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阐明了“心胃同病”与“心胃同治”的概念,提出了由“心胃同病”与“心胃同治”引发的在临床与药物研发中遇到的问题,并就“心胃同病”与“心胃同治”的理论基础及其现代研究进展,“心胃同治”思路与方法探讨,“心胃同治”方药研究思路与方法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概说所谓“心胃同病”,是指心病或胃病反映在胃脘部位的同一症状———“疼痛”而言。命题的同一性,在于部位的同一:胃脘;症状的同一:疼痛。而痛之有异,异于是心病之心痛、抑或是胃病之胃痛?然,心病之痛、胃病之痛,均可在胃脘部反映出来,统述“胃脘痛”。这便构...  相似文献   

3.
解良才 《光明中医》1999,14(3):11-13
2缓则治其本的辨证分型及其同治法2.1心脾气虚“同治”法:【治则】健脾、益气、生脉。【方药】生黄芪20g,红参4g,茯苓15g,生苡仁15g,土白术12g,生山楂15g,当归15g,五味子9g,麦冬12g,元胡10g,丹参15g,甘草6g。【方义】这...  相似文献   

4.
张雪峰  苏和  张晶 《光明中医》2020,(11):1724-1725
胃心综合征是由食道或胃部疾患引起的一系列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的临床症候群。临床中发病率较高,易被误诊为冠心病心绞痛。中医临床上根据症状常将其归为"心悸""胸痹"等范畴,或直接命名为"胃心痛"。临证治疗时单纯从心论治常常效果欠佳,采用心胃同治则每获良效,本文从中、西医角度阐述了心胃同治的理论基础,为临床中医治疗胃心综合征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笔者临证体会到,慢性胃痛患者有部分合并心神症状,诸如失眠心悸、心烦易怒、多思善虑等,若不纳入整体辨证,仅以兼证而加用安神药品,其疗效不佳。若运用心胃同治则能获得佳效。特述录于下,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6.
临床上不少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绞痛每于餐后发作,或餐后规律性发生各种心律失常,现代医学认为,饱餐后发生心肌缺血,反映病人的冠状动脉储备能力极差。患者往往在餐后20~30分钟出现心前区疼痛,伴胸脘痞闷、恶心纳呆等症。中医临床从调理脾胃入手,不仅可以改善临床症状,部分病例  相似文献   

7.
心胃同治法治疗冠心病150例临床总结天津解放军二七二医院(300020)哈孝廉天津黄河医院(300110)哈孝周关键词冠心病,心胃同治法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一种常见病,近年来中医、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有不少新进展,但多限于活血化瘀、宣痹通阳、益...  相似文献   

8.
心胃同治法临证一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胃同治法源于《内经》“胃络通心”的理论。笔者临证应用辨证多种疾病 ,收到满意疗效 ,兹举几例 ,以示同道 ,意为抛砖引玉。1 胸痹男 ,68岁 ,2 0 0 1年 3月 1 1日来诊。患冠心病 3年余 ,时有发作 ,经常服用冠心苏合丸、复方丹参片等药物治疗 ,只能取效一时。近日胸部闷痛发作频繁 ,伴心悸乏力 ,纳差、胃脘胀满 ,恶心欲吐 ,口唇紫黯 ,舌青紫 ,舌体胖大 ,边有齿痕及瘀斑 ,苔白腻 ,脉沉涩。西医诊断 :冠心病。中医诊断 :胸痹。证属脾胃虚弱 ,痰浊内阻 ,气血瘀滞 ,心脉痹阻。治当宣痹通阳 ,温化痰浊 ,药用 :瓜蒌 1 5 g,薤白 1 2 g,生山楂1 5 …  相似文献   

9.
中医之“心痹”,乃心气痹阻,脉道不通所致,包括西医学中的冠心病、心绞痛、心包炎、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陈旧性心肌梗死、风湿性心脏病以及一些心脑相关的病症等。心与胃在生理上有共同的基础,病理上相互影响,休戚相关,因此从胃论治心痹有着充分的理论依据。本文通过对心痹与胃关系的探讨,进一步强调了从胃论治心痹的重要性,有利于指导临床辨证、治疗用药。  相似文献   

10.
从心与脾胃部位相邻、经络相通、五行相关、功能相关、脾胃功能失调形成胸痹的机制5个方面讨论心胃相关,探讨"心胃同治法"的理论依据;强调心与脾胃生理关系密切,病变易互相影响,调理脾胃对胸痹、心痛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结合临床应用,验证了"心胃同治"法的合理性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收集整理古医籍中同风、寒、暑、湿、燥、火导致脑心病的致病规律,以期为临床脑心同治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李敬林教授认为冠心病主要由六淫侵袭、年老体虚、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引起,饮食不节与冠心病关系密切。提出从瘀、痰入手,盖其本虚标实,标是痰瘀,本为脾胃功能失常;恣食肥甘厚味、生冷辛辣、饮酒过度等导致脾胃受损,是胸痹发病的重要原因。从整体着眼,时、地、病、人、症相互结合,综合多年行医经验,以健脾和胃,强心通络为主要治疗大法,采用百合乌药丹参饮治疗冠心病,随症加减,多获良效。  相似文献   

13.
14.
脾其经脉络胃,与胃相为表里.脾与胃为营血化生之源,被称为后天之本.治脾首推东垣,其在《脾胃论》中对脾胃作了全面详尽的论述,认为脾胃是心、肺、肝、肾四脏生理活动的中心,心、肺、肝、肾的升降浮沉等运动,多以脾胃为枢纽,故胃气一虚,五脏受病,就会产生阳气下陷,阴气上乘的病理状态.……  相似文献   

15.
袁士良主任中医师,为江苏省名中医,业医3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在胃癌治疗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笔者侍诊袁师,受益匪浅。现将其治疗胃癌的组方用药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辽宁中医杂志》2013,(4):689-691
小儿脑发育不全的发生或因先天不足或因后天调养失宜而引起。现通过对脾、肾、脑三者之间生理、病理联系的探讨,提出从脾胃出发,补益后天之脾以充养先天之肾治疗小儿脑发育不全。  相似文献   

17.
海英教授认为眩晕与脾胃失调有关,脾胃虚弱,清窍失养;脾胃失和,升降失常。海英老师辨证分型,巧妙配伍,脾胃虚弱-健脾益气、升阳通络-补中益气汤;脾胃失和,升降失常-健脾和胃,祛湿化痰-半夏白术天麻汤;海英老师善用眼针,根据眼针三焦取穴原则,以上焦区为主穴,加脾区、胃区、中焦区;伴肝风内动或肝气郁结,白睛肝区脉络充盈,加刺双侧肝区;伴见心脾两虚,白睛见心区或脾区脉络浅淡,加刺双侧心区。眼体针并用,体针常选头部、足太阴脾经及足阳明胃经。注重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分清病症的主次,审因论治。  相似文献   

18.
李德新教授多年来从事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工作,尤其擅长脾脏象学说,在继承了传统的脾胃学说思想精华的基础上,对脾胃学说的思想进行了进一步阐发,在时代背景不断变化的现今社会,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通过其多年的教学及临床经验,结合实验研究的方法,逐渐形成了调脾胃安五脏的学术思想,将脾胃学说的应用范围进一步延伸。通过跟师出诊、研读导师学术著作、对导师进行深度访谈等学习方法,总结导师学术思想,凝炼导师学术特色,从学术思想的内涵、发展的渊源、立论依据以及学术特色等4个方面对导师调脾胃安五脏学术思想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9.
痹病从脾胃论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脾胃在痹病病因病机和治疗中的地位。方法:根究临床和相关文献资料,对命题进行论述。结论:脾胃与痹病的病因、病机、转归、预后关系非常密切,治疗要时时顾护脾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自拟方健脾和胃汤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 采用自拟方健脾和胃汤(炒白术、党参、木香、砂仁、陈皮、茯苓、生山药、半夏)加减治疗慢性胃炎120例,7天为一疗程,连服3个疗程,疗程结束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总有效率为98.2%.结论 运用健脾和胃汤治疗慢性胃炎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