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志国  张家明  万贵平 《江苏医药》2012,38(16):1910-1912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性激素水平对抑郁症患者病情的影响。方法选取45例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A组)、50例正常围绝经期女性(B组)和50例健康生育期妇女(C组),比较三组雌二醇(E2)、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的水平差异,探讨其与抑郁程度[Hamiltom抑郁量表(HAMD)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A组患者的血清E2含量明显低于B、C组(P<0.05),且与HAMD评分呈负相关(r=-0.89,P<0.05)。FSH、LH在围绝经期上升,但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E2水平下降与抑郁程度相关;检测围绝经期妇女性激素水平可早期诊断围绝经期抑郁症、评估抑郁程度。  相似文献   

2.
绝经期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性激素的改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崔庆华  薛元明 《云南医药》1998,19(4):249-250
本文对48名绝经期女性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血清部分性激素进行测定,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48名绝经期女性NIDDM患者,系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病人,病程1月~14年,年龄50~77岁,平均613±122岁,糖尿病诊断符合WHO制定的标...  相似文献   

3.
更年期妇女使用性激素疗法已经是一种趋势,随着社会进步,认为“更年期是一种病”的观念已经慢慢改正。目前针对女性更年期,医界建议采用荷尔蒙补充疗法,但采用前一定要与医师充分沟通及了解治疗方式后,再行最适合的方法。一般更年期及停经妇女的荷尔蒙补充疗法可分为2类:局期性疗法与连续性疗法。周期性疗法是每天雌激素口服,黄体素周期性的使用12~14d,让妇女有规律的月经,黄体素停用期间会有子宫出血情形,这个现象是所谓的人工月经。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性激素水平与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骨密度的关系及对骨质疏松症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自2017年1月~2019年1月接诊的143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143例健康体检妇女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性激素、骨密度(BMD)水平,使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性激素水平与骨密度的关系,分析骨质疏松症发生情况及其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量化评价性激素对骨质疏松症的预测价值。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在血清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和腰椎、股骨颈及髋部BMD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血清E2水平与腰椎、股骨颈及髋部BMD均呈正相关(P <0.05),FSH水平与腰椎、股骨颈及髋部BMD均负正相关(P <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低水平E2、高水平FSH均是骨质疏松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经ROC曲线分析,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血清E2联合FSH预测骨质疏松症的AUC为0.936。结论 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血清E2、FSH水平均与骨密...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围绝经期的睡眠反应性与睡眠、情绪、甲状腺激素和性激素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50例围绝经期女性,根据FIRST得分中位数18分来分组,>18分为高睡眠反应性组(HR组)24例,≤18分为低睡眠反应性组(LR组)26例,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研究不同绝经状态妇女的临床表现特点与血清性激素水平。方法 154例非手术绝经状态妇女进行研究,并按照月经状态将其分成了围绝经期组(48例)、绝经早期组(65例)与绝经晚期组(41例)。对三组妇女绝经症状采用改良Kupperman评分法进行评分,选用微粒子化学发光法对血清性激素进行检测。对三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绝经早期组与绝经晚期组的Kupperman评分均高于围绝经期组;另外,与围绝经期组相比,绝经早期组与绝经晚期组的血清雌二醇持下降趋势,而促卵泡激素与促黄体生成素则持升高趋势。结论 与围绝经妇女相比,绝经期妇女的Kupperman评分较高,且以绝经晚期妇女更为显著;而症状的是否发生和轻重程度,则与妇女的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存在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状况,了解处于中心城区居民保健需求。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妇科检查、阴道分泌物检查、超声检查,对社区围绝经期妇女进行妇科健康状况普查。结果平均绝经年龄50.15岁,妇科患病前三位的疾病是阴道炎、宫颈糜烂、子宫肌瘤。围绝经期症状前三位是骨关节痛、疲乏、失眠。结论围绝经期妇女正处于社会、家庭、工作、生活的多重压力中,健康问题多,社区医生应开展针对个体的健康咨询门诊和综合性健康群体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帮助围绝经期妇女顺利渡过这一时期。  相似文献   

8.
阎晋 《中国医药指南》2014,(26):385-386
目的分析围绝经期与绝经后期妇女激素补充疗法。方法结合文献从雌激素、孕激素替代治疗、选用原则、适应证与禁忌证、给药途径的选择、不良反应及注意点等几方面加以分析。结果卵巢功能衰退是引起围绝经期与绝经后期妇女性激素代谢变化和临床症状的主要原因。此时期卵巢渐趋停止排卵,雌激素和孕激素分泌减少,血中含量降低。使用性激素替代治疗可以纠正与性激素降低有关的健康问题。结论根据个体体质及对药物反应的不同,制定不同剂量的激素用量方法,可明显减轻围绝经期与绝经后期妇女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企业职工围绝经期妇女性激素水平检测分析与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江汉油田围绝经期妇女性激素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119例江汉油田围绝经期妇女血清性激素水平,并与月经周期正常55例女性健康体检人员对比。采用碘125I性激素放免药盒分别测定其血清中6项性激素(FSH、LH、PRI、P、T、E2)。利用统计学方法比较围绝经期妇女各组与对照组性激素结果间有无显著性差异。结果:围绝经期妇女血清FSH、LH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FSH/LH比值均大于1;E2和P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绝经期<1年组降低显著(P<0.01),PRI和T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江汉油田围绝经期妇女与生育年龄妇女血清性激素水平间变化与区域和职业无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豆制品饮食对围绝经期综合征(PS)妇女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给予个体化饮食治疗,对照组给予服用谷维素,随访一年监测实验前后研究对象血液中性激素水平.结果 干预后,总有效率干预组(68.08%)明显高于对照组(40.00%);两组患者激素水平比较,tE2=14.8141,tPRO=11.9017,tTES=4.7831,tFSH=31.9515;Kupperman积分干预组[(9.84±1.3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4.76±1.69)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豆制品饮食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性激素代谢紊乱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围绝经期症状,是一种值得进一步研究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1.
钱芳 《北方药学》2016,(10):99-100
目的:研究不同药物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效果及对性激素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围绝经期功血患者84例,抽签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2例,使用米非司酮药物治疗的设为米非司酮组,使用安宫黄体酮治疗的设为安宫黄体酮组,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复发率,比较治疗前后卵泡雌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等性激素水平。结果:米非司酮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2.86%较安宫黄体酮组79.19%显著较高(P<0.05);米非司酮组复发率为4.76%较安宫黄体酮组19.05%显著较低(P<0.05);米非司酮组FSH、LH、E2、P水平较安宫黄体酮组显著较低(P<0.05)。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疗效优于安宫黄体酮,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2.
凌晨 《贵州医药》2007,31(3):241-242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条件的改善,我国妇女的生存年龄也随之不断增长,进入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所占比例也逐渐增多.由于雌激素水平低落,其中约75%的妇女会出现轻、重不同的更年期综合征症状,有一部分症状严重需要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雌激素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机制及围绝经期妇女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随机抽出绝经前期、绝经过渡期、绝经后期的3组女性患者,比较心血管疾病(CHD)在不同年龄的发生率.结果 心血管疾病(CHD)在绝经前期女性中很罕见,其发生率在45~54岁(即绝经过渡期年龄)后显著增加.结论 妇女在绝经前期受到雌激素的保护所致,其心血管疾病(CHD)很低,且发病率明显低于同年龄段男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惠州博罗地区围绝经期妇女血清维生素D及常量元素水平。方法选择于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围绝经期妇女489例(围绝经期组),健康非围绝经期妇女400例(对照组),绝经后妇女400例(绝经后组),抽取血清,使用串联质谱法检测其血清总维生素D及D2与D3水平,同时检测其血清钙、镁、磷等常量元素的浓度,得到本地区围绝经期妇女血清维生素D及常量元素水平。同时将489例围绝经期妇女与对照组及绝经后妇女进行比较,比较各指标间的差异。结果489例围绝经期妇女总维生素D水平为(23.89±5.23)ng/ml,钙为(2.03±0.13)mmol/L,镁为(0.76±0.11)mmol/L,磷为(1.19±0.14)mmol/L,各年龄组与对照组各项指标比较除了维生素D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各组间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惠州博罗地区围绝经期妇女血清维生素D处于偏低水平,且以维生素D3缺乏为主,伴随着各项常量元素指标在进入绝经后阶段后,会有更明显的下降。  相似文献   

15.
围绝经期和绝经后激素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丽 《安徽医药》2008,12(1):62-64
性激素治疗(hormone therapy,HT)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主要用于缓解更年期症状。HT的原理很简单,即缺什么补什么,但其发展却非一帆风顺。自从1942年倍美力(一种天然结合雌激素)被FDA批准用于更年期综合症至今,医学界及大众对HT的认识是有波动的,可谓有起有落。目前可以肯定的是:HT可调整绝经过渡期月经的改变;改善和治疗植物神经血管运动功能不稳定症状;减少骨丢失,保持骨量,预防骨质疏松及相关骨折;明显改善绝经后的泌尿生殖道萎缩症状。此外,对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的作用,与肿瘤的发生的关系尚有争议,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围绝经期是妇女由生殖年龄向无生殖能力年龄的过渡,是女性卵巢功能衰退的标志,也是正常的生理周期,但是在这一时期内女性多出现焦虑、抑郁、烦躁等围绝经期综合征,严重影响了围绝经期妇女的生活和工作。为此,本文分析了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特点及具体征状,探讨了围绝经期综合征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基层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状认知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初步分析了基层社会、家庭及个人对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状的认知状况,结果表明:基层社会、家庭及个人对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的认知状况很差,集中表现在对围绝经期综合征和围绝经期抑郁症状二者的理解混乱上,即:把围绝经期抑郁症状理解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一部分,同时把围绝经期综合征理解为围绝经期妇女的正常生理现象;基层对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状的认知状况很差还表现在对出现围绝经期抑郁症状妇女不理解、不关心、不重视,基层对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伴抑郁症状的妇女常冠以"围绝经期"、"老更"等带嘲讽意味的字眼。基层社会对围绝期妇女出现的围绝经期综合征和围绝经期抑郁症状的认知度低、重视度不够,态度差是导致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状的发病率高、自杀率高、就诊治疗率极低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贾连红  刘东立  张洁芳  曹彦敏 《河北医药》2008,30(10):1541-1542
围绝经期是妇女一生中重要的时期,体内激素水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导致妇女身心功能失调,参与了一系列疾病的形成和发展,包括骨质疏松,动脉粥样硬化等[1].  相似文献   

19.
围绝经期妇女性激素治疗6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围经期妇女激素补充疗法的效果。方法对本院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妇科门诊诊治的61例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给予激素补充,对其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激素补充后围绝经期症状均显著改善,用药前Kupperman评分平均总分为(22.6±8.5)分,用药6周期后Kupperman评分平均总分为(3.0±2.5)分,与用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激素补允可以在极大程度上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伴抑郁症状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皮质醇(COR)的相关水平。方法:选取A组(首发精神分裂症伴随抑郁症状患者)30例、B组(首发抑郁症)30例、C组(首发精神分裂症不伴抑郁症状)30例、D组(健康组)30例作为对照组,用免疫发光化学法检测其血清皮质醇(COR)水平。结果:在每一组中,不同时段人体内血清皮质醇(COR)水平有所不同,A、B、C 3组血清皮质醇(COR)水平明显高于D组(P0.05),伴有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皮质醇(COR)水平最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精神分裂症与抑郁症患者血清皮质醇(COR)水平的不同,首发精神分裂症伴有抑郁症状时,患者体内血清皮质醇(COR)水平较不伴有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及首发抑郁症患者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