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急性炎症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中转开腹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炎症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原因与防治。方法:回顾分析651例急性炎症期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成功935例(97.54%),中转开腹16例(2.46%)。其中因胆囊三角解剖不清、胆囊与周围组织紧密粘连,主动中转开腹11例(1.69%),被动中转开腹的5例(0.77%)中胆管损伤2例,出血3例。结论:急性炎症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正确处理胆囊三角是降低LC并发症及中转开腹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中转开腹的原因及时机 ,以减少严重并发证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 14 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 8例中转开腹的原因及手术效果 ,其中选择性 (主动 )中转开腹 7例 ,因肝总管横断而被迫中转开腹 1例。结果 :7例选择性中转开腹中有 5例顺利行胆囊切除术 ;1例在游离胆囊管时致胆总管破损 ,行胆总管“T”管引流术 ;1例在游离胆囊管时在胆总管内侧出现活跃出血 ,压迫不能止血 ,被迫给予缝扎止血 ,术后胆道造影示胆总管轻度狭窄。肝总管横断的病例开腹后行肝总管 -空肠Roux -en -y吻合 ,术后病人恢复良好 ,无胆道狭窄及胆道感染情况发生。本组病例均临床治愈 ,无死亡病例 ,术后平均住院 12天。结论 :中转开腹在腹腔镜胆囊切除中具有重要意义 ,适时中转开腹有利于病人恢复 ,但中转开腹后仍需注意避免胆管的损伤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动脉出血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动脉出血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提高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成功率。本文回顾分析了我院1991年9月至1998年8月60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723例胆囊动脉出血病例,详细阐述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动脉出血的原因、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本组病人545例术中成功止血,174例中转开腹,4例术后胆囊动脉再出血,第二次开腹手术,全部患者均痊愈出院。本结果提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动脉出血是中转开腹的重要原因之一,防止胆囊动脉出血是提高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对2002年7月~2004年8月间共439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中转开腹的原因和并发症的处理方式。结果本组LC439例中转开腹14例,中转率3.19%。其中主动中转开腹12例,肝总管横断1例,合并结肠肝曲肿瘤1例。术后4例发生胆漏。结论LC是胆囊良性疾病的首先术式。严格掌握LC的手术适应证,提高镜下操作技术,及时中转开腹,可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为外科医生的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3 47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并用SPSS 13.0绘制历年中转开腹率趋势图。结果:3 476例患者中,163例中转开腹,中转开腹率为4.7%;中转开腹组与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囊粘连严重、胆囊三角处理困难是中转开腹的主要原因,占所有因素的57.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肥胖、手术经验、腹部手术史、胆囊炎反复发作史、胆囊壁厚度、WBC计数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腹部手术史、肥胖、胆囊炎反复发作史、手术经验、胆囊壁厚度是影响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转开腹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正确评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危险因素,可为外科医生术中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并可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胆囊结石嵌顿的腹腔镜处理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目的 :总结胆囊结石嵌顿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胆囊颈部结石嵌顿85例的腹腔镜处理。结果 :中转开腹 3例 ,1例胆总管横断伤中转开腹行胆总管对端吻合“T”管引流 ,术后 6月拔管治愈。 1例胆囊动脉分支出血中转开腹止血 ,1例术中快速病理切片证实为胆囊癌行胆囊癌根治术。全组无死亡病例。结论 :经过充分术前准备 ,合理选择中转开腹时机 ,术者熟练的操作 ,胆囊结石嵌顿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的防治(附40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的原因 ,探讨有效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4 0 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4 0 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 ,胆囊床渗血 4例 ,胆漏 2 4例 ,腹壁戳孔出血 1例 ,胆总管横断 1例 ,中转开腹 6例。结论 :操作规范 ,及时中转开腹术 ,可降低胆管损伤、术中术后出血及胆漏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出血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重要原因之一[1],本文探讨有效预防和处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出血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1年3月太和县中医院普外科收治的胆囊息肉和结石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632个病例。术中发生出血共67例,2例为胆囊动脉主干出血,1例为肝右动脉损伤,其余均为胆囊动脉分支或胆囊肝床出血。结果除两例术中止血无效及时中转开腹外,余出血病例均得到有效控制完成腹腔镜手术治疗,且术后未出现再出血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发生难控制的出血,盲目钳夹或电凝常常是造成更严重并发症的原因[2]。如不能有效控制出血,应及时中转开腹。  相似文献   

9.
目的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出血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重要原因之一[1],本文探讨有效预防和处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出血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1年3月太和县中医院普外科收治的胆囊息肉和结石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632个病例.术中发生出血共67例,2例为胆囊动脉主干出血,1例为肝右动脉损伤,其余均为胆囊动脉分支或胆囊肝床出血.结果 除两例术中止血无效及时中转开腹外,余出血病例均得到有效控制完成腹腔镜手术治疗,且术后未出现再出血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 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发生难控制的出血,盲目钳夹或电凝常常是造成更严重并发症的原因[2].如不能有效控制出血,应及时中转开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6 038例LC中168例中转开腹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中转开腹率为2.8%,其中主动中转开腹120例,主要原因为胆囊三角及胆囊与周围组织严重粘连、胆总管及胆囊管变异等;被动中转开腹48例,主要原因为术中出血镜下难以处理(胆囊床、胆囊动脉损伤等)、肝外胆管损伤等。168例均成功完成相应手术,术后恢复顺利,治愈出院。结论 LC术中转开腹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其常见原因有手术区严重粘连、肝外胆管损伤等。提高技术水平、严格掌握LC的适应证,可降低中转开腹率,及时中转开腹可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转开腹的原因及时机。方法:将成功施行LC的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患者归入LC组,中转行开腹胆囊切除术(open cholecystectomy,OC)的患者归入OC组,进一步根据中转开腹的时机分为主动中转组与被动中转组,以观察LC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及术中、术后各项指标。结果:OC组上腹部手术史例数、急性胆囊炎发作例数、白细胞计数、胆囊壁厚度均大于LC组;主动中转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例数、术后引流量、排气时间、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被动中转组。结论:上腹部手术史、急性胆囊炎发作、白细胞计数偏高及胆囊壁厚度增加均是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根据术中探查情况选择合适的中转开腹时机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转开腹的影响因素并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6年1月1 170例LC术中97例(8.29%)中转开腹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炎症期胆囊炎51例,占中转开腹的52.6%;术中出血25例(25.8%);怀疑胆总管结石12例(12.4%);胆囊癌5例(5.15%);过度肥胖患者4例(4.12%),开腹手术均获成功,均痊愈出院。结论:熟悉胆道系统解剖及变异、熟练的腹腔镜操作技术是减少LC中转开腹的关键,但适时中转开腹是防止LC严重并发症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3.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原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转开腹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4月~2002年3月本院LC术中转开腹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368例LC中,中转开腹60例,中转率4.39%。中转开腹的原因:腹腔内及Calot三角粘连17例,急性胆囊炎或急性胆囊炎恢复期14例,胆囊癌2例,胆肠内瘘5例,胆总管结石2例,萎缩性胆囊炎6例,出血2例,胆道损伤2例,Minizi综合征2例,胆漏1例,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1例,其它原因6例。结论 Colat三角解剖不清是LC中转开腹的主要原因,也与手术的技术水平和经验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术中主动中转开腹并免置"T"管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117例LC主动中转开腹患者的临床资料,中转后使用胆道镜经胆囊管或胆囊管胆总管联合切开探查取石术。结果:根据主动中转的评分方法,6~7分为相对中转指征,≥8分为绝对中转指征。阳性发现63例(53.8%),其中胆总管输入性结石58例,右肝管结石2例,肝门部结石1例,胆囊管结石嵌顿2例,均未放置"T"管,术后无结石残留和胆道狭窄。结论:LC术中适时主动中转开腹手术,联合使用胆道镜检查或取石,不放置"T"管,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即刻中转开腹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即刻中转开腹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993年1月至2009年1月3 212例老年患者LC术中128例即刻中转开腹的临床资料.结果:128例中转开腹,中转率3.99%.127例痊愈.1例于术后第3天死于应激性溃疡...  相似文献   

16.
腹腔镜在脾脏外伤保脾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脾脏外伤保脾手术的可行性。方法采用腹腔镜脾破裂止血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15例,24例患者行开腹手术,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 13例顺利完成腹腔镜下手术,手术时间(108±31)min。2例因损伤大血管导致术中出血过多中转开腹。平均住院时间(6.5±2.2)d;术后无1例发生再出血,无脾窝脓肿和切口感染。结论遵循腹腔镜保脾术的原则,腹腔镜下行脾脏外伤保脾治疗对无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切实可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有腹部手术史患者行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措施和要点。方法:LC前有腹腔手术史肠粘连60例,通过切口或穿刺建立气腹,对不能暴露温氏孔和Calot三角的患者多行胆囊切除术。结果:57例安全地施行了LC,仅3例中转剖腹手术,无1例发生并发症。结论:时有腹部手术史的患者行LC安全有效,施行LC有赖于扎实的外科基本功和熟练的腹腔镜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18.
腹腔镜联合手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手术的优越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2月至2009年12月81例腹腔镜联合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LA)32例,LC+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20例,LC+肝囊肿开窗引流术6例,LC+肠粘连松解术6例,LC+卵巢囊肿或畸胎瘤切除术11例,LC+筋膜内子宫切除术3例,LA+卵巢囊肿切除术2例,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精索静脉曲张高位结扎术1例。结果:81例腹腔镜联合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联合手术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腹腔镜胆囊切除即刻中转开腹的原因及预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即刻中转开腹的术前、术中预防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68例LC术中即刻中转开腹27例的中转开腹原因、操作方法和疗效.结果即刻中转开腹的原因有:胆囊与周围组织粘连紧密(1.4%)、胆囊严重急性炎症(0.9%)、Calot三角"冰冻样"粘连(0.9%)、大结石嵌顿于胆囊管近端(0.5%)、胆囊管畸形(0.4%)、脐下第一穿刺孔周围广泛粘连(0.4%)、胆囊窝出血不止(0.2%).中轻开腹手术无一例死亡,无术中、术后并发症.结论术前和术中采取预防措施可减少即刻中转开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转开腹的原因、时机及如何预防、减少LC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9月至2009年12月1 036例LC中43例中转开腹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LC中转开腹率4.15%,原因包括胆囊周围及Calot三角严重粘连,术中无法控制的出血,十二指肠损伤,迷走胆管漏和胆道损伤。结论:术中把握中转开腹时机及处理方法,可减少LC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