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17例鼻咽癌病人舌象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告517例初诊未经抗癌治疗鼻咽癌病人的舌象表现及放疗后舌象的变化规律。在未进行抗癌治疗的鼻咽癌患者中,从目前检查的舌质、舌苔、舌形材料来看与正常人比较无大差别。在可以进行放疗前后对比的358例中,放疗后淡红舌比例下降而青紫舌比例上升,可见青紫舌的出现是鼻咽癌病人放疗后舌象变化的主要特点,而且舌质改变有一定的演变规律,一般由淡红→红→暗红→青紫。放疗后出现青紫舌者,表示预后不良,放疗后无青紫舌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鼻咽癌患者舌象的临床探讨:附121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鼻咽癌患者舌象在治疗前的临床表现,可分为淡白舌(约占0.77%),淡红舌(约占39.07%),红舌(约占42.94%),暗红舌(约占11.03%),青紫舌(约占6.19%)(1)。为了探讨淡红舌(相当于健康人舌象)和青紫舌(相当于血、证病人舌象)两组患者在临床分期、病理类型、血清中EB病毒VCA-IgA抗体滴度分布情况、阳性率及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生存率和转移率等方面的相互关系,作者选择了1981年2月至1986年8月的门诊及住院病人121例进行对比分析和探讨,现报道如下,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3.
祖国医学中的“舌诊”是观察舌质和舌苔的变化,作为辨证论治的依据之一。中医认为舌头和五脏六腑有着密切的联系,故内脏发生病变,舌头就会出现相应的变化,那么从舌诊是否能发现一些癌症的预兆呢? 上海第一医院生物物理教研组、华山医院对72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了舌诊,其中38例为紫舌,占52.6%,1980年曾有人对1046例各种癌症患者进行舌象观察,其中青紫舌占49.6%,约为正常人的4倍。  相似文献   

4.
颈阔肌肌皮瓣舌再造术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作者为3例晚期舌癌患者(施行舌颌颈联合根治术者)利用同侧颈阔肌肌皮瓣作舌再造术的技术和结果。术后发现:3例舌形态良好、伸缩自如(只1例前伸受限)、语言清晰、吞咽活动正常。作者认为:放疗后的病人不是本手木的禁忌对象。本手术的优点是颈阔肌肌皮瓣薄而软,色泽与面部近似,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25例食管癌患者和31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 PHA 刺激后 IL_(-6)产生能力和细胞培养上清中 SIL-_(2R)水平做了研究,同时检测了血清中 SIL_(-2R)水平。结果显示,食管癌患者产生 IL_(?)能力显著升高(P<0.001);食管癌患血清 SIL_(-2R)水平同健康者相比也显著升高(P<0.001),而细胞培养上清SIL_(-2R)浓度,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相似文献   

6.
继28个单位总结“12448例癌症患者舌象临床观察”后。有11个单位对癌症患者舌象形成原理进行深入研究,现报告如下: 一、舌象与血液流变性 分析529例癌症患者的淡红、红绛、暗红、青紫等4组舌质,其血液流变性六项指标正常率分别为38.33%、16.75%、11.02%、4.32%,逐组下降(P<0.005)。372例舌脉分正常、轻度、中度、重度异常等4组中,血液流变性六项指标正常率分别为39.29%、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PARP-1在舌鳞癌中的表达水平,分析与舌鳞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相关性,初步探讨PARP-1在舌鳞癌的预后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55例舌鳞癌组织及13例邻近正常舌组织的石蜡组织切片中PARP-1的表达水平,分析PARP-1的表达水平与舌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155例舌鳞癌组织中,PARP-1阳性表达率为89.0%(138/155),其中58.1%(90/155)呈高表达,41.9%(65/155)呈低表达;13例邻近正常舌组织均无PARP-1表达,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815,P=0.000)。PARP-1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T分期(χ2 =10.841,P=0.002)、N分期(χ2=8.962,P=0.007)、病理分期(χ2=17.151,P=0.000)呈正相关。PARP-1高表达者总生存时间(P=0.037)与无瘤生存时间(P=0.026)比低表达者短。结论PARP-1可能是促进舌鳞癌发生发展的癌基因,具有预测舌鳞癌预后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在舌鳞癌以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舌鳞癌(47例),舌上皮性异常增生(12例)及正常舌组织(10例)COX-2的表达.分析COX-2表达与病理诊断、舌鳞癌术前化疗、分化程度、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COX-2在正常舌组织中不表达,舌鳞癌中表达总阳性率为63.8%,舌上皮性异常增生中表达阳性率为31.3%,舌癌组与舌正常组织及舌上皮异常增生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其中在舌癌发生转移组和未发生转移组中COX-2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0.舌鳞癌中是否接受术前化疗、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各组中的COX-2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X-2在舌鳞癌及癌前病变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高表达,对舌鳞癌的发生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舌鳞癌各分组中COX-2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COX-2可能是一个舌鳞癌靶向治疗的标志.  相似文献   

9.
舌前鳞癌最初可分别采用放疗、化疗、手术或联合治疗,但复发常见。挽救手术是指这种最初治疗完成后由于肿瘤残留或复发而进行的根治性手术。作者回顾1967—1977年间因舌鳞癌而做挽救手术者56例。53例原发于舌前三分之二的边缘,3例在舌背、5例越过轮廓乳头至舌后三分之一。第一次活检肿瘤分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口腔舌厚度与舌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三步法,检测96例舌鳞状细胞癌患者口腔舌厚度.结果 口腔舌厚度测量值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部位、侵袭深度,肿瘤分期及分化程度、是否转移等并不存在相关性(P>0.05);而淋巴结受累者口腔舌厚度测量值明显上调(P<0.05),而无淋巴结受累者其测量值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口腔舌厚度测量值的增加与淋巴结受累有关.结论 口腔舌厚度测量值水平与舌鳞状细胞癌的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一定的相关性,但还需进一步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1.
背景与目的:近期研究表明,环氧合酶(cyclooxygenase-2,COX-2)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nitricoxidesynthase,iNOS)共同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但有关它们异常表达与舌鳞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尚不清楚。本研究拟探讨COX-2和iNOS在舌鳞癌的表达和两者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9例舌鳞癌及其45例增生性病变(轻、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分别为22例、20例、3例)和36例癌旁正常鳞状上皮中COX-2蛋白、iNOS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对这些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在癌旁正常鳞状上皮、轻、中、重度不典型增生上皮和舌鳞癌组织中,COX-2蛋白异常表达检出率分别为8.3%(3/36)、4.5%(1/22)、5.0%(1/20)、0(0/3)和45.8%(27/59);iNOS蛋白异常表达检出率分别为44.4%(16/36)、72.8%(16/22)、80.0%(16/20)、100.0%(3/3)和98.3%(58/59)。COX-2蛋白在癌旁正常鳞状上皮的表达,与舌鳞癌组织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01),与不典型增生总体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iNOS蛋白在癌旁正常鳞状上皮的表达,与不典型增生总体和癌组织的表达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OX-2、iNOS表达异常与组织学分级均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418和0.607,P值均<0.001),而且COX-2蛋白与iNOS蛋白之间也具有显著相关性(r=0.245,P<0.001)。结论:COX-2和iNOS蛋白异常表达与舌鳞癌癌变过程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2.
郭力 《中国肿瘤》2001,10(8):443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科研人员在我国食管贲门癌高发区河北省涉县对居民的贲门区粘膜的癌前病变进行调查分析 ,发现贲门区的炎症与癌症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慢性活动性胃炎可能在贲门癌的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据调查 ,我国食管癌高发区贲门癌的发病率约为50/10万 ,食管癌与贲门癌之比约为6∶4。因此 ,研究贲门癌前病变 ,对探索贲门癌在体内发生发展的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与河北省肿瘤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河北省涉县两个乡的居民中 ,用舌诊法筛选出35岁~65岁的青紫舌者201例 ,男122人 ,女79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PKC-δ在舌鳞癌中的表达特征及对热杀伤舌鳞癌细胞的影响.方法:应用En vision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2例舌鳞癌肿瘤上皮细胞中PKC-δ蛋白的表达,以15例正常舌黏膜上皮为对照.每片随机观察5个高倍视野,计算阳性细胞数和上皮细胞总数之比,≥10%为PKC-δ(+)结果,<10%为PKC-δ(-)结果.运用pcD-NA3.1(空载质粒)、野生型PKC-δ质粒转染舌鳞癌Tea8113细胞24小时,免疫印迹分析靶细胞中的PKC-δ表达;再43℃水浴热处理转染的靶细胞Omin、40min,常规培养24小时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15例对照组黏膜上皮细胞中可见PKC-δ阳性表达的细胞,阳性细胞率皆≥10%.为PKC-δ(+);42例舌鳞癌肿瘤细胞中28例为PKC-δ(-),14例为PKC-δ(+).经统计学分析正常舌黏膜组织中上皮细胞与舌鳞癌组织中肿瘤细胞PKC-δ(+)率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肿瘤细胞中PKC-δ的表达与病理分级无明显相关性(P>0.05).PKC-δ在转染野生型PKC-δ质粒的Tca8113细胞中表达明显比转染pcDNA3.1的Tca8113细胞中表达增强;经统计学分析未加热(Omin)的两种靶细胞凋亡率无差异(P>0.05),热处40min后两种靶细胞凋亡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舌鳞癌组织中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PKC-δ存在缺失或低表达,PKC-δ可增加舌鳞癌肿瘤细胞对热诱导凋亡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4.
作者于1979年开始用FAP方案治疗晚期食管癌21例,均为不能手术或术后局部复发和/或有转移者。(41~7O岁,不伴有心、肝、肾等疾患。)其中初次治疗者13例。8例为疗后复发(放疗5例、手术2例、化疗1例。)有转移者15例、(转移部位以纵膈、肺、淋巴结和肝脏为主。) 给药前除病史及体检外.并做全血、血小板.心电图、肌酐、食管镜、食管钡餐、胸片气管镜、超声波及肝扫描等检查。  相似文献   

15.
涉县居河北省食管癌高发首位。为了解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我们在涉县全县开展了食管癌普查。以舌诊、早期症状及家族性聚集史作为初筛条件,对全县30岁以上者进行初筛,然后对初筛阳性者进行食管拉网细胞学和X线检查,结果从98,778人中筛选出14,636人拉网(其中舌诊阳性者占95.84%),查出353例癌(早期癌113例)与637例重度增生。本次普查食管癌与贲门癌之比为1.02:1。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血清中组织多肽特异抗原(TPS)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测定30例健康体检者,32例初治食管癌患者以及29例术后发现复发转移食管癌的血清中TPS水平,并观察其治疗前后变化。结果初治食管癌患者和术后复发转移食管癌的血清中TPS检测阳性率分别为31.2%和51.7%,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0.0%。初治食管癌不同临床分期间TPS水平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前后TPS水平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复发转移食管癌的TPS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有效者TPS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动态监测血清TPS水平对食管癌术后复发转移和疗效评估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对于鉴别舌鳞癌转移与非转移淋巴结的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4月1日至2011年11月30日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初治42例舌鳞癌患者,治疗前行常规MRI及DWI检查,观察并比较舌鳞癌转移淋巴结与非转移淋巴结常规MR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图表现,测量各淋巴结的长径(L)、横径(S)、T2信号强度、平均ADC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χ2检验比较两者差异,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评价上述各项指标鉴别舌鳞癌及转移与非转移淋巴结的诊断效能。结果转移淋巴结短径(S)、长径(L)、平均ADC值与非转移淋巴结比较,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WI和常规MRI术前诊断出的转移肿大淋巴结与术后病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转移淋巴结S/L、T2信号强度与非转移淋巴结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面积分析淋巴结ADC值曲线下面积最大,诊断淋巴结阳性准确度最高。结论在常规影像学基础上,定量分析测量ADC值有助于舌鳞癌转移和非转移淋巴结的检出。  相似文献   

18.
我院1981~1985年五年间,外科治疗食管癌和贲门癌1530例。其中60岁以上(高龄组)450例,59岁以下(非高龄组)1080例。二者比较高龄组切除率88%,非高龄组90.1%。五年生存率高龄组38.4%,非高龄组35%。前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切除死亡率高龄组5.3%,非高龄组3.5%,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导致高龄患者切除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是术前并存症的存在。本文重点对高龄病人术前并存症的处理,以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甲状舌囊肿及瘘管乃由甲状舌导管发育异常而来,是颈部最常见的一种先天性疾患。本病须诊断准确,治疗恰当,否则甚易失败,招致长期瘘道,反复感染及多次手术之痛苦。天津市人民医院瘤科自1954年1月至1958年12月共治疗本病20例。其中9例既往做过治疗,即手术切除5例(2例行三次切除手术及多次搔爬均告失败);贴膏药3例,其中2例溃破形成久不愈合之瘘管;抗菌素治疗1例。以上治疗多不恰当。本文总结上述20例之初步治疗经验。  相似文献   

20.
为了评价卢戈氏液内镜下食管黏膜染色对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对132例食管黏膜可疑病变经内镜以2%卢戈氏液喷洒染色,观察黏膜染色情况,并取活检送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132例食管病变染色后,116例呈浅染色或不染色,其中食管癌9例(早期食管癌6例,进展期癌3例),Barrett食管6例,轻至中度不典型增生17例,早期食管癌内镜下切除3例。并发现有食管症状者碘不染区出现率(67.2%)明显高于无食管症状者(32.7%)。初步研究结果提示,内镜下应用卢戈氏液染色结合活检有助于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的诊断,以及指导内镜下早期食管癌切除范围,且操作简便,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