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采用神经外科锁孔手术治疗颅内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8例颅内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4例,对照组行常规骨瓣开颅手术,观察组行神经外科锁孔手术,观察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58.62±7.27)min,手术过程中出血量(201.93±6.08)mL;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49.79±6.50)min,手术过程中出血量(397.82±9.16)mL;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肿瘤患者使用神经外科锁孔手术效果显著,患者康复快,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合并有颅内肿瘤的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合并有颅内肿瘤的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15例患者行介入栓塞后再行手术切除肿瘤,其中13例患者行单纯弹簧圈栓塞,2例患者行支架辅助栓塞。结果 15例患者介入栓塞手术顺利,未见明显介入相关并发症;患者介入栓塞后,肿瘤切除顺利; 3例患者出现开颅手术相关并发症,但与介入手术无关。对13例患者进行术后随访,结果显示动脉瘤栓塞完全,未出现介入和开颅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对于合并有颅内肿瘤的动脉瘤行介入栓塞是安全有效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探讨应用超声引导微创手术治疗颅内肿瘤的临床效果. 方法 江苏省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采用超声引导微创手术治疗颅内肿瘤患者42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疗效. 结果 本组患者均未出现术后感染、医源性脑出血或继发性神经功能损伤.术后影像学检测显示患者治疗等级为一级者40例(95.24%),二级者2例(4.76%),无三级病例(0%).仅1例患者术后2年复发. 结论 利用超声引导微创手术治疗颅内肿瘤定位精准,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能提高肿瘤的根除率,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巨大脑膜瘤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至2008年1月39例巨大脑膜瘤(直径≥7.0 cm)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9例病例中,有33例(84.6%)曾失去早期诊断的机会,其中27例(69.2%)由于患者未予采纳医生意见而未做影像学检查,失去早期诊断机会,6例(15.4%)因未被建议行任何辅助检查而丧失早期诊断机会;所有病例均实现了肿瘤的完全切除,34例患者(87.2%)恢复良好,5例患者(12.8%)术后并发术腔血肿,及时发现并行术腔引流术,二次手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结论提高对颅内肿瘤的警惕性可以大大增加巨大脑膜瘤病例的早期诊断率;显微手术治疗巨大脑膜瘤效果良好;细致的术后观察可以及时发现并发症,早期处理,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本地区颅内肿瘤主要发病情况,对颅内肿瘤的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方法选择346例颅内肿瘤患者作为分析对象,根据手术及组织病理学进行分析。结果346例患者全部手术,术后大部分胶质瘤和部分其他肿瘤病人辅以放疗,小部分辅以化疗,手术病死率为6%,术后近期(3个月)好转者占85%。随访200例中1年内复发42例,死亡34例,5年以上生存者56例。结论手术是颅内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对不能全切的肿瘤术后应给予放疗;手术时机的选择、正确的手术入路、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对颅内肿瘤的预后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颅内脑膜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5~18%。我科自1960年~1987年7月共收治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脑膜瘤380例,占同期颅内肿瘤的13.6%。脑膜瘤多能完全切除。唯其血运丰富,手术时瘤体往往很大,其手术死亡率约为10%。对其早期诊断及手术疗效尚有待于提高。现对本组病例作一系统回顾,并对脑膜瘤CT检查的诊断价值,术前肿瘤明胶海绵超选择性供血动脉栓塞术及几个部位肿瘤切除的手术要点,予以探讨,以利提高手术治愈率。病例资料本组中男性148例(39%),女性232例(61%)。年龄最小者6岁,最大者67岁,平均年龄40.1岁,以30~50岁为最多见占  相似文献   

7.
颅内肿瘤伴发精神障碍临床上并不少见,且部分患者以精神障碍为首发症状,临床上易造成误诊而延误手术治疗的机会。本文就我院近10年来收治的颅内肿瘤伴发精神障碍的1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总结分析。 资料与方法 将1985~1994年十年间经颅脑CT确诊为脑肿瘤且伴有明显精神障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妊娠期合并颅内肿瘤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方法回顾性纳入2012年12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收治的妊娠期合并颅内肿瘤患者,共19例。其中孕早期(≤12周)1例,孕中期(13~28周)9例,孕晚期(>28周)9例。由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产科、麻醉科及儿科共同制定手术、麻醉及新生儿管理方案。共12例患者行神经外科手术治疗,6例先行剖宫产术后行颅内肿瘤切除术或第三脑室底造瘘术(1例),其中一期治疗2例,剖宫产术后5~16d行神经外科治疗4例;3例良性肿瘤患者肿瘤切除术后继续妊娠;3例肿瘤切除术后终止妊娠。7例未行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其中3例为垂体腺瘤患者,继续妊娠至足月行剖宫产手术;4例外科手术风险较大者,剖宫产后行神经外科保守治疗。结果19例患者均无麻醉相关并发症。围手术期颅内感染2例,电解质紊乱2例,脑积水3例,肺部感染1例。孕妇院内死亡1例;术后随访8~23个月,平均(13.3±3.5)个月,随访期死亡3例。4例死亡者均为肿瘤未切除者。其余患者病情稳定。共分娩新生儿16名,分娩时孕周25~40周,出生Apgar评分为2~10分,平均(8.8±2.2)分。其中15名临床结局良好,1例出生1个月后死亡(孕周28周)。结论多学科协作、围手术期个体化管理是提高妊娠合并颅内肿瘤患者母胎安全的合理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与老年颅内肿瘤术后并发症相关的因素。方法对北京天坛医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252例手术治疗的老年颅内肿瘤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诸多临床因素与老年颅内肿瘤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关系。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患者卡氏评分(KPS)、肿瘤部位、术中出血量、麻醉时间、手术时间等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患者KPS评分和肿瘤部位是术后并发症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术前KPS小于90分和肿瘤位于幕下等是术后并发症的主要影响因素。术中出血量、麻醉时间以及手术时间等因素也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一定相关。而年龄、性别、肿瘤切除程度和术前美国麻醉师协会评分(ASA)等在本研究中显示不是术后并发症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颅内肿瘤及神经外科手术对患者智力的影响.方法 运用中国修订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对79例颅内肿瘤患者进行智力评估.按照简式(四合一)算法换算智商(IQ)、言语智商(VIQ)和操作智商(PIQ).结果 脑叶内肿瘤患者术前IQ(P<0.01)、VIQ(P<0.01)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优势半球肿瘤组术前IQ、VIQ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和非优势半球组;鞍区肿瘤组患者无智力受损.术后凸面脑外肿瘤组IQ、PIQ均降低.结论 颅内肿瘤可导致患者智力损害,脑叶内肿瘤及优势半球肿瘤所致智力损害较严重;神经外科医生应重视颅内肿瘤及其手术对患者智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颅内肿瘤657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内肿瘤6572例分析刘伟国沈宏陈高王义荣付伟明张建民赵学群郑秀珏吕世亭陶祥洛我科自1957年8月至今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颅内肿瘤6572例。本文对肿瘤的种类、部位、患者的性别、年龄及治疗方法和疗效等进行统计分析和讨论。临床资料和结果1.颅内肿瘤的发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颅内肿瘤开颅切除术后早期(<7d)再次开颅手术的原因,探讨改善脑肿瘤患者预后的措施。方法 回顾10年间本科2826例脑肿瘤开颅手术后早期再手术87例,分析再手术原因。结果 2826例颅内肿瘤开颅术后早期再手术87例,发生率3.08%。再手术原因:脑出血31例(35.6%),脑水肿35例(40.2%),脑积水8例(9.2%),脑梗死6例(6.9%),脑脊液漏2例(2.3%),肿瘤2次切除3例(3.5%),硬膜下积液2例(2.3%)。结论 术中对毗邻肿瘤的血管、神经组织的保护及妥善的止血措施能有效预防再次手术,而抓住再手术时机,积极处理术后导致颅内高压的情况,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颅脑肿瘤手术后远隔部位急性硬脑膜外血肿形成的原因和机制,总结其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科近5年颅内肿瘤术后远隔部位硬膜外血肿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颅内肿瘤术后远隔部位硬膜外血肿好发于中青年患者;所有病例血肿均发生于小脑幕上,其中3位于额部,2例位于颞顶或顶枕部;5例患者均为颅底中线肿瘤,3例为幕上肿瘤,2例为幕下肿瘤;平均血肿量为(53.7±3.46)mL;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4例恢复良好,1例术前已经发生脑疝预后差.结论 颅内肿瘤术后远隔部位硬膜外血肿多发生在颅底中线部位肿瘤手术后,形成原因和硬脑膜与颅骨剥离有关.术前术中采取相应的措施、术后严密监护、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是防治术后远隔部位硬膜外血肿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超声引导下颅内肿瘤切除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经颅内或眶部CT或MRI检查确诊的46例颅内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给予超声引导下颅内肿瘤切除术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包括术前、术中、术后及并发症防治等方面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及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3个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KPS评分均显著升高,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t=4.178,P=0.002)。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减少超声引导下颅内肿瘤切除术住院时间,并显著提高患者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对改善预后具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硬脑膜连续缝合技术在神经内镜扩大经鼻手术切除颅内肿瘤后高流量脑脊液漏修补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0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采用神经内镜扩大经鼻手术切除颅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06例。所有患者术中均发生高流量脑脊液漏(Esposito分级3级),其中48例重建颅底过程中联合应用硬脑膜连续缝合技术(硬脑膜缝合组),58例未联合硬脑膜连续缝合技术(硬脑膜未缝合组)。比较两组患者脑脊液漏的修补时间、术后脑脊液漏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硬脑膜缝合组脑脊液漏的修补时间为(63.0±7.5)min,与硬脑膜未缝合组的(31.0±6.2)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硬脑膜缝合组与硬脑膜未缝合组分别有2.1%(1/48)和19.0%(11/58)的患者发生脑脊液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有4.2%(2/48)和8.6%(5/58)的患者发生颅内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9)。术后行腰大池引流术、第2次脑脊液漏修补术及发生严重水电解紊乱的比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06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6~12个月,12例术后发生脑脊液漏的患者中,硬脑膜未缝合组中的1例复发颅咽管瘤患者因下丘脑反应和颅内感染死亡,其余患者预后良好。结论经鼻神经内镜硬脑膜连续缝合技术修补颅内肿瘤切除术后高流量脑脊液漏虽然延长了手术时间,但可有效降低术后脑脊液漏的发生率,且不增加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颅内肿瘤术后继发血肿的病例,探讨防治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切除颅内肿瘤后继发血肿的临床资料.结果 702例颅内肿瘤病人术后19例(2.71%)继发颅内血肿;均发生于术后48 h内,16例发生于24 h内;12例病例出现脑疝或脑疝前期症状,7例为术后CT检查发现;继发血肿病例术中失血量平均为1102.63 ml;5例曾行脑室外引流;再次手术血肿清除后痊愈12例,部分神经功能障碍4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2例.结论 术前、术中对患者危险因素的充分评估以及术后的密切监测是减少继发血肿的前提,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行血肿清除.  相似文献   

17.
癫痫是颅内肿瘤常见的临床症状。我院1975~1983年,经手术病理证实为颅内肿瘤且有脑电图检查的病例共计562例,其中114例伴有癫痫发作。本文就114例颅内肿瘤的临床及脑电图资料进行分析,以此观察不同部位和不同性质的肿瘤与癫痫的关系,并探讨临床和脑电图检查在颅内肿瘤诊断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 我科1995.6—1996.9期间,使用烟台绿叶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β-七叶皂甙钠(β-Aescin)治疗急性脑血管病、脑外伤、脑手术后等所致脑水肿患者62例,经临床观察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一、一股资料:62例中男性42例,女性20例;年龄最小13岁,最大75岁,平均年龄43岁;其中高血压动脉硬化脑出血15例,急性期脑梗塞13例,脑挫裂伤11例,急性期脑震荡2例,外伤性颅内血肿14例,颅内肿瘤7例,脑血管畸形2例。开颅手术39例,昏迷者23例,全部病例均行头颅CT检查,19例行MRI检查。  相似文献   

19.
内镜辅助下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肿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科从2001年9月起采用神经内镜辅助下经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肿瘤3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男17例,女18例;年龄17~71岁,平均年龄41.5岁。垂体腺瘤16例,胆质瘤12例,颅咽管瘤3例,鞍结节脑膜瘤3例,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1例。2.设备:(1)瑞士徕卡公司生产的MS-2手术显微镜。(2)德国Rudolf公司生产的硬性内镜及配套的监视设备包括0°、30°、70°镜头。(3)切除颅内肿瘤所需的显微器械。3.手术入路:本组35例中15例垂体腺瘤、3例颅咽管瘤、3例鞍结节脑膜瘤、1例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采用经眉切口眶上锁孔入路;12…  相似文献   

20.
颅咽管瘤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我科1978~1988年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56例颅咽管瘤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一)一般资料:本组56例占同期颅内肿瘤1485例的3.7%。其中男30例,女26例。年龄6~52岁,平均16岁。其中18岁以下者48例,占85%。病程为3个月~3年半,平均1年左右。(二)症状与体征:(1)视力视野障碍与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