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味芍药甘草口服液治疗急性荨麻疹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加味芍药甘草口服液对急性荨麻疹的治疗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4组样本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体外培养上清液中人白细胞介素-2(IL-2)及白细胞介素-4(IL-4)的水平,结果用Primer统计软件作均数差异t检验。结果:治疗前患者PBMC在体外培养条件下IL-2水平显著降低(P<0.01),IL-4水平明显增高(P<05),治愈组的水平趋于正常(P>0.05),加入该药的体外培养液中IL-2和IL-4水平趋于正常(>0.05)。结论:该药治愈急性荨麻疹患者的重要机制可能在于调节PBMC分泌IL-2及IL-4等Th1和Th2类细胞因子的水平,以消除应变性炎症和恢复正常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SLE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和单核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12(IL-12)的水平及PBMC仇IL-12水平与SLE活动性的关系。方法 体外培养PBMC、PBL和单核细胞,予LPS刺激后用夹心ELISA法检测其上清中的IL-12水平,用SLEDAI估计SLE的活动性。结果 SLE患者BPMC分泌IL-12水平较正常对照低(P<0.01),SLE患者和正常对照PBL分泌的IL-12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SLE患者的单核细胞分泌的IL-12水平则显著低于正常对照(P<0.01)。SLE患者PBMC分泌IL-12水平与SLEDAI呈负相关(P<0.01)。结论 SLE患者PBMC分泌IL-12水平是降低的,在体外,SLE患者分泌IL-12水平降低是由单核细胞而不是B细胞的分泌能力降低引起的。且IL-12水平可作为评价SLE患者病情活动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特应性皮炎(A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液分泌的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10(IL?10)和T细胞转化因子β(TGF?β)水平,及苯烯莫德对这些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分离培养20例AD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再将20例A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等分为4组,分别给以磷酸缓冲盐液(PBS),400 nmol/L苯烯莫德溶液,250 nmol/L地塞米松溶液,10 nmol/L他克莫司溶液共培养后,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分泌IL?4、IFN?γ、IL?10、TGF?β的水平。结果 AD组和健康对照组外周血IL?4浓度分别为(83.4±12.2)pg/ml和(44.3±5.7)pg/ml,两组比较,P<0.05;TGF?β浓度分别为(178.9±17.40)pg/ml和(158.7±18.30)pg/ml,两组比较,P>0.05。AD组和健康对照组外周血IFN?γ浓度分别为(12.5±2.3)pg/ml和(25.4±3.4)pg/ml,两组比较,P<0.05;IL?10浓度分别为(144.4±4.1)pg/ml和(189.9±6.5)pg/ml,两组比较,P<0.05。400 nmol/l苯烯莫德可降低AD患者外周血IL?4、IL?10、IFN?γ的含量,PBS对照组和苯烯莫德组IL?4浓度分别为(83.3±12.2)pg/ml和(50.2±10.1)pg/ml,两组比较,P<0.05;IL?10的浓度分别为(144.4±4.1)pg/ml和(124.7±17.5)pg/ml,两组比较,P>0.05;IFN?γ的浓度分别为(12.5±2.3)pg/ml和(9.56±5.1)pg/ml,两组比较,P>0.05。苯烯莫德组与地塞米松组,他克莫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苯烯莫德组可升高PBS对照组AD患者外周血TGF?β含量, PBS对照组和BVM组TGF?β的浓度分别为(178.9±17.4)pg/ml和(203.6±15.3)pg/ml,两组比较, P>0.05。苯烯莫德组与地塞米松组,他克莫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苯烯莫德可调节AD患者外周血PBMC IL?4、IFN?γ、IL?10和TGF?β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4(IL-4)表达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银屑病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经碘诺霉素和佛波酯刺激(同时加莫能呈抑制细胞因子向细胞外转移)后用三色荧光抗体染色;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 T细胞内细胞因子IFN-γ、IL-4的表达情况。结果:未加刺激物时,银屑病患者与正常人外周血CD4^ /IF-γ^ 细胞数量分别占0.79%、0.88%,CD4^ /IL-4^ 细胞数量分别占1.92%、1.88%,两组间IFN-γ、IL-4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经碘诺霉素和佛波酯刺激后银屑病患者CD4^ /IFN-γ^ 细胞数量占21.69%,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组10.26%(P<0.001),CD4^ /IL-4^ 细胞数量分别占4.24%、4.40%,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未活化的CD4^ 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极少。经抗原刺激后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分化失衡,导致IFN-γ异常表达,其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T辅助细胞不同功能亚群在梅毒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采用Ficoll-Hypaque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40例梅毒患者(一、二期各20例)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检测PBMC体外培养在植物血凝素(PHA)诱导后Thl类(IFN-γ)和Th2类(IL-4)细胞因子的变化,以15例正常作对照。结果:梅毒患者IL-4的产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5),且一、二期梅毒患者间差异变有显著性(P<0.05),而IFN-γ却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一、二期梅毒患者间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梅毒随着病程的发展,Th2细胞功能的优热表达,Th1细胞功能的进一步抑制,可能在梅毒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带状疱疹患者外周血IL-2与IL-10水平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带状疱疹 (HZ)患者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HZ患者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清白细胞介素 2 (IL 2 )和白细胞介素 10 (IL 10 )水平。结果 HZ患者急性期血清IL 2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 ,IL 10水平明显升高 (P <0 .0 1) ;恢复期血清IL 2水平较急性期明显升高 ,而血清IL 10则明显下降 (P <0 .0 1) ;且HZ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IL 2与IL 10呈负相关性 (P <0 .0 1)。结论 HZ患者外周血Th1/Th2型细胞因子失调 ,在HZ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作用。  相似文献   

7.
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IL-4、IFN-γ及IgE水平观察   总被引:37,自引:3,他引:34  
测定38例慢性荨麻疹(其中12例为人工性荨麻疹)患者血清IL-4、IFN-γ及IgE水平,结果患者组IL-4高于对照组(正常人,P〈0.01),患者组IFN-γ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组IgE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T辅助细胞不同功能亚群在慢性荨麻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Ficoll-hypaque密度梯度离心法 ,分离 3 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 (PBMC) ,检则PBMC体外培养在植物血凝素 (PHA)诱导后Th1类 (IFN -γ)和Th2类 (IL -4)细胞因子的变化 ,以 2 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 :慢性荨麻疹患者组的PBMC在PHA诱导下产生IL -4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组 (P <0 0 5 ) ,而IFN -γ的诱导水平则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存在着Th细胞亚群分化失衡 ,这可能是慢性荨麻疹发病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胸腺肽对扁平疣患者IL-10、IFN-γ水平的影响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双抗体夹心ELISA技术检测扁平疣患者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后及正常人血清IL - 10、IFN -γ水平。结果 :治疗前两组扁平疣患者IL - 10水平都明显高于正常人 ,IFN -γ水平则明显低于正常人 (均P <0 .0 1)。胸腺肽组治疗后IL - 10水平显著降低 ,IFN -γ水平显著升高 (均P <0 .0 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IL - 10、IFN -γ水平差异无显著性 ,且治疗组的疗效 (有效率 80 .76 % )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扁平疣患者存在Th1 Th2型细胞因子失衡 ,胸腺肽可能通过调节细胞因子失衡而改善患者免疫功能 ,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白细胞介素 12 (IL 12 )对SLE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 (PBMC)分泌白细胞介素 10 (IL 10 )、γ 干扰素 (IFN γ)的影响。方法 在培养体系中加入或不加入IL 12 ,观察IL 12对SLE患者及正常对照PBMC分泌IL 10 ,IFN γ的水平变化。结果 IL 12可使SLE患者PBMC分泌IL 10水平降低而使IFN γ水平升高。结论 在体外 ,加入适当的IL 12可部分纠正与SLE发病有关的主要的异常细胞因子格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刺激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产生白介素(IL)-4和干扰素(IFN)-γ及其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8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和50名正常对照者的血清Hp抗体(Hp-IgG),随机选择25例慢性荨麻疹患者(Hp抗体阳性14例,Hp抗体阴性11例)、18名正常者(Hp抗体阳性9例,Hp抗体阴性9例),以Hp超声粉碎菌或植物血凝素(PHA)分别刺激其体外培养的PBMC,ELISA法检测PBMC培养上清中的IL-4和IFN-γ水平。结果:在Hp或PHA刺激下,Hp抗体阳性及Hp抗体阴性的慢性荨麻疹患者PBMC产生IL-4的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IFN-γ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Hp抗体阳性患者)或无显著差异(Hp抗体阴性患者);但Hp抗体阳性与阴性患者PBMC产生的IL-4及IFN-γ水平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入组的25例慢性荨麻疹患者PBMC经Hp刺激,可导致Th细胞亚群失衡,Th2免疫应答占优势。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患者血清中IL—4及IgE水平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血清IL-4在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了46例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患者血清中IL-4及IgE水平。结果 患者血清中IL-4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群;轻、中症患者血清IgE水平正常,重症患者血清IgE水平明显高于其余各组及正常对照组;患者的临床评分与血清IgE之间存在着明显正相关(r=0.35,P<0.05)。结论 血清IL-4及IgE在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判断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在性传播疾病的诊断及疗效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40例性病患者和40例正常人血清IL—8水平,并将结果判断的特异性及敏感性与病原体培养、镜检的结果作比较。结果 性病患者血清IL—8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结果的特异性及敏感性均较高。结论 IL—8在性传播疾病炎症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血清IL—8的检测对于性传播疾病的诊断及疗效判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白介素(IL-2)及其受体(IL-2R)表达的自然情况。方法: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17例SLE患者和10例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IL-2、IL-2RmRNA表达的水平。结果:与正常人相比,活动期SLE患者IL-2mRNA表达水平降低而IL-2mRNA表达水平增高(P<0.01)。结论:SLE患者中IL-2R的表达未受IL-2的诱导。  相似文献   

15.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以B细胞多克隆活化且伴大量自身抗体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T细胞可调节B细胞的功能且SLE中大多数自身抗体的产生为T细胞依赖性,依据所产生细胞因子的不同Th细胞主要分为Th1、Th2两类[1],人们研究发现SLE中存在着T细胞亚群的异常和细胞因子的异常[2~5],本研究着重检测SLE患者血清IFN-γ(Th1型细胞因子)以及IL-4、IL-10(Th2型细胞因子)的水平,旨在了解其改变情况并初步探讨它们与SLE疾病活动性和肾脏损害的关系,现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病例:共收集2001年3月…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观察白细胞介素10(IL-10)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基因工程方法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IL-10,采用基因给药方式先后两次将质粒DNA直接肌注于3.5月龄雄性BXSB狼疮小鼠.同时给对照组小鼠注射等量空载体质粒pcDNA3。结果:发现IL-10在该鼠体内过表达可导致其血清ANA滴度、IL-6水平及肾脏IgG沉积明显增加,而尿蛋白和血清GPT水平及肾脏C3沉积无明显差异。结论:提示IL-10在SLE发病中可能具有病理性作用,阻止或减少IL-10的分泌及作用,也许有助于SLE的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慢性荨麻疹患者32例,健康检查的正常人32名,分为两组,分别测定其血清中白介素(IL)-4、IL-6、IL-8、IL-10及干扰素(IFN)-γ的含量。结果慢性荨麻疹患者组血清中IL-4、IL-8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IL-6、IL-10水平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IFN-γ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IL-4、IL-6、IL-8、IL-10及IFN-γ水平异常,提示慢性荨麻疹的发病与免疫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各中医证型患者外周血清中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2、IL-4、IL-10的水平,以探求SLE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化参考指标。方法根据中医辨证将SLE分为4种证型,气血热盛型、脾肾阳虚型、气阴两虚血瘀型和气滞血瘀肝郁型,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并比较不同证型SLE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血清中IFN-γ、IL-2、IL-4、IL-10水平的差异。结果 SLE患者外周血清IFN-γ、IL-4、IL-10的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IL-2的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从气血热盛型、脾肾阳虚型、气阴两虚血瘀型到气滞血瘀肝郁型IFN-γ、IL-4、IL-10的水平依次递减,IL-2为依次递增,其中气血热盛型、脾肾阳虚型与气阴两虚血瘀型和气滞血瘀肝郁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中IFN-γ、IL-4、IL-10和IL-2水平可作为SLE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化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皮肌炎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IL-4、IL-10、及TNF-α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了36例皮肌炎患者和10名正常人IL-4、IL-10及TNF-α水平。结果表明,活动期DM中患者(21例)IL-4、IL-10及TNF-α与肌酸磷酸激酶(CPK)和乳酸脱氢酶(LDH)值呈正相关性(r分别为0.721、0.685、0.553、0.673)。提示IL-4、IL-10及TNF-α水平可能与DM的活动性相关。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粘附分子和炎性细胞因子与SLE发病的关系,用流式细胞术及免疫双荧光染色法,检测了SLE患者淋巴细胞表面CD11a、CD54的表达,同时用放射性免疫法(RIA)检测了血清TNF-α和IL-8的水平。结果表明(1)SLE患者的血淋巴细胞表面CD11a,CD54的表达和血清TNF-α、IL-8的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性升高(P<0.01),且活动期患者高于稳定期患者(P<0.01);(2)SLE伴皮肤血管炎患者淋巴细胞表面CD11a,CD54的表达较SLE不伴皮肤血管炎患者显著性升高(P<0.01);(3)SLE患者血清TNF-α与IL-8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SLE患者淋巴细胞表面CD11a与CD54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CD11a,CD54的表达和血清TNF-α、IL-8的水平均可作为SLE病情活动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