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唾液腺腺样囊性癌p53基因突变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唾液腺腺样囊性癌(ACC)p53基因突变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选择38例唾液腺ACC病理标本,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进行p53基因突变(5-8外显子)的检测;应用SPSS10.0统计学分析软件,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绘制生存曲线。p53基因突变与ACC各病理类型、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临床分期的关系采用Fisher精确检验。结果:p53基因5-8外显子突变检出率为65.8%,p53基因突变与唾液腺ACC的肿瘤复发、远处转移及术后生存有关(P<0.05),与肿瘤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无关(P>0.05)。结论:p53基因突变在唾液腺ACC中有较高的检出率,并可能与患者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Runx3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SA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和蛋白分析检测Runx3在4例SACC组织及癌旁组织样品中的表达.免疫组化分析65例SACC病理组织切片中 Runx3的蛋白表达采用SPSS 17.0软件包分析病理诊断与临床资料之间的关系.结果:mRNA和蛋白水平检测结果显示,Runx3在SACC组织中的表达与癌旁组织相比明显下调.免疫组化结果显示,Runx3在SACC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结论:Runx3表达下调与SACC发病进程相关,可能是临床诊断和治疗SACC的重要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CD147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中的表达及与腺样囊性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TM法检测72例唾液腺腺样囊性癌组织和20例正常唾液腺组织CD147的表达,应用SPSS16.0软件包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D147在腺样囊性癌中表达阳性率为62.5%,显著高于正常唾液腺组(25.0%),P〈0.01。CD147表达与腺样囊性癌大小、病理分型、临床分期、神经侵袭、血管侵袭及肿瘤转移显著相关(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及肿瘤复发无显著性相关忪0.05)。单因素分析显示.CD147表达强阳性组累积生存率显著低于弱阳性及阴性表达组(P〈0.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CD147表达及肿瘤病理分型、血管侵袭、肿瘤转移是影响腺样囊性癌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CD147的表达与腺样囊性癌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对腺样囊性癌诊断和预后评估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Survivin及P53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SACC)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36例SACC及10例癌旁正常涎腺组织标本中Survivin及P53的表达,采用SPSS13.0软件行统计分析。结果:SACC组织中Survivin及P5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67%、69.44%。两者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53还与淋巴转移、肿瘤病理类型相关,癌旁正常腮腺组织未见两者表达。结论:Survivin及P53可能与SACC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M期促进因子(MPF)的表达与唾液腺腺样囊性癌(SACC)临床病理特点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0例SACC组织及40例正常唾液腺组织中MPF的表达。应用Westem印迹测定SACC细胞系SACC-83和SACC肺高转移细胞系SACC-LM中MPF的表达。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分别应用χ^2检验、配对t检验和线性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SACC组织中MPF的表达明显升高,与正常唾液腺组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MPF的表达与SACC的病理类型有关(P〈0.05)。体外培养的SACC细胞系SACC-LM中MPF的表达显著高于SACC-83中MPF的表达(P〈0.05)。结论:MPF在SACC组织中呈高表达,其表达与SACC的发生密切相关,MPF的异常激活是SACC恶性增殖的原因之一,MPF与SACC的转移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6.
GSTP1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谷胱甘肽S-转移酶P1(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P1,GSTP1)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cystic carcinoma,SACC)中的表达,探讨其与SAC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肿瘤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1例SACC和18例瘤旁腺体中GSTP1的蛋白表达,分析GSTP1表达与SACC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GSTP1在SACC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瘤旁腺体(P<0.05)。在SACC肿瘤组织中,GSTP1表达的高低与组织学分级显著相关(P<0.05),在组织学3级中的表达高于1、2级。在组织学1级中,GSTP1主要在胞核表达,但随着组织学分级的升高,GSTP1在胞质中表达显著增加(P=0.022)。结论:GSTP1的高表达及在肿瘤细胞不同部位表达与SACC的发生、肿瘤细胞分化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SACC)组织中有丝分裂活化蛋白激酶(ERK)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SP法)检测63例SACC组织中ERK的表达,数据采用χ2和t检验进行显著性比较。结果在带有癌旁非癌组织的38个病例中,所有唾液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均有ERK蛋白表达,在癌旁非癌组织中ERK表达阳性31例(52.63%),两者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25例有转移病例中ERK表达阳性24例(96%),在38例无转移病例中ERK表达阳性27例(71.05%),两者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ERK的表达在年龄、性别和病理分型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ERK的高表达可能与唾液腺腺样囊性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是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受体5(CCR5)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分型和嗜神经性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SP法)检测CCR5在人唾液腺腺样囊性癌标本及正常唾液腺标本中的表达。结果 CCR5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标本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3.8%(30/32),与在正常唾液腺组织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CCR5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不同的临床病理分型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30例阳性表达的腺样囊性癌标本中,可见嗜神经现象组与未见嗜神经现象组中CCR5的表达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CR5可能与唾液腺腺样囊性癌的发生相关,其表达水平与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病理类型无相关性,与侵袭神经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探讨涎腺腺样囊性癌p53基因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作者应用流式细胞术及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对涎腺腺样囊性癌p53基因蛋白的表达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 结果表明,正常涎腺组织p53表达均为阴性,涎腺腺样囊性癌p53基因蛋白表达量及表达阳性率与该肿瘤的浸润情况密切相关,p53基因蛋白表达量与预后亦有相关性。结论 p53基因蛋白表达量及表达阳性率与腺样囊性癌组织学分型、DNA倍体水平及细  相似文献   

10.
唾液腺腺样囊性癌发生发展以及转移是一个多因素参与、多步骤完成的复杂过程,受许多基因及其产物的调控。黏附因子、蛋白水解酶及转移抑制基因等参与唾液腺腺样囊性癌转移的过程,揭示了唾液腺腺样囊性癌转移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为了安全有效地应用高氟浓度的APF泡沫,本实验研究了降低氟浓度而墙其使用频率以后,其抗龋性能的变化。方法 用5000ppm氟泡沫处理釉质,同时增加其使用频率,并与常规使用的12300ppm氟泡沫的抗龋效果、摄氟量进行了体外比较。结果偏光镜和显微X线研究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适当增加5000ppm氟泡沫的使用频率后,釉质病变深度明显变浅,病变脱矿程度减轻,可得到与常规使用的12300pp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p53上调凋亡调控因子(p53 up-regulated modulator of apoptosis,PUMA)在舌鳞癌组织、舌癌旁组织及正常舌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舌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检测30例舌鳞癌组织、13例舌癌旁组织及10例正常舌黏膜组织中PUMA的表达水平,分析PUMA在舌鳞癌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UMA在舌鳞癌组织、舌癌旁组织及正常舌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67%、53.85%和80.00%,3组之间PUMA表达均有显著差异(P<0.05)。淋巴结转移组中PUMA的阳性表达率为18.18%,而无淋巴结转移组中PUMA的阳性表达率为47.37%,2组差异显著(P<0.05)。而在不同年龄、性别、临床与病理分期、肿瘤分化程度的舌鳞癌组织中,PUMA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PUMA蛋白表达降低在舌鳞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对判断舌鳞癌的预后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SACC)组织中抑癌基因PTEN和蛋白激酶B(PKB)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63例SACC组织中PTEN和PKB的表达,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χ2检验。结果:在带有癌旁非癌组织的38例中,唾液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PTEN表达阳性21例(55.26%),在癌旁非癌组织中PTEN表达阳性32例(84.21%),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唾液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PKB表达阳性31例(81.58%),在癌旁非癌组织中PKB表达阳性20例(52.63%),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临床诊断有转移的25例和无转移的38例病例中,PTEN表达阳性分别为9例(36%)和26例(68.42%),两者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PKB表达阳性分别为24例(96%)和27例(71.05%),两者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PTEN和PKB的表达在年龄、性别和病理分型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TEN和PKB的表达呈负相关关系(P<0.01)。结论:SACC组织中PTEN的低表达和PKB的高表达与SACC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而且对SACC的转移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CCL2和CCR2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SAC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点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CCL2、CCR2在60例SACC及12例正常唾液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采用 SPSS 19.0软件包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正常唾液腺组织相比,CCL2和CCR2在 SACC组织中均呈现高表达,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1.7%和88.3%。CCL2和CCR2的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神经侵袭、肿瘤转移显著相关(P<0.05);与性别、年龄、病理分型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CCL2、CCR2的表达与SACC的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检测两者的表达对SACC的诊断和临床病理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涎腺腺样囊性癌与腺淋巴瘤中的ras 癌基因产物P21 蛋白的表达研究, 探讨ras 癌基因与涎腺恶性肿瘤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 法对25 例腺样囊性癌与22 例腺淋巴瘤中ras- P21 蛋白表达状况行了检测。结果 腺样囊性癌阳性表达率为92 % (23/25) , 腺淋巴瘤阳性率为22 .7 % (5/22) 。经χ2 检验二者阳性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05) 。结论 腺样囊性癌的发病与ras 癌基因的激活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赖氨酸18位点(lysine 18 site,lys18)乙酰化组蛋白H3(acetyl-histone H3)在涎腺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和正常涎腺中表达的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60例ACC和49例正常涎腺中lys18乙酰化组蛋白H3的表达,分析其与ACC发生部位、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神经侵犯等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正常涎腺中导管细胞、腺泡细胞以及ACC肿瘤细胞中均有lys18乙酰化组蛋白H3阳性表达,表达位于细胞核。但lys18乙酰化组蛋白H3在ACC中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涎腺(χ2=46.745,P=0.000 1),且其表达与ACC的临床病理特征没有相关性(P〉0.05)。结论组蛋白H3 lys18低乙酰化可能与ACC的肿瘤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对金属硫因蛋白(metallothionein,MT)、增殖细胞核 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antigen,PCNA)和肿瘤抑制基因p53与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SACC)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通过对50例SACC的MT、PCNA与p53免疫组织化学反应及临床资料分析,结果表明:MT的表达与SACC患者生存率明显相关(P<0.05),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判断SACC患者的预后情况;PCNA是评价细胞增殖状态的指标,PCNA的表达与SACC远处转移存在明显相关(P<0.05),肿瘤细胞增殖能促进SACC的远处转移;p53基因在SA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不明显,可能存在其它某种或多种基因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在涎腺腺样囊性癌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与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SACC)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亲和素法分析52例SACC的nm23表达,并分析nm23与SACC病理学分型、临床分期、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和患者生存率的关系。结果:nm23表达与SACC病理学分型、临床分期、局部复发和患者生存率无明显相关(P>0.05),而与远处转移呈高度负相关关系(P<0.01)。结论:nm23能抑制SACC远处转移的发生,并可作为预后指标来预测SACC的远处转移,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