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全髋关节置换是目前治疗髋关节疾患终末期的主要方法,疗效确切,但是对于伴有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常合并如严重骨质疏松症等其他疾患,目前国内外对于此类患者接受髋关节置换的效果尚不清楚。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行全髋关节置换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1998-06/2008-06行全髋关节置换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股骨头缺血性骨坏死患者临床资料。共6例(共6髋)获得随访,其中男1例,女5例,年龄46(28~67)岁,5髋使用生物固定型假体,1髋使用骨水泥型假体。治疗效果评估选用WOMAC骨关节炎指数,SF-36和Harris评分标准。 结果与结论:平均手术时间为141 (85~210) min,平均出血量为522(180~1 500) mL;平均随访时间3.5(1~10)年,1例于术后1.5年死于颅内出血。术后早期出现1例泌尿系统感染,其他病例在随访期间无假体感染、松动、脱位及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出现。随访时Harris评分、WOMAC骨性关节炎指数、SF-36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 < 0.05)。结果提示全髋关节置换可明显提高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生活质量,中期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所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伴转子间骨折采用一次性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的方法及疗效。 方法:选择1998-07/2006-09河南省中医院骨科收治的股骨头缺血坏死合并转子部骨折患者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28~65岁;病程5~20年。对患者行一次性全髋关节置换,均采用瑞士普鲁斯全生物型人工关节。 结果:12例患者全部得到随访, 最短随访2年,最长随访9年。置换后4 个月X 射线片检查示骨折端均愈合,假体形态及位置良好,无髋臼磨损及假体脱位。术后5个月患者均能生活自理。术后2年参照Harris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疗效标准评分平均90.8分,优7例,良3例,中 1例,差1例,优良率83.3%。  结论:采用一次性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所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伴股骨转子间骨折,是恢复髋关节功能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3.
背景:传统全髋关节置换在年轻、活动量高的患者中有较高的早期失败率。大直径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置换具有杰出的稳定性、低磨损性,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重要选择。 目的:评价大直径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2007-04/2009-10常州市中医医院骨科对48例49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发育不良、股骨颈骨折及其并发症患者进行了大直径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置换。置换后的髋关节功能采用Harris标准评定,每一例患者摄标准的骨盆平片,观察假体位置,比较置换后随访X射线平片的变化。 结果与结论: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34个月,平均20.2个月。患者置换后无脱位,无感染,无髋臼及股骨骨折。2例髋臼假体周围发现透亮带。1例出现腹股沟区疼痛。2例出现关节周围响声。最近一次随访Harris平均评分96分,优良率100%。提示大直径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置换可有效的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发育不良、股骨颈骨折及其并发症,近期随访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在人工全髋假体和人工双极股骨头假体置换的选择上存在争议。回顾性分析全髋关节假体置换与人工双极股骨头假体置换治疗70岁以上股骨颈骨折远期生物相容性反应及关节功能恢复状况。 方法:2002-01/2006-12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骨关节一科收治的70岁以上股骨颈骨折实行髋关节置换的患者60例60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人工全髋置换组和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组。全髋关节置换组21例,男8例,女13例,平均年龄(72.1±3.5)岁,合并内科疾病18例。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组39例,男16例,女23例,平均年龄(75.1±6.4)岁,合并内科疾病35例。①人工假体选择:16例假体采用德国Link公司及美国Zimmer公司产品,44例为北京蒙太因公司提供的人工关节。②术者资质:手术均由本科从事人工关节专业工作≥ 10年高年资医师作为术者完成,术者资格符合岗位技术标准要求。③置入后评估:全部病例平均随访37个月,从材料与宿主的生物相容性、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不良反应、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方面进行比较和随访。 结果:①材料与宿主生物相容性的比较: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组2例患者在术后5年出现髋臼壁磨损而行翻修手术。其余患者无切口感染,无关节脱位,无假体松动。②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全髋关节置换组和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组各有1例在术后出现患侧髋部红肿、疼痛,经证实无假体周围感染,对症治疗后痊愈。③关节功能随访比较:平均随访37个月,全髋关节置换组Harris评分平均为(89.8±8.6)分,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组Harris评分平均为(72.7±9.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④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的比较: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和平均住院费用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⑤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组平均手术时间(150.2±24.3)min,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组平均手术时间(105.8±22.1)min,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全髋关节置换组平均术中出血(990.1±184.6)mL,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组平均术中出血量(680.5±154.7)mL,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 结论:高龄股骨颈骨折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后关节功能恢复较好,远期出现髋关节疼痛及髋臼磨损等生物相容性反应的几率较低,是人工关节置换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2004-04/2007-08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骨科收治的ARCO分期为Ⅳ期的股骨头坏死患者38例(49髋),平均年龄38.3岁。均行髋关节表面置换,单侧置换27例,双侧置换11例。随访1~3年,无需要进行翻修的病例;置换后均无感染、脱位及神经和血管损伤,未发生股骨颈骨折;X射线片示假体位置良好,假体无松动移位,股骨近端、髋臼无骨吸收和骨溶解;置换后髋关节Harris评分显著提高,从置换前平均31.7分增至93.5分,证明髋关节表面置换是治疗中晚期中青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较为理想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6.
背景:目前普遍认为非骨水泥型假体适用于年龄< 65岁的患者,骨水泥假体适用高龄、骨质情况欠佳的患者。但没有明确证据表明非骨水泥假体不适用于年龄> 70岁、既往身体健康、日常活动量满意、无骨质疏松或有轻度骨质疏松的患者。 目的:观察非骨水泥型髋关节假体用于老龄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效果。 方法:纳入行非骨水泥假体初次全髋关节置换、年龄> 70岁的老龄患者57例65髋,平均年龄86.3岁;其中股骨颈骨折33例33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8例25髋,髋关节发育不良6例7髋。记录置换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置换后初次下床活动的时间、置换前及置换后3,6,12,24个月的髋关节Harris评分、X射线片结果、置换后并发症。 结果与结论:随访6~40个月,平均19.6个月。53例完成随访,4例失访,未发现假体松动和需翻修手术病例。Harris评分由置换前的平均(40.7±18.9)分提高到置换后的(89.2±5.5)分,优良率为93.7%。置换后并发症包括术口血肿1例、脑血管意外1例几泌尿系感染1例。提示老龄患者用非骨水泥型髋关节假体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能达到满意的近期效果。  相似文献   

7.
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强直性脊柱炎1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08/2006-03江苏省兴化市人民医院骨科对11例(19髋)强直性脊柱炎者行人工全髋置换,并进行了22个月~7年的随访。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38岁,病程4~31年,单侧3例,双侧8例。手术切口采用改良髋关节前外侧与外侧联合切口,假体使用均为生物型假体(19髋)。以X射线结果评价置换后髋关节假体有无脱位,松动等;以Harris评分进行置换后临床效果评定。至末次随访,Harris评分由置换前平均34.2分提高到85.5分,髋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除1例髋关节置换后出现早期脱位外,X射线检查未见假体松动移位迹象,异位骨化发生率为10.5%(2髋)。提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晚期髋关节病变可以明显缓解髋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背景:目前越来越多的高龄髋关节病变患者需要接受全髋置换治疗。但由于老年患者常存在骨质疏松,骨量易丢失,以及骨愈合能力差等问题,在施行全髋置换时,应选择何种固定类型以及何种设计的全髋股骨柄假体最为理想仍存在不同意见。 目的:观察高龄患者锥形股骨柄假体全髋置换的中期疗效。 方法:选择2002-02/2004-02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70岁以上应用锥形股骨柄假体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患者65例(70髋),术前诊断:股骨颈骨折35例,髋关节骨关节炎10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8例,人工股骨头术后松动9例,类风湿性髋关节炎2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1例。分别于置换后1周、3,6个月随访,以后每年随访1次,对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和X射线平片进行复查。 结果与结论:6例因癌症死亡,4例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其余55例随访六七年,平均6.5年。末次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85~95分,平均90分。2髋出现轻度大腿痛,无一髋需行翻修治疗。置换后1年内X射线平片显示假体下沉小于1.5 mm者36髋。此后未再出现假体下沉。置换后3~6个月在Gruen 6区近段羟基磷灰石涂层部位出现典型的骨锚固征及松质骨和皮质骨密度增高影像。此后所有患者包括Dorr C型髓腔者均无柄端周围的骨质增生或“底座征”,也无股骨近段或远段髓内骨溶解及假体松动。按Engh标准评定全部患者均获骨性固定。提示锥形股骨柄假体的锥形设计特征既可获得置入髓腔后的初始固定,又可获得由于负重行走后的假体适度下沉所产生的二次稳定,用于高龄患者生物型全髋置换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实验设计制作了一种股骨头表面置换假体,于 2002-01/2005-12在安阳市人民医院骨科进行了28例股骨头表面置换。置换前CT测得健侧股骨头直径,按测得值和±1 mm来选取假体。置换采用完全的肌肉间隙入路,以股骨头圆韧带窝顶点为标记,根据自行测量的股骨头中心点与圆韧带窝顶点的关系来确定股骨头中心点。置换中再次测量股骨头直径,使假体和髋臼达到精密匹配。置换后24-48个月复查X射线片显示假体无松动,位置良好,与髋臼完全匹配,关节间隙无明显改变。功能评价根据Harris评分法,置换前平均得分63分,置换后评分91.5分。优23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92.86%。证实股骨头表面置换为比较年轻的ARCO Ⅲ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提供了一种比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中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后的恢复及假体生存率问题一直以来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因为此组患者置换后对关节活动度的要求较老年患者的更高。 目的:回顾性分析生物型假体在中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后是否能促进功能恢复,减少骨质疏松及磨损,延长假体寿命。 方法:选择以骨水泥型和非骨水泥型假体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的中年患者,对该组患者分别于置换前、置换后6个月,1年,4年及7年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查进行随访。以Harris髋关节评分及生存率评价全髋关节置换效果,以任何原因形成的松动或翻修时间为截尾时间。 结果与结论:非骨水泥型假体置换后6个月,1年,4年及7年的Harris评分明显优于骨水泥型假体(P < 0.05),7年生存率也高于骨水泥型假体(P < 0.05)。结果证实非骨水泥型假体较骨水泥型假体更能促进中年患者置换后髋关节的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背景:目前关节置换技术的临床治疗效果不断提高,但应用时仍有很多困难需要解决。其中疗效评估,尤其是中期疗效缺乏长期随访及系统的评估标准。 目的:评估髋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行生物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后的中期疗效及影响因素。 方法:2001-07/2003-03采用生物型假体治疗35例髋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均采用改良Gibson切口,假体均为美国Stryker公司非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假体,进行5.3~8年的随访。临床评估以Harris评分为标准,影像评估根据置换后随访双髋关节正、侧位X射线片,观察臼杯、股骨假体位置及周围骨质改变,并测量臼杯内衬磨损速度与趋势;假体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分析,分别以臼杯及股骨假体的无菌性松动和任何原因导致的翻修作为止点。 结果与结论:患者Harris评分从置换前的平均41分提高到最近随访时的平均91.3分。未出现可确诊的无菌性松动影像表现或要求翻修,亦未发现骨盆局限性骨溶解。聚乙烯内衬平均线性磨损率为(0.13±0.06) mm/年。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臼杯及股骨假体的生存率均为100%。中期随访结果(至少5.3年)表明,生物型假体用于髋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能够提供理想固定效果,临床疗效满意。未发现无菌性松动,骨溶解的发生率亦低下。但患者年龄越大,发生松动的概率越大,远期疗效需要进一步跟踪随访。  相似文献   

12.
背景:S-ROM假体可以进行多种组合,使医生可以根据不同的患者制定最佳的全髋关节置换方案。 目的:观察使用S-ROM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成人发育性髋关节结构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的近期效果。 方法:选择解放军总医院骨科2002-11/2007-02收治的成人发育性髋关节结构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患者57例(63髋),均应用S-ROM型假体进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进行Harris评分比较置换前后髋关节功能,拍摄X射线片随访假体松动、下沉、断裂、骨质吸收和骨折等情况。 结果与结论:置换后随访6个月~5年,平均3.5年,1例患者出现一过性腓总神经麻痹, 4个月后恢复。1例患者出现髋脱位,予以手法复位牵引,肌力恢复后不再脱位。其余患者无感染及血管神经损伤发生。Harris评分为70.20~92.10分,平均88.30分,与置换前比较改善明显(P < 0.05)。X射线片检查未发现假体松动、下沉、断裂、骨质吸收和骨折等现象。结果提示,S-ROM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成人发育性髋关节结构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的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强直性脊柱炎24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全髋关节置换已经成为改善严重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患者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有效选择,但与其他病因的全髋关节置换相比,存在较高的危险因素。 目的: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效果。 方法:对24例(33髋)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置换前患者日常活动均明显受限,其中拄拐9例,轮椅1例;严重疼痛22例;10例(15髋)关节强直。置换前Harris评分平均41.9分,髋关节活动度平均45.4°。所用假体包括生物型18例(24髋)、骨水泥型3例(5髋)、混合型3例(4髋),均为金属合金股骨柄对高分子聚乙烯内衬(摩擦界面)。 结果与结论:全部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3.3个月。最后一次随访,28髋(84.9%)疼痛完全消失;仅有1例仍需单拐辅助行走,其余患者均可不扶拐自由行走,步态正常。Harris评分平均80.1分,其中优10髋,良18髋,可4髋,差1髋,优良率84.8%;髋关节活动度平均159.6°;髋关节Harris评分及关节活动度均显著高于置换前(P < 0.05)。患者的主观满意度为87.5 %。2髋(6.1%)出现异位骨化,分别为Brooker分级Ⅰ,Ⅲ级。无脱位、感染、骨折、神经损伤及假体松动下沉,尚无患者进行翻修。提示全髋关节置换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有效手段,可以缓解关节疼痛,恢复关节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背景:传统髋关节置换最常见的并发症是置换后髋关节脱位,而大头关节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目的:观察大头金属-金属髋关节置换假体临床应用的疗效。 设计、时间及地点:前瞻性队列研究,病例来自2007-02/2008-0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关节外科。 对象:选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关节外科收治的行大头金属-金属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65例(71髋),男44例,女21例;年龄19~77岁,平均54.6岁;其中股骨头坏死28例,髋关节骨性关节炎24例,股骨颈骨折9例,髋臼发育不良4例。 方法:按照年龄、性别、病因及术前关节功能等将患者分为两组:普通假体组30例(33髋),大头金属-金属髋关节组35例(38髋)。大头组假体采用Depuy公司生产的第4代金属-金属全髋关节置换系统(ASR/XL);普通假体组为普通金属-聚乙烯全髋关节置换假体。 主要观察指标:记录并比较两组置换前/置换后髋关节Harris评分,髋关节活动范围,X射线假体周围透亮带,双下肢不等长及置换后并发症等指标。 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普通假体组随访13~28个月,平均20个月;大头金属-金属髋关节组随访10~26个月,平均17个月。①两组患者置换后末次随访普通假体组Harris髋关节评分59~98分,平均89分;大头金属-金属髋关节组71~100分,平均94分,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4)。②髋关节动度范围的提高,在置换后6个月大头金属-金属髋关节组34°优于普通假体组26°(P=0.004);最终随访1年以上,活动范围在普通假体组提高27°,大头金属-金属髋关节组为37°,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9)。③双下肢不等长差值大头金属-金属髋关节组平均4 mm(2~11 mm),普通假体组为7 mm(5~16 mm),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5)。④两组均有≤1 mm假体周围透亮带发生(普通假体组2例,大头金属-金属髋关节组3例);普通假体组有1例脱位。 结论:与传统全髋关节假体相比,大头金属-金属髋关节假体治疗髋关节疾病短期疗效肯定,置换后获得了更好的髋关节功能,同时髋关节更加稳定。 关键词:金属-金属;Harris评分;活动范围;临床对照  相似文献   

15.
背景:髋关节置换后脱位仍然是传统的金属对聚乙烯全髋关节置换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大直径金属对金属的全髋关节置换后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适合年轻、活动要求高的患者。 目的:验证大直径金属-金属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终末期髋关节疾病的早期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54髋)初次大直径金属-金属全髋关节置换后的早期临床疗效。假体股骨头直径平均为44 mm(38~ 48 mm),采用Harris评分和X射线检查评估早期疗效。 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都获得18~36个月随访,末次随访Harris评分平均93.6分(91~96分),疗效评价为优。末次随访时髋关节总活动度平均为232.6°(182~257°),置换后髋关节总活动度明显增大。所有患者切口均Ⅰ期临床愈合,无髋部和大腿疼痛、感染、关节脱位、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置换后X射线片示假体位置良好,无松动或下沉。提示大直径金属-金属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终末期髋关节疾病具有早期低磨损、髋关节的活动度好、脱位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选择2006-07/2008-04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骨与关节外科收治的初次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103例(107髋)。按置换方法不同分为2组:微创组47例47髋:股骨头坏死15例15髋,股骨颈骨折28例28髋,骨性关节炎4例4髋,采用改良后外侧切口、非骨水泥假体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常规置换组56例60髋:按传统全髋关节置换方法进行;记录置换过程中、置换后出血量、切口长度、疼痛、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住院时间,观察围手术期并发症。10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其中微创组随访3~11个月;常规置换组随访7~22个月。微创组置换过程中、置换后平均出血量少于常规置换组(P < 0.05);常规置换组1例置换后发生深静脉栓塞,微创组无并发症发生;微创组随访3个月时Harris评分为(87.0±4.2)分,与常规置换组(89.0±3.8)分相近(P > 0.05);提示微创组置换后关节功能恢复较快,疼痛轻,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置换组。  相似文献   

17.
背景:传统的全髋关节置换后可能需行多次翻修,近年来保留股骨颈甚至股骨头的人工髋关节置换的重建效果得到了普遍认可。 目的:采取保留股骨颈全髋置换、无柄关节以及表面置换方案治疗股骨头坏死,比较分析其治疗效果以及重建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方法:纳入2005-01/2007-07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67例,根据病情分组治疗,保留股骨颈全髋置换组22例,无柄关节组20例,表面置换组25例,所有患者均获得2年以上随访。置换前、置换后1年及2年对患者进行评估,包括Harris髋关节评分、髋关节X射线片、髋关节与假体相关不良事件以及翻修情况。 结果与结论:经过2年以上的随访,表面置换组无翻修,Harris评分高于无柄关节组及保留股骨颈全髋置换组(P < 0.05);无柄关节组翻修1例;保留股骨颈全髋置换组翻修2例。提示与保留股骨颈全髋置换及无柄关节置换相比,表面置换对于恢复患者髋关节功能有着明显的优势,并发症少,翻修率低,对于年轻患者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人工关节置换后疼痛行再次全髋关节翻修4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州市人民医院脊柱关节外科2000-08/2006-08共收治人工髋关节及人工股骨头置换后髋关节疼痛而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患者44例,获得随访41例。翻修施术者为第一作者,副主任医师,从事人工关节专业工作9年,完成人工关节置换620余例。①人工股骨头置换后疼痛患者26例,男17例,女9例;年龄67~79岁,平均72.3岁。因假体柄松动12例,髋臼磨损8例,人工股骨头脱位3例,关节周围骨化2例,假体柄断裂1例。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后疼痛患者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66~80岁,平均73.4岁。因假体柄松动6例,髋臼假体松动2例,髋臼假体磨损2例,人工股骨头脱位2例,切口感染1例,迟发性感染1例,假体柄断裂1例。③随访41例翻修后材料反应:4例患者出现骨水泥反应综合征,表现为急性低血压、低血氧、心律失常,均无人工关节的排斥反应。随访期内X射线片复查关节假体未见金属腐蚀现象,髋臼聚乙烯假体无降解。④随访41例翻修后宿主反应:人工全髋关节翻修后第2天复查血常规,患者白细胞计数普遍升高,术后第7天复查白细胞计数,除个别伤口感染者外绝大多数患者恢复正常。3例患者出现下肢静脉血栓。疼痛缓解率达90.2%。41例随访1~7年结果提示假体松动、髋臼磨损、人工股骨头脱位、关节周围骨化等并发症是造成人工髋关节置换后髋关节疼痛的主要原因,全髋关节翻修能明显改善疼痛状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初步评价Zweymüller双锥面螺旋臼在类风湿性髋关节炎全髋置换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自2001年4月至2006年10月对24例(39髋)类风湿性髋关节炎患者行Zweymüller螺旋臼假体置换,随访时间14~62个月,平均37.3个月。[结果]所有患者髋关节疼痛消失,髋臼稳定,关节活动度增加,X线片示假体与骨组织整合良好,假体周围无透亮线,髋臼假体无松动,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23.6分(17-46分)提高到术后的平均86.3分(79-96分)。[结论] Zweym-üller双锥面螺旋臼适用于类风湿性髋关节炎全髋置换病例,初期随访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背景:前期文献对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后翻修原因的分析主要集中在假体松动下沉、髋臼磨损、假体柄断裂等方面,有关置换后近期脱位翻修的报道较少。 目的:分析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后近期脱位的原因,探讨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翻修的必要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05/2008-10行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后全髋关节翻修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例,女2例,年龄75~87岁,平均81岁。翻修原因均为置换后近期脱位,所有病例均一期翻修,有骨质缺损者同时植骨。翻修后早期观察血常规及血沉变化;翻修后6个月,1,2年评估髋关节Harris评分;以X射线平片观察骨盆前后位髋臼假体位置。  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翻修后获得至少1年(1~4年)随访,无一例需要再翻修,末次随访Harris评分平均88分。全部病例翻修后无伤口感染和神经血管损伤。扩髓时骨皮质不全骨折1例,X射线片显示人工关节假体位置正常,无松动感染征象。提示手术技巧不当及病例选择不当为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后近期脱位的主要原因。由于双动头的双动特点,一旦脱位难以闭合复位,只能行翻修术。若手术指征正确,手术技巧娴熟,全髋翻修手术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全髋关节翻修;双动股骨头假体;置换;脱位;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