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彭劲  蔡江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26):2701-2701
灌肠足临床护理工作中常用的一项护理操作,灌肠根据不同的目的 可分为保留灌肠和不保留灌肠.保留灌肠法是将由药液灌入到直肠或结肠内,通过肠黏膜吸收达到治疗的目的 .常用于镇静、催眠和治疗肠道感染.由于在灌肠的护理操作中,通常由护士预先配备灌肠用品,如手套、垫单、棉球、注射器、肛管和治疗碗等.准备上述用品往往需要很多时间,即麻烦又影响工作效率,而且还容易污染灌肠用品.我们针对此现象设计了一次性保留灌肠包,已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200720084164.2).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还可避免用物污染.  相似文献   

2.
增加肛管插入深度延长小儿灌肠药液保留时间效果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增加肛管插入深度对小儿灌肠药液保留时间的影响.方法 77例腹泻病患儿均使用思密达保留灌肠,将灌肠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31例次灌肠,肛管插入深度为7~12 cm,观察组231例次灌肠,肛管插入深度为17~22 cm.观察、记录两组药液保留时间,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观察组药液保留时间(95.18±38.16)min,对照组(18.18±11.87)min,观察组药液保留时间明显延长(P<0.01).结论 增加肛管插入深度可有效延长小儿灌肠的药液保留时间.  相似文献   

3.
赵飞跃 《当代护士》2009,(10):69-70
目的探讨改进保留灌肠方法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5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取传统保留灌肠方法,观察组采取双腔球囊乳胶导尿管代替一次性肛管,用一次性输液器控制注药速度,球囊内注水防止药液外溢,并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插管深度及灌肠后体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明显延长,灌肠药液外溢明显减少,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提高(p均〈0.01)。结论改进保留灌肠方法可减少灌肠药液外溢,延长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利于药液与溃疡面的广泛接触,从而提高溃疡性结肠炎灌肠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肛管与橡胶导尿管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120例溃疡性结肠炎需行保留灌肠治疗的患者,按肠镜检查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按常规采用一次性塑料肛管行保留灌肠。观察组采用橡胶导尿管行保留灌肠。观察两组药液在肠腔内的保留时间、患者不适感以及临床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药液保留的时间明显延长,患者的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采用橡胶导尿管行保留灌肠优于普通一次性塑料肛管。  相似文献   

5.
改良保留灌肠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改良保留灌肠法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的效果。方法将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入院日的奇数、偶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保留灌肠法,用输液瓶接一次性输液器再连接一次性吸痰管灌肠,每晚1次,每次240ml;对照组采用常规保留灌肠法,用一次性灌肠袋灌肠,每日2次,每次120ml;观察两组患者药液保留时间、药液外溢、临床疗效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药液保留时间延长、药液外溢明显减少、提高了临床疗效及患者满意度。结论改良保留灌肠法优于常规保留灌肠法。  相似文献   

6.
改良保留灌肠法用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改良保留灌肠法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的效果。方法将10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入院次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采用改良保留灌肠法,用输液瓶接一次性输液器再连接一次性吸痰管灌肠,每晚1次,每次100ml;对照组采用常规保留灌肠法,用灌肠筒灌肠,每日1次,每次100ml。观察2组患者药液保留时间、药液外溢情况、临床疗效及患者舒适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药液保留时间延长,药液外溢明显减少,临床疗效及患者舒适度增加。结论改良保留灌肠法优于常规保留灌肠法。  相似文献   

7.
保留灌肠在小儿科是很常义的一项操作,如抽搐时用水合氛醛灌肠,肠道感染时给予药物灌肠。传统的方法是用30ml或50ml灌肠器抽吸药液后接上肛管或直接插入病儿的肚门灌入药液,近几年来,我种对此进行了小小的改革。现将其方法及优点报告如下。1方法根据所需药液的量选择合适的一次性注射器(5ml或10ml).抽取药液后,接上头皮静脉穿刺用的一次性针头的塑料管(针头去掉),前端涂上石脂油后插入病儿的肛门,注入药液。2优点2.1操作简便且省时传统的玻璃灌肠器需浸在0.5%过氧乙酸中消毒,使用前须用生理盐水冲洗而一次性针筒和针头随时可…  相似文献   

8.
灌肠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措施,传统方法是将一次性注射器的乳突与肛管直接连接。我们在工作中发现,有些型号的一次性肛管与注射器的乳突连接不紧密,灌肠液易外漏,浪费药液,同时增加了护理工作量。尤其在保留灌肠时,因剂量不准而影响疗效,我科2006年10月-2007年9月用一次性针头帽作为灌肠连接管,临床应用中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改良灌肠方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2002年7月~2009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75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保留灌肠方法,观察组将免煎中药充分溶解后装入输液瓶中连接一次性输液器,剪去过滤网接18号导尿管保留灌肠.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明显延长,灌肠药液外溢明显减少,总有效率明显增高(P<0.01).提示改良灌肠方法用免煎中药保留灌肠,可减少药液外溢,延长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利于药液与溃疡面的广泛接触,从而提高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与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硅胶胃管旋转插入法在小儿保留灌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4例肠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试验组给予硅胶胃管旋转插入法行保留灌肠。对照组给予常规保留灌肠法。比较两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药液保留时间及药液损失量。结果试验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为93.8%,对照组为65.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平均插管时间为(2.87±0.55)min,对照组为(4.40±0.53)min,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药液保留时间为(31.33±11.84)min,对照组为(8.67±3.79)min,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药液损失量为(0.77±0.47)ml,对照组为(1.76±0.38)ml,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硅胶胃管旋转插入法进行小儿保留灌肠,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麦滋林保留灌肠的改良方法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方法将7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采用改良保留灌肠法,用输液瓶接一次性输液器再连接一次性吸痰管灌肠,对照组按照《护理学基础》中的保留灌肠法,观察两组患者药液保留时间、药液外溢、临床疗效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效,观察组药液保留时间延长、药液外溢明显减少、提高了临床疗效及患者满意度。结论改良保留灌肠法优于常规保留灌肠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改良头皮针软管保留灌肠对提高灌肠效果的观察。方法:将100例患儿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患儿采用一次性头皮针软管套针帽行保留灌肠,对照组患儿采用一次性头皮针软管行保留灌肠。观察两组患儿保留灌肠成功、药液保留时间及平均药液损失量。结果:观察组患儿保留灌肠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药液保留时间长于对照组,平均药液损失量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一次性头皮针软管套针帽代替肛管用于水合氯醛保留灌肠,实用性强、操作简便、无痛苦、安全性高、患儿容易接受、检查所得图像清晰度高,其临床效果明显优于一次性头皮针软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药物保留灌肠的护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由于药物保留灌肠的治疗效果还不能达到最佳。因此 ,对药物保留灌肠的研究应更注重个体化与操作方法的多样化 ,现就药物保留灌肠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材  料传统的保留灌肠通常都是采用一次性灌肠袋、一次性输液管连接肛管及注射器连接肛管 ,因为压力、速度及体位等等多种原因使其疗效有限。近年来 ,压力灌肠器[1 ] 、输注泵[2 ] 及洗肠机[3] 在临床中的运用使保留灌肠减少了药液外溢 ,加快了药物吸附速度 ,延长药物在肠道内保留时间 ,提高了疾病的治疗效果。保留灌肠的操作要点1.灌肠液的温度。保留灌肠是通过温热刺激肠壁 ,使血管扩张而…  相似文献   

14.
修瑞霞  郭英蕾 《护理研究》2007,21(6):519-519
保留灌肠是常用的护理操作技术,通过将药物灌入结肠内,达到局部或全身治疗的目的。但据临床观察,用常用的肛管做保留灌肠,效果欠佳,许多病人有强烈便意感,且插入的深度不够,药物在肠内保留时间较短,不能够很好的达到治疗效果。另一方面,注射器乳头与一次性肛管衔接不好,易造成药液外漏,污染被服。为此,我科采用一次性烟斗型接头吸痰管进行保留灌肠,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方法和应用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慢性结肠炎患者保留灌肠方法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 :探讨用改进的保留灌肠方法治疗护理慢性结肠炎的效果 :方法 :随机将 6 0例慢性结肠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用传统保留灌肠方法 ,观察组的用注射式接尿管 (代肛管 )方法。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观察组药液在肠道内保留的时间延长 (P <0 0 1) ,灌肠药液外溢减少 (P <0 0 1) ,总有效率明显增高 (P <0 0 5 )。结论 :改进保留灌肠方法可减少药物外溢 ,延长药物在肠内保留的时间 ,提高治疗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改良式中药保留灌肠法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改良式中药保留灌肠法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肠道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将53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按住院单双号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灌肠方法 .观察组采用一次性输液器代替灌肠筒,一次性吸痰管代替肛管、控制药液灌入速度、增加插管的深度综合改进方法 .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药液保留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改良式中药保留灌肠可防止药液外溢,确保药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促进药物吸收,有效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提高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保留灌肠法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之一,常用于镇静、催眠、治疗肝性脑病或肠道内感染等.传统的保留灌肠法存在以下缺点,限制了其临床治疗效果:①无法使药液匀速地灌入肠腔;②药液保留时间过短;③易出现药液外渗和肛管滑脱;④灌肠过程中病人常有异物感、疼痛甚至出血等不适反应.为避免上述不足,我院消化科自行设计了一种一次性保留灌肠装置,经2年多的临床应用,认为采用此装置进行保留灌肠,操作简便,病人不适反应减少,有效延长药液在肠腔的保留时间,提高了治疗效果,受到临床医护人员的一致好评.现将制作及使用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药物保留灌肠是治疗婴幼儿腹泻等下消化道疾病的方法之一.灌肠法中14~16号肛管不适于婴幼儿,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治疗效果,因此,我科改用输氧管代替传统的肛管,并进行了两组效果观察.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在药液保留持续时间、平均药液损失量方面均有显著差异(P<0.01).证明采用输氧管作为保留灌肠用具,其临床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或肛管灌肠法.  相似文献   

19.
将2002年7月-2009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75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保留灌肠方法,观察组将免煎中药充分溶解后装入输液瓶中连接一次性输液器,剪去过滤网接18号导尿管保留灌肠。与对照纽比较,观察组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明显延长,灌肠药液外溢明显减少,总有效率明显增高(P〈0.01)。提示改良灌肠方法用免煎中药保留灌肠,可减少药液外溢,延长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利于药液与溃疡面的广泛接触,从而提高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与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20.
婴幼儿小剂量保留灌肠是儿科常规操作 ,如水合氯醛保留灌肠用于小儿惊厥及颅脑CT等检查婴幼儿保留灌肠。通常剂量小 ,用药准确 ,如用一般的灌肠筒、肛管既浪费药又操作繁琐。现介绍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 :1 材料  10ml一次性注射器 1具 ,剪去尾部保留 15cm左右长的吸痰管 1根 ,生理盐水 ,石蜡油 ,纱布。2 使用方法 婴儿取左侧卧位 ,抬高其臀部 ,用注射器抽取药液 ,剪去吸痰器尾端 ,接于注射器乳头上。用石蜡油润滑吸痰器顶端 ,排气后由肛门插入 7~ 9cm ,缓慢注入药液 ,同时为避免浪费药液 ,注完药后可抽取 5~ 10ml的空气将吸痰管内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