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庭早期干预促进早产儿智能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家庭早期干预对早产儿在婴儿期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 将180例在我院出生存活的早产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新生儿期即给予抚触、听背景音乐、看红球等刺激,出院后采用鲍秀兰《挖掘儿童潜能始于零岁~新生儿行为和0~3岁教育》中介绍的方法,指导家长在家中进行视、听、感知觉及运动方面的干预训练。用北京-Gesell婴幼儿发育检查方法监测干预组与对照组在3、6、12个月的发育商(DQ)。结果 干预组在适应性、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和社会交往5个能区与对照组相比,有显差异。结论 家庭早期干预对早产儿在婴儿期智能发育方面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家庭早期干预治疗经济方便、行之有效,家长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早期家庭干预对早产儿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将24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干预组(早期家庭干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给予一般的喂养常识和疾病的指导,并进行智能、运动、发育监测,不给予过多干预指导。干预组早期给予触摸(头颅、躯干、四肢等),定时播放轻柔背景音乐、摇铃,床旁悬挂红色气球等刺激,指导在家庭中进行视听、感知觉以及运动方面的干预训练,并分别在3、6、12、18个月应用Gesell婴幼儿发育量表监测其发育商(DQ)。结果早期家庭干预组小儿在适应性、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和社会交往等5个能区与对照组相比随年龄的增长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早期家庭干预经济、方便、可行,能明显增进早产儿智能方面的发育。 相似文献
3.
早期干预促进早产儿智能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早产儿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早产儿随机分成作为早期干预组和对照组,另设40例同期健康新生儿作为正常对照组。早期干预组通过指导家长,从新生儿期开始接受包括运动、认知、语言和社会交往能力等方面的早期教育。18个月时三组儿童接受婴幼儿智力测验(Gesell)。结果早期干预组的智能发育指数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达到正常对照组的水平。结论早期教育对早产儿智能发育、预防智力低下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早期干预对早产儿智能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早期干预对早产儿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2000年6月—2003年5月108例胎龄30~36周早产儿被随机分为干预组58例,对照组50例。干预组由父母对早产儿给予包括运动、认知、语言、社会行为在内的长期、高频度的干预措施。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喂养,不予特殊干预。在小儿生后前半年每月来院体检1次,后半年每2个月来院体检1次。二组早产儿分别于3,6,9,12,18个月用CDCC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测定智力发育指数(MDI)和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DI)。结果①生后6个月前干预组和对照组比较,无论是MDI还是PD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9~18个月时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无论是MDI还是PD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干预对早产儿智力发育具有促进作用,可改善早产儿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早产儿智力及运动发育的作用。方法:将80例高危儿随机分成干预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干预组接受早期干预,对照组仅常规育儿指导。两组患儿于1岁时来院进行Gsell婴幼儿发育检查方法监测发育商(DQ)。结果:干预组粗大运动、精细运动、自我照顾及认知社交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且发育商分级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早期干预能有效促进早产儿智力及运动发育。 相似文献
6.
早期干预对早产儿智能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早产儿早期干预对促进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在我院及外院出生后转入我科成活的早产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给予抚触、听、视、按摩刺激及婴儿操干预训练。同时对家长进行健康教育,患儿出院时指导家长在家中进行抚触、视、听、感知觉及运动方面的干预训练。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育儿指导及常见病预防指导,在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用北京Gesell婴幼儿发育检查方法监测干预组与对照组的发育商(DQ)。结果:干预组在适应性、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和社交5个功能区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早期干预对早产儿在婴儿期智能发育方面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能降低早产儿智能低下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危重新生儿包括早产儿的存活率不断提高,但早产儿发育障碍(智力低下、运动障碍)的发生率明显增高[1].作者自2002年1月~2005年12月对48例早产儿应用早期干预,使早产儿智能发育明显提高.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早期干预对早产儿智能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早产儿智能发育的影响,旨在降低其伤残率。方法将62例早产儿分为干预组(35例)和对照组(27例)。干预组早产儿出生后即提供发育支持护理,接受早期环境干预和综合康复功能训练,定期随访,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治疗及定期评估,用CDCC婴幼儿智能量表进行评估。结果6、9、12个月时干预组患儿智能发育指数(MDI)及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均优于对照组(P〈0.05)。12个月时干预组患儿智能发育指数(MDI)及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达到正常百分数85.7%,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干预是促进早产儿智能发育的有效方法,可降低其伤残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早产儿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早产儿分为干预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仅给予一般喂养知识指导,干预组加用早期护理干预即早期给阳予抚触、定时播放轻柔背景音乐、床旁悬挂红色气球等刺激,指导在家庭中进行试听、感知觉以及运动方面的综合干预训练.两组分别在6个月、12个月应用Gesell婴幼儿发育量表检测其发育商(DQ).结果 干预组在适应性、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和社会交往五个功能区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可促进早产儿智能发育. 相似文献
10.
11.
12.
鲁敏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34(4):265-266
目的 观察早期康复干预对早产儿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早产儿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给予抚触、听、视、按摩刺激及婴儿操干预训练,同时对家长进行健康教育,患儿出院时指导家长在家中进行干预训练;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育儿指导.12个月后用北京Gesell婴幼儿发育检查方法监测干预组与对照组的发育商(DQ).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在适应性、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和社交5个功能区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早期康复干预能促进早产儿智能发育.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早产儿智能发育过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产科出生的早产儿9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两组早产儿均给予吸氧和能量支持以及抗感染和喂养知识教育等一般常规治疗和基础护理,干预组则在此基础之上积极给予早期护理干预方案,并分别对两组早产儿的行为发育商以及精神发育指数和运动发育指数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早产儿行为发育商为正常的比率显著提高,达86.96%,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边缘和异常的比率均呈不同程度的降低,差别均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早产儿的精神发育指数和运动发育指数均明显提升,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对保证早产儿智能发育过程的顺利进行以及智能发育状况的全面改善均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早期干预对早产儿智能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选择了我院儿童保健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早产儿,采取早期教育干预方法,对早产儿进行了连续两年的随防干预,以探讨早期干预对早产儿智能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超早期综合干预对晚期早产儿早期智能及体格发育的影响,为临床有效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在上海市长宁区妇幼保健院出生并在早产儿门诊随访管理的116例全身运动(general movements,GMs)质量评估中扭动运动阶段评估结果为单调性GMs的晚期早产儿,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干预组(56例)和对照组(60例)。干预组除正常早产儿门诊随访外,在矫正胎龄3月龄内给予超早期综合干预三项(可视音乐治疗、纽安垫感觉统合训练、中医推拿)1个疗程,对照组予以正常早产儿门诊随访。在矫正胎龄6月龄时采用Gesell发育诊断量表对2组早产儿进行智能评估并测量其体重、身长和头围等生长指标,比较2组早产儿智能及体格发育指标。 结果 在矫正胎龄6月龄时,干预组在粗动作、应物能、应人能3个能区得分分别为(99.64±8.50)分、(94.93±7.46)分、(96.59±6.3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4.42±8.29)分、(89.67±10.92)分、(91.65±7.4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精细动作、言语能2个能区,干预组的得分为(87.66±12.01)分和(91.41±8.72)分,对照组的得分为(83.97±9.42)分和(90.53±11.46)分,2组早产儿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和对照组早产儿矫正胎龄6月龄时体重、身长、头围的发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超早期综合干预可促进晚期早产儿早期智能的发育,但对早期体格发育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旨在了解早产儿早期发育状况,并进行早期智能干预,从而评价早期干预措施的疗效.方法:对出生后92例早产儿建立随访卡,予促进脑细胞代谢药物预防治疗,并进行早期视觉、听觉、触觉刺激和早期教育指导及康复治疗.结果:92例早产儿中有56例存在不同程度的运动发育落后和姿势异常.通过早期干预和智能训练后,56例异常姿势消失,运动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对早产儿进行智能测查、药物预防及早期教育指导,可以早期发现异常,及时矫治,减少伤残儿出现,降低伤残程度,提高患儿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早期综合教育干预对早产儿发育影响的效果,采用早期干预方法,对早产儿干预组(30例儿童)进行综合干预,另设早产儿对照组(30例)和正常对照组(33例)进行比较,监测各组儿童的智能发育情况.结果,通过24个月的综合干预,早产儿干预组各能区发育商(DQ)和总DQ均显著大于早产儿对照组;但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早期综合干预能促进早产儿的智能发育.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早期干预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智能发育的影响,为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239 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为早产随访组,采用鲍秀兰早期教育资料制定的干预计划,进行系统干预,并与326 例失访的早产儿童以及与随访组相似的326 例正常儿童进行对照分析。采用Gesell 儿童发育量表等标准化工具进行发育评估。结果 早产随访组Gesell 儿童发育量表5 项均分、总发育商(developmental quotient,DQ)总分与早产失访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 早期干预能显著促进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智能发育,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20.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1):159-161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早产儿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按照家属是否同意进行早期干预,将120例早产儿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早产儿出生后均接受常规标准干预,观察组早产儿在此基础上接受早期干预,比较两组早产儿干预后6个月和12个月体格及智能发育情况。结果观察组早产儿干预后6个月和干预后12个月身长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儿干预后6个月、12个月粗大动作能力、精细动作能力、应物能力、应人能力和言语能力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早产儿体格和智能发育,利于早产儿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