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运用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术对不同靶点进行毁损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386例帕金森病患者,应用微电极导向内侧苍白球腹后部和(或)丘脑(Vim)毁损术,判断其临床疗效。结果:手术即刻缓解对侧肢体症状383例(占98.7%)。康复出院365例(占94.5%)。结论:微电极导向技术能显著减少并发症,提高帕金森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微电极和立体定向定位脑内核团毁损治疗帕金森病38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自 1999年 5月至 2 0 0 0年 6月 ,共对 386例帕金森病患者 ,行微电极和立体定向定位 ,利用毁损法治疗。材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2 0 1例 ,女 185例 ,年龄 38~ 78岁 ,平均 6 1 9岁。病程 1~ 2 0年 ,平均 6 8年。震颤型 156例 ,僵直型 6 2例 ,震颤伴僵直混合型 16 8例。伴随肢体麻木 2 2例 ,痛性痉挛 9例 ,明显流涎59例 ,呛咳 4 3例 ,吞咽困难 2 5例 ,语言障碍 2 6例 ,指踝关节畸形 3例 ,异动症 2 3例。UPDRS评分 :关状态 6 2± 9 8,开状态 4 5± 11。Hoehn Yahr分级 ,1~4级分别为 54、73、198、6 1例。2 手术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微电极引导立体定向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方法对60例帕金森病患者分别行苍白球腹后外侧部毁损术(PVP)和/或丘脑腹中间核(Vim核)毁损术,观察术前、术后一周病人临床症状的改变情况.结果术前和术后一周分别对病人行UPDRS评分,术前“开”状态评分为47.82±6.48分,术后一周评分为22.73±4.64分,得分下降了52.47%;术前“关”状态评分为90.75±17.52分,术后一周评分为36.41±12.26分,得分下降了59.88%.两种状态术前、后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微电极引导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是一种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扭转痉挛是一种少见的以肌张力失调、全身缓慢和不规则的剧烈扭转运动为特征的基底节疾病。我们自1999年7月至2002年3月,应用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核团毁损术治疗扭转痉挛患者7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电极导向技术治疗帕金森病方法、效果及评价.方法通过微电极导向记录技术对MRI定位靶点进行分析、调整和确认对27例帕金森病患者分别进行苍白球毁损术(17例),丘脑腹外侧核(Vim)毁损术(10例),评价手术后疗效.结果微电极导向技术治疗帕金森病总体有效率达98%,术后以UPDRS评分开关状态分别为12.3±9.1,13.2±8.9,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微电极确认功能靶点与MRI靶点存在差异,靶点调整率为40%.近期并发症为1%,无永久性并发症.结论微电极导向技术能显著提高手术定位准确率及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电极引导立体定向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方法对60例帕金森病患者分别行苍白球腹后侧部(PVP)毁损术和/或丘脑腹中间核(Vim核)毁损术,观察术前及术后一周病人临床症状的改变情况.结果术前和术后一周分别对病人行UPDRS评分,术前“开”状态评分为(47.82±6.48)分,术后一周评分为(22.73±4.64)分,得分下降了52.47% ;术前“关”状态评分为(90.75±17.52)分,术后一周评分为(36.41±12.26)分,得分下降了59.88% .两种状态术前、术后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微电极引导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是一种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微电极引导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的效果。方法 :对 43例帕金森病患者分别行苍白球腹后外侧部毁损术 (PVP)和 /或丘脑腹中间核 (Vim核 )毁损术 ,观察术前、术后一周病人临床症状的改变情况。结果 :术前和术后一周分别对病人行UPDRS评分 ,术前“开”状态评分为 5 6 .31± 12 .6 9分 ,术后一周“开”状态评分为2 4.82± 8.47分 ;术前“关”状态评分为 88.6 4± 19.78分 ,术后一周“关”状态评分为 35 .49± 10 .2 5分。两种状态术前、后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临床症状也有明显的改善。结论 :微电极引导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是一种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微电极导向脑内核团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微电极导向脑内核团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的适应症,毁损靶点的选择、效果、术后并发症等有关问题。方法85例帕金森病患者进行微电极导向苍白球腹后外侧核(VPLP)和/或丘脑腹中间核(Vim)毁损术,分析其术后临床症状改善的情况。结果不同症状的改善率分别为:震颤96.0%,肌强直86.0%,运动迟缓48.6%,步态73%,平衡72%,术后UPDRS评分“关”状态下降60.5%,“开”状态下降54.3%。并发症:穿刺道出血患者2.35%,一过性呃逆12.9%,暂时性构音障碍2.35%,一过性嗜睡8.23%,精神障碍3.52%,无严重及永久并发症。结论微电极导向脑内核团毁损术是治疗帕金森病安全和有效的方法,但应注意掌握适应证,正确选择靶点并精确定位,从而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扫描定位结合术中微电极记录技术及靶点选择在帕金森病立体定向手术治疗中的作用。方法:MRI扫描定位结合微电极记录,脑立体定向毁损法治疗帕金森病89例,其中Vim毁损6例,Gpi毁损71例,Gpi Vim毁损12例,结果:根据MRI扫描确定的靶点坐标与通过微电极记录确定的最终毁损靶点坐标不符的9例,变更范围1-3mm,患者震颤、僵直及运动减少等症状改善显著,术前及术后UPDRS评分经t检验统计有显著差异。结论:选择合适的靶点,MRI扫描结合术中微电记记录技术,提高了帕金森病手术疗效,减少了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微电极导向在帕金森病苍白球毁损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制作大白鼠帕金森病模型。随机分组,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28只成功的帕金森病模型,微电极导向毁损组10只,右侧苍白球自制针炙针直接毁损组10只,观察组8只。统计学处理显示:直接毁损组与微电极导向毁损组的治疗效果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34),两治疗组差别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结论 采用微电极导向大白鼠帕金森病旋转模型苍白球毁损术定位准确,毁损确切,效果优于直接毁损苍白球术。  相似文献   

11.
微电极导向VL核和PVP核联合毁损治疗帕金森病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对震颤、僵硬及运动迟缓帕金森病(PD)患者的立体定向手术方法学进行探讨。方法:应用微电极导向技术,对43例PD患者,同侧丘脑腹外侧核(Vim/Vop)及苍白球腹后部(PVP)进行联合毁损术。结果:43例PD患者的肢体震颤、僵硬及运动迟缓均得到明显改善。术前术后Motor UPDRS积分,开状态及关状态均显著改善(P<0.01),无永久并发症。结论:应用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技术对伴有肢体震颤、强直及运动迟缓的PD患者,行同侧Vim核和PVP核联合毁损手术,能全面改善PD患者的症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微电极导向VL核和PVP核联合毁损治疗帕金森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震颤、僵硬及运动迟缓帕金森病(PD)患者的立体定向手术方法学进行探讨。方法:应用微电极导向技术,对43例PD患者,同侧丘脑腹外侧核(Vim/Vop)及苍白球腹后部(PVP)进行联合毁损术。结果:43例PD患者的肢体震颤、僵硬及运动迟缓均得到明显改善,术前术后MotorUPDRS积分,开状态及关状态均显著改善(P<0.01),无永久并发症。结论:应用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技术对伴有肢体震颤、强直及运动迟缓的PD患者,行同侧Vim核和PVP核联合毁损手术,能全面改善PD患者的症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我院2000年3月以来开展微电极导向脑内核团定向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22例,现作一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男17例,女5例.年龄35~72岁,平均58.5岁.病程3~18年,平均4.8年.全部病例按1984年全国锥体外系疾病讨论会制定的诊断标准[1]确诊,临床症状分型:震颤型14例,运动迟缓、僵直型6例,震颤伴僵直型2例.  相似文献   

14.
微电极是指不绝缘尖端的直径小于10μm的任何一种类型电极(有人也把稍粗一点的半微电极统称为微电极)。微电极技术则是电生理学方法之一,最早在动物实验中应用,1962年Guiot等首先报道了在治疗帕金森病(PD)病人丘脑毁损术中的应用。因其对更精确地界定脑深部神经核团(或功能区)有很大帮助,故目前该技术在立体定向神经外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微电极导向选择性PVP核和(或)Vim核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应用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术对不同靶点进行毁损治疗帕金森病临床疗效。方法:63例帕金森病患者,进行微电极导向苍白球腹后部(PVP核)和(或)丘脑(Vim核)毁损术,分析其术后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不同症状的改善率分别为:僵直94.5%、震颤92%、运动迟缓86.5%、步态72.7%、平衡68.8%、关状态77.9%。术后Motor UPDRS积分“关”状态下降63.4%,“开”状态下降5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微电极引导的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和中医药疗法治疗帕金森病的对比研究 ,探讨手术疗法和中医药疗法各自的疗效特点和治疗适应证。方法 :应用微电极引导的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 34例 ,手术包括同期双侧、分期双侧和单侧手术。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帕金森病 5 6例。Webster帕金森病功能障碍记分法评分 ,将治疗前后和两组之间治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手术治疗组 34例帕金森病病人中 ,有 33例患者在手术过程中震颤、僵直、运动迟缓等主要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 ,手术后这些症状也持续好转 ,但其症状缓解程度在不同的病人中有所不同。Webster帕金森病功能障碍记分法评分 ,术后 1周进步率为 5 0 %~ 99%者 2 6例 ,1%~ 49%者 7例 ,<1%者 1例 ,总有效率 97%。中医药治疗组 80 %以上的患者治疗一个月后主观症状改善 ,主要体征好转 ,基本生活能力得到提高。治疗 3个月后Webster帕金森病功能障碍记分法评分 ,进步率为 5 0 %~ 99%者 6例 ,1%~ 49%者 39例 ,<1%者 11例 ,总有效率为 80 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评分结果进行t检验 ,P <0 0 1,两组之间治疗结果的总有效率进行 χ2 检验校正 ,P <0 0 5。结论 :微电极引导的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和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均可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手术组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和研究颅内射频毁损治疗帕金森病的方法,效果,术后并发症与反应等有关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一年来收治的104例帕金森病,应用CT解剖定位和微电极电生理记录细胞定位方法,行丘脑腹外侧核或/和苍白球腹后内侧部射频毁损治疗,术前,术后3月,半年和一年采用Webster记分,改善在1%-19%为好转,20%-59%为有效,60%以上为显效。结果:104例患中,术后3月内改善98例,总有效率达94.2%,6例症状改善不明显。67例随访6-12月,症状改善54例,有效率80.6%,16例出现一过性嗜睡,呃逆;2例出现一过性偏瘫,5例出现颅内少量出血,其中2例术后立即发生毁损点少量出血,3例术后6d内出现针道周围出血,1例术后3月因肺部感染死亡。结论:微电极电生理定位颅内核团毁损是治疗帕金森病安全的和有效的方法,但应注意掌握适应症,精确定位,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MRI在立体定向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PD)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PD病人采用MRI导向法,利用MRI影像学解剖定位,确定有无漂移及临床随访效果。结果:MRI导向术治疗PD有效率达94.2%,死亡1例,非MRI导向误差引起、无明显漂移。结论:MRI导向下进行功能性手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9.
微电极记录技术在帕金森病手术治疗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经验及治疗效果。方法 自 1 999年 4月至 2 0 0 1年 2月采用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 350例 ,其中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 (PVP) 2 78例 ,丘脑腹中间核 (Vim)毁损术 35例 ,同期同侧PVP和Vim毁损术 1 5例 ,行同期双侧PVP 1 1例 ,分期双侧PVP 8例 ,分期一侧PVP或另一侧Vim毁损术 3例。对手术前后的“关”状态和“开”状态进行生活能力评分、UPDRS评分 ,并进行门诊随访。结果 术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关”状态提高 2 9.8% ,“开”状态提高 2 5 .9%。UPDRS :在“关”状态下 ,总的改善率为 57.3 % ,其中精神行为情绪改善率为 50 .8% ,日常活动改善率 59.1 % ,运动功能改善率 58.2 %。结论 PVP对震颤效果不如Vim毁损术 ,对震颤明显 ,无明显僵直的患者可选择Vim毁损术 ,对震颤僵直型患者可分期双侧PVP毁损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无框架脑立体定向仪(CAS-R-2型)进行机器人引导立体定向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PD),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对2001年11月至2006年10月间,海军总医院神经外科行机器人引导立体定向单侧核团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56例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取得术前及术后6个月、1年、3年、5年的帕金森病国际统一评定量表(uPDRS)的评分,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结果手术结果与术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检验,P〈0.05);术后6个月、1年、3年,“开”、“关”期UPDRS评分的改善率明显比术后5年高。结论核团毁损术治疗PD术后疗效肯定,但呈逐渐减退趋势,术后5年的改善率明显降低。机器人系统具有减轻患者痛苦、方便术者操作、提高手术安全性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