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病率高、医疗费用高、照料困难,已成为老龄化社会面临的严重社会、经济问题。迄今,AD的诊断尚无可靠的客观诊断指标。近年来,国内外对AD患者脑脊液生物学标志物的研究甚多,AD患者脑脊液T-tau、P-tau升高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是,这些标志物与痴呆严重程度以及随病程进展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目标:比较中重度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与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患者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总tau蛋白(total tau,T-tau)和第231位苏氨酸磷酸化tau蛋白(P-tau231)的基线浓度,随访6个月,观察它们在AD患者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以及随病程进展的变化。方法:基线期中度AD患者11例(10≤MMSE≤20),重度AD患者10例(MMSE≤9)以及年龄匹配的重度VD患者7例,其中7例AD与6例VD完成了6个月的随访。用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脑脊液T-tau,P-tau231的浓度。结果:基线期AD组与VD组患者CSF T-tau的浓度分别为470.08(263.58)pg/m L、208.76(42.24)pg/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69,p0.001);CSF P-tau231的浓度分别为90.94(49.86)pg/m L、42.96(13.10)pg/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37,p0.001)。重度AD与重度VD相比,CSF T-tau(Z=-2.830,p=0.005)、CSF P-tau231(Z=-2.392,p=0.017)的浓度仍有统计学差异,重度AD患者CSF T-tau、CSF P-tau231的浓度比重度VD患者高。中度AD患者CSF P-tau231(Z=-2.605,p=0.009)的浓度显著高于重度AD患者。6个月随访期间,两组患者脑脊液T-tau、P-tau231浓度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D患者脑脊液T-tau、P-tau231与VD相比显著升高。中度AD患者CSF P-tau231显著高于重度AD患者。6个月随访期间两组患者脑脊液T-tau、P-tau231浓度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神经元损伤的标志物tau蛋白与多发性硬化患者病情演变的关系.方法 48例多发性硬化患者分为复发-缓解组和继发进展组,MSSS和EDSS量表评定疾病严重程度及致残状况.ELISA法测定患者脑脊液和血清总-tau(total-tau,T-tau)蛋白和磷酸化-tau(phospho-tau,P-tau)蛋白浓度.结果 复发-缓解组患者脑脊液T-tau蛋白浓度明显高于继发进展组(P=0.01).多发性硬化患者脑脊液T-tau蛋白与EDSS评分呈负相关(γ=-0.58,P=0.0006).结论 多发性硬化患者病程中脑脊液总tau蛋白浓度的变化,间接反映脑实质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脑脊液可溶性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β(sPDGFRβ)浓度与认知损害程度及脑脊液生物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8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AD患者(AD组)50例,及同期住院的认知功能正常的对照组33例,对其完善神经心理学测评,依据临床痴呆量表(CDR)评分将AD患者分为轻度AD组和中重度AD组,比较3组的临床资料、认知功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患者的脑脊液sPDGFRβ、脑脊液β-淀粉样蛋白(Aβ)1-42、脑脊液Aβ1-40、总tau蛋白(T-tau)及磷酸化tau蛋白(P-tau)含量,比较3组间差异。将AD组根据载脂蛋白E(ApoE)基因是否携带ε4基因分为ApoE4+组和ApoE4-组,比较组间脑脊液sPDGFRβ差异。并将轻度AD组和中重度AD组、对照组脑脊液sPDGFRβ与认知损害程度和脑脊液Aβ1-42、T-tau及P-tau含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中重度AD组脑脊液sPDGFRβ浓度[(235.358±86.187)pg/ml]和轻度AD组脑脊液sPDGFRβ浓度[(219.301±69.711)pg/ml]高于对照组[(184.878±52.944)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0,P=0.024)。而在AD患者中,ApoE4+组脑脊液sPDGFRβ[(219.493±76.745)pg/ml]和ApoE4-组[(222.802±81.665)pg/ml]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3,P=0.900)。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轻度AD组脑脊液sPDGFRβ与脑脊液P-tau水平呈正相关(r=0.43,P=0.019),与Aβ1-42、T-tau水平、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分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无相关性,而在中重度AD组和对照组中则均无相关性。结论脑脊液sPDGFRβ在AD患者中升高,并在早期与P-tau有关;周细胞损伤可能参与了AD患者脑内tau蛋白的磷酸化。  相似文献   

4.
Alzheimer病患者脑脊液Tau蛋白水平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Alzheimer病(AD)患者脑脊液(CSF)tau蛋白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 法检测11例AD、13例血管性痴呆(VD)和13例对照者CSF tau蛋白水平.结果 AD患者CSF tau蛋白水平与VD、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分别P<0.01和P<0.05).CSF tau蛋白水平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结论早期CSF tau蛋白水平升高可用于AD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中tau蛋白及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对诊断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早期诊断价值,寻找AD理想的生物学标志.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6例AD、24例血管性痴呆患者(vascular dementia,VD)和26名正常对照者(对照组)CSF中tau蛋白及Aβ1-42浓度的变化.结果 CSF中tau蛋白平均浓度:AD组(336±126)ng/L,VD组(183±96)ng/L,对照组(98±54)ng/L,AD组CSF中tau蛋白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F中Aβ1-42平均浓度:AD组(341β113)ng/L,VD组(457±132)ng/L,对照组(502±167)ng/L,AD组CSF中Aβ1-42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脑脊液Aβ1-42、tau蛋白浓度的变化,不仅对诊断阿尔茨海默病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而且亦可作为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鉴别诊断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脊液(CSF)中tau蛋白及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的浓度对阿尔茨海默病(AD)的诊断价值,寻找AD理想的生物学标志。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22例AD、20例血管性痴呆(VD)患者和21名正常对照者(对照组)CSF中tau蛋白及Aβ1-42水平。结果 (1)CSF中tau蛋白平均浓度:AD组(318±249)ng/L,VD组(219±190)ng/L,对照组(119±65)ng/L,AD组CSF中tau蛋白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CSF中Aβ1-42越平均浓度:AD组(344±166)ng/L,VD组(467±223)ng/L,对照组(480±217)ng/L,AD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依据CSF中tau蛋白和Aβ1-42浓度对三组进行判别分析时,有44%的研究对象被正确判别。结论 CSF中tau蛋白浓度的升高和Aβ1-42浓度的降低,可能对AD的临床诊断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脑脊液总tau(t-tau)蛋白和磷酸化tau(p-tau)蛋白预测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进展为阿尔茨海默病(AD)的临床价值。方法全面检索2000至2014年Pub 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数据库、Ovid全文电子期刊、中国知网全文数据(CNKI)和万方数据库中有关脑脊液tau蛋白预测MCI患者进展为AD的文献,收集每项研究中tau蛋白水平数据,用Stata11.0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计算合并效应量。采用Egger法对漏斗图作对称性检验评估发表偏倚、并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共纳入11项研究,其中9项研究完整提供了脑脊液总t-tau蛋白和p-tau蛋白浓度数据,另外2项研究仅提供了总t-tau蛋白浓度,未提供p-tau蛋白浓度。Meta分析显示:MCI进展为AD的患者脑脊液t-tau蛋白及p-tau蛋白基线浓度均高于稳定型MCI患者[t-tau:标准均数差(SMD)=1.063,95%CI:0.902~1.223,Z=13.00,P0.001;P-tau:SMD=1.335,,Z=7.44,P0.001]。结论脑脊液tau蛋白可作为预测MCI进展为AD的一项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相关脑脊液标志物(Aβ_(42)、T-tau和P-tau181蛋白)检测在阿尔茨海默病痴呆患者诊断中应用的可行性,初步建立各检测指标的界定值,计算各指标诊断AD型痴呆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 2015年7月至2017年2月间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符合入排标准的AD型痴呆17例,其中5例完成匹兹堡复合物PET检测,正常认知对照49例,采用innotest检测试剂盒,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方法对脑脊液Aβ_(42), T-tau, and P-tau181蛋白进行检测,获得各自脑脊液浓度值,并计算得出Aβ_(42)/T-tau、Aβ_(42)/P-tau181比值,采用ROC曲线获得各指标诊断AD型痴呆的敏感性、特异性及界定值。结果各脑脊液检测指标在AD痴呆组及正常认知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脑脊液Aβ_(42)、T-tau、P-tau181、Aβ_(42)/T-tau、Aβ_(42)/P-tau181的界定值分别为511 ng/mL、322 ng/mL、63 ng/mL、14.72、1.74;敏感性分别为64.7%、88.2%、58.8%、82.35%、76.47%,特异性分别为97.05%、75.5%、93.87%、95.51%、93.87%。结论 AD相关脑脊液标志物能对正常认知人群及AD痴呆人群进行鉴别,检测方法可靠,所得各检测指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好,各指标界定值接近国外报道数值,该方法可进行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期痴呆(SD)患者脑脊液(CSF)中微管相关蛋白tau(以下简称tau)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26例SD患者和30例非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CSF-tau.结果两者浓度分别为473±279、151±60 pg/ml,有极显著差异(P<0.001);本法灵敏度为53.8%,特异性为83.3%,检出限60 pg/ml,组内变异1.2%~5.9%,组间变异1.7%~6.0%.结论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SD患者CSF-tau的浓度可为诊断SD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脑脊液生物学标志物诊断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脊液β-淀粉样蛋白(Aβ1~42)、tau蛋白和磷酸化tau蛋白诊断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患者脑脊液中Aβ1~42、tau蛋白和磷酸化tau蛋白浓度的变化,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观察脑脊液中这3种生物学标志物用于诊断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对所获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阿尔茨海默病组患者脑脊液Aβ1~42浓度低于对照组(P=0.010),tau蛋白浓度高于对照组(P=0.001)和血管性痴呆组(P=0.030),磷酸化tau蛋白浓度高于对照组(P=0.004)。脑脊液Aβ1~42、tau蛋白和磷酸化tau蛋白用于诊断阿尔茨海默病的敏感度为60.00%~96.70%,特异度可达70.00%~90.00%。Aβ1~42、tau蛋白和磷酸化tau蛋白联合检测可提高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鉴别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敏感度可达86.57%,特异度为90.00%。结论脑脊液Aβ1~42、tau蛋白和磷酸化tau蛋白浓度的变化,不仅对诊断阿尔茨海默病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而且亦可作为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鉴别诊断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1.
脑脊液中β淀粉样蛋白检测对老年期痴呆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研究阿尔茨海默病(AD)和血管性痴呆(VD)患者脑脊液(CSF)中β淀粉样蛋白(Aβ或βA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清磷酸化Tau(P-tau)、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以及Tau蛋白在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主诉健忘组(SMC)30例,MCI患者30例,阿尔茨海默病组(AD)68例(轻度AD 24例,中度AD 22例,重度AD 22例)以及健康对照组35例血清中P-tau、Aβ1-42、Tau蛋白水平,并分析三种标记物与疾病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及MCI组相比,MCI组、AD组MMSE评分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AD组MMSE评分显著高于轻度、中度AD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MCI组、AD组P-tau、Tau蛋白水平显著上升,且AD组高于MCI组,而Aβ1-42水平显著下降,且AD组下降幅度大于M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重度AD组P-tau、Tau蛋白水平高于轻度、中度AD组,而Aβ1-42水平低于轻、中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MC 组与对照组相比,各标记物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Tau蛋白、Aβ1-42、P-tau诊断相比,Tau蛋白、Aβ1-42、P-tau联合诊断的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CI病情发生及发展过程可能与血清P-tau、Aβ1-42、Tau蛋白水平异常有关,通过测定这三种标记物可有效预测MCI患者病情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肉苁蓉总苷(glycosides of cistanche,GCs)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模型大鼠行为学及海马脑区tau蛋白、p-tau蛋白、Aβ淀粉样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GCs对VD的防治作用。方法双侧颈总动脉结扎(2-VO法)建立V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VD模型组、GCs低、中、高剂量治疗组和药物对照共6组,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各组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海马脑区tau蛋白、p-tau蛋白、Aβ淀粉样蛋白表达量的改变。结果 (1)Mories水迷宫研究发现术后1 d、2 d、3 d、4 d、5 d VD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GCs治疗后,VD大鼠定位航行试验的逃避潜伏期显著缩短,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GCs中剂量组与药物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模型组大鼠海马脑区tau蛋白、P-tau蛋白、Aβ淀粉样蛋白表达量均显著上升;GCs治疗后,表达量显著下降,与模型组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1)本研究发现tau蛋白、p-tau蛋白、Aβ淀粉样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推测VD发病过程与其他类型痴呆如AD存在共同的病理特征;(2)GCs通过减少VD大鼠海马脑区tau蛋白、p-tau蛋白、Aβ淀粉样蛋白表达,有效改善VD模型大鼠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iNPH)病人脑脊液(CSF)磷酸化tau蛋白(p-tau)、总tau蛋白(t-tau)、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变化。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8年6月至2020年2月经分流术临床确诊的16例iNPH为确诊组,同期行脑脊液释放试验无效的16例可疑iNPH为可疑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CSF中p-tau、t-tau、TGF-β1水平。结果 确诊组CSF中p-tau水平显著低于可疑组(P<0.01),TGF-β1水平显著高于可疑组(P<0.01)。两组CSF中t-tau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8例确诊iNPH术后7 d的CSF中p-tau、t-tau水平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而TGF-β1水平与术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本文结果提示CSF中p-tau、t-tau、TGF-β1在iNPH诊断、分流术效果评估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血管性痴呆(VD)与老年性痴呆(AD)在发病机制上是否有某些共同点,对50例VD患者及25例健康对照组进行脑脊液(CSF)铝水平检测。结果表明,VD组CSF铝水平为2.48±2.42μmol/L,对照组为0.53±0.61μmol/L,VD组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01)。推测VD发病机制可能与AD有某些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脑脊液Aβ和tau在抗NMDAR脑炎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2019-07—2022-06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34例抗NMDAR脑炎患者和13例非炎症性神经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抗NMDAR脑炎组患者较对照组出现明显的发热、意识障碍、癫痫、认知障碍、精神行为异常(P<0.05);脑脊液Aβ1-42、Aβ1-4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抗NMDAR脑炎患者脑脊液Aβ1-42与MoCA评分(r=0.433,P=0.031)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抗NMDAR脑炎患者脑脊液Aβ1-42对疾病严重程度(OR=0.979,95%CI:0.962~0.997,P=0.023)、3个月疾病预后情况(OR=0.992,95%CI:0.986~0.999,P=0.020)有影响。结论 抗NMDAR脑炎患者脑脊液Aβ水平明显降低,且与认知水平相关,可能是抗NMDAR脑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情况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及脑脊液中β-淀粉样蛋白(β-AP)对老年期痴呆主要包括老年性痴呆(AD)、血管性痴呆(VD)及其他原因所致的痴呆(OD)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平衡饱和竞争放射免疫分析法对55例不同类型的痴呆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及脑脊液(CSF)中β-AP进行测定。结果:在正常对照组,随着观察者年龄的增长,血清β-AP含量缓慢增高,CSF中β-AP含量缓慢下降(r分别为0.56,0.52,均P<0.01)。不同病因痴呆患者血清β-AP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其中AD组最明显;CSF中β-AP含量在AD组最低,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在VD组最高,接近对照组(P>0.05)。AD组中的重度痴呆患者,其β-AP含量在血清中升高最明显,同时在CSF中降低也最显著。结论:血清及CSF中β-AP含量变化的测定,可能有助于各型痴呆的鉴别诊断及AD患者病情轻重的判断,但这种变化具重叠性。  相似文献   

18.
Alzheimer病 ( AD)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迄今未明 ,而且各种辅助检查对早期 AD诊断缺乏敏感性和特异性。根据 AD典型病理改变——老年斑 ( SP)和神经纤维缠结 ( NFT)的组成成分和形成过程 ,近几年人们将研究焦点汇集到脑脊液 β淀粉样蛋白 ( Aβ4 2 )和 tau蛋白的定量分析研究上 ,希望找到 AD早期诊断的生物学参数 ,为此本文对脑脊液内 Aβ4 2和 tau蛋白定量分析方法学的敏感性、特异性、影响因素和联合应用对临床早期AD诊断的意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两种老年期痴呆即阿尔茨海默病(AD)和血管性痴呆(VD)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AD患者55例(AD组)、VD患者58例(VD组)和正常体检者30名(正常对照组)。VD组和AD组均按病情严重程度再分组:按痴呆严重程度根据总体衰退量表评分,得分3、4分者为轻度组,5分为中度组,6、7分为重度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受试对象血浆Hcy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D组和VD组患者血浆Hcy明显升高(P〈0.05),AD组与VD组间血浆Hc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0 9);AD重度组与AD轻度组比较(P〈0.05),VD重度组与VD轻度组比较(P〈0.05)。结论:测定血浆Hcy水平对诊断AD和VD有帮助;AD和VD的病情严重程度与血浆Hcy水平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Alzheimer病(AD)[1]是一种进展性的以记忆减退、认知功能障碍、人格改变为特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是老年期痴呆的主要类型,占痴呆的50%。AD患者脑中主要的生化和病理改变来源于淀粉样前体蛋白(APP)细胞加工和β淀粉样蛋白(Aβ)代谢、tau蛋白磷酸化、炎症反应和脂质代谢异常等过程。这些过程形成的代谢产物能在脑脊液(CSF)中准确地反映出来,故CSF是最理想的检测标本[2],但由于CSF采集有严格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及技术性而限制了其广泛应用。寻找和开发高敏感、高特异的血液生物学标志物,以求对AD进行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治疗。1AP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