘤相比差异均十分显著(P<0.01).结论:ICAM-1可能在血管形成早期发挥作用,介导内皮细胞间黏附,参与血管瘤发病和消退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3.
研究表明,黏附分子在肿瘤的侵袭及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细胞间黏附分子-1与肝细胞癌的诊断、浸润转移等之间的关系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对二者关系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细胞间黏附分子 1 (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 1 ,ICAM 1 )是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之一 ,其配体是整合素家族 β2 组的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 1 (lymphocytefunctionantigen 1 ,LFA 1 ;CD1 1 a/CD1 8)、巨噬细胞抗原复合体 1 (macrophagousanti gencompounds,Mac 1 ;CD1 1 b/CD1 8)、p1 50 .95 (CD1 1 c/CD1 8)。LFA 1、Mac 1、p1 50 .95都仅限于白细胞表达。ICAM 1分子形成来源广泛 ,各种造血细胞和非造血细胞都可表达ICAM 1 ,活化的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ICAM 1的表达上调。另外 ,各种内皮细胞也有表达。ICAM 1分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的变化及其对化疗的指导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20例正常对照者和68例肺癌患者血清sICAM-1水平,并对41例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清sICAM-1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肺癌患者血清sICAM-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且与肺癌患者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恶性胸水有关(P<0.01);与病理分型无关(P>0.05)。肺癌患者有效化疗后血清sICAM-1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血清sICAM-1与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疗效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鼠同种异体腹主动脉移植慢性排斥反应期间移植动脉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表达及霉酚酸酯(MMF)对移植动脉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大鼠腹主动脉移植模型,设Wistar到Wistar大鼠的同系腹主动脉移植对照组、SD大鼠到Wistar大鼠的同种移植组、同种移植MMF治疗组和抗黏附分子单克隆抗体治疗组。采集移植动脉组织标本行免疫组织化学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对移植动脉组织ICAM-1及VCAM-1的表达进行定量检测。结果对照组移植动脉组织ICAM-1、VCAM-1表达较弱;同种移植组在排斥反应期间移植动脉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的ICAM-1、VCAM-1表达强度和数量明显增加,且伴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MMF治疗组移植动脉仅微弱表达ICAM-1、VCAM-1,同时少有淋巴细胞浸润,与黏附分子单克隆抗体治疗相似。结论ICAM-1、VCAM-1的表达水平与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和发展有关;MMF能显著抑制移植肾ICAM-1和VCAM-1的表达和淋巴细胞的浸润,明显延长移植物的存活。 相似文献
7.
8.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CD18及P选择素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CD18及P选择素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组)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组)3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组)28例,采用ELISA法检测其外周血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sICAM-1和sVCAM-1及CD18水平。以年龄相当而无重要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正常人50例作为对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患者外周血清sICAM-1、sVCAM-1、CD18及P选择素水平升高,且AMI组各指标水平高于UA组,UA组高于SA组(P均〈0.05)。结论:ICAM-1、VCAM-1、CD18及P选择素可能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作为监测病情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与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在心脏移植慢性排斥反应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采用供体脾细胞(SPC)和环磷酰胺(CP)预处理移植受体,然后行异位心脏移植术,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移植心脏中VCAM-1和ICAM-1的表达。结果SPC和CP预处理后,移植心脏中ICAM-1、VCAM-1的表达水平明显减低,而ICAM-1和VCAM-1在急性排斥反应和环孢素A(CsA)治疗组中的表达明显增强(均P〈0.05)。急性排斥反应与CsA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CAM-1和VCAM-1的表达水平与心脏移植排斥反应的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研究结肠癌瘤体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的表达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对60例结肠癌及15例远癌结肠组织标本中ICAM-1进行检测,分析ICAM-1的表达与结肠癌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结肠癌和远癌结肠组织中ICAM-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42/60)和20%(3/15),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O.01),组织ICAM-1表达水平与结肠癌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密切相关。结论检测结肠癌组织ICAM-1的表达水平对评估淋巴结转移程度、TNM分期及结肠癌侵袭深度有较大意义,ICAM-1可能是反映结肠癌侵袭转移潜能的一个有效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结肠癌瘤体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和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ymphocyte function association antigen-1,LFA-1)的表达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S-P 法)对60例结肠癌及15例远癌结肠组织标本中 ICAM-1和 LFA-1进行检测,分析 ICAM-1和 LFA-1的表达与结肠癌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结肠癌和远癌结肠组织中 ICAM-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42/60)和20%(3/15),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LFA-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3%(41/60)和13.3%(2/15),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组织 ICAM-1和 LFA-1表达水平与结肠癌淋巴结转移、TNM 分期密切相关。结论检测结肠癌组织 ICAM-1的表达水平对评估淋巴结转移程度、TNM 分期及结肠癌侵袭深度有较大意义,ICAM-1可能是反映结肠癌侵袭转移潜能的一个有效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因蛋白Caveolin-1与胃癌侵袭及转移的关系。方法整群选取采用在该院2011年1月—2015年1月间手术切除胃组织存档蜡块57例,组织学类型、分级和分期等均参考世界卫生组织分级系统(2011),临床分期,I期9例,II期15例,III期28例,IV期5例。伴淋巴结转移的39例,无腋窝淋巴转移的18例。应用FCM(流式细胞免疫法)检测Caveolin-1在57例胃癌组织中的相关表达,以荧光指数(Fluorescence Idex, FI)表示结果,取因其它良性胃部病变而手术切除的正常胃组织12例作为对照。结果Caveolin-1基因蛋白在III,IV期胃癌中的FI值0.53±0.27,明显低于I,II期的胃癌FI=0.91±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782,P=0.0297<0.05);Caveolin-1基因蛋白在有淋巴转移的胃癌组织中平均FI值为0.51±0.21明显低于无淋巴转移的胃癌FI=0.94±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63,P=0.0294<0.05)。结论胃癌组织中Caveolin-1的低表达可能促进了胃癌的侵袭和转移,提示Caveolin-1可作为胃癌诊断的一个有效指标并有助于胃癌的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细胞间黏附因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的表达与脑水肿的关系。方法剖解39例脑出血后不同时间死亡病人的脑组织,自出血灶边缘向外1.0~3.0 cm及出血灶对侧相应部位的脑组织进行取材,出血灶对侧设为对照组。采用HE染色、免疫组化技术观察不同时间点出血灶周围ICAM-1在脑组织中的表达和变化规律。结果脑出血后2 h出血灶周围血管和神经细胞,即有ICAM-1的表达(2.12±0.32)个/高倍视野,17~24 h血肿周围ICAM-1阳性微血管数开始明显增加(6.02±1.05)个/高倍视野,72 h达到高峰(11.10±0.87)个/高倍视野,168~312 h后逐渐减弱(4.09±0.56)/高倍视野。此外,对侧脑实质内可见阳性神经细胞及少量ICAM-1阳性微血管。结论脑出血后,出血灶周围ICAM-1的表达增加,对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P-选择素及ICAM-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胃癌组织中P-选择素及ICAM-1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S-P法)测定57例胃癌患者胃癌组织和非癌组织P-选择素及ICAM-1的表达,对胃癌标本进行系统病理学检查。结果:胃癌患者胃癌组织P-选择素及ICAM-1表达显著高于非癌组织。胃癌组织P-选择素及ICAM-1表达水平明显与临床病理、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结论:胃癌组织P-选择素及ICAM-1的表达可能反映了肿瘤的发生和转移,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IL-6和sICAM-1活性的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检测白介素-6(IL-6)与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外周血中水平,探讨其与心梗后心肌损伤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用ELISA法和放免法分别检测45例AMI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的外周血sICAM-1和IL-6水平,并对AMI组分别按心功能不同和是否伴有室性心律失常分组,进行统计学处理,同时对sICAM-1和IL-6与射血分数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①AMI组外周血IL-6、sICAM-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39);②AMI心功能Ⅲ、Ⅳ级组sICAM-1水平显著高于心功Ⅰ、Ⅱ级组(P〈0.01),Ⅱ级组又较Ⅰ级组明显增高;sICAM-1水平同射血分数呈负相关;而IL-6无此变化;③AMI伴室性心律失常组sICAM-1水平较不伴有室性心律失常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IL-6在两组间未见显著性差异(P=0.29):④IL-6与sICAM-1未见明显相关性。结论AMI患者血浆ICAM-1而非IL-6水平同心肌损伤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7.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胃癌瘤体中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 VCAM- 1)及外周血血清中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 s VCAM- 1)的表达与胃癌的血管生长、转移方面的影响。方法 :对 4 1例胃癌、8例良性胃溃疡、10例正常人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和图像分析 ,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 2 5例正常人、3 0例胃癌术前和术后 1周外周血进行检测 ,分析瘤体及外周血清中 VCAM- 1的表达与胃癌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VCAM- 1不仅在胃癌血管内皮细胞上高表达 ,在胃癌细胞膜上也有表达 ,而且 VCAM- 1的表达强度、表达率与胃癌血管的生长和转移有关。胃癌组病人外周血清中 s VCAM- 1的浓度比正常对照组高 ( P<0 .0 1) ,并且术后胃癌病人血清中 s VCAM- 1的浓度下降 ( P<0 .0 1)。结论 :VCAM- 1在胃癌的血管生成、癌细胞转移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s VCAM- 1有望成为胃癌的早期诊断及复发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医学综述》2015,(24)
目的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在桥本甲状腺炎(HT)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甲状腺外科行手术切除的甲状腺疾病患者147例,根据疾病和肿瘤生物学行为不同分成HT组(72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组(60例)、甲状腺腺瘤组(15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组患者ICAM-1的表达。结果 ICAM-1在HT组(30.1%,22/72)及PTMC组(85.0%,51/60)中高表达,在甲状腺腺瘤组中无表达。ICAM-1在伴有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样核特征的HT(61.9%,13/21)中表达显著高于不伴有者(17.6%,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性别、多灶性、有无复发和远处转移的ICAM-1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包膜侵犯和淋巴结转移的ICAM-1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AM-1在PTMC和伴有PTC样核特征的HT中表达上调,提示其可能参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LKB1和VEGF-C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LKB1和VEGF-C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同时对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LKB1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率为27.1%,显著低于正常组织;VEGF-C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率为67.14%,显著高于正常组织;而且,LKB1表达与VEGF-C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736,P=0.000)。胃癌组织中LKB1和VEGF-C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组织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 结论 LKB1和VEGF-C有望成为胃癌分子诊断和病期评估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