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农村地区缺铁性贫血儿童铁强化酱油干预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铁强化酱油改善农村地区儿童缺铁性贫血的效果。方法选择农村地区11所学校的缺铁性贫血儿童163名进行2个月的干预试验;对照组95名采用普通膳食,实验组68名采取补充铁强化酱油膳食,分别于干预前、后2个月测定末梢血血红蛋白含量。结果通过为期2个月的铁酱油干预,实验组血红蛋白含量增高显著,干预前(114.36±5.17)g/L,干预2个月后(135.84±11.70)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红蛋白增高不显著。实验组与对照组血红蛋白恢复率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铁强化酱油可在短期内提高缺铁性贫血儿童血红蛋白水平,是儿童缺铁性贫血有效的铁营养补充剂。 相似文献
2.
《卫生研究》2016,(2)
目的评价铁强化酱油改善寄宿制学校学生贫血的效果。方法选择全国27省寄宿制中学学生3029名,其中男生1576名,女生1453名,进行12个月的铁强化酱油补充膳食;干预前、后分别测定血红蛋白含量,分析干预前后寄宿制学校学生血红蛋白和贫血患病率的差异。结果通过12个月铁强化酱油干预,寄宿制学校学生血红蛋白浓度由142.1g/L增加到146.5g/L,其中男生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增加6.7g/L,女生血红蛋白浓度增加1.9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后贫血患病率(2.8%)较干预前(6.9%)显著降低(P0.001);男女生贫血患病率分别降至1.1%和4.7%。结论铁强化酱油可以提高寄宿制学校学生血红蛋白水平,显著降低学生的贫血患病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临沂市铁强化酱油项目推广前后妇女、儿童缺铁性贫血状况以及人群对铁强化酱油知识的知晓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为在全市推广铁强化酱油项目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临沂市城区和农村监测点各1个,2007年基线测定血红蛋白值女性825名、3~7岁儿童200名;项目推广4个月后测定人数分别为1237人和447人,项目推广1年后测定人数分别为1278人和433人。同时进行铁缺乏和铁强化酱油的知识、态度行为及相关情况问卷调查:2007年基线调查600人,项目推广4个月后调查600人,1年后调查601人。结果2007年项目点女性贫血率为31.64%,儿童贫血率为13.50%。经过1年的宣传推广,目标人群铁营养知识及铁酱油知晓率快速上升,同时贫血率显著下降,2008年项目点女性贫血率为18.62%,儿童贫血率为6.47%。结论铁强化酱油作为改善我市居民缺铁性贫血的措施是有效和可行的,开展铁缺乏和铁强化酱油知识的健康教育,对人们选择铁强化酱油及防治缺铁性贫血的知识—态度—行为改善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广西贫困地区铁强化酱油改善儿童缺铁性贫血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铁酱油对广西贫困地区儿童缺铁性贫血改善效果,为其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广西贫困大石山区天等县城关小学、安康小学内宿生共673名作为本项目的 研究对象,研究观察时间持续4个月.其中城关小学376名内宿生作为干预组,食用铁强化酱油;安康小学299名内宿生作为对照组,食用普通酱油.4个月后比较两组人群的血红蛋白及贫血患病率,以及两组正常儿童和贫血儿童身高、体重的差异.结果 干预组学校儿童食用铁强化酱油后,血红蛋白均值显著高于食用铁酱油前,贫血患病率更是从干预前的30.1%,下降到6.1%,降低了80.4%;而对照组学校儿童的血红蛋白和贫血患病率均没有明显改变.结论 科学食用铁酱油是有效、快速、经济实惠的改善儿童铁营养的有效措施,值得在学校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应用铁强化酱油控制贫血效果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铁强化酱油控制缺铁性贫血效果。方法在江苏、贵州、河北、广东、吉林及北京6省(直辖市),通过宣传教育及社会营销等多种形式开展铁强化酱油的宣传推广工作。在试点地区建立铁强化酱油推广效果监测点,每个监测点选取800名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和血红蛋白测定。比较铁强化酱油推广前后,试点地区居民铁强化酱油知晓率及贫血率变化。结果铁强化酱油推广一年后各试点地区监测点人群铁强化酱油知晓率显著升高,贫血率平均下降比率达30%,通过贫血的改善,降低了劳动生产力的损失。结论铁强化酱油作为改善中国居民缺铁性贫血的措施是有效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铁强化酱油对降低少年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率的效果。方法选择柳州市6000名幼儿园、小学及少数民族县中学少年儿童,用双盲对照法,进行6个月的铁强化酱油干预试验。观察指标主要是血红蛋白和膳食。干预组为在幼儿园、学校食堂就餐的少年儿童,每天食用乙二胺四乙酸铁钠酱油烹饪的饭菜。对照组则食用无乙二胺四乙酸铁钠的普通酱油。结果通过为期6个月用铁强化酱油对贫血高危人群少年儿童进行干预,干预组的少年儿童各年龄、性别组血红蛋白水平明显升高,人群缺铁性贫血患病率平均下降68.75%;对照组血红蛋白值干预前后基本无明显差异。同时,两组食物消费与干预前无明显差别。结论铁强化酱油对少年儿童缺铁性贫血具有明显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7.
缺铁性贫血宜用铁强化酱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调查显示,我国儿童贫血患病率在25%左右,妇女贫血率达20%,老年人的贫血率更高。贫血是铁元素严重缺乏的表现,而实际铁缺乏的人数比贫血的人数高1倍。 相似文献
8.
9.
10.
11.
目的探讨在贵州省应用社会营销理论推广铁酱油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以社区为基础的类实验方案设计,城乡干预组、对照组均为140人左右。根据健康信念模式和计划行为理论自行设计问卷作为评价工具。采用4P-4C综合社会营销策略进行干预,干预组所在地区进行人际传播健康教育。结果社会营销提高了城乡妇女铁酱油的知识、增强了对铁酱油益处的认知、减少了对铁酱油的担心、增强了购买意向,也不同程度地提高了便利性,促进了购买行为。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认知、信念、意向方面的净提高率在7%~20%之间,购买率约增加了30%。结论铁酱油在贵州的社会营销干预,尤其是人际传播和赠送铁酱油策略是可行的、有效的,可以推广到类似地区,同时要更加关注农村地区的供应问题。 相似文献
12.
乙二胺四乙酸铁钠强化酱油预防儿童贫血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研究乙二胺四乙酸铁钠强化酱油预防缺铁性贫血高发地区儿童贫血的效果。方法 选择贵州省毕节市 9个村的儿童进行了为期 18个月的随机对照的双盲干预实验。在干预前和干预第 6、12和 18个月后分别测定了儿童末稍血血红蛋白含量 ,在干预前和干预 6个月后分别测量了儿童的身高、体重、上臂围和 3个部位的皮褶厚度。结果 强化组血红蛋白含量显著增高 [干预前 ( 111 0 8± 11 31)g L ,干预 12个月后 ( 12 2 99± 8 4 3)g L],贫血率显著下降 (干预前 5 8 0 % ,干预 12个月后 17 6 % ) ;干预 12个月后强化组儿童年龄别体重的增加值、三头肌和腹部皮褶厚度及其增加值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NaFeEDTA强化酱油可显著提高儿童血红蛋白水平 ,降低贫血患病率 ,促进儿童体重增长 ,增加皮下脂肪的积累。在缺铁性贫血高发儿童中应用NaFeEDTA强化酱油是预防缺铁性贫血的一种有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我省妇女贫血情况,并查找可能的影响因素和改善方法。方法:采用非概率抽样方法选择杭州、金华和衢州20岁~60岁妇女1306名,采血检测血红蛋白,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贫血影响因素。结果:被调查妇女总的贫血率为27.2%。单因素分析发现,杭州、衢州和金华三个地区的贫血率有显著差异(χ2=15.75,P<0.001)。而不同户口性质、学历、职业和人均月收入特征之间贫血率未见显著差异(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人均月收入越高,贫血发生率越高(P=0.016,OR=1.22);农村的妇女贫血率要低于城市(P=0.0018,OR=0.50)。获得营养知识途径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电视(50.54%)、报纸/杂志(6.74%)、专业书籍(5.82%);有96.9%家庭食用酱油,家庭平均每天食用量为12.26 ml。结论:浙江省20岁~60岁妇女贫血患病情况仍较严重,尤其是城市高收入人口;应该加强营养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开展应用铁强化酱油改善贫血项目很有必要且可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北京城乡社区居民购买铁强化酱油行为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北京城乡社区干预试验的基线数据(城市428人、农村398人)和追踪调查数据(城市387人,农村389人),应用创新扩散理论描述铁强化酱油扩散曲线并进行采用者分类,利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采用者的特征.结果 铁强化酱油如在未干预条件下居民累计购买率较慢,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可使其加速.城市基线调查结果显示,未采用铁强化酱油者比采用者的铁营养知识少,与早期多数比较OR=0.547(P<0.01),与早期采用者比较OR=0.621(P<0.05);购买意向强烈,与早期多数比较OR=0.789(P<0.001),与早期采用者比较OR=0.863(P<0.01);在个人创新性方面,未采用者比早期多数的尝试意愿更弱,农村追踪调查结果显示,与非常愿意购买者比较,不愿意和比较愿意者的OR值分别为7.766和13.859(均P<0.01).结论 个体的认知、态度与意向以及创新性是影响铁强化酱油创新扩散的主要内部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济宁市中学生贫血现状和铁强化酱油对缺铁性贫血的改善效果,为制定青少年缺铁性贫血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汶上县在校食堂就餐的中学生1 684名。采用双盲安慰对照法,干预组828例,每天食用乙二胺四乙酸铁钠酱油烹饪的饭菜;对照组856例,食用普通酱油。分别于干预后0,3,6个月检测血红蛋白含量。结果食用铁强化酱油3,6个月后,干预组的血红蛋白水平明显升高(F=101.12,P<0.01),贫血患病率显著降低(Z=-4.62,P<0.01);对照组血红蛋白含量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铁强化酱油对改善青少年缺铁性贫血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To test the feasi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social marketing on the improvement of women's knowledge, attitudes, and behaviors regarding iron-fortified soy sauce (FeSS). DESIGN: A community-based intervention was conducted among 4 groups, experimental rural (E(R)), control rural (C(R)), experimental urban (E(U)), and control urban (C(U)). SETTING: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 Guizhou province, China. PARTICIPANTS: Women 19 to 70 years old (n = 193 in rural areas and n = 179 in urban areas). INTERVENTION: A mass-media campaign to promote use of FeSS was conducted throughout Guizhou province. In the intervention areas, social marketing strategies using integrated 6 Ps (product, price, place, promotion, policy, and partnership) were implemented from December 2004 to February 2006. MAIN OUTCOME MEASURES: Knowledge of FeSS; benefits, barriers, and intention to purchase; availability of FeSS; behaviors regarding purchase and use of FeSS. ANALYSIS: Analysis of covariance, paired T test and cross-tabulations were used. The alpha level was set at .05.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baseline, perceived benefits of FeSS, barriers (BARRI) and intention to buy (INT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within both experimental groups (P < .01 or .001). The only improvement in control groups was for BARRI in C(R) (P < .001). Availability of FeSS increased in all areas. Purchase and use of FeSS in rural and urban intervention groups increased by nearly 30% more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s. CONCLUSION AND IMPLICATION: Social marketing of FeSS is feasible and effective to improve knowledge, perception (perceived benefits and overcoming barriers), intention to purchase, and consumption of FeSS among women in Guizhou, China. 相似文献
17.
铁强化酱油中NaFeEDTA含量测定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在酸性 (pH≤ 0 5 )条件下 ,五元螯合物NaFeEDTA中的铁完全解离成游离的Fe3 + ,Fe3 + 与显色剂硫氰酸铵发生反应生成红色络合物 ,此红色络合物在λ =4 80nm处有最大吸收 ,且吸光度与浓度之间成线性关系。利用此线性关系可以准确测定出铁强化酱油中NaFeEDTA的含量。此方法线性范围 4~ 2 0 μg ml(以NaFeEDTA含量计 )之间 ,相关系数 0 9999。样品中测定NaFeEDTA的回收率在 95 %~ 110 %之间 ,此方法简便、快速、准确 ,是测定铁强化酱油中NaFeEDTA含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乙二胺四乙酸铁钠强化酱油对学生贫血状况的改善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将 30 0名缺铁性贫血学生分为对照组 (未强化铁的酱油 )、低Fe剂量组 (5mg d)、高Fe剂量组(2 0mg d) ,观察乙二胺四乙酸铁钠 (NaFeEDTA)强化酱油对缺铁性贫血的干预效果。试验为期三个月 ,开始和结束时分别测定血红蛋白、血清铁、血清铁蛋白、原卟啉、总铁结合力、转铁蛋白 ,并每月测定血红蛋白一次。结果表明 ,对照组各项检验指标干预前后差异无显著性。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呈现出较为一致的变化 ,表现为血红蛋白、血清铁、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含量的显著性增加和原卟啉、总铁结合力的显著性下降。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在干预前后未见明显差异。试验结果提示 ,采用乙二胺四乙酸铁钠强化酱油进行营养干预对缺铁性贫血学生的铁营养状况有改善。 相似文献
19.
乙二胺四乙酸铁钠强化酱油可接受性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乙二胺四乙酸铁钠 (NaFeEDTA)强化酱油的接受程度 ,了解人们对铁营养知识和铁缺乏危害的认识情况 ,在贵州省对参加铁强化酱油干预试验的部分受试人群以家庭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调查表 187份 ,基本上覆盖了试验点的各年龄组人群 ,具有较高的代表性。调查结果显示 :被调查者中 6 9 5 %认为铁强化酱油比未强化酱油有营养 ,2 8 9%认为铁强化酱油一般 ,只有 1 6 %中认为铁强化酱油差。 97 9%认为铁强化酱油可预防缺铁性贫血。 5 8 8%表示会选用铁强化酱油 ,另有 4 0 1%的人对是否选用拿不定主意。调查表明NaFeEDTA强化酱油有很高的可接受性 ,可接受度达 84 1% ,应用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