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显像(quantita tissue velocity imaging,QTVI)和应变率显像(strain rate imaging,SRI)检测COPD患者右心室功能。方法对89例COPD患者及32例健康对照组行常规超声心动图及组织多普勒成像检查,并计算右室Tei指数。结果 COPD患者肺动脉高压组(pul monary hypertension,PH)右心系统增大,右心室前壁增厚,主肺动脉内径增宽(P<0.01);PH组三尖瓣环右室游离壁处Vs、Ve、Vs/Ve均减低,Tei指数增高,随肺动脉压力增高更为显著;右室游离壁各节段峰值运动速度沿心室壁长轴方向递减,COPD患者右心室游离壁Vs、Ve、SRs、SRe均显著降低。结论 COPD患者右心室局部与整体功能已经受损,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功能受损更重,组织速度显像和应变率显像能有效评价COPD患者右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超声心动图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QTVI)评价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应用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后右心功能及同步性变化.方法 接受CRT患者22例,在CRT术前、术后1周及6个月用常规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功能、右心室功能及同步性参数,通过QTVI技术测量右心室游离壁的三尖瓣环处的右心室等容舒张时间(RVIRT)、等容收缩时间(RVICT)及射血时间(RVET),并计算右心室心肌功能指数(RV-MPI).结果 ①术后6个月右心室舒张末期面积(RVEDA)、右心室收缩末期面积(RVESA)较术前明显减小(P<0.05);右心室面积变化率(RVFAC)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在术后1周及6个月均不同程度提高(P<0.05);②术后1周室间机械延迟时间(IVMD)明显减低(P<0.05),表明术后1周左、右心室间同步性即明显改善;③术后1周及6个月右心室的RVICT、右心室等容舒张时间(RVIRT)明显缩短(P<0.05),RVET明显延长(P<0.01),RV-MPI明显改善(P<0.01).结论 QTVI可应用于心力衰竭患者右心室功能评测,CRT可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室同步性及右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3.
庄蓓 《山东医药》2006,46(23):31-32
采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对66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DCM组)和32例健康成年人(对照组)的二尖瓣环运动速度进行测量,分别在心尖四腔、心尖二腔和心尖长轴切面上测量二尖瓣环后间隔、侧壁、前壁、下壁、前间隔和后壁的收缩期运动峰值速度(VS)、舒张早期运动峰值速度(VE)及VE与舒张晚期峰值速度(VA)的比值(VE/VA)。结果与对照组相比,QTVI可敏感地定量显示出DCM组VS、VE、VA显著下降;QTVI收缩和舒张速度指标之间、收缩速度与左室射血分数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对照组VE/VA比值的平均值与二尖瓣血流频谱E/A比值之间存在相关性.而DCM组两者间无相关性。提示QTVI可实时、准确地反映左室心肌舒缩运动状况,为进一步了解局部及整体心肌功能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4.
【】 目的 探讨门控心肌灌注显像(GMPT)评估左室舒张功能的价值。 方法 对69例受检者(正常组18例、舒张功能降低组21例、假性正常化组16例、限制性充盈障碍组14例)行GMPT和超声心动图检查,计算高峰充盈率(PFR)、前1/3平均充盈率(MFR/3)、高峰充盈时间(TTPF)、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流速(E)、二尖瓣口舒张晚期血流峰值速度(A)、E/A、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峰值(Em)、二尖瓣口舒张晚期运动速度峰值(Am)及E/Em,并对上述舒张参数进行比较。 结果 PFR及MFR/3随舒张功能降低而降低(P<0.05),TTPF随舒张功能降低而增加(P<0.05)。PFR与E呈正相关(r=0.69,P<0.01),与Em呈正相关(r=0.49,P<0.05),与E/Em呈负相关(r= -0.53,P<0.01)。MFR/3与E/Em呈负相关(r=-0.45,P<0.01)。结论 PFR、MFR/3及TTPF能较好的区分左室不同舒张功能状态患者。GMPT不仅可以评价心肌灌注及左室收缩功能,还可以评估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室心肌功能的价值.方法于心尖四腔切面,应用QTVI获取20例正常人及66例原发高血压患者不同节段室壁的组织多普勒速度曲线,并测量以下参数不同节段心肌收缩期峰值速度(Vs)、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舒张晚期峰值速度(Va);应用频谱多普勒(PW)获取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E及舒张晚期血流速度峰值A;于左室长轴,应用M型超声心动图获取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1、高血压患者左室心肌Vs与LVEF呈正相关(r=0.9,P<0.001).2、当基底部心肌Vs>7 cm/s、中间部Vs>5 cm/s、心尖部Vs>3 cm/s时,判定LVEF>50%的敏感性87%、特异性85%.3、高血压无左室肥厚时,节段性心肌Vs与血压正常组无变化,Ve/Va比值下降;当左室发生向心性肥厚时,Vs最高,Ve/Va比值倒置;左室离心性肥厚时,Ve/Va比值倒置,而与通过二尖瓣口血流多普勒频谱测定的E/A出现不一致变化.结论QTVI可以简洁、直观、准确评价心肌功能.  相似文献   

6.
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右心室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死 ( A MI)中右心室发生了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右心室功能对于 A MI的发展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而右心室功能的评价较为复杂 ,多普勒组织成像 ( DTI)技术的应用为评价右心室功能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一级高血压对心脏早期损害表现.方法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分析二尖瓣瓣环和左心室12个节段心肌舒张早期左心室充盈Em波、舒张晚期Am波和Em/Am比值.结果一级高血压患者Em波速度降低,Am波速度增加,共349个心肌节段Em/Am<1,以室间隔、前壁和后壁多见,同时30%患者二尖瓣瓣环Em/Am<1.结论一级高血压患者存在左室舒张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评价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性心肌病兔不同左室构型右心功能变化的价值。方法:新西兰纯种白兔3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n=20只)和对照组(n=10只)。实验组腹腔注射左旋甲状腺素[45μg/(kg·d)×28 d]建立甲亢兔模型。实验组超声参数依据Ganau的分型方法分为两型:向心性肥厚亚组(CH亚组,n=7)和离心性肥厚亚组(EH亚组,n=11)。各组均行常规超声心动图及QTVI参数测定,包括三尖瓣前瓣环收缩期峰值速度(Vs)、收缩期加速度(a)和舒张期峰值速度(Ve)、舒张早期峰值血流速度(E)/Ve等。结果:CH亚组左室质量指数(LVMI)及相对室壁厚度(RWT)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加(均P0.01)。EH亚组LVMI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加(P0.01),而RWT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无显著差异。CH亚组与对照组比较三尖瓣前瓣环Ve明显减低(P0.05),E/Ve明显增加(P0.05),但Vs、a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无显著差异。EH亚组与对照组和CH亚组比较,三尖瓣前瓣环Ve、Vs和a明显减低(均P0.01),E/Ve明显增加(P0.05)。结论:QTVI技术可评价甲亢性心肌病兔不同左室构型右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定量组织速度成像评价动脉粥样硬化(AS)兔模型整体及局部心肌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20只兔分为2组:10只为AS组,以高脂饮食饲养12周建立AS模型;10只为正常组,以普通饲料饲养.成模后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短轴缩短率(FS)、射血分数(EF)、二尖瓣口血流速度(E)等指标;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检测后间隔、前侧壁、前壁和下壁中段局部心肌收缩期峰值速度(Sm)和舒张期峰值速度(Em);检测并计算二尖瓣环后间隔、前侧壁、前壁和下壁4个位点收缩期峰值速度的平均值(Sa)作为QTVI整体收缩功能指标,舒张期峰值速度的平均值(Ea)和二尖瓣口舒张期血流速度E与Ea的比值(E/Ea)作为QTVI整体舒张功能指标.结果:①常规超声心动图指标EF[(66.6±4.5)∶(68.2±5.7)%]、FS[(33.6±3.2)∶(34.9±4.3)%]及二尖瓣口血流速度E[(0.9±0.1)∶(0.9±0.1)m/s]在2组间差异无显著性.②QTVI指标显示AS组整体心功能降低,表现为Sa[(4.3±1.0)∶(6.1±0.6)cm/s]和Ea[(3.8±1.4)∶(6.8±0.7)cm/s]降低,E/Ea升高(0.17±0.08:0.09±0.02).③QTVI指标显示AS组局部心肌功能下降,表现为前壁[(2.3±1.7)∶(4.9±2.1)cm/s]和下壁[(3.7±1.6)∶(5.5±1.1)cm/s]中段心肌Em降低,下壁中段心肌Sm降低[(3.0±0.6)∶(4.3±0.5)cm/s].结论:QTVI是评价AS兔模型整体及局部心肌功能的敏感方法.  相似文献   

10.
右心室间隔部起搏的核素心室显像位相分析及心电图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右心室间隔部 (RVS)起搏时的心室激动顺序和双心室同步性 ;评估在接受心室起搏的患者中心电图的演变。  方法 :慢性心房颤动伴长RR间歇或缓慢心室率需植入永久起搏器患者 10例 ,男性 7例 ,女性 3例 ,平均年龄(64 2 0± 12 61)岁 ,均采用抑制型按需心室起搏 (VVI)模式先后顺序进行右心室心尖部 (RVA)和RVS。记录术前心电图、术中RVA和RVS起搏心电图 ;术后进行核素心室显像位相分析 ,对比自身心律与RVA和RVS起搏时心室激动顺序和双心室同步性的差异。  结果 :核素心室显像位相分析证实RVA起搏造成心室激动顺序异常和双心室失同步 ;RVS起搏时心室激动顺序、双心室同步性与正常基本一致。RVA起搏时QRS波群较术前自身增宽 [(173 0 0± 14 94)msvs (74 5 0± 7 62 )ms ,P <0 0 0 1]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RVS起搏的QRS波群宽度较RVA起搏缩窄 [(13 6 0 0± 13 5 0 )msvs (173 0 0± 14 94)ms ,P <0 0 0 1) ]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结论 :RVS起搏时心室激动顺序、双心室同步性与正常基本一致 ;与RVA起搏相比RVS起搏时心电轴、QRS波群与正常心电图相似或接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评价慢性肺心病患者右室舒张功能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30例慢性肺心病患者,按全国第三次肺心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分为功能代偿期及失代偿期进行超声检查.其中代偿期组15例,失代偿期组15例;正常对照组30例.常规取胸骨旁四心腔切面应用血流频谱多普勒技术分别测定三尖瓣口舒张期血流频谱:舒张早期血流E峰峰值速度及舒张晚期血流A峰峰值速度,并计算E/A比值.然后应用定量组织多普勒技术测定右室游离壁三尖瓣环运动速度峰值:舒张早期三尖瓣环运动峰值速度Ve及舒张晚期三尖瓣环运动峰值速度Va,并计算Ve/Va比值.结果 慢性肺心病患者较对照组三尖瓣E峰减低,A峰增高,E/A<1,三尖瓣环Ve减低,Va增高,Ve/Va<1,肺心病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且失代偿期组(P<0.01)较代偿期组(P<0.05)改变更为明显.结论 慢性肺心病患者右室舒张功能减低,失代偿期组更明显;与三尖瓣口血流多普勒充盈参数相比,QTVI法对肺心病功能代偿期患者右室舒张功能异常的检出率更高;在功能失代偿期患者中, 两种方法无显著差别.提示QTVI技术是一项评价慢性肺心病患者右室舒张功能更为敏感的方法,可以早期预测右室舒张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我们应用平衡法门控心血池显像技术对不同Killip分级的前壁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左室总体和局部收缩和舒张功能参数的对比分析。方法对照组15例(G0),前壁心肌梗死KillipⅠ级17例(G1),前壁心肌梗死KillipⅡⅢ级12例(G2)。利用平衡法门控心血池显像技术评价3组的左室总体和局部的收缩与舒张功能。结果①左室整体收缩功能,在LVEF,ESC 2个参数中,G1比G0有显著差异(P<0.05),G2分别比G1和G0有显著差异(P<0.05)。在PER、1/3EF、1/3ER 3个参数中,G2分别比G1和G0显著下降(P<0.05)。②左室总体舒张功能,在PFR、1/3FF、1/3FR、EDC中,G1比G0有显著差异(P<0.05),G2分别比G1和G0有显著差异(P<0.05)。③左室局部收缩功能,在以LVREF为参数时,G1在4个节段比G0显著差异(P<0.05),G2在所有6个节段中比G1和G0均显著下降(P<0.05)。④左室局部舒张功能,在以LVR1/3FF为参数时,G1在4个节段比G0显著下降(P<0.05),G2在所有6个节段比G0和G1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前壁心肌梗死后出现心功能受损或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为左室重构。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一级高血压对心脏早期损害表现.方法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分析二尖瓣瓣环和左心室12个节段心肌舒张早期左心室充盈Em波、舒张晚期Am波和Em/Am比值.结果一级高血压患者Em波速度降低,Am波速度增加,共349个心肌节段Em/Am<1,以室间隔、前壁和后壁多见,同时30%患者二尖瓣瓣环Em/Am<1.结论一级高血压患者存在左室舒张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组织多普勒显像(DTI)技术评价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右心室舒张功能。方法应用脉冲多普勒(PW)技术测量46例临床确诊老年高血压患者在右室舒张期三尖瓣口充盈早期血流峰值速度(E)和心房收缩峰值(A),并计算E/A值;应用组织多普勒测量三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舒张晚期运动速度(a)及计算e/a值,并与健康组50例进行比较。结果高血压组E/A〈1,而健康组E/A〉1;高血压组e、e/a值均较健康组显著减低(P〈0.01)。掂论高血压可引起右室舒张功能减低,组织多普勒显像适合应用于老年人群评价高血压对右室舒张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冠心病 (CHD)门控心血池显像各个参数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因 CHD行门控心血池检查且临床资料齐全者 174例 ,根据临床资料分为缺血组和心肌梗死组 (每组 87例 ) ,对两组心室各功能参数进行分析。结果 :左室射血分数、高峰射血率、高峰充盈率在 CHD的表现为明显减低 ,且各自间相关 ,不论是在缺血组还是心肌梗死组都表现为呈平行性减低 ;左室舒张末期血压在 CHD缺血组和心肌梗死组均明显扩大 ;相角程虽对CHD诊断有一定意义 ,但并非 CHD的特异性指标 ,时相图通过图形能够形象、直观地显示局部心肌的收缩时相及功能 ,在心肌梗死定位诊断中有较大意义 ;收缩前期时间、高峰射血时间明显延长 ,提示心室功能受损 ;临床心功能分级在缺血和心肌梗死组的分布未见统计学差异 ,而门控心血池显像检查所测的各项指标两组间差异明显 ,心功能 3~ 4级时 ,各项参数较 1~ 2级者明显为差 ,但 1~ 2级间 ,3~ 4级间未显示出差异。结论 :临床心功能分级单依患者的临床表现尚存在一定的困难 ,而核素心血池显像能够用量化指标较为客观地提供患者的心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评价不同PTH水平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肌功能。方法应用QTVI技术对20例健康人及40例尿毒症患者分成PTH〈正常值上限3倍,PTH〉正常值上限3倍两组,每组各20例,分别进行不同节段心肌运动速度测量,即收缩期S波,舒张期E、A波,同时测定其相应的时间-速度积分(S-TV I)位移的大小。结果 QTVI显示不同PTH水平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肌功能较正常人减低。两组患者E波、S及S-TV I均低于正常组的相应心肌节段,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PTH〉正常值上限3倍的尿毒症患者心肌功能的减退程度更为严重。结论 QTVI技术能够早期、客观、准确的发现患者心肌细胞损伤的变化,为PTH对心肌的损害提供了客观、定量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作者对26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心脏核素门控心血池显像检查,并以10例正常人做对照,观察冠心病患者心脏功能各参数变化,结果显示在冠心病患者中反映左室舒张功能的左室高峰充盈率(PFR)较正常人明显降低(心梗组P<0.005;非心梗阻P<0.05)。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 (QTVI)技术评价急性心肌梗死 (AMI)病人支架术对左室心肌各节段舒缩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QTVI技术获取 2 0例正常人和 2 4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病人左室心尖 3个长轴切面6个室壁各节段心肌长轴方向的同步运动曲线 ,测量 12个节段心内膜下心肌的VS、VE和VA。结果 正常和缺血状态下 ,长轴方向主要的心肌运动速度从基底向心尖都明显减低。AMI支架术后 3d与术前比较 ,各部位的VS、VE都无显著差异 ;目测评分正常且冠脉造影回旋支有病变的患者 ,心尖四腔观基底段和中间段的VS显著降低。术后 3个月与术前比较 ,运动恢复节段的VS、VE都有明显升高 ,运动未恢复节段的VS无显著差异 ,而VE有升高趋势且差异显著。结论 QTVI技术能同步定量定位分析左室局部心肌功能 ,判断室壁运动较目测评分法更准确 ;冠脉内支架植入术能明显改善远期左室局部心肌功能 ,尤以舒张功能改善显著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QTVI)测定急性前壁心肌梗死(MI)后不同时段左室的收缩功能,评价再灌注治疗对急性前壁MI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短期影响。方法:对60例初次急性前壁MI患者[心梗后再灌注治疗28例,未再灌注治疗(未再通)32例]和年龄匹配的健康人25例应用QTVI技术分别测量二尖瓣环的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计算平均峰值速度(Sa)。通过Simpson方法测定并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急性前壁MI患者分别于发病后第2、4、12周进行上述测量。比较分析再灌注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短期影响。结果:Sa与LVEF呈显著正相关(r=0.76);AMI患者发病后第2、4、12周的Sa、LVEF、FS均低于对照组(P<0.01);再灌注组的Sa、LVEF、FS均显著优于未再通组(P<0.05-<0.01)。结论:QTVI测量二尖瓣环峰值运动速度能很好地反映左室整体收缩功能;及时有效的再灌注治疗可明显改善左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20.
心肌组织多普勒速度显像定量评价健康老年人心室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健康老年人左、右心室功能变化特点 ,为临床老年人心脏功能评价提供参考。 方法 应用脉冲组织多普勒技术观察 5 4名健康老年人三尖瓣环和二尖瓣环不同位点的收缩峰值速度 (Sm)、舒张早期峰值速度 (Em)和舒张晚期峰值速度 (Am)、Em/Am比值 ,并以 5 1名非老年人为对照组 ,分析老年人心脏功能变化规律。 结果 除左室下壁、后壁 ,老年组其余二尖瓣环位点的Sm均显著低于非老年组〔后间隔、左室侧壁、左室前壁、前间隔 2组分别为 (7 8± 1 3)、(9 6±1 2 )、(9 3± 2 1)、(7 6± 1 3)cm/s与 (7 2± 1 2 )、(8 4± 1 9)、(8 3± 1 8)、(6 7± 1 2 )cm/s〕 ,而左心室射血分数 (EF)无显著变化。老年组二尖瓣环和三尖瓣环各位点的Em、Em/Am均显著低于非老年组。 结论 老年人心肌组织收缩和舒张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二尖瓣环Sm对衰老引起的收缩功能变化比EF敏感。对舒张功能障碍的评价 ,组织多普勒超声比传统的心动超声更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