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料与方法我科自200年3月~2004年12月收治的30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16~42,平均27岁,病程1.5~6年,治疗前血红蛋白38~65g/L,平均46g/L,白细胞(1.5~3.5)×109/L,平均2.2×109/L,血小板(6~54)×109/L,平均46.5×109/L,网织红细胞绝对值(5~15)×109/L,平均8.2×109/L。骨髓象:骨髓增生重度低下者18例;增生明显低下者6例,增生低下者4例;增生活跃者2例。巨核细胞每张片0~5个。方法:30例病人入院后均给予西药康力龙、山莨菪碱片、左旋咪唑、氨肽素片,有感染者给予抗生素控制感染,有出血者给予止血药物,血小板低于20…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40例全血细胞减少型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进行了临床分析,结果表明:①起病缓慢,贫血症状为主;②女性占77.5%,妊娠期发病者占52.5%;③Hb平均33g/L,WBC平均3.13×10~9/L,PLt平均51×10~9/L,中性带状核加分叶核粒细胞㊣55%;者占40%④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均在正常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疟疾患儿伴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20例疟疾患儿的血液学改变,分析骨髓形态学,检测疟原虫。结果20例患儿血小板均降低(32×109/L~78×109/L),贫血患儿占70%,骨髓像均为继发性血小板减少,增生性贫血骨髓像13例(65%),骨髓涂片均检到间日疟疟原虫。结论疟疾患儿血小板减少为继发性,常同时伴有贫血。  相似文献   

4.
巨幼细胞性贫血主要是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一种大细胞性贫血。我们从1998年3月~1999年10月共收治5例病人,拟诊为消化道肿瘤而收住本科,经多方检查后确诊为巨幼细胞性贫血,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例1,女,56岁。因反复右上腹痛7个月,加重伴消瘦、乏力、贫血2个月,于1998年3月21日疑胃癌收住院。查体:贫血貌,慢性病容,全身浅表淋巴结(-),心肺(-),腹软无压痛,肝脾未触及,未扪及包块。腹部B超示肝脾未见异常,胆囊壁毛糙。全消化道钡餐造影(-)。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肠镜(-)。腹部CT检查(-)。入院时查血常规:WBC 3.6×109/L,RBC 1.06×1012/L,Hb 61g/L,PLT 33×109/L。骨髓穿刺示巨幼细胞性贫血。经用叶酸以及维生素B12针剂后Hb升至95.8g/L,住院30天出院。   例2,男,58岁。因上腹痛1个月余,伴恶心、呕吐、头晕,于1999年1月4日疑胃癌、胰腺癌收入院。查体:贫血貌,周身浅表淋巴结(-)。心肺(-),腹部(-)。腹部B超示未见异常。腹部CT示肝右叶多发血管瘤。胃镜示贫血粘膜。肠镜(-)。血常规:WBC 2.9×109/L,Hb 66g/L,RBC 1.41×1012/L。骨髓穿刺示巨幼细胞性贫血。经对症治疗病情明显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5.
各种原因所致贫血120例,男53,女67例,14~68岁。以血清铁蛋白(SF)测定值分组:①SF<16μg/L54例,20例骨髓呈缺铁改变,用铁剂疗效良好,示单纯缺铁性贫血。②SF16.5~242.0μg/L33例,8例骨髓呈缺铁改变,5例服铁剂治疗。另25例中3例除贫血外未发现其他病症,其他22例分别诊断为胶原性疾病、溶血性贫血、肾性贫血、再障、何杰金氏病、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多发性骨髓瘤。③SF296.9~6707.5μg/L者33例确诊再障、何杰金氏病、非何杰金氏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多发性骨髓癌、血友病、β地中海  相似文献   

6.
大细胞性贫血的病因及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细胞性贫血(macrocytosis,MCV≥100fl,男性成人Hb〈125g/L,女性成人Hb〈105g/L)的病因及形态学观察分析。方法:利用SYS-1800I血常规分析仪对2007年1月~2008年6月503例贫血患者进行筛查,共发现大细胞性贫血70例,收集70例大细胞性贫血患者详细的临床资料,同时进行血常规、外周血细胞形态学、骨髓细胞学、叶酸和维生素B12测定等实验室检测。结果:本组70例大细胞性贫血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所致的大细胞性贫血成为第一位,且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其他大细胞性贫血在细胞形态方面改变有一定的重叠性。结论:MDS形态学改变复杂、诊断困难、缺乏特异性。在诊断过程中,应在细胞形态学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其他检查,并密切结合临床以作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1病历摘要患者男,56岁。持续高热,伴周身皮肤瘀点、瘀瘢一周于2003年4月6日入院。查:体温39.6°,脉搏118次/min,血压120/70mmHg,皮肤粘膜散在瘀点、瘀瘢,全身及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睑结膜略苍白,巩膜无黄染,耳鼻无异常分泌物,口唇无苍白,齿龈无增生,咽赤(+),右侧扁桃体Ⅱ°肿大,表面光滑,无异常分泌物附着。胸骨压痛(+),心肺(—),腹软,肝肋下未触及,脾肋下可触及边缘,质韧。血常规:WBC34×109/L,Sg16%Ly26%,RBC256×1012/L,Hb80g/L,PLT17×109/L幼稚细胞占58%。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原粒62%、早幼粒2%POX62%(+)CD34:2.21%…  相似文献   

8.
骆瑗 《华夏医学》2000,13(4):432
患者,女性,16岁。因大小便失禁10d于1999年7月14日入院。患者入院前10d睡觉时感会阴部胀痛、麻木,继而大小便失禁,无发热、无关节痛、无牙龈及皮下出血。核磁共振:骶椎管内异常信号影。诊断:骶尾部损伤。予营养神经、理疗等治疗效果不好,拟“马尾神经损伤”收治。查体:BP14/9kPa,皮肤、粘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未见异常。神经系统:会阴部感觉麻木,肛门反射消失。外周血象:WBC52.6×109/L,RBC1.55×1012/L,Hb47g/L,PLT66×109/L,幼稚细胞占0.71。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粒细胞91.5%、原始细胞5%、早幼粒细胞60.5%;…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21例甲型H1N1流感重症患者的外周血液检测数据的研究,动态监测H1N1患者的血液指标变化,探讨其在疾病发生、发展转归中的临床意义。旨在初步探讨甲型H1N1患者血液学指标变化规律,为临床评估病情变化、指导治疗,提供帮助。方法本文收集黑龙江省医院2009-09~2011-01期间,确诊H1N1流感重症病例21例,对其外周血液指标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入院时,21例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为(4.09±2.61)×109/L,随后WBC渐升高,至治疗第3 d,90%的病例WBC计数恢复正常;入院时,淋巴细胞<0.8×109/L者占71.4%(15/21),计数为0.16~0.73×109/L,平均0.51×109/L;入院治疗3 d后,淋巴细胞计数至(0.58~2.94)×109/L,平均1.07×109/L,比率至0.13~0.47,均值为0.22;入院治疗6 d后,有86%患者淋巴细胞绝对数恢复正常。其中6例患者血小板下降,占28.6%。其他细胞分类及血红蛋白无明显异常。结论白细胞降低及淋巴细胞降低可视为H1N1重症感染的早期临床特征,白细胞及淋巴细胞的恢复,可作为判定疗效的参考指标;淋巴细胞的降低,显示H1N1病毒严重侵害患者免疫系统,淋巴细胞的转归正常,可作为监测患者免疫功能重建的指征。  相似文献   

10.
曹丽萍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4):4354-4355
我院从1997年5月至2002年4月用环孢素A(CSA)联合雄激素及生血合剂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25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1临床观察1.1一般资料选择此间在我院就诊的再障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男性14例,女性11例。急性再障9例,慢性再障14例,纯红细胞再障2例。对照组:男性15例,女性10例,急性再障8例,慢性再障17例。所有病例均符合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1]。全部患者就诊时血常规如下:WBC0.5×109/L~3.1×109/L,平均1.3×109/L;Hb30g/L~68g/L,平均42g/L;PLT5.0×109/L~62×109/L,平均29×109/L,网织红细胞计数0.001~0.014。骨髓…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以马利兰和环磷酰胺(Bu-CY2)为预处理方案的非亲缘异基因骨髓移植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例MDS患者进行非亲缘异基因骨髓移植术,以Bu-CY2为预处理方案,Bu 4 m g.k-g 1.d-1,-7 d~-4 d,CY 60 m g.k-g 1.-d 1,-3 d~-2 d。输入单个核细胞数(MNC)为3.38×108/kg(2.4×108/kg~4.6×108/kg),CD 34+细胞数5.81×106/kg(1.2×106/kg~8.5×106/kg),粒-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数2.88×105/kg(1.61×105/kg~4.56×105/kg)。以霉酚酸酯加环孢素A(C sA)和短程氨甲蝶呤(MTX)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前列腺素E1脂质微球预防肝静脉阻塞病。结果:6例患者中性粒细胞≥0.5×109/L的中位时间为18 d(13~21 d),血小板≥20×109/L的中位时间为21 d(13~24 d)。经DNA短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分析和染色体检查,均为供者骨髓植活。早期死亡率为0,移植后随访时间为27个月(6~60个月)。目前实际无病生存6例,缓解期实际生存率100%。结论:以Bu-CY2为预处理方案的非亲缘异基因骨髓移植是治疗MDS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gren’s syndrome,pSS)的血液学异常。方法:40例pSS患者全部行外周血细胞分析,其中20例行骨髓形态学检查。40例pSS患者外周血细胞检查结果与正常值下限对比分析。结果:40例pSS患者均存在血液学异常,主要为血细胞减少,其中4例合并严重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计数<10×109个/L,3例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AIHA),2例合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多系发育异常(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of the refractory cytopenia with multilineage dysplasia,MDS?RCMD),1例合并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1例合并急性髓系白血病?M2型(acute myeloid leukemia?M2,AML?M2),1例合并B细胞淋巴瘤。结论:pSS相关的血液系统损害可波及一系、二系甚至三系,极少数pSS首发表现为MDS、TTP、AML和恶性淋巴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PT)的临床特点。方法对两家医院1996年1月~2004年12月间诊治的18例PT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患者就诊时中位年龄62岁;因其他原因作血常规检查获诊断6例,有明确血栓症状7例,有出血症状4例,心绞痛1例,脾肿大11例;就诊时血小板平均1170×109/L[(780~1390)×109/L];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活跃,巨核细胞显著增生,无病态造血,铁染色阳性;6例白细胞>20.0×109/L者作核型分析均未发现Ph染色体;羟基脲或联合α干扰素(5例)治疗均有效。随访13例中没有因PT直接致死者。结论PT可无症状,或多以血栓形成为首发表现,出血症状相对较轻;治疗以羟基脲为主,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4.
赖毅妍  周旭红  谭获 《广东医学》2002,23(12):1243-1243
患者,男,68岁。因进行性面色苍白,头晕乏力,体重减轻3个月余于2002年6月17日收入院。体查:体温37℃,脉搏72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5/9kPa,重度贫血貌。全身淋巴结未触及,皮肤,巩膜无黄染,无出血点及皮下瘀斑,胸骨无压痛,心肺无异常,肝右肋下3cm可及,脾左肋下未及。实验室检查:外周血WBC:1.85×109/L,HB54g/L,Plt30×109/L,淋巴细胞占66.0%,淋巴样浆细胞占2.0%;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粒、红、巨系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及淋巴样浆细胞明显增多占88.5%,其中淋巴样浆细  相似文献   

15.
患者吴××,男,72岁,因反复喘急50年,复发伴胸痛6月入院,咳嗽、咯痰、胸痛。20天前上述症状明显,伴鼻出血,经治疗后稍缓解出院。3天前上述症状复发加重而入我院。入院时T30℃,P 96次/分,R 21次/分,BP 16/kPa,皮肤无发绀、无瘀斑瘀点、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腹平满、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未扪及。血液检验:WBC 12×109/L,中性分叶0.48,淋巴0.16,中性杆状0.10,单核细胞0.05,幼稚细胞0.23。RBC 345×1012/L,Hb90g/L,PLT70×109/L。骨髓检查: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粒红比例11∶1。粒系增生,以嗜酸粒细胞为主占0.8,原粒和嗜酸早幼粒占0.68…  相似文献   

16.
1995~2002年,我院采用静注大剂量人体丙种球蛋白联合雄激素(康力龙),治疗儿童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收到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球蛋白治疗组12例患者年龄7~13岁,男8例,女4例,初治者8例。康力龙+中药治疗1.5~6年者4例,外周血WBC1.6~2.5×10~9/L,ANC(0.5~0.9)×10~9/L6例,2.6~3.5×10~9/L(ANC(1.0~1.4)×10~9/L)6例,30~50×10~9/L7例,60~85g/L2例,BPC(5~30)×10~9/L7例,30~50×10~9/L5例。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重度减低者3例,增生减低7例,增生活跃2例。巨核细胞0个/片5例,1个/片4例。4个/片2例,7个/片1例,其中1例BPC5×10~9/L出现脑出血(面积7cm×8cm)。对照组12例,其年龄、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 78岁。2000年 3月出现脸色苍白、胸闷、乏力并逐渐加重,同年 8月来我院就诊。血常规示红细胞计数1. 23×1012 /L,血红蛋白 40g/L,白细胞计数 6. 3×109 /L,中性粒细胞 0. 70,淋巴细胞0. 23,血小板计数 95×109 /L,网织红细胞 0. 3%,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MCHC)在正常范围。Coomb’s试验和Ham’s试验阴性。骨髓涂片示增生明显活跃,粒红比例明显增高,粒系增生显著活跃,部分细胞胞浆颗粒增粗,可见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积分(NAP)积分为 19分,红系增生低下,…  相似文献   

18.
1临床资料患者 ,女 ,62岁 ,于2003年12月来本院就诊 ,并确诊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为皮肤粘膜潮红、脾肿大、血容量增加 ,伴有头痛、头晕、耳鸣、健忘等血管及神经系统症状。用SYSEXXT -1800i血球计数仪分析 ,WBC15.88×109/L ,RBC4.32×1012/L ,HGB190g/L ,MCV(平均红细胞体积 )120.4fy ,MCH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365g/L ,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 )44.0pg ,RDW -SD63.4fl,PLT480×109/L ;骨髓检查 :增生极度活跃 ,红系增生尤著 ,粒 :红比例降低 ,巨核细胞增多。其它检查 :血液粘稠度增高 ,血容量增多 ;该患…  相似文献   

19.
1临床资料患者49岁,女性,因全身皮疹就诊。一般情况尚可,肝肋下未及,B超显示脾肿大,颈部淋巴结肿大,有胸骨压痛。血象:Hb 93g/L,WBC 2.1×109/L,N 0.45,L 0.29,原始细胞0.26,血小板186×109/L,疑似急性白血病做骨髓穿刺术。骨髓象:增生减低,原始细胞0.35,中幼粒0.05,晚幼粒0.05,杆状粒0.045,分叶核0.15,幼红细胞0.315,成熟淋巴细胞0.1,巨核细胞数量未见减少;原始细胞大小不等,以小细胞居多,外形较规则,浆液量多少不定,着灰蓝色,有少量颗粒及空泡,胞核以圆形为主、无切痕,染色质呈粗网状结构,有2~4个不清晰核仁;过氧化酶染色(POX)阳性…  相似文献   

20.
肿瘤病人化疗致重度骨髓抑制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医学的不断进展,肿瘤不再是不治之症,许多中晚期肿瘤患者经化疗后生存期得以延长。然而,化疗药引起的重度骨髓抑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我科近3年来,化疗所致白细胞低于1×109/L以下者30例,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平均5d白细胞恢复至4×109/L以上。1临床资料本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34岁~75岁,平均55岁,其中肺癌7例,乳腺癌5例,结、直肠癌8例,恶性淋巴瘤10例。白细胞下降发生于化疗后1周~3周,多数患者于10d~14d白细胞下降至最低点(0.1~1)×109/L。白细胞下降的程度与化疗药物的种类、剂量、给药方案、途径、患者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