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68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和165例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其急性期和恢复期hs—CRP含量并作比较;分析血清hs—CRP含量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脑梗死病灶大小、死亡率,以及与患者血压、血脂、血糖之间的关系。结果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急性期与阪复期hs—CRP含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hs—CRP含量分别与NIHSS评分、脑梗死病灶大小、死亡率呈正相关(P〈0.01);脑梗死组与脑出血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hs-CRP含量变化与急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并与血糖、血脂、血压等血管性危险因子相关,可作为判断患者病情及评估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入选80例心力衰竭患者,根据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标:隹进行心功能分级,分别用PETIA法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用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超声心动图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与正常对照组(30名)进行比较。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2周后复查。结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hs—CRP、TNF—α水平较正常人明显增高(P〈0.05),并且随LVEF的降低而逐渐升高,呈显著负相关;经治疗后治疗组NYHA心功能分级明显改善,治疗组较对照组LVEF明显增加,hs—CRP、TNF—α明显降低(P〈0.05)。结论炎症因子hs—CRP、TNF12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疏血通注射液改善心功能与炎症介质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老年脑梗死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以下同)水平变化以及通心络的干预作用。方法:158例脑梗死患者自愿入纽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通心络组,分别在住院时和治疗后2月时检测外周血hs—CRP浓度,并与40例年龄和性别相当的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比较。结果:两组脑梗死患者外周血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且增高程度与病情轻重一致。通心络组相对于常规治疗纽hs—CRP浓度降低更明显。结论:老年脑梗死患者外周血hs—CRP水平增高,对其进行检测可以指导-临床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通心络,会使脑梗死患者得到更大的益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越婢加半夏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肺炎所致MDDS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对患者血清TNF—α、IL-6、CRP的影响。方法:将2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予西药规范治疗方案,治疗组除予西医规范治疗方案外加服中药越婢加半夏汤随症加减,2组均以7d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的MODS发生率,和对患者血清TNF—α,IL-6和CRP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临床降低MODS发生率、对患者血清TNF-α,IL-6和CRP的影响方面,均比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规范化治疗基础上,越婢加半夏汤加减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MODS发生率,可能与其能降低患者血清TNF—α和IL-6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徐进友 《江苏中医药》2009,41(10):32-33
目的:研究葛根苓连汤化裁联合西药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D二聚体(D-D)的影响。方法:将61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与对照组(29例)。对照组按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葛根芩连汤化裁,观察2组患者hs—CRP、D—D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和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血清hs—CRP、D—D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缺血性卒中患者体内存在炎症反应.中药具有抗炎、增强机体纤溶活性作用,可应用于缺血性卒中的防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蒙医针刺对于患者血清中常规脑梗标志物影响,探讨作用机制。方法脑梗死住院患者84例分为两组。常规组40例患者实施常规康复治疗;针刺组44例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后每日进行1次针刺治疗。观察指标主要包括血脂相关指标、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血尿酸(U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NIHS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cy、UA、TC、TG、LDL-C、hs—CRP、NIHSS等指标改善明显(P〈0.05);针刺结合康复与常规康复治疗相比,患者血清Hcy、UA、TC、TG、LDL—C、hs—CRP、NIHSS等改善更好(P〈0.05)。结论蒙医针刺可以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炎性反应,预防动脉硬化的发生与发展,其可能机制为降低患者血清中的hs—CRP、TC、TG、LDL-C、UA、Hcy等相关危险因子,进而对于梗死患者的功能恢复与病灶的病理改变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RP(hs—CR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标本100例,非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标本120例,测定血清hs—CRP含量并与120例非急性脑梗死者作比较,分析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关系。结果急性脑梗死组与正常组血清hs—CRP含量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脑梗死组与正常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测定血清hs—CRP浓度可为临床评估脑血管疾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舒血宁注射液+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变化。方法:对16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2例和对照组83例。治疗组给予舒血宁+依达拉奉;对照组给予阿斯匹林、复方丹参注射液、胞二磷胆碱。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疗及hs—CRP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7.5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hs—CRP明显降低。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舒血宁注射液+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明显抗炎、降低hs—CRP。改善脑功能、促进康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急性脑出血患者针刺治疗前后血TNF-α、NSE水平变化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方邦江  周爽  王升旭  孙国杰 《新中医》2002,34(12):44-45
目的:观察针刺水沟、内关、足三里在治疗急性脑出血中的作用机理。方法:将58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28例与常规治疗加针刺治疗组(治疗组)30例,对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变化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后2组TNF-α、NSE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幅度更大。结论:针刺水沟、内关、足三里能够调节急性脑出血患者的TNF-α、NSE水平,调整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功能的紊乱及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从而改善脑出血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脑心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浆炎性因子变化的影响。方法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丹红注射液联合脑心通治疗组(治疗组)60例。治疗前和治疗两周后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评分(NIHSS)评定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变,观察临床疗效,同时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两组患者血浆TNF—α、IL-6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两周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血浆TNF—α及IL-6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脑心通胶囊能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且有较好的疗效,其机制可能与降低患者血浆中TNF-α及IL-6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口服,20 mg/d,共14 d。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清CRP含量变化及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变化。结果发病24 h内,两组患者血清CRP水平和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程的第14天,治疗组CRP水平和NIHSS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血清中CRP水平增加,表明其参与了脑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阿托伐他汀通过调节血清CRP水平而改善脑出血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辅助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许昌市中心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就诊的6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以随机数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1例及观察组3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抗凝、溶栓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司匹林肠溶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神经血管损伤标志物[同型半胱氨酸(Hcy)、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70.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Hcy、S100–β、NSE、CRP、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依达拉奉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以改善患者神经血管受损情况,减轻炎症反应,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肾阳虚证)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探讨参附注射液治疗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方法62例冠心痛心力衰竭(心肾阳虚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参附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参附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静脉输注。治疗前后进行心功能评价,并测定血浆脑钠(BNP)、凋亡因子Fas、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经治疗心功能均有改善,BNP、Fas、IL-6和TNF—α等细胞因子的血浆水平均有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参附组的NYHA心功能分级、Lee心力衰竭积分及中医证候评分的改善更明显(P〈0.05)。而且BNP、Fas和TNF—α血浆水平的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可改善心肾阳虚证冠心痛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左心收缩功能,其治疗作用可能与抑制Fas和TNF—α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舒张功能与颈动脉硬化、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及瑞舒伐他汀钙对其影响。方法选取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瘫块的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药物组和对照组各60例,2组均予脑梗死常规治疗14d,药物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瑞舒伐他汀钙10mg口服,每晚1次,连服3个月,于给药前和给药3个月后采用颈部血管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NMD)、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粥样硬化斑块积分并测定血hs—CRP。结果2组比较。药物组治疗后FMD显著改善,hs—CRP与IMT、粥样硬化斑块积分均显著减低(P均〈0.05);IMT与FMD、hs—CRP、TG呈负相关(P〈0.05)。结论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脑梗死患者存在内皮功能障碍,瑞舒伐他汀钙可显著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稳定动脉斑块。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调肝泻火法对2型糖尿病颈动脉硬化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将149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完全随机、单盲分为3组,对照组49例子降糖、降脂配合饮食、运动等基础治疗,中药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金柴降糖胶囊治疗,西药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吡格列酮治疗。观察3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α)及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B)的变化。结果中药组在改善TC、TG、LDL、IL-6、TNF-α、CRP、HOMA-α、HOMA—B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西药组在改善TC、TG、TNF—α、CPR方面优于对照组(P均〈0.05),中药组与西药组各项指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蛄论调肝泻火法可改善2型糖尿病颈动脉硬化患者胰岛素敏感性,其可能机制与其调脂及降低TNF—α与CR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并发心肌损害时血清心肌酶、心电图的变化,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酶速率法测定急性脑血管病88例患者的血清心肌酶谱,包括肌酸激酶(CK)、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同时进行心电图检查,并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轻、中、重型组,多组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急性脑血管病(脑梗死与脑出血组)患者血清心肌酶除CK—MB外.AST、CK、LDH、α-HBDH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脑梗死与脑出血组血清心肌酶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组血清心肌酶明显高于轻型组(P〈0.01);心电图阳性组与心电图阴性组血清心肌酶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并发心肌损害,血清心肌酶有明显的改变,其变化与病情轻重有关。检测血清心肌酶有助于判断病情的轻重及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作用机制。方法:RA患者60例.给予中药、针灸加甲氨喋呤(MTX)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值变化并与ESR、CRP进行相关性分析,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舍量及血清过氧化脂质(LPO)值的改变。并设正常对照组观察。结果:本法能明显降低TNF—α水平,提高血清SOD含量.并使LPO水平明显下降。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RA可能通过调节细胞因子水平,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温胆汤加减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根据病情均给予常规的脑梗死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温胆汤加减口服,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5日评价中医证候积分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并测定两组治疗前后同型半胱氨酸(HCY)、纤维蛋白原(FIB)、C反应蛋白水平(CRP).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0% (P< 0.05),且其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FIB、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采用温胆汤加减对改善脑梗死急性期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HCY、FIB、CRP水平有明显优势,可明显地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31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以及对血浆炎症介质、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58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单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前后分别测定2组患者的血浆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D-二聚体水平并进行中医证候疗效分析。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CRP、TNF—α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治疗前后D-二聚体水平无改善,治疗组有明显改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可显著提高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抑制外周血浆炎症介质及D-二聚体。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24):2950-2953
目的:探讨活血药有效组分配伍的不稳定性心绞痛血瘀证患者血清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12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组分配伍组、饮片组和血塞通组4组,每组30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血脂指标及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组分配伍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明显改善情,且WBC,CRP,IL-6及TNF-α,TC,TG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低于其他3组治疗后(P〈0.05)。而HDL—C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活血药有效组分配伍可有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血瘀证,并能明显抑制其的炎性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